初中数学评课稿

初中数学评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3)》

方永兵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所要评的课是秦老师今天上的《解一元一次方程(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始终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秦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整节课我认为秦老师有两个亮点:一、秦老师整节课从导入到教学过程都紧紧抓住实际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来引导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样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后学生如撞到有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学生自然就会根据题意找出相等的数量,方程很容易就会列出来。这种教法符合本节课的要求,对于每个问题秦老师都能做到深入浅出。二、秦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整节课秦老师都是以提问、引导和学生讨论、实践、回答的方式贯穿于本节课,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亮点之外,秦老师同样有两点不足:一、本节课秦老师在时间方面把握不够;二、秦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注意到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谢谢大家!

 

第二篇:初中数学学科模

初中数学学科模

初中数学学科模的探究

结合我校“三模建设”将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情况作一汇报:

1、 学校宏观模:学--导--练

2、 学科模:引--学--导--练

3、 初中数学有以下几种课型:

有同事常把教学比喻成开车,他说开车你首先要明白自己到什么地方,目的地是哪里,这就是“目标”;你准备走哪条路、怎么走,这就是“过程”,上了路你会看到在一些交叉道口的显眼处竖立着高大的指路牌,它会指引你走哪条道口才能到达目的地,这就是“引导”,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怎么“导”上,虽然教学上的“导”与道路上“指路牌”的“导”有所不同,但我个人认为,导学案用于教学就得

在“导”上下工夫,就要给学生在学习道路的关键处有策略地立好“指路牌”,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目标,不致迷路。

接下来, 将以新授课和中考第一阶段专题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为例,作一简要说明(针对每一版块,谈谈设计的内容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首先,说说新授课:引(引学)--学(独学、对学、群学)--导(展示、点拨)--练(达标测评)

1、 引学

情境或复习引入,有时此处是空白,可由教师三言两语引出,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学习。

2、 独学

案例一:6.1算术平方根导学案(部分)

初中数学学科模

导学案上展示的是独学的内容和独学要解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把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勾画出来或写出来,充分独学是群学的保障。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恰好独学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社会,独立的寻找、筛选有用信息及用有用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生存本领。

3、 对学群学

即组内展示交流,利用“兵教兵”的形式,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它独学后产生的问题也不同,通过对学群学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把组内解决不了的疑惑提出来。

初中数学学科模

案例二:《等式的性质》导学案(部分)

初中数学学科模

案例分两个层次:(1)独学---浅层次的概念

(2)对学群学----组内合作,通过实验获得结论

4、展示点拨

此环节包括学生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拨,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简短、精炼的话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使学生茅塞顿开。

5、本课小结

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把本节课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把自己的收获说一说,写一写,不仅只是在知识上,要子啊

方法上和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有一个提升。

6、 达标测评

做到定时定量,可互评,教师抽查等方式进行,此环节有两个目的:

(1) 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做到“步步清”

(2) 教师真对反馈,哪些学生还需单独辅导,落实“人人清”

二、中考第一轮复习课

构建知识结构图----数据分析----典例精讲---链接中考

案例三:反比例函数中考复习

初中数学学科模

1、 构建知识结构图

(1) 让学生对本专题的知识清单进行梳理(结合考纲,每人一份)

(2) 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乃至学过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有

一个系统的认识

2、 数据分析

数据体现的是近几年来专题在安徽中考题中所占的分值,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考点,感受到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想要在中考中抓住这部分分数,就要花时间、花精力认真对待。

3、 典例精讲

把重要的知识点植入典例中,旧题新做,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再次重新认识本单元知识点。

4、链接中考

通过做相关中考题,熟悉题型和难度,觉得中考题不像自己想的那样难,即让学生感受中考,建立自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