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类作文训练

时事评论类作文训练

一、写作要领

1、就事评事。要点:旗帜鲜明 紧扣事件

2、写出分析和理由。要点:有理有据

3、写好由头。要点:简洁明了

二、时评基本写作模式

第一步:引用材料,摆出现象;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三、示例题目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开始热衷西方的文化,特别是一些在西方才有的节日,在我们这里也被隆重地庆祝着。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扬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无独有偶,成都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看了这些消息后,你有何想法?请针对消息内容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成论述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四、审题思路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两则新闻,事件可分别概述为:十位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教育局严禁学生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题目要求就这两则消息,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必须就材料中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赞同,亦可以是反对,但都要求不能脱离材料中所述的事件,论述要有理有据。

五、评分及评分细则(满分60分)

(一)关于内容

1、切合与符合题意:

(1)赞同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反对文化扩张、捍卫传统文化的主体性、警惕圣诞节的商业炒作、娱乐和信仰的关系。

(2)反对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堵不如疏、消除民族文化的自卑心理、文化交流是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必然、对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基本符合题意:

(1)提及材料,但论述的重点和材料关系不密切。

(2)只是谈喜欢不喜欢过圣诞节,而不涉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心理、信仰层面。

(3)没有针对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拓展。

(二)关于表达

1.一般说来,时事评论的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摆现象,提观点,分析证明,类比拓展,结论。文章完全不提及材料判为三等及以下。

2.凡是记叙类、说明类、散文类的文章均为“不符合文体的文章”,判为四等。

【优秀例文】 论文化战

近年来国内文化界掀起一阵反西化的热潮,央视国学系列一出,百姓不分男女无论老少纷纷群起而响应,声讨笔伐,很是热闹。今又闻大学名校博士生联署抵制圣诞节、当局禁圣之举,又是一番手笔。笔者感慨之余,带点无奈;欣慰之中,略有疑惑,一时百感,今便趁此机会一并谈谈。(引出材料摆现象)

究其圣诞节在我华夏土地上如此猖獗,也不过是商品经济的效应罢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开门迎宾,和气生财的原则,迎来各路商家。在这商品进门之时,自然也带着

1

他人文化的风尘。初我国因为国力尚不足与西方相抗,自己的产品在西方成熟工艺下相形见绌,西方商品大行其道,这商品上附着的文化效应也四处横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部分商品的难看而贬值。圣诞节说白了也就是搭乘了圣诞器物及西方商品而来的乘客罢了。每次过圣诞,谁最开心?非过节的人,而确乎是那赚得金银满盆的商家。现在政令“血书”并下,先不说单薄强硬的禁止能否阻挡经济全球化后商品侵入的潮流,就是每年为了给国内国外带来几个亿收益的圣诞器物,商家们也不会眼睁睁让你断了财路。更别说那被完全西化的年轻“哈”族了。所以,单纯的“公车上书”与政令严禁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发动民众可以,但如今对抗的是金币与贸易潮流,应和者注定是无法成什么气候的。(摆靶立论析根源)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国举目尽赤,满地节假洋鬼子么?不。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故一味蛮干是不行的。清朝的悲剧也说明了仅仅筑一堵高墙不仅堵住别人也堵死了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文化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要战胜之,必先找出症结所在,再批亢捣虚,一举擒敌。一、文化战。要对抗大胡子圣诞老人,必先树立自己的小两口牛郎织女。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价值何仅知识技艺?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向很丰富,只是不知为何如今在法定节日中通通“不合法”了,重拾传统节日,国家包装一下宣传一下便能上战杀贼了,如日本,传统节日“秋祭”是法定放假的。有了法律做后盾,大胡子公公也闹不出大场面。文化最终也只能由文化来战胜。二、经济战。文化入侵实质上就是经济入侵,大胡子们都是乘着商品来的。没有那些影片商品,大胡子们就形如残废。一段时间内,韩国也是遭受了美国“和平演变”的商品文化冲击,但韩国人不傻,迅速在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商品包装后扔掷过去,一声爆响,连着亚洲满地都是《大长今》《海神号》。这还是我们应效法的,单纯学术上的弘扬文化是不够的,还可以商品化文化。迅速在传统文化上找到自己的品牌,商品化后便可攻可守,无往不利。如今中国经济实力已成熟,缺乏的仅是国民对国家文化商品的信任。找准一个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后打入市场,断大胡子们的臂助,用兵之道也。《西游记》、功夫,在世界各国民众心中扎的根便是范例。(联系古今提做法)

学者们与成都政府其心可嘉,但行事未免稍有毛躁。文化之战并不是刹时能解决的,而须持久战之。巨龙正在腾飞,观夫现在中国传统的热潮形势,相信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文化之林也是指日可待的。(结论)

【点评】本文起笔高远,文化视野开阔。在开头“摆现象”部分,不仅摆出联署抵制、政令禁圣之举,还联系当今国内文化界倡国学、反西化的热点,作者对文化现象的观察思考之深广可见一斑。文章分析较为中肯,评论较为深刻。在分析说理部分,文章通过现象分析了圣诞节在我国“热过”的原因,提出严禁之举齐心可嘉但并不可取后,采用标本兼治的做法,顺势提出要打好文化战和经济战两大策略,其中援引日本规定“秋祭”为法定节日,韩国成功包装本国文化的事例恰切而有说服力。最后以打好文化持久战,让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作结。全文围绕“文化战”分析说理,中心突出,材料充要,结构严谨。本文除了个别词语尚欠斟酌外,文笔较为生动活泼,使人乐于阅读。

【优秀例文】

理性看待西方文化的入侵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10日——28日期间上街活动。(开门见山,转引材料,干脆利落)

我想无论是名校博士,还是成都教育局,他们抵制洋节的行动都是出于担心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期望借此“禁止令”保护传统文化,其本意无疑是好的。但热衷庆祝西方节日就一定会动摇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吗?我看未必。(说话有分寸,避免生硬和蛮不讲理的谩骂)

前阵子有日本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 2

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庆祝活动。但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他们的和服,他们的茶道……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日本人过洋节日与保持传统文化对比鲜明,日本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写得更为具体,有理有据。)

至于年轻一代为什么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而冷落了传统节日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民族节日的内涵逐渐丧失。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诸如此类的,单调乏味。有时甚至还沦为大人们搞应酬、拉关系的籍口,以至于让它们的魅力在年轻一代的心中逐渐褪色。(从反面进一步分析青年人热衷于过洋节日的原因;深化论点。)

所以我认为博士生们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来发表以下文章抵制过圣诞节,以显示自己很爱国。他们更应该做的是思考洋节“受宠”的原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以发展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让年轻一代深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所承载的人文意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举办更多庆祝和祭奠活动,向年轻一代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另外,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更多的注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日本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他们的中小学就开设民族特色的柔道、剑术、茶道等课程。因此,只要我们将中国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加大宣传教育,才能让中国文化保持主流的地位。就好比如日前出台的新法定假期,新增的清明、中秋假期就是很好的举措。如此一来,传统节日自然深入民心。(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以日本的做法为例子,给国人以参照,使文章内涵丰富,立意深化。)

洋节的兴起,外来文化的传播,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就不能全部抹杀外来文化,而是要接受挑战,取其精华,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使其发光发热。 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优秀文化也会展现出她无穷魅力!(结尾点题)

【评分】22+21+9=52

【点评】

开篇直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进入评述,干脆利落。文章主体部分通过我国传统节日渐受“冷落”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借鉴洋节“受宠”的成功经验,以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全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自身见闻的描述及对新假期规定的引入则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拜金将使民族退化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山楂树之恋》上映后,剧组公布了一段挑选该片女主角静秋人选的短片,六个导演组到各个城市,甄选了五六千名艺校学生,但仍旧没有一个人入老谋子的法眼。张艺谋开玩笑说:“现在的孩子越生越难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帅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所以现在的?90后?,真长得不行。”

这话尽管是一句笑话,也有些偏激,但却是当前一个残酷的现实。

如今的美女,几乎都是嫁给了有钱人,就拿那些女明星来说,比如伏明霞、王楠、张怡宁、李湘、章子怡、杨澜、刘涛、王燕、车晓??还有几个不是在“一切向钱看”?“星”们如此,民间美女们更是削尖脑袋,不去找“才”,转而求“财”,于是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都成了香饽饽。而那个“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把“拜金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家一定还记得,此前千万富豪“全球私人甄选佳丽”的活动,更是在为“拜金主义”推波助澜。

在张艺谋的心中,人的漂亮不止是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心的干净,那是应该在“干净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干净、清纯和透明”。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在两种极端心态下诞生的孩子,本身就预示着一种颓废与没落。 对于那些一心嫁入豪门的美女,我们没有什么忧虑可言,最多不过可能是将来多个怨妇。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充满的“拜金”思想,这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这关系我们

3

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

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何况有钱人的继承更多的是一种挥霍与倒退,而创造需要的是一种勇于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绝不是躺在有钱老男人的怀里醉生梦死、得过且过。

当前的拜金主义是“三俗”现象的核心所在,低俗、媚俗、庸俗,一个字,大家都是为了“钱”。为了钱,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人格、尊严、幸福、信仰等,都可以抛在一边,当然美女们去找有钱人,去当“二奶”,也就没有什么想不通了,只是这样的导向太可怕。

因此,当前反“三俗”的核心就是要打倒拜金主义,就是要营造一种干净、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这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点评】写议论文最怕板着脸孔说教,隔靴搔痒,枯燥无味。此文毫无说教的痕迹,风趣幽默,大气灵动。文章起于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自然而活泼;佐证于女明星的“拜金”,有理有据。全文事例凿凿,析理透辟,尤其是“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的见解,入理而服人。文章最后结语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观点鲜明。

六、训练题目

近日,央视名嘴白燕升做客九江学院濂溪讲坛,在讲座中,白燕升号召大学生继承传统,斥责歌曲《最炫民族风》不着边际,没有任何美感,希望大学生多感受经典,传承国粹。(10月28日网易娱乐)

对于上面的材料中的白燕升对《最炫民族风》的批评和对传承国粹的希望,你有什么想法?请针对此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

4

 

第二篇:时事评论作文技巧+例子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体育界曾出现过不少巨星,但让观众始终关注、热议不断的似乎只有刘翔一人:

    20##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打破了欧美选手垄断了一个世纪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有人视他为神,将“翔”解释为“飞翔”。

    20##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虽不乏理解的声音,但也有不少人骂他是“刘降”。直到刘翔手术后,“诈伤说”依然存在,“劝退论”也很流行。

    20##年东亚运动会上,刘翔复出夺冠,再次掀起了“粉丝”们崇拜的热潮,媒体上“王者归来”的赞誉铺天盖地。

    刘翔曾说:“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没有低谷。想通了就没什么,就等自己再变得好起来的那一天呗。在被批评的环境当中历练,人能成长很多。”

以上材料不免触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n  追根溯源,我国最早的“时评”,大致相当于现在报纸上的“短评”或“编后”,是言论中的轻骑兵。它抓住当天报上的一则新闻,题目具体,一事一议,开门见山,长则二百来字,短则几十字。“时评”大量且集中地出现,是在1904年创办于上海的《时报》上。它独树一帜地配合新闻,专设“时评”栏,每日数篇,短小灵活,驰骋自如。

n  从历史渊源上说,时评是把《史记》中每一篇传记后面的一段评论即“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有些故事后面的一段评论即“异史氏曰”单独划出来,并加以改造,使之独立成篇。它十分清楚地显示出报纸文体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扬弃过程。

n  时下,时评已成当下传媒上一种重要文体,它能包容不同观点的交锋、能承载百姓的声音、能让各种声音都有表达渠道。其红火和兴旺无疑是政治开明、社会和谐、媒体进步的表现。

n  时评类文章强调的是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它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观点鲜明,嬉笑怒骂,语言辛辣,讲出老百姓的心里话,所以深受读者喜爱。作为中学生,学写时评,能开阔眼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可以积累素材,为今后写好议论类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n  时评有很强的针对性,也贴近生活,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借此了解国家的方方面面,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保持阅读新闻时评的习惯,紧跟时代的潮流,了解社会的动态,掌握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写作时就不用总在“死人堆里”找素材,更不用机械的背论据资料了。   

n  高考作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想见,一个对社会并不关心的人,很难写出让人叫好的时评文章。它既需要作者有个人独特的思考,也需要作者对社会事务的强烈参与意识。正因为如此,时评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文体,正在成为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门类。

n  顾名思义定位在‘时’字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作文章。按照这个定位,我们理解“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时势评论,时世评论,时政评论,时局评论,时弊评论,如果简而言之,也可以叫做时事评论。

n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n  整体感知材料

n  三个时间段内容的归纳提炼:

n  刘翔辉煌时人们的反映:

n  04年被奉为“神”(飞翔)

n  08年被称为“刘降”(诈伤说,劝退论)

n  09年被赞誉为“王者归来”

n  这一段材料看,刘翔是被动的:

n  面对刘翔成绩的变化,引起社会舆论的巨大变化,对此,你怎么看?

n  我们中国人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胜败乃兵家常事”,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最喜欢以成败论英雄,而且我们也是一个最好面子的民族。以“成败论英雄”折射出

n  扭曲的价值观

n  畸形的心态

n  民众的不成熟

n  民众的冷漠

n  舆论的跟风倒

n  让舆论回归理性,让人性回归本身

n  冷却关注与热议

n  多些期待,少些指责

n  被舆论充斥的时代(材料中第一段内容)

n  表现出体育上的“弱国心态”

n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91平世界纪录,打破了欧美选手长达一个世纪的垄断,成为中国和亚洲人的骄傲。这块金牌和这个成绩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被认为含金量最高,来之不易。所以,刘翔成为中国体育成就的标志性人物,其受爱戴程度超过其他明星。北京奥运会之前,国人渴望看见一位世界级的巨星,而刘翔从各方面满足了这种渴求。(虽然姚明也是国际巨星,但他在相对落后的中国篮球阵营中,只能一枝独秀,无力回天。)

n  刘翔使国民产生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成了喜爱他的粉丝以及热爱田径的观众的精神寄托。

n  刘翔本人也是在接受同样的理念中成长起来的。“我也曾经认为亚洲人不是为田径而生的,尤其是短跑项目。从我还是个孩子的那个时候起,我所听到的以及我在电视中所看到的,一直都是美洲以及欧洲的选手夺冠,亚洲选手通常只是出现在预赛中,充其量也只是进入半决赛而已。”刘翔这样说。这也是为什么在雅典夺冠之后,他将自己的胜利称作了“一种奇迹”。甚至直到现在他还是不能完全抛弃亚洲人的这种自卑感。“我认为110米栏和100米跑还是有着一些区别,因为110米栏对于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他这样说,似乎在为自己的胜利寻找另一种理由。

n  所以,22岁的刘翔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冠军,他是一个超自然的英雄,是一个重新定义了能力界限的运动员。(外国体育记者)

n  体现我们民族的“强国心理”

n  刘翔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现象。它反映出群体的一种心态,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中国老百姓已经不满足于中国体育选手仅仅在乒乓球、体操、跳水等奥运会二三类项目中战胜对手,他们希望中国选手能够在奥运会上影响最大同时也是对手最强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等项目上战胜对手。

n  刘翔现象,还有与此相同的姚明现象,反映了国民的一种期待,即我们国家的体育实力能够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相吻合,它表面上是一种体育现象,但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我们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

n  中国是个泱泱大国,人口众多,民间有流传一句话“中国人一人一口唾沫就可以把你淹死”,所以古人有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言论是一把双刃剑,他可以放大一个“英雄”,也可以将一个英雄杀死。我们该如何理智地对待“英雄”,值得我们深思。过度的关注和不理智的责备都是扼杀“英雄”的一把剑!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演讲

我看现在许多人对于文艺界的要求的呼声之中,要求天才的产生也可以算是很盛大的了,这显然可以反证两件事:一是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天才,二是大家对于现在的艺术的厌薄。天才究竟有没有?也许有着罢,然而我们和别人都没有见。倘使据了见闻,就可以说没有;不但天才,还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然而现在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却要他灭亡,连预备的土也想扫尽。

这样的风气的民众是灰尘,不是泥土,在他这里长不出好花和乔木来!

(天才)即使产生了,也是活不下去的。

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因为倘不遭了戕贼,他就会生长,成熟,老成;独有老衰和腐败,倒是无药可救的事!我以为幼稚的人,或者老大的人,如有幼稚的心,就说幼稚的话,只为自己要说而说,说出之后,至多到印出之后,自己的事就完了,对于无论打着什么旗子的批评,都可以置之下理的!

就是在座的诸君,料来也十之九愿有天才的产生罢,然而情形是这样,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材料中的刘翔;我们看刘翔的角度----

n  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没有低谷。

n  客观地说出了一个真理; 作为观众的我们为什么不晓得这个道理?

n  刘翔所说的高峰、低谷指

n  成绩的高与低;评价的好与坏

n  想通了就没什么:想通前者与想通后者有什么区别?

n  就等自己再变得好起来的那一天呗。

n  等  自己  好起来  那一天  呗(语气词的作用)

n  蓄势待发;坚强乐观;坚忍不拔

n  也有“熬、挺”  的意思

n  在被批评的环境当中历练,人能成长很多

n  深化了本事件的内涵,泛化了本事件的意义。

n  处在舆论的漩涡,刘翔也要负些责任:爱作秀,会表演,商业明星与体育明星

n  从刘翔的角度说

n  走自己的路

n  正确面对批评

n  真正的对手是自己

n  只求尽力,不求完美

n  拼搏是你的精神品质

n  辉煌的不全是成绩

n  走好人生路

n  你的曾经是所有人的财富

n  人生之常便是无常

n  高峰与低谷

n  宠辱不惊,与己为伴

n  感谢批评

“刘翔现象”折射中国竞技理念转变

n    健康比金牌更重要

n   “杀鸡取卵”是一种短视

n   国人早已“输得起”

n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伟大的超越,比奥运会获得多少突破、多少金牌更大的超越!

n  与四年前相比,吾辈中或许很多人腰腹中出现了肚腩,褶子爬上了眉头。跑几步就气喘吁吁,我们会用岁月不饶人来宽慰自己。我们总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为何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对待刘翔呢?

n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在探讨职业体育中的压力问题,但是,究竟谁才是承受压力最大的呢?在中国的上海,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就是----刘翔!一个运动员能够承担得起如此厚重的希望吗?奥运会已经越来越变得像是举办国某一个运动员的同义词为什么同中国其他31枚奥运会金牌的得主相比刘翔可以拥有如此之高的个人魅力?他英俊的长相当然是一个帮助,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还是他所取得的成绩是对人们已经接受了的一种思维的公开摧毁。亚洲人不适合短跑项目可以说已经是人们一种固定的思维了,但是,刘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这个样子。

n  刘翔成为大众偶像,还有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帅、他酷、他周身洋溢着星味儿,而且,还有他的个性,他知道如何迎合大众。

n  刘翔“粉丝”们的主体目前恐怕是年轻人,其中以年轻女子居多。她们多数不懂跨栏,不热衷体育,只是迷恋刘翔的帅和酷,高喊着“刘翔,我爱你!”把刘翔当作娱乐明星般地崇拜和追逐。应该说,这是近年来中国体坛出现的新现象。

n  联想到最近国内的“超女现象”,我们的明星崇拜似乎有过度之嫌。虽然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泱泱大国的子民,有着文化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实在无需像港台娱乐界那样追逐明星。

n  热爱刘翔没错,这样的体育英雄值得崇拜。但透过刘翔热,我更意识到田径之冷。在万众为刘翔欢呼的今天,更要呼吁中国出现更多的刘翔,更要为今天的“刘翔热”感到不安。

n  时评文:明辨是非,激浊扬清

n  时评材料:鲜活的,鲜明的时代感和普遍的社会意义

n  时评文角度:一个(众多)现象(行为)的背后潜藏着价值的冲突,思想的交锋,答案的多元化

n  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真理,说出的是真话

n  语言风格:犀利,幽默,嬉笑怒骂,但语言要文明

n  思维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n  也可能小者见小,浅者见浅,鄙陋者见鄙陋

n  异想天开者想当然

时评类作文一般写法

(一)就事论事→一事一议→评

(二)据事说理→普遍意义→论

“棒杀”和“捧杀”刘翔有何区别?

毫无疑问,今年的两会开得最有新气象,网络将会场从人民大会堂搬了出来,成了真正的“E两会”。

但是,刘翔小伙可能会比较郁闷。因伤留美的他即使匆匆归来,也不能堵住某些批评他的人的嘴,他甚至正在成为“不积极参政议政”的负面代表人物。

刘翔何其郁也!同样是两会,仅仅隔一年,民间舆论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想想去年,备战奥运的他虽然没来开会,但仍然少不了关注,只不过都是“激动”、“理解”“支持”的声音,而没拿金牌后的他今年听到的声音则是几近一边倒的批评。

这种骂不正常。这是典型的“棒杀”。

曾几何时,刘翔何其火也!当他在赛场上不断捧金时,他也收获了无数超出他想象的关注和表扬,“亚洲飞人”一时风头无出其右者,他出个门、打个车、换个衣、吃个饭、感个冒都是全国人民关注和关心的体育头条新闻,拿奖拿到手软,荣誉到了极至。最后,连他自己 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一下子成了“全国政协委员”!!

这种褒奖也不正常。这是典型的“捧杀”。

“棒杀”也罢,“捧杀”也罢,都搞得小伙刘翔有点乱了方寸,套用现在最流行的语言说,在全国媒体和全国群众面前,他才是最大的弱者。我一直到现在都相信我自己的一个判断,那就是当刘翔站在鸟巢时,压垮他的其实不仅仅是那一根骨刺,而是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一根“精神之刺”。

这种“棒杀”和“捧杀”的天渊之别,总让我想起当年李宁的遭遇。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曾经看到他从巅峰到谷底的“下沉”,所幸,他没有被打倒,而是选择了奋争,在另一个人生的赛场上获得了新生,终于超越了许多人的想象力,自己也因此超脱了许多。

只是今天,刘翔仍在赛场上。。。。。

他没有让自己也干脆来个折戟沉沙,淡出战场,而是选择了准备重新站到赛道的起点上。不知道还有没有掌声,也不知道还有没有鲜花,这份选择肯定远比退出更加难堪,也更加艰难。

作为一个战士,他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作为一个战士,其实他的战场在赛道上。

因此,别再让“棒杀”和“捧杀”这种陋习去干扰他了,就象别再让当不当代表、委员这种问题去困扰他一样。当看到他费尽周折地赶回来开会,其实我倒不是特别的欢,因为刘翔需要习惯这样的压力。

想要的想明白,不需要承担的也可以想明白。

这些,其实都无所谓。

平静地生活,激情地去比赛。我们最需要的,其实是这样的刘翔。

                                                       (网上下载)

19、学生答案示例:

我认为老菊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不参加花卉协会,不分根给他人,看似为了防止谬种流传,实则大大缩小了绿荷的生存空间以致其绝种。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告诉我们,只有融入当地自然环境,接受自然选择,才可能有种族延续的希望。人类社会亦如此,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走进来”的洋品牌纷纷放下架子,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新商品,“走出去”的中国品牌也纷々糅合当地元素,只有这样,才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想要传播的文化理念才会因平易近人而更深入人心。        理1李昊颖        理1李昊颖

  我认为这种行为反映了一种狭隘的保守意识,不应提倡。文中老菊头固执地拒绝参加花卉协会,吝啬地不肯给别人一根一枝,宁肯自己倾尽心血栽培的珍贵绿荷死掉,也不能让别人拿走一根一芽,这种做法显然太过固执甚至愚味。菊花本应是供大家一起欣赏的花卉,如果仅由个人占有便失去了其观赏的价值。生活中有人到处搜集快要绝迹的艺术品,却拒绝别人甚至国家的征集,以致一些珍贵的国宝失传,造成诸多遗憾。因此,我认为老菊头的行为自私狭隘,不应提倡。        理2李新蕾

我认为老菊头的这种做法是一种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完全可以理解。佛罗伦萨的手套之所以闻名世界,便是因为他们对每年产手套数量的严格限制,这使他们的手套因数量稀少而为人追捧,因制作精良而受人称赞,他们的品牌也因对品质的坚守而流传百年。反观中国的企业极少有这种对品质坚守的热忱,许多老字号如王麻子剪刀等也因质量不佳而濒于破产的边缘。这也许就是中国大部企业品牌无法与固际品牌竞争的主要原因。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才能使事物历久弥新为人所接受。        理2钟民菁

  等自己变好     理1姚雪妍

  刘翔,一个迎乎神化的人物。04年,雅典,他首次为国人争光,打破了欧美选手垄断了一个世纪的110米栏的世界纪录。之后于世锦赛再次打破纪录。就在众人期待至极的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冠呼声极高的他,却因伤退赛了。一时引发无数争议。09年,他再起东山,夺魁东亚运动会赛场。

面对如此起起伏伏,他是如何面对那些数不清的赞誉和质疑呢?他这样说:“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没有低谷,想通了就没什么,就等自己再变得好起来的那一天呗!”

 多么豁达而潇洒的刘翔!身为一名生活在众人视线的焦点下的明星运动员,年轻的他承载了太多除本身精湛技艺之外的东西。得势时的无尽鲜花、掌声,漫天的赞誉;随一次“因伤退赛”,而于刹那间成为过眼云烟,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所谓“诈伤说”,“劝退论”,“同情理解论”。

当虚浮褪去,喧嚣剥离,我想,此时的刘翔反倒让真实的自己显露,他只是一个成败会有时的普通运动员罢了。他会成功,会破纪录,也会失败,会受伤,会退赛。这些对运动员来说本应是多么正常的事啊。其实,赞誉也好,中伤也罢,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所谓外界众人对一场关乎虚名、面子的无谓吵闹。赢得起,就要输得起。让众人与虚名一同远去,他只安静地去想通,去“等自己变好”。

19、学生答案示例:

我认为老菊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不参加花卉协会,不分根给他人,看似为了防止谬种流传,实则大大缩小了绿荷的生存空间以致其绝种。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告诉我们,只有融入当地自然环境,接受自然选择,才可能有种族延续的希望。人类社会亦如此,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走进来”的洋品牌纷纷放下架子,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新商品,“走出去”的中国品牌也纷々糅合当地元素,只有这样,才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想要传播的文化理念才会因平易近人而更深入人心。        理1李昊颖        理1李昊颖

  我认为这种行为反映了一种狭隘的保守意识,不应提倡。文中老菊头固执地拒绝参加花卉协会,吝啬地不肯给别人一根一枝,宁肯自己倾尽心血栽培的珍贵绿荷死掉,也不能让别人拿走一根一芽,这种做法显然太过固执甚至愚味。菊花本应是供大家一起欣赏的花卉,如果仅由个人占有便失去了其观赏的价值。生活中有人到处搜集快要绝迹的艺术品,却拒绝别人甚至国家的征集,以致一些珍贵的国宝失传,造成诸多遗憾。因此,我认为老菊头的行为自私狭隘,不应提倡。        理2李新蕾

我认为老菊头的这种做法是一种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完全可以理解。佛罗伦萨的手套之所以闻名世界,便是因为他们对每年产手套数量的严格限制,这使他们的手套因数量稀少而为人追捧,因制作精良而受人称赞,他们的品牌也因对品质的坚守而流传百年。反观中国的企业极少有这种对品质坚守的热忱,许多老字号如王麻子剪刀等也因质量不佳而濒于破产的边缘。这也许就是中国大部企业品牌无法与固际品牌竞争的主要原因。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才能使事物历久弥新为人所接受。        理2钟民菁

 10、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在被罢黜后,得到人生真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古语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且独善其身。既然现在不能在朝廷做官,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出谋划策,那么不如姑且游山玩水,修身养性,定乎内外之分,不为仕宦所溺,不与众驱,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有所为,有所不为,得到处世哲理,并以一份超然物外的豁达来应付仕途不顺,换个角度感受命运的恩赐,岂不比整日嗟叹伤心强数百倍?“穷则独善其身”善哉!美哉!       理2贾碧珉

《沧浪亭记》作者苏舜钦仕途失意,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我认为这是坤豁达的人生态度。很多时候,命运并没有我们所预计得那样一帆风顺。当远离当初置身于其中的为“锱铢利害”而投机钻营的浑浑噩噩之后,以一种旁观者清的胸怀去反思,进而以山水之情取代。从庸俗到超脱,从狭窄到旷达。仕途失意却还心灵一个呼吸的自由。回首向来,虚华已远,且今是昨非,山水寄情。谁又不会为这种勇于挣脱俗世捆绑,尽情随心所适的超脱而动容呢?

                                                           理1姚雪奸

                 

等自己变好     理1姚雪妍

  刘翔,一个迎乎神化的人物。04年,雅典,他首次为国人争光,打破了欧美选手垄断了一个世纪的110米栏的世界纪录。之后于世锦赛再次打破纪录。就在众人期待至极的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冠呼声极高的他,却因伤退赛了。一时引发无数争议。09年,他再起东山,夺魁东亚运动会赛场。

面对如此起起伏伏,他是如何面对那些数不清的赞誉和质疑呢?他这样说:“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没有低谷,想通了就没什么,就等自己再变得好起来的那一天呗!”

 多么豁达而潇洒的刘翔!身为一名生活在众人视线的焦点下的明星运动员,年轻的他承载了太多除本身精湛技艺之外的东西。得势时的无尽鲜花、掌声,漫天的赞誉;随一次“因

伤退赛”,而于刹那间成为过眼云烟,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所谓“诈伤说”,“劝退论”,“同情理解论”。

当虚浮褪去,喧嚣剥离,我想,此时的刘翔反倒让真实的自己显露,他只是一个成败会有时的普通运动员罢了。他会成功,会破纪录,也会失败,会受伤,会退赛。这些对运动员来说本应是多么正常的事啊。其实,赞誉也好,中伤也罢,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所谓外界众人对一场关乎虚名、面子的无谓吵闹。赢得起,就要输得起。让众人与虚名一同远去,他只安静地去“想通!”,去“等自己变好”。

“等自己变好”。排除自己之外的挑剔目光,才能给自己一个变好的机会。这揭示了一个多么普通的人生哲理。其实,无论身处何地,山也好,谷也好,统々是身外的风景,风景而已,自我依旧。只要不放弃努力,不自暴自弃,给自己一点时间“变好”。那些谷,终会随风一样,随着前进的脚步而向后退去。反观我们的复读生活,当从前那些亲友的羡慕眼光变成或多或少的质疑,尬尴的谨慎、同情时,我们同样应该有一种排除身外的纷扰与压力,安静地低头,加紧脚步,等自己变好的态度。

  “等自己变好”。刘翔这样说。说给他自己,也同样说给身处困境的人们。请给自己一点自信,给自己一个机会,只问努力与付出,不问他人眼中之自己,那就会变好,扔掉那些压力,“等自己变好”。

给英雄以宽容                    理1  王宇

曾几何时,当刘翔以“12‘91”的成绩夺得雅典奥运室的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打破由径项目西方的垄断时,他的名字如同惊雷响彻神州乃至世界。人们欢呼,于是大把的金钱及耀眼的茶誉,如同朝水般涌向刘翔。此时他成了当之无愧的“英雄”。

  四年后,当他因伤不能参加北京奥运会时,理解的人固然有,但更多的人是愤怒。“刘降”,“诈伤说”“劝退论”等流行一时,昔日的英雄一下堕入了深渊。

  一年后当刘翔复出后一举夺冠,人们一改批评的腔调,“王者归来”等赞誉铺天盖地……

  读完以上材料,看着这颇似闹剧的人们对刘翔态度的三次转折,不禁陡生疑问,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是传统心理在做怪,人们不懂得给英雄以宽容。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同时也是一种仅以“成败论英雄”的心理的体现。在很多人眼中,当你成功的的时候,你就是英雄,你配拥有金钱与地位。然而当你失败时,在人们眼中,你将不再是“英雄”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剥夺他们曾经给予你的一切。

  但“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没有低谷。”只要是人,不管他是平民还是英雄,他总会有失败的时候,失败时,不懂得给予宽容,这不显得太不合理了吗?

  同时,人们往往将自已所不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在他们的心中,刘翔作为他们的英雄,从第一次赢得比赛后,就该次次赢得比赛,最终以大满贯的结局结束辉煌的一生。荒谬!英雄同样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怎么能将一个不属于人的神话强加于一个?能跑能跳,活生生的上一身上呢?我们应当给他以宽容,宽容他的失败。

  一位哲人曾说过:“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有英雄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更加的可悲。”对于我们曾热盼着英雄的诞生在我们民族从落后羸弱走向复兴强大的过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