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论文范文

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癌症也可能传染

     (医学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向导网)癌症在不断进化,在演化长征路上,人类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癌症很可怕,但至少不会传染,这是我们从前的认识,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最新研究证实:癌症也可能传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9日出版的国际知名期刊《细胞》(Cell)上。

      在北美洲东海岸,软壳蛤会因一种白血病成片死去,简直像瘟疫一样。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怀疑是某种病毒让健康的软壳蛤患上白血病的,从没想过白血病可能会传染,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梅茨格(Michael Metzger)的团队证实了软壳蛤所患的白血病是具有传染性的。如果将患有该白血病的软壳蛤的血细胞注入健康的软壳蛤中,其中一些就会不幸中招,患上白血病。

      这种白血病和一种可以自我复制的DNA序列“Steamer”有关,正常的软壳蛤基因组中只有2到10份Steamer拷贝,患有白血病的软壳蛤基因组中则会有150到300份拷贝。这样的失常复制,很容易破坏机体原有的重要基因,甚至引发白血病。

      软壳蛤其实并不是第一种被传染性癌症害惨了的动物,之前,有研究发现两种癌症可以在动物间传染,袋獾和狗都中招了。

      袋獾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凶猛精干的袋獾,常常会遭受面部肿瘤病(DFTD)折磨,更可怕的是,这种癌症可以传染。

      20##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正常的袋獾有14条染色体,患有DFTD的袋獾只有13条千疮百孔的染色体。这种染色体的异常现象在所有患病袋獾中都是一样,因而证实DFTD 具有传染性。

      在袋獾为争夺食物或交配权而相互撕咬时,癌细胞会借机进入袋獾脸上的伤口,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造成袋獾脸部溃烂,气道堵塞,难以进食,在饥饿中死去。从1996年发现第一例DFTD到现在,袋獾的数量已骤减了60%,因此在20##年被正式列为濒危动物。

      比起可怜的袋獾,狗就相对幸运一点。尽管早在1871年,“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就被证实具有传染性,不过它比较温和,可以用药物有效治疗,甚至可以自愈。

      20##年,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所有的CTVT都源自一只狗。CTVT可能早在11000年前就出现了,那时冰河时代刚刚结束。

      动物中的受害者可能还在不断增加中。不过,截止目前,仍未发现癌症可以在人类之间传染。

      对人体来说,癌细胞的转移方式主要有血液、淋巴和种植性转移三种。软壳蛤的白血病很可能也属于一种种植性转移,癌细胞在海水中传递,漂到其他的软壳蛤身上,引起它们患病。(医学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向导网)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办公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李文斌医生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发现的所谓‘肿瘤传染’,几乎都说的是病毒的传染,而不是肿瘤细胞本身的传播。比如肝癌患者,把乙肝病毒传给别人,其他人就可能慢慢患上肝癌,或者被传染上HPV病毒后患上宫颈癌,这些都是病毒的传染。”

      癌细胞几乎不会直接在人类之间传染,但也有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美国癌症研究所的专家研究确认,日本就有一位28岁的母亲把白血病传染给了未出生的女儿。

      进行这项研究的格雷亚韦斯(Mel Greaves)教授认为,孕妇传染癌症给婴儿的情况“极其稀少”,迄今为止全球仅发现了30例疑似病例。

      “从理论上看,人的皮肤癌和袋獾的DFTD有些相似,在人体免疫力很差的情况下,皮肤表面的小伤口很可能成为传染上皮肤癌的隐患。所以对于预防癌症来说,增强免疫力是最重要的。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免疫治疗,这也是世界公认的研究方向。”李文斌强调。

      如果造物主有一份“辛德勒的名单”,那么人类毫无疑问被列在最靠前的位置,受强大的免疫系统庇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都无需惧怕传染性癌症的威胁。但软壳蛤和袋獾,这两种因为传染性癌症而面临灭顶之灾的动物,仍然在提醒我们:癌症在不断进化,在演化长征路上,人类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第二篇:临床研究医学论文范文汇总 20xx最新医学论文

食管癌组织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

作者:路静, 刘康栋, 赵明耀, 杨洪艳, 黄幼田, 秦珍珠, 白睿华, 董子明*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对人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 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为DC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制备新鲜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 ELISA检测其VEGFA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含rhGMCSF和rhIL4 RPMI1640培养液诱导DC, 第2天在继续诱导DC基础上设食管癌匀浆上清组、 癌旁匀浆上清组、 VEGFA组, 均隔天半量换液, 第4天加入食管癌细胞株EC9706抗原, 第6天加入脂多糖, 第8天收集各组细胞。观察DC形态,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 RTPCR检测CD1a表达, CCK8检测T细胞增殖率及杀伤率。结果: 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VEGFA含量[(0.987±0.319) μg/L]明显高于癌旁[(0.152±0.105) μg/L, P<0.05]; 食管癌匀浆上清组细胞形态明显受到抑制, CD86分子阳性率(%)与正常DC相比由69±8降为42±11、 CD1a由56±12降为27±12、 CD11c由21±13降为18±13(P<0.01), CD1a基因几乎无表达, 刺激T细胞增殖率(%)由112.5±7.2降为70.2±3.5(P<0.01), 杀伤率(%)由62.4±0.6 降为46.8±1.6(P<0.01); 癌旁匀浆上清液组、

VEGFA组结果与正常DC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所模拟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其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该抑制作用中VEGFA并不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树突状细胞; 匀浆上清;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细胞毒性T细胞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 食管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居第2位, 食管癌的发生以及防治成为研究的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对于免疫反应的启动、 进展以及免疫耐受的诱导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 2]。然而在大多数肿瘤患者中, 往往并不能产生DC介导的有效抗原提呈[3]。本研究小组及国内外其他学者应用体外大量扩增DC, 然后用肿瘤抗原冲击后回输患者治疗肿瘤, 取得一定效果[4-6]。研究肿瘤微环境下DC的功能, 可更好地反映宿主的抗瘤免疫状态, 了解其免疫逃逸机制。我们在体外以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模拟肿瘤微环境, 探讨其对DC形态、 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VEGFA在其中的作用, 为研究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患者中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 重组人白介素2(rhIL

2)购自Peprotech公司;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购自厦门特宝生物公司; 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400, 1 077 g/L)和胰蛋白酶购自天津TBD公司; 完全培养基包括: RPMI1640购自美国Gibco公司, 人血清来自健康捐献者自体血清, 青链霉素各10万U/L; FITC标记的CD1a、 CD86、 CD11c、 CD80、 CD83及HLADR单克隆抗体(mAb)购自美国BD公司; RTPCR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 TRIzol 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 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cell counting kit8)购自日本同仁化学研究所; 人VEGFA ELISA试剂盒购自Bender MedSystems公司。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馈赠; 外周血来自健康成人献血者, 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1.2 方法

1.2.1 食管癌标本采集及匀浆制备 取术前无化疗、 放疗史患者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距离癌组织5 cm以外的癌旁组织各15例, 病理组织类型均为鳞癌, 无淋巴结转移。标本存放于液氮罐, 用于肿瘤组织匀浆制备。将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从液氮罐取出, 缓慢复温。称取癌及癌旁组织各200 mg, 浸于青霉素、 链霉素(浓度均为50万U/L)的生理盐水中20 min, 加入1 mL生理盐水, 调整匀浆浓度为200 g/L, 用组织匀浆研磨器缓慢进行组织研磨, 4 000 r/min, 30 min, 离心2次, 弃去下层沉淀, 留取上清液备用, 保存于-20℃冰箱。

1.2.2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VEGFA蛋白水平 按人VEGFA ELISA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具体操作。VEGFA标准品依次倍比稀释并设复孔, 每份癌及癌旁匀浆上清均设1复孔对照。应用SUNRISE酶标仪在波长450 nm条件下, 测各孔吸光度, 取平均吸光度为该样品的吸光度(A)值。根据VEGFA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回归关系, 绘制出标准曲线, 由A值计算出每份匀浆上清中VEGFA的浓度。

1.2.3 食管癌EC9706全细胞抗原的制备 常规培养并收集EC9706细胞, PBS洗2遍, 调密度为1×1010/L的细胞悬液, 置入EP管中, 超声破碎法制备抗原: 时间3 min, 脉冲4 s, 振幅1。13 000 r/min, 30 min, 4℃离心收集上清液, 过滤, 按照Bradford蛋白质定量法制作标准曲线, 测定抗原浓度。-20℃冻存备用。

1.2.4 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分离及DC的诱导 方法参照文献

[7], 稍作修改: 抽取健康成人新鲜外周血50 mL、 肝素抗凝、 生理盐水稀释后, 与淋巴细胞分离液以2∶1的比例缓慢加入离心管, 1 500 r/min, 25 min离心后, 毛细吸管轻轻吸取白膜层, 生理盐水洗涤3次(1 300 r/min, 8 min), 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 PBMC)。以含100 mL/L自体血清RPMI1640调密度为2×109/L种于24孔板, 37℃贴壁3 h, 收集悬浮细胞, 尼龙毛柱法

纯化后获得T淋巴细胞, 种于50 mL培养瓶中, 含rhIL2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 备用。去除悬浮细胞后的贴壁细胞用含rhGMCSF 100 μg/L, rhIL4 5 μg/L及100 mL/L自体血清RPMI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DC。第2天实验组在上述诱导DC的基础上分组分别添加食管癌匀浆上清200 mL/L、 癌旁匀浆上清200 mL/L、 VEGFA 10 μg/L。隔天半量换液。第4天各组加入EC9706抗原, 第6天加入脂多糖5 μg/L, 第8天收集细胞, 进行形态观察, 免疫表型分析, RTPCR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和体外杀伤反应。

1.2.5 FCM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 分别于培养0 d (PBMC贴壁3 h去除悬浮细胞后)、 8 d, 收集细胞PBS洗2遍。10 g/L多聚甲醛固定5 min, PBS洗1遍。用PBS调细胞密度为1×109/L, 按20 μL/106个细胞加入荧光标记的mAb(0 d细胞检测CD1a、 CD86、 CD11c、 CD80、 CD83及HLADR; 8 d细胞检测CD86、 CD11c及CD1a)4℃冰箱避光孵育30 min后加入PBS 1 mL, 吹打均匀, 1 000 r/min, 离心5 min, 弃去未结合的多余抗体。每管加入1 mL PBS重悬, 2 h内上机检测。

1.2.6 RTPCR 各诱导组细胞总mRNA的提取: 弃掉培养液, 用PBS洗2遍, 在24孔板里加入TRIzol 1 mL, 吹打均匀(呈黏稠状), 室温静置5 min。转入无RNA酶的EP管中, 加225 μL氯仿, 盖帽,

剧烈振荡15~30 s, 室温静置3 min, 4℃, 14 000 r/min, 离心15 min。吸取上清移至新EP管, 加异丙醇0.5 mL, 充分混匀, 4℃, 12 000 r/min, 离心10 min。弃上清, 加DEPC水配制750 mL/L乙醇1 mL, 振荡洗涤沉淀, 4℃, 7 500 r/min, 离心5 min。得到mRNA, 按照一步法RTPCR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获得目的基因DNA片段。CD1a引物: (5′primer): 5′GCTGCACTCTGGAAAGGTCT3′(3′primer): 5′CCAAAGCGCAAGACCTATCA3′(扩增片段长度为601 bp); GAPDH基因作为内参照(5′primer): 5′AAGGTCGGAGTCAACGGATTTG3′, (3′primer): 5′CTTGACAAAGTGGTCGTTGAGG3′(扩增片段长度为915 bp)。

1.2.7 CCK8检测致敏DC诱导MLR及特异性CTL对EC9706细胞杀伤效应 (1)致敏DC的获取: DC培养第4天, 各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mg/L EC9706细胞抗原, 第8天收集DC, 即为负载EC9706抗原的DC。(2)MLR: 各组负载EC9706抗原的致敏DC为刺激细胞, 同种自体T细胞为反应细胞, 两者按1∶20比例混合, 以1×104个/孔种于96孔板, 分为对照组(静止T细胞); DC组(正常DC+T细胞); 食管癌匀浆上清组(食管癌匀浆上清诱导DC+T细胞); 癌旁匀浆上清组(癌旁匀浆上清诱导DC+T细胞); VEGFA组(VEGFA诱导DC+T细胞)。每组设6个复孔, 混合培养72 h, CCK8试剂盒检测T细胞增殖率。(3)致敏DC诱导特异性CTL的产生: 同种自体T细胞与各组致敏的DC按20∶1比例混合培养72 h, 激活为CTL。(4)细胞毒性

实验: 将各组CTL和静止T细胞, 按效应细胞∶EC9706为30∶1比例混合, 分为靶细胞对照组(EC9706); 效应对照组(静止T细胞+ EC9706); DC组(DC诱导的CTL+ EC9706); D组: 食管癌匀浆上清组(食管癌匀浆上清组DC诱导的CTL+ EC9706); 癌旁匀浆上清组(癌旁匀浆上清组DC诱导的CTL+ EC9706); VEGFA组(VEGFA组DC诱导的CTL+ EC9706)。设每组6个复孔, 1×104个/孔细胞悬液200 μL种于96孔板, 培养72 h, CCK8法检测对EC9706细胞杀伤率。(5)CCK8检测: 加入10 μL/孔的CCK8试剂, 培养2 h, 于酶标仪450 nm处测各组A值, 计算T细胞增殖率和杀伤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T细胞增殖率=实验组A值/静止T细胞组A值×100%; 细胞杀伤率=(效应对照组A值-实验组A值)/靶细胞对照组A值×100%。

1.2.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进行两组OneWayANOVA分析, 以x±s表示。

2 结果

2.1 ELISA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VEGFA含量 检测15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 结果显示癌旁匀浆上清组A值0.203±0.089, VEGFA浓度0.152±0.105 μg/L; 癌上清组A值0.897±0.251, VEGFA浓度0.987±0.319 μg/L, 两组比较

P<0.05, VEGFA含量有统计学意义。

2.2 形态学观察 PBMC去除悬浮细胞后, 镜下观察细胞贴壁, 体积小。诱导2 d, 部分贴壁细胞变形, 伸出小突起; 第4天, 正常DC组细胞表面突起更加明显, 并且交织在一起, VEGFA组与癌旁匀浆上清组细胞形态与正常DC组相似, 而食管癌匀浆上清组细胞形态变化较小, 仅有个别细胞伸出突起, 细胞体积小于正常DC组细胞; 第8天, 正常DC组、 VEGFA组与癌旁匀浆上清组细胞逐渐增大变圆, 高倍镜下细胞周围可见毛刺状突起, 部分细胞悬浮, 呈成熟形态, 而食管癌匀浆上清组大圆细胞少, 呈发育迟缓状态(图1)。

2.3 FCM检测细胞相关表面抗原 分离PBMC, 贴壁3 h, 去除非贴壁细胞, 检测DC诱导前PBMC相关抗原阳性率(%)CD80 13.92±

3.60、 CD83 9.56±3.91、 CD1a 18.86±2.23、 HLADR 22.62±

3.31、 CD86 38.64±4.05、 CD11c 7.31±2.67。第2天各组分别加入食管癌匀浆上清、 癌旁匀浆上清、 VEGFA, 诱导7 d后有关细胞表面抗原表达见表1。

2.4 RTPCR检测CD1a基因表达 正常DC组目的基因CD1a(601 bp)的表达较强, 食管癌匀浆上清组该基因基本无表达, VEGFA组与癌旁匀浆上清组CD1a表达与正常DC组无统计学意义, 内参基因GAPDH(915 bp)各组表达较一致(图2)。 表1 诱导后

DC的免疫表型

2.5 致敏DC诱导T细胞增殖及其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食管癌匀浆上清组诱导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率、 CTL杀伤率均明显低于正常DC组、 癌旁匀浆上清组、 VEGFA组诱导的DC; 而VEGFA组与正常DC组无统计学意义(图3、 4)。图3 各组T细胞增殖率(%)的情况

3 讨论

DC是体内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 成熟DC具有较强的抗原提呈能力[8], 肿瘤患者外周血及免疫器官存在一定数量DC, 但肿瘤细胞仍能逃逸机体免疫监视而无限制生长, 这是由于肿瘤组织内的DC基本不成熟或不活跃, 其浸润数量与免疫反应的强弱并无必然相关性, 因此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肿瘤局部DC的功能和活性上[9]。

本结果显示, 早期未成熟DC, 在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模拟的肿瘤微环境影响下, 细胞形态方面明显落后于正常DC, 在基因水平也基本不表达CD1a, 并且膜表面低表达CD86、 CD11c等共刺激分子, 而这些表面分子的表达是DC 完成其抗原提呈功能所必需的, CD86高表达是DC分化的转折点, 标志着DC具备足够的共刺激能力。已知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排斥主要依赖于体内的T细胞, T细

胞的激活需要两类信号: 一类是特异的抗原提呈信号, 另一类是非MHC限制的共刺激信号。若缺乏共刺激信号, 则T细胞处于无能状态或凋亡。本实验中食管癌匀浆上清组细胞表面CD1a、 CD11c、 CD86等活化T细胞的第二信号分子表达低下, 说明其不具备足够的共刺激能力, 是功能低下或无功能的DC, 导致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 体外杀伤EC9706细胞能力也相应减弱。

本研究中, 由于DC尚处于未成熟阶段, 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可能存在抑制DC成熟的因子, 一些文献报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起到抑制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10, 11]。我们通过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中VEGFA的含量, 以及设立VEGFA对照组进行研究。ELISA检测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中VEGFA的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 似乎VEGFA是导致DC抑制的可能因素, 然而, VEGFA (10 μg/L)组与正常DC组相比细胞形态以及表面标志的表达、 以及功能检测均无明显区别, 表明, 单独VEGFA并没有起到明显抑制DC成熟的作用; 在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中VEGFA含量为(0.99±0.32)μg/L, 远低于VEGFA组含量10 μg/L, 说明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抑制DC过程中VEGFA也不起主要作用, 可能通过IL10等其他因子、 或多因子联合作用而下调DC的有效提呈功能。这些肿瘤相关性DC成熟障碍、 功能受抑, 为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诱导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Lipscomb MF, Masten BJ. Dendritic cells: Immune regulators in health and disease[J]. Physiol Rev, 2002, 82(1): 97-110.

[2] Casas R, Skarsvik S, Lindstrm A, et al. Impaired maturation of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from birch allergic individuals in association with birch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J]. Scand J Immunol, 2007, 66(5): 591-598.

[3] Smyth MJ, Godfrey DI, Trapani JA. A fresh look at tumor immuno surveillance and immunotherapy[J]. Nat lmmunol, 2002, 2(4): 293-299.

[4] 买 玲, 杨洪艳, 董子明, 等. 肿瘤抗原脉冲致敏的小鼠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及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 2000, 20(4): 285-286.

[5] 张书峰, 马长路, 董子明, 等. 血源性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抗恶性黑色素瘤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刊, 2004, 39(5): 35-37.

[6] He XZ, Wang L, Zhang YY, et al. An effective vaccine against colon cancer in mice: Use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interleukin12 transduced dendritic cell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 14(4): 532-540.

[7] 路 静, 赵 军, 董子明, 等. 人B72瘤苗与DC瘤苗体外联合诱导抗食管癌的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12): 1382-1385.

[8] Eichler H, Nguyen XD, Roelen D, et al. Multicenter study on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dendritic cells[J]. Cytotherapy, 2008, 10(1): 21-29.

[9] Ladanyi A. Function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mmune cells infiltrating human tumors[J]. Magy Onkol, 2004, 48(1): 49-56.

[10] 杨文锋, 李道堂, 李 静, 等. 食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7, 23(1): 46-47.

[11] 张 频, 阎 钧, 汪 昱. 内分泌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06, 16(2): 151-153.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血清IL-2、IL-8、IL-10及TNF-α水平变

化的研究

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

作者:王书红,达万明,靳海杰,靖域,颜光涛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1生物化学研究所放射免疫室,北京 100853

【摘要】为了探讨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发病中的作用,观察33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还依据皮肤、肠粘膜活检的病理学变化。移植前后定期采集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的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13例发生aGVHD,其中8例Ⅰ度aGVHD,5例Ⅱ-Ⅳ度aGVHD。IL-2、TNF-α水平在aGVHD阳性组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而IL-10的水平在aGVHD阳性组明显低于aGVHD阴性组,IL-8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因子IL-2、TNF-α在临床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定期检测患者血清的IL-2、TNF-α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

【关键词】 IL-2; TNF-α; IL-10; IL-8;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Changes of IL-2,IL-8,IL-10 and TNF-α levels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WANG Shu-Hong,DA Wan-Ming,JIN Hai-Jie,JING Yu,YAN Guang-Tao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1Department of Immunology,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cytokines IL-2,TNF-α,IL-10 and IL-8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incidence of aGVHD was observed in 33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aGVHD was clinically diagnosed. Sera from the 33 patients were taken before and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IL-2,TNF-α,IL-8,IL-10 levels in serum of 33 patients were measured

serially by using radioimmuno-assay(RIA). aGVHD occured in 13 patients including 8 patients with aGVHD I and 5 patients with aGVHD Ⅱ-Ⅳ.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irculating levels of IL-2 and TNF-α were markedly elevated during aGVHD and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aGVHD a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out aGVHD. However,the level of the IL-10 in patients with aGVH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aGVHD. The change of IL-8 level was no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IL-2 and TNF-α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GVHD,and measurement of serum IL-2 and TNF-α levels after allo-HSCT can provide predictive indicator for acute GVHD.

Key words IL-2; TNF-α; IL-10; IL-8; aGVHD; allo-HSCT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遗传性缺陷的有效手段,移植后涉及一系列移植相关并发症,如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闭塞综合症、严重感染、间质性肺炎等。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60%,并造成约20%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1]。因此,aGVHD的发病机理研究是当今移植免疫的重点课题。aGVHD发生的中心环节是供者来源的T细胞识别受者的异体抗原而被激活,由于过量释放细胞因

子引起受者多器官损伤的免疫病理过程[2]。本研究探讨可能引发aGVHD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以期对aGVHD更好的早期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及研究对象

以3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33例病例均来自我院及307医院,研究时间为20xx年2月至 20xx年 2月,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 17-48岁 (中位年龄为31岁 )。33例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8例(慢性期 6例、加速期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5例,(完全缓解12例,M5原发耐药未缓解 2例,M6复发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例(RA 3例、RAEB-T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3例,淋巴瘤(NHL/ALL)中枢受累1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左乳低分化腺癌术后肺转移1例。

供者情况

同胞供者30例,非亲缘供者2例(台湾慈济骨髓库),非亲缘脐

血1例(山东脐血库)。

HLA配型及ABO血型

33例供受者HLA配型的结果均完全相同,ABO血型相合22例,不合11例(主要不合5例,次要不合6例)。

移植类型

2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另9例为异基因骨髓移植。

预处理方案

对白血病患者采用经典Cy+TBI: 环磷酰胺60 mg/ (kg·d),连用2天,给美司钠拮抗出血性膀胱炎,全身照射6-10 Gy,分2天进行,肺受照剂量<8 Gy;1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ATG+环磷酰胺;2例无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采用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1例左乳低分化腺癌术后肺转移的患者采用氟达拉宾+环磷酰胺。

供者造血干细胞采集

allo-PBSCT供者应用G-CSF 300 μg/d,皮下注射,连用3天,第4天始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干细胞均经中心静脉回输给患者。对供者为O型或者受者为AB型的次要血型不和者,回输过程中注意慢输或稀释后输。对主要血型不合者为防止移植后溶血,用羟乙基淀粉沉降并且除去移植物中的红细胞。全部患者接受全环境保护、血制品与细胞因子(G-CSF)应用及营养支持治疗。

aGVHD的诊断及预防、治疗方案

aGVHD的诊断及分级

参照美国西雅图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Thomas等于19xx年提出的分级诊断方法。7例患者还进行皮肤活检取得病理学证据,5例出现肠道aGVHD的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及肠粘膜活检取得病理学证据。

预防方案

采用环孢霉素(CsA)以及短疗程氨甲喋呤(MTX)方案。MTX的用法为移植后1天15 mg/m2静脉滴注,移植后第 3、6、11天剂量为10 mg/m2 ; CsA用法为1.5-2 mg/ (kg·d)持续静脉滴注24小时,时间为移植前1天到移植后30天。对环孢霉素A应每周查浓度,最好根

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直至患者无严重胃肠症状后改为口服(3 mg/kg),依据情况维持、减量。治疗aGVHD多用甲基强的松龙40 mg,2次/日,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量。或者用他可莫司(FK-506),剂量为0.03 mg/kg。

样品(血清标本)收集

按照静脉采血的常规,定期地采集所有allo-HSCT的患者的外周血约3 ml,离心后分离血清,所有血清标本置于1.5 ml Eppendorf管中,编号之后储存于-80℃冰箱内。采血时间分别为: ①移植前(7天左右); ②移植后每周抽取1次外周血,连续6-12周。

细胞因子检测

本次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33例患者移植前后血清的细胞因子( IL-2、TNF-α、IL-8、IL-10)的浓度,所采用的IL-2、TNF-α、IL-8、IL-10放射免疫试剂盒为人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试剂盒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放射免疫室(原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取聚苯乙烯试管编号,按放射免疫药盒加样程序操作,加入分离剂后充分混匀,室温放置20分钟,4℃ 500×g离心25分钟,吸弃上清液,在自动γ计数器上测放射性。本实验采用SN-682型放射免疫γ计数器,自动计数,结果由SN-695型 gamma计数放射免

疫自动分析程序直接给出有关技术参数、标准曲线及待测样品浓度ng/ml,并由相连的计算机打印出结果。

植入证据

供受者性别不同,采用性染色体观察法;供受者ABO血型不同,观察血型变化;供受者性别及血型均相同,采用PCR检测DNA可变串重复序列。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采用STATA计算机统计处理系统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进行计量资料t检验。

结果

造血功能重建

33例患者异基因移植后经性染色体、ABO血型、DNA可变串重复序列检查证实,均为供者型完全植入,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及血小板恢复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5(10-23)天及20(10-66)天。

aGVHD观察

33例患者中发生aGVHD共13例,其中8例Ⅰ度aGVHD,2例Ⅱ度aGVHD,3例Ⅲ度aGVHD,没有Ⅳ度aGVHD,20例未发生aGVHD。因此aGVHD发生率为39.39%,其中Ⅰ度aGVHD 8例,发生率为24.24%,Ⅱ-Ⅳ度5例,发生率为15.15%。aGVHD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6天(11-39)。我们发现,严重的aGVHD发生早,程度较轻的aGVHD发生较晚; aGVHD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疹、肝功能损害、腹泻腹痛以及发热等症状。大部分aGVHD患者经用甲基强的松龙或(和)FK-506等药物治疗,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皮疹、肝功能损害、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好转。

预后情况

目前已知预后差的有5例: 1例CML加速期患者进行非亲缘供者(台湾慈济)骨髓移植后116天白血病复发,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女性患者移植后出现超急性GVHD,第11天出现严重腹泻、腹痛,经肠镜检查为乙状结肠Ⅲ度aGVHD,治疗后曾一度好转,但终因病情较重救治无效而死亡; 2例AML-M5原发耐药未缓解及1例M6复发患者均发生aGVHD,因本病不缓解,病情重,预后差。

预后相对较好的有3例:1例AML-M2患者移植后2个月发现肺结核,经三联抗结核治疗后,发热、咳嗽症状消失,血象、骨髓象恢复正常; 1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移植后18天开始造血重建,顺利康复;1例左乳低分化腺癌术后肺转移患者移植后肺部病变消失,复查血象、骨髓正常。病情平稳的有25例:随访2至6个月未复发。

IL-2、TNF-α、IL-10和IL-8水平的变化

结果根据aGVHD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无aGVHD组;Ⅰ度aGVHD组;Ⅱ-Ⅳ度aGVHD组。然后,比较移植前后各组的IL-2、TNF-α、IL-10、IL-8水平的变化。

IL-2水平的变化

比较各组发生aGVHD前后的IL-2水平显示: aGVHD时,Ⅱ-Ⅳ度aGVHD患者的IL-2水平(8.85±1.91)高于Ⅰ度aGVHD患者 (728±1.60)(P<0.05),而Ⅰ度aGVHD患者IL-2值高于无aGVHD患者 ( 5.02±1.49)(P< 0.05)(表1)。Table 1. IL-2 level in patient serum during aGVHD(略)

TNF-α水平的变化

分析各组TNF-α水平结果显示: aGVHD时,Ⅱ-Ⅳ度aGVHD患者TNF-α(2.12±0.25) 水平高于Ⅰ度aGVHD患者 (1.46±0.41)(P<0.05),而Ⅰ度aGVHD患者TNF-α值高于无aGVHD患者 (1.04±0.37)(P<0.05)(表2)。Table 2. TNF-α level in patients serum during aGVHD(略)

IL-8水平的变化

分析各组发生aGVHD前后的IL-8水平显示: aGVHD前后,两两比较无aGVHD患者(0.31±0.07)、Ⅰ度aGVHD患者(0.28±0

11)、Ⅱ-Ⅳ度aGVHD患者(0.32±0.12)的IL-8水平差别不大(P>0.05)(表3)。Table 3. IL-8 level in patient serum during aGVHD(略)

血清IL-10水平的变化

分析各组IL-10水平显示:移植后发生Ⅱ-Ⅳ度aGVHD患者的IL-10水平(16.32±2.64)明显低于Ⅰ度aGVHD患者 (22.73±

3.63)(P<0.05),而Ⅰ度aGVHD患者的IL-10值低于未发生aGVHD的患者(26.25±3.18) (P< 005)(表4)。Table 4. IL-10 level in patient serum during aGVHD(略)

讨论

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是将同位素分析的高灵敏度与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相结合,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物的标记免疫测定方法。其优点是灵敏度高,可测出ng级到pg级含量的物质,特异性强,精确性好,样品用量少,测定方法易规范化和自动化[3]。因此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的浓度。检测结果提示,IL-2、TNF-α在人类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Ⅱ-Ⅳ度aGVHD患者IL-2、TNF-α浓度高于Ⅰ度aGVHD患者,而Ⅰ度aGVHD患者IL-2、TNF-α值高于无aGVHD患者。而且,allo-HSCT患者发生aGVHD前1周左右,患者血清中IL-2、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移植前水平,因此我们认为,移植前、后定期(移植后每周1次,连续8周左右) 检测患者的IL-2、TNF-α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并且对aGVHD严重程度的预测也有一定的作用。在用药物控制aGVHD后,IL-2、TNF-α浓度随症状的缓解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已经有成功应用IL-2受体抗体(赛尼哌)的报道[4]。动物实验证明,抗TNF-α单克隆抗体可防止aGVHD引起的肠道损害,因此可以设想注射人TNF-α的单克隆抗体是否也能降低aGVHD的发生,若有研究证实,则为今后临床应用TNF-α抗体防治aGVHD打下基础。

IL-8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趋化因子,属于一类典型的炎症介质,

对病原微生物的杀伤有促进作用。我们的实验结果尚未发现IL-8与aGVHD有相关性。

IL-10主要由 Th2细胞产生,它能有效地抑制Th1细胞和B细胞合成的细胞因子,如IL-2、TNF-α等的产生,故IL-10是典型的抑制aGVHD应答的因子[6]。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移植前IL-10水平高的患者移植后并发症少,预后良好;IL-10的水平降低与移植后重度aGVHD的发生相关。在比较同一患者移植前后IL-10浓度时,我们发现移植后发生aGVHD患者IL-10水平明显下降,在用药物控制aGVHD后,IL-10随症状的缓解而升高; 而未发生的aGVHD的患者IL-10水平较稳定。故IL-10对aGVHD的发生起重要的负向调节作用

[5]。

【参考文献】

1 Slavin S,Nagler A,Naparstek E,et al. 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 therapy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ith lethal cytoredu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Blood,1998; 91: 756-758

2 Murphy WJ,Welniak LA,Taub DD,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the absence of interferon-gamma and IL-4 in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mice. J Clin Invest,1998; 102:1742-1748

3 Ferrara JL,Krenger W.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the influence of type1 and type 2 T cell cytokines. Transfus Med Rer,1998;12:1-17

4 Grimm J,Zeller W,Zander AR,et al.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tor serum levels after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s a marker for GVHD. Bone Marrow Transplant,1998; 21:29-32

5 Holler E,Roncarolo MG,Hintermeler-Knabe R,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ncreased IL-10 production in patients prior to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0; 25:237-241

6 李新,孙万军,原野等. 小鼠H-2单倍相合非清髓骨髓移植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研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13:687-691

重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

作者:杨立明, 赵华, 马岩, 吴珊*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教学质量已成为医学教育的生命线。通过重视职业道德与人文教育、重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应用多媒体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通过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病例分析、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课程的知识点、难点与要求。

【关键词】 基础理论 临床实习 教学质量

Research on 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Basic Theory and Clinic Practice in Enhancing Teaching Quality

YANG Liming , ZHAO Hua ,MA Yan , WU Shan*

(First Hospital,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China;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the lifeline of medical education.By 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professional morals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basic theory and clinic practice,using multimedia for basic and clinic medicine teaching,combining the basic theory with practice,case analysis,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eaching have been improved, which help students accurately master the knowledge points,difficult point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Key wordsBasic theory; Clinic practice ; Enhancing educational quality

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不仅需无私奉献的精神,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学识,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还应掌握学生的特点以及所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面介绍重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

1 重视职业道德与人文教育

临床医学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服务的对象是正在经历痛苦乃至生命危险的病人。在目前严峻的医疗环境下,在工作中能否体现出人文关怀精神或服务态度的好坏,可以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要从教育入手,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向导, 要想站在时代前列,站在服务经济建设实践前沿,就必须实现观念的转变。近几年来,从卫生改革给单位带来机遇,从塑造单位新形象出发,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自觉行动,作为提高单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形势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工作,提高单位综合竞争力。应抓好医德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通过加强德育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科研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好了基础医学才能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特点,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基础医学与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把科研成果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例如,肾脏基础研究的进展更新了我们对肾脏生理的认识,对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

崭新的概念,对肾脏治疗也提示了新的方向,需密切关注肾脏基础研究的进展。重视基础理论的科研与教学、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1],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3 应用多媒体提高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水平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医学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要在最短时间里,让学生接受很多的医学信息在过去是很困难的,往往会导致满堂灌,而且大量的板书使课堂气氛呆板、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那种“一张嘴,一本书,讲义挂图与板书” 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或让学生充分理解如此新颖众多的内容及进展信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轻松状态下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诊断学检体学习部分,涉及诸多学科,为了提高口腔检查的教学效果,制作了口腔检查视听教材[1];为了提高血液净化等治疗的教学效果,制作了血液净化视听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象生动,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传统的文字材料,还是声音材料、图像材料、图表材料,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都可以将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制作出精美的CAI 课件。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学信息能够图文并茂,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文字材料单调乏味的问题。同时还可通过使用人机交互、反复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珍贵的病理资料,部分区域性病种和

特有病例作为不可多得的标本,得以保存以及交流。

4 通过基础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提高专业水平

临床医学教育进入到第3,第4年后,开始了临床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及临床见习、社会实践见习(社区医疗)等,这个阶段我们称为见习阶段。这个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初阶段,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它是学生由学校走向医院的必经途径。例如,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形态学科,与临床联系密切,在临床病理讨论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讨论设计,情景模似训练达到教学目的。其中讨论过程式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讨论进展的引导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中,树立医生的强烈责任感。进入临床实习时,学生们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在医疗纠纷不断的形势下,学生们面对病人时怕说错话、做错事,易产生畏缩情绪。有些实习生采取尽量少跟病人说话的消极做法。要消除这一心理障碍,必须让他们树立信心。首先,带教教师应给予医学生足够的尊重,在称呼上应当把实习医生称为“医生”,特别是在给病人介绍实习生时更应这样。在临床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应把人生的教育、医德医风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医学法律、预防保健、计算机等课程穿插于整个临床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朝着成为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注重病历、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书的书写。医疗文书是指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病情发展变化和诊治过程的全面记录,既需

要较高的业务水平,又需要较高的中文文字水平,因此要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病历质量。提高疑难病的诊治水平,师生共同提高。而采集病史,仔细查体,实验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程对于诊断和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5 通过参加具体病例讨论提高教学质量

选择合适的病例,组织学生积极认真参加讨论,提高教育质量。组织同学通过参加具体病例讨论、热烈发言了解病例病情的复杂性、诊疗过程的曲折性以及所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应用所学的新技术、新疗法成功解决难治性病例。通过治疗问题的实例,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既强调临床实践,又注重基础理论。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对病史特点,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重要辅助检查的意义,治疗方案的选择,医嘱的内容,用药换药等内容进行讨论,穿插提问,介绍以前的经验和国内外新理论新进展。通过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博宇, 杨立明, 张兰荣, 等.提高口腔检查视听教材质量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47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