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主题演讲

“我的教育故事”主题演讲稿

秦建江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回首从教的十三载光阴,青春消逝在三尺讲台上,皱纹堆积在飘飞的粉屑里,收获的,除了平凡,还是平凡。

平凡的是相貌。没有玉树临风的伟岸身姿,没有俊朗怡人的明眸皓齿,虽然曾经梦想风流倜傥、顾盼生姿,但先天的短缺,让我注定一生与默默无闻结缘。 平凡的是职业。为人师者乃九等公民,校园亦非神坛仙土,当黄金潮肆虐的掠过校园橘红色的天空时,我望着西垂的落日,在心里许下一个愿望——平凡。 既然我们无法走出平凡,那我们倒不如在平凡之中寻找它之所以平凡的缘由;既然我们无法逃离现实,何不把平凡当成一种事业,让它洗去职业的尘埃,在未来的某一天耀目闪光呢?

于是,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平凡,体味平凡,也努力的践行着平凡,才发现。

平凡是躬行。

躬行者,以身作则也。要求孩子们若干时间到校,我总是提前一步,在教室门口站成一道平凡的风景;要求孩子们字迹工整,我总是让板书条理分明,让评语笔画端庄;要求孩子们作业认真,我总是逐题批阅,用心批注;要求孩子们讲究卫生,我会轻轻拾起教室里的纸屑;要求孩子们考试诚信,我会在上公开课时,用未知的悬念体现师生的默契。春风化雨于无声,身体力行显风范,可细细一想,我做的这些,我的同仁们或许比我做得更周全,因此我平凡。

平凡是尊重。

尊重是忽略名次,转而重视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于是,你让每颗种子都有他们生根、发芽、开花的空间,让他们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尊重是淡看优劣,将雨露布施给每一个饥渴的学生,于是,每次考试后,成绩单上的每个学生都必须聆听你的叨叨絮语,让他们减少了未与老师交流的的遗憾;尊重是处事公平,就事论事,于是,学习吃力的学生并不是饱受批评的代名词,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常受暴风骤雨的洗礼。我发现,像我这样处事公平、尊重学生的知己比比皆是,因此我平凡。

平凡是细心。

细心的看,于是我们发现了隐藏在孩子眼帘背后的家庭变故,从而仔细探究《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质及应对方略》,并形成文本变成铅字;细心的听,于

是我们发现了孩子们惯用的口头禅"不是我"、"不知道",从而教会他们换位思考,融洽生生关系;细心的想,于是我们参与了《百科知识阅读与中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课题研究,挖空心思厚积薄发另辟蹊经寻求创新。但转身细心一想,魏书生类、李镇西类凤毛麟角,我们跋涉不止也许难望其项背,因此我们平凡。 平凡是耐心。

耐心的矫正孩子们相同的错误,尽管有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高频率重复;耐心的等待孩子们点滴的进步,尽管有时需要经历痛苦而又漫长的周期,甚至仍旧是一无所获;耐心的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尽管有时这是一项需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我收获的,注定是快乐;耐心的与孩子们交流,尽管有时他桀骜不驯、自闭内敛、油盐不进。耐心的一切,其实是由教师这个特定的职业决定的,因此职业平凡。

平凡是爱心。

孩子们成功的时候,爱心是一朵赞赏的笑容;孩子们失败的时候,爱心是一句宽慰的话语;孩子们犯错的时候,爱心是一束严厉的眼神;孩子们胆怯的时候,爱心是一个有力的手势;孩子们骄傲的时候,爱心是一声破空的雷霆;孩子们自卑的时候,爱心是一轮温暖的太阳。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传递的事业,爱心也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一种情感,因此我们的事业平凡。

教育是一个繁琐的话题,教育故事也如同一篇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博,方法迥异,但不变的是教育的内核——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因此,我的教育故事,也是你的教育故事,更是我们大家的教育故事。故事虽散文,情感却挺诗歌。

谢谢大家!

 

第二篇: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

曙光里小学 王子云 2011。9

课堂需要鼓励,但却不能拒绝批评。因为缺点错误是学生的生命之在,有生命必然会有错误,所以,有错误就一定要批评。学生犯错了,如果教师不给予批评,或许真的会纵容他的下一次违纪。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更高的艺术。古人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要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很不容易。一般来说,小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常常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对教师的批评不以为然,或置若罔闻,更有甚者,故意和老师顶嘴对抗,既影响了师生的情感和关系,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若用语不当,不仅会引起同学们反感,而且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那么,如何让良药甜口、忠言顺耳,使学生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接受老师的批评?这就提醒教师,批评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灵活机智地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

课堂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品德。然而在课堂上,由于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方法的机械、学生个性的差异等原因,使得小学生有时会在课堂上开小差、讲小话、故意制造混乱,等等,如果不及时进行制止,就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就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批评的前提是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把批评做到如和风拂面,细雨滋润,就必须先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有充分的了解。比如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和意识差异很大,高年级学生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看待自我比较客观,这和低年级学生差别很大。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很大,气质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之分,性格有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之别。对小学生群体发展特点的了解,对小学生个性差异的认识和区别,才能使批评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在课堂批评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客观对待,不要上纲上线,横加指责。对学生的犯错,要从多个方面去分析,不要一棍子打死。从主观上说,可能是由于意志不够坚强或努力不够;从客观上说,也是有其原因的。尤为注意的是,有些学困生在课堂上犯错误,其实是在群体中遭到冷遇的一种反映,不想让大家忽略他们。学困生的犯错,在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犯的错误多方分析,杜绝先入为主,尤其是摒弃对学困生的厌恶,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需要批评的学生,才能保证批评的客观性、有效性,学生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1

二是要树立“批评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观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再加上活泼好动,犯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教师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和目的出发,批评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认识错误,并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在批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克服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过于苛刻,对待犯错的孩子板起面孔、大声训斥,此姿态虽高,但容易让学生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区别对待,对学生的错误缺点不能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无论其平时的表现好与坏,犯了错误一样对待。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往往对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而对调皮任性的学生却“小题大做”,这样无意的厚薄之分给予表现不佳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对抗情绪。事实上,那些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之心,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教师的批评要发于内心深处,出于真切关怀,学生才乐意接受,才能到达教育的效果。

三是教师要掌握主动,批评要适度。在课堂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能立即大动肝火,厉声喝斥,而千万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以柔克刚,大事压小,小事化了。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二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有时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当堂“冷处理”,课后再批评。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批评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二、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

教师在课堂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冷静面对学生的错误,艺术地来批评学生。陶行知先生“巧用三颗糖”的批评艺术,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幽默法:

教师批评学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当众把学生斥责一顿,把学生批得一无是处。可是这样一来,不仅伤害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更招致了其他学生的抵触和反感。睿智的教师常常运用幽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诙谐的发言等等,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既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又精辟入理,令人回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学生迟到了,教师在门口“恭候”他时来上一句:“对不起,老师今天又比你来早了。”这句意外的玩笑话,会让迟到的学生感到很不好意思,自然下次就会早到了;学生在黑板上的板书一边高,一边低,教师却大加赞赏他的书写极其富有诗意:“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这种幽默风趣的批评方式,一定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批评方式,把对他们直白的责备与训斥转化成一种含蓄、幽默的说法,不仅能表达出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学生和老师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也就较容易接受这样的“批评”。

幽默的话语,是教师对学生善意的批评;幽默的举动,是教师对学生无声的指责;幽默的思想,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2、暗示法:

2

对于那些自尊心强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一般不宜在课堂上公开批评,可以巧妙地通过暗示,使其意识到教师已开始注意他的错误,而自动去改正。例如,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教师若微露不悦,沉默不语,就会给违反纪律的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抑,领悟到教师的内心不满和责备;上课时,有些学生在开小差,如果老师突然中断讲课,沉默一会儿,学生自会警觉起来,思想马上集中到听课上来。有个别学生讲小话时,教师可以暂时停下讲授,让同学发现自己的不良行为,也可通过提问其同桌,来暗示他要认真听讲等等发现的同学,这比大发雷霆更有利于维持教学秩序,学生一般都能够接受暗示,及时改正错误。

3、故事法:

生动的故事是“一部”可供借鉴的“历史”,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出现某种不良倾向时,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认识错误及其可怕后果,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接受教育。例如在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某同学表现骄傲,对别的同学的讲述不屑一顾,我就讲起了“满与不满”的故事:一杯石子,再加半杯沙子,杯子里满了没有?然后再加半杯水,杯子里满了没有?让学生们明白了故事中蕴含着的“学无止境,永不满足”的道理,那个骄傲的同学也有所觉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如,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的故事,使那些挨了批评而准备破罐破摔的学生勒马回头,改过自新,重新振作起来??好的故事可以挽救一个人,教师如果善于用故事感化学生,则胜过教师千百次的批评。有针对性的小故事,亦能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起到严厉批评所达不到的效果。

4、期望法: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望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教师应把对学生的批评,委婉地变为一种期望,从而让学生在期望中改正错误。一次,我在检查学生双休日作文时,一位学生说忘在家里了。我明明知道他在撒谎,却硬压住心中的不快,满怀希望地说:“老师相信你已经写好了这篇作文,而且是很认真地完成的。今天没有看到你的作文,下周我能看到吗?”“那没问题。”下周日学生返校的时间,学生果然把作文补交来了。我没有揭穿他的谎言,而期望他能够做到,他也确实做到了。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相比,他改正缺点的态度端正多了。

5、迁移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顺势把话题迁移到要批评的内容上来。有一次,课堂上正在讲解试卷,给成语“答非所问”选择正确的解释,我突然发现一位男生正埋头看漫画书,我就顺势把这个选择题交给他,他手足无措地站起来,随意选择了一种解释。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我顺势问了一句:“你回答的是这个选择题的答案吗?”他的脸红了。我说:“你选择了一个答案,但这个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然后对学生说:“这就叫做——”“答非所问。”学生们整齐地回答。通过这种迁移法,既教育了犯错误的学生,同时也对全体学生也进行了一次课堂纪律教育。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一个问题,至少有一百种解决方法。”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方式。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方法,灵活运用,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从而主动地改正缺点错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