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

三家店镇平宁城小学 崔玉玲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被批准立项为校级课题,在校教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与热心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潜心研究,如今已圆满结题了。下面,我将就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做以总结。

一、课题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资讯的扩张,小学生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内心世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想法,渴望心灵的自由,行为的独立,可是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用所谓“指导”桎枷了学生的手脚,用作文方法凝固了学生的思路,用“范文”僵化了学生的创造。使得当前学校小学生作文表现为:“立意平庸,人云亦云,随大流说话,视作文为政治表态;宁肯呆板,不敢脱俗;宁取‘正确’,不嫌平庸;唯恐调子不高,灵魂不壮。”“违背抒真情,说真话的原则。”(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理学》)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由此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

新《语文课程标准》替代《语文教育大纲》以后,把培养教育学

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首位。主张作文要“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明确地提出作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作文要表现出对生活真实情感体验的写作理念。 本课题研究核心是小学生作文体验式教学,是小学生主体性语文学习和发展研究的一个组织部分。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是小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它具有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情感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它符合新《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主要内容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是小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它具有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抒发情感的真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作文练习的自主性;指导过程的可感性;教学评估的客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亲近自然,通过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它符合新《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

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三、实验步骤

(1)第一阶段:(2009.2—2009.3)

准备阶段,建立课题组,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2)第二阶段:(2009.4—2009.5)

①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成立子课题组。

②组织语文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③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制订出体验式作文训练内容(允许班级自由调整),组织教师撰写体验式作文方案。 ④组织开展体验式作文活动,撰写教学个案等。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对比法。

(3)第三阶段:(2009.6—2009.11)

①在第一轮开展体验式作文实验的基础上,调整修改作文训练内容。

②修改或重写体验式作文方案,课题组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体验式作文活动。

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对比归纳法。

(4)第四阶段:(2009.11—2009.12)

全面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主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和分析总结法。

四、成果展示

(一)教师――在研究中,成熟

为调动每位参加实验的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让老师切身体会“真做课题”“做真课题”的真谛,我们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让每位老师结合本班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主课题,选择一个更小的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老师们体会到了研究的快乐,课题组的安培杰、杨建山等老师的多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卜富庭老师的作文课也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老师们还坚持写下水文,这给了学生很好的引领和示范,卜富庭老师的《春游五里河》一文,在下水文大赛中获一等奖。我们还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总结会,以交流促提高,使我们的研究良性发展。老师们的作文教学能力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加有信心和热情了。

(二) 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

1.组织各种参观活动,以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

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走进农田野,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各种植物,请老师给他们讲授专业知识,这些都使学生耳目一新,对植物的大千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活动之后,同学们情趣盎然,老师适时引导他们或写日记,或写游记,或写访问记、调查报告,不拘一格,自主作文,写下来的内容鲜活、充实、情感充沛、真切。

2.课堂上,引导学生向课文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把每篇课文都看成范文,让学生学习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每节课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天长日久的坚持使学生的写作技法上更加娴熟。以下是四年七班的乔盼盼同学在课堂上写的一首小诗:

风萧萧,雨茫茫,

迷雾不散,

寒霜降窗,

忽见一轮明月钓天网,

光辉照心房。

读了她的小读,不由得会有几分感动。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如此之强,所营造的意境之美,怎能不令人感动?

3.开展网络作文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网络作文开展以来,在学生、老师、家长们中产生了良好影响,许多老师与家长都带着孩子参与其中,建立了班级的、个人的习作专辑。网络作文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写的习作、平时的日记有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孩子们对自己身边同学写的习作很感兴趣,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把课堂上老师批改的习作和日记等文章发到网上,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一举措深受孩子们的

欢迎,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而且引导孩子们在网上互相评议习作,修改习作。进一步提高了习作的能力和兴趣。此外,家长和孩子从中选出优秀习作共同办好班上的习作报,投稿后又多篇文章发表。网络作文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实践证明确实提高了孩子自主习作能兴趣与能力。

4.加强课内外阅读,剪报评报,提高写作

指导、布置学生剪报评报。学生要完成这样作业,先必须找些近期的报纸来读一读,然后选择自己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剪贴下来,再就剪贴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项练习一般一周做一次,周末完成,周一上交。要求用A4纸作底,将选好的报纸剪贴在A4纸上,点评根据自己对报纸内容的理解可长可短。还可以对版面作适当的装饰。

学生每次交上来的作品,看后都让人激动不已,收获多多。一周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各种奇闻轶事,尽在其中。更有趣的是孩子们以他们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对这些大事小情发表的见解。 近一年的实验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之路。虽然《小学生体验式作文研究》的课题结题了,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应该说我们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大的受益是老师们成长了,孩子们进步了,还寻找到了作文教学的许多宝贵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我们的研究之路,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思想,不断寻找对策,优化教学,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同时,由于因为小学生经历的事情少,社会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少兴趣,缺少自主性,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作文教学要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借助语文教学,练习片断写作。

语文教材中的每组课文各有不同的写作训练。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积累,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或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起来,然后练习片断写作。如:学生用“惊喜”“石缝”“金灿灿”等词语写道:“一天,我在山坡上玩,忽然看见草地上长着几棵蒲公英。有的开着金灿灿的小花,有的撑着毛绒绒的小伞。我仔细地看着,原来这小伞就是蒲公英的种子。我轻轻一吹,它们就纷纷出发了。过了些天,我又来到这里,惊喜地发现,草地上又长出了一些蒲公英。”有的学生写:“放学后,我背着书包回到家里,惊喜地看见写字台上放着一台电子琴,我急忙跑过去,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又按了几下琴键,便高兴地喊起来,我有电子琴了!”……又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莓》一课时,借文中写杨莓特点的方法,练习写家乡的樱桃,学生写得很有特点,其中一名学生这样写道:“到了七月份,樱桃成熟了,在绿叶中露出又圆又红的果实,有糖丸大小,摘一粒,软软的,放到嘴里咬一口,立刻溅出又红又甜的果汁。樱桃虽好吃,可不要贪吃,它会影响胃肠消化的……”由于练习片断写作,逐步使学生养成了动笔的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借助活动之机,拓展写作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作课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使作文的空间受到限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就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学生在校内外都要参加一些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各种活动,借活动之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写作与活动相结合。如:四年级教材中习作: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要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正巧,学校举行一次风筝比赛,在比赛时,空中的许多风筝招来了一只真老鹰,学生又惊又喜。于是在写作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怎能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学生写:“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有蝴蝶、燕子、老鹰、蜻蜒……”风筝越飞越高,忽然从遥远的天空飞来一只真老鹰,向风筝老鹰飞来,好像在说:“这里真热闹啊!让我也和你们一起玩好吗?”还有的学生写:“……这时,一只真老鹰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风筝老鹰说:“朋友,你好,咱俩比比谁飞得又高又远好吗?”风筝老鹰叹口气说:“唉!我哪有你自由呀,你看那根细细的绳在拉着我呢。”,陪着它飞了一会儿,向远处飞走了。”……还有一次习作,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做好习作准备,要求自家养动物的同学,对动物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其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没有的同学,可到有动物的地方观察,要有记录。因为有了充分的习作准备,动笔时,学生就会很快的进行描写。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牛犊》,他不仅写出小牛犊的外形特征,还写出牛犊怎么样吃奶及在院中欢蹦乱跳玩耍的样子,非常可爱。有的学生写自家养的蜜蜂,不仅写出蜜蜂的外形和嗡嗡的叫声,还写了蜜蜂怎样采蜜、酿蜜,就连蜜蜂蛰人后为什么会死的原因也写了出来。虽然同学们观察的动物不同,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渗秀小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活动和细心观察,拓展了学生写作空间,使学生习作有趣,不再空洞无物。

三、提高作文教学多样化。

根据学生在写作中缺少兴趣,缺少自主性,依靠性强,没有真情实感的现象。这种现象抑制了学生的个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提倡作文教学多样化。

1、提倡“先作文后指导”。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指导后写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自主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指导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上讲得很多,可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很难发现具有个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改变作文模式,“先作文后指导”,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通守自身的理解,放手作文,使教师的指导建立在学生写作的基础上,如:小学三年级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在叙述中写出你的收获和感受。”教学中,教师在解题时,抓住“愿意写的”这一点,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去思考,去习作。于是,有的学生写“放学后,帮爸爸妈妈种玉米,学到了种地的本领,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有的学生写“星期日,跟妈妈去动物园看动物,体味到人与动物的关系,要自觉保护动物。”还有的学生写“今天我当家,学会理财,感受到生活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由于学生的思想不受约束,他们的写作视野广泛起来,写作内容也丰富多彩。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可以让小作者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再组织其他学生评议,使小作者认识到写作存在的问题后,再修改作文,使文章符合要求。教学中提倡“先作文后指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写乐议,同时,学生的作文个性也展示出来。

2、提倡“独立写作”。

陈旧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利用很多时间详细指导学生写作,甚至大约分几段写,中间过渡段怎么写都指导出来等。这样让学生按教师的设计思路写作,使学生会养成懒动笔,懒思

考的坏习惯。因此,新的改革要求,作文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的想象空间和多一些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写作。如教材中一次习作“请从你以往的成功经历中选择一次写下来,要把这次成功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成功的感受。”在指导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取材,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次成功使你记忆最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认真思考后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真实感受,最后,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写出的作文各有特色,因此,在习作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才能使他们的创作能力得到发展和施展。

3、提倡开发写作资源。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只限于几个习作练习,还要运用多种形式,如写日记、写活动记录、写感受等。就是要求教师沟通课堂内外主动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科学等写作资源,为学生的主动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写作资源包括书本上的教学资源和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其中主要的是生活资源,因为写作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些资源可以是教科书、报刊、影视,可以是自然风光(水库、五花山、乡村田野……)、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总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习作资源的存在。

(1)随文练笔,实现读写迁移。这种习作方式紧随阅读教学,题材单一,选材角度小,思维空间大,易于操作,易于激发习作积极性。除练写句段章外,还可以练习写续写如:“《小摄影师》续写高尔基第二次见到小男孩后……”。

(2)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鲜明的感性材料,而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去体验和表达。如:写拔河比赛、相声表演、丢沙包、打篮球等。

(3)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作文有画图联想、看图联想、看物联想;有编童话故事,也

有写末来发展变化的。如:“《20年后的我》有的学生写,“那时我已是一名生物学家,研究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有的学生写“我是一个企业家,投资为家乡修筑一条高速公路……”等等。

(4)关注现实,学生关注的可以是家庭琐事、社会热点、国内外大事和自然现象等。所以,盖砖房、买电器、考试以后、参赛获奖、申奥成功、大洪水、沙尘天气等都可以练习写。通过此类写作练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和生命,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5)重视命题,有利于写作训练序列化,命题作文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深入思考,较快进入写作境界,好的题目能引发学生写作冲动,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命题作文的训练。命题作文要有开放性,如《我爱——》《今天——》,还要有新和奇的特点,吸引小作者创作出好的文章。二、借助活动之机,拓展写作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作课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使作文的空间受到限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就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学生在校内外都要参加一些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各种活动,借活动之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写作与活动相结合。如:四年级教材中习作: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要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正巧,学校举行一次风筝比赛,在比赛时,空中的许多风筝招来了一只真老鹰,学生又惊又喜。于是在写作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怎能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学生写:“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有蝴蝶、燕子、老鹰、蜻蜒……”风筝越飞越高,忽然从遥远的天空飞来一只真老鹰,向风筝老鹰飞来,好像在说:“这里真热闹啊!让我也和你们一起玩好吗?”还有的学生写:“……这时,一只真老鹰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风筝老鹰说:“朋友,你好,咱俩比比谁飞得又高又远好吗?”风筝老鹰叹口气说:“唉!我哪有你自由呀,你看那根细细的绳在拉着我呢。”,陪着它飞了一会儿,向远处飞走了。”……还有一次习作,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做好习作准备,要求自家养动物的同学,对动物进行认真观察,观察其外形

特点及生活习性,没有的同学,可到有动物的地方观察,要有记录。因为有了充分的习作准备,动笔时,学生就会很快的进行描写。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牛犊》,他不仅写出小牛犊的外形特征,还写出牛犊怎么样吃奶及在院中欢蹦乱跳玩耍的样子,非常可爱。有的学生写自家养的蜜蜂,不仅写出蜜蜂的外形和嗡嗡的叫声,还写了蜜蜂怎样采蜜、酿蜜,就连蜜蜂蛰人后为什么会死的原因也写了出来。虽然同学们观察的动物不同,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渗秀小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活动和细心观察,拓展了学生写作空间,使学生习作有趣,不再空洞无物。

4、提倡讲评多表扬。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和讲评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强调“面向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此,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作文热情,教师要尊重童心,童趣和儿童特有的想象,在讲评时肯定成绩,鼓励进步,哪怕只有一词一句之妙,如:学生写:“我手拿着一块白菜叶去喂小兔,小兔看见了急着要吃,立刻站起身用前脚扒着笼子,用嘴拱笼子上面的木板。”几个词语用的很恰当,其中“急着、立刻、扒、拱”这些词教师视为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才能使学

总之,写作是学生自己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尊重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一句话:就是更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张满所有学生情感的风帆,推动他们写作的航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