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的结题报告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的结题报告

桃林小学 葛雪梅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东风近几年吹遍了大江南北,但纵观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却不容乐观。作文时,很多学生不是觉得无话可说,就是喜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作文大多虚假空洞,新意不够,缺乏童真,“旧貌未能换新颜”。作文教学,着实成了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

新课标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的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之下,尽快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我们认为:体验是唤起学生写作的灵魂所在,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力量源泉。有了体验,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魏书生曾说:写日记所带来的好处是难以尽述的。在学生日记中,有对某一事情的看法,有对学习焦点的研究,有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审视,有对个人学习生活的总结。从学生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的足迹,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见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学生一旦有了体验的经历,写作 1

的劲头被激发,于是通过日记的形式实现自主写作,应当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1、课题的界定

“微型日记”主要是就日记选材的角度小,内容单纯这一层面而言,并非单纯地指每篇日记写作字数的少。既然是“日记”,也就规定了选材的时间范围,练习的频次。

“写作水平”指在写文章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高年段学生在写文章方面所应达到的高度: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研究目标:

(1)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2)培养观察习惯,学习观察方法。

(3)学生的习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很大提高。

(4)形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教学策略。

3、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理论

三、课题研究内容

2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使学生乐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2、改进指导方法。

(1)选材,学生在习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他们懂得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积累素材。并通过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有景可摹。倡导写“想象日记”,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虫鱼、鸟兽、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

(2)写作方法的指导。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老师需做一些方法的指导,如:如何把握重点,把重点内容写具体,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指导。

(3)评价。及时把握学生写作的动态,写富有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的“爱心评语”来与学生沟通。重表扬,以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高年级引导学生自批、互批,在修改中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提高写作水平。

3、通过日记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完善学生的人格:

(1)、记日记,以美滋润心灵。

(2)、记日记,以美启迪智慧。

(3)、记日记,以美强健体魄。

(4)、记日记,以美提高悟性。

3

(5)、记日记,以美激发创新。

四、课题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为辅。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我认真地研读了《新课程标准》,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理念,认识到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中年级段的习作教学要求,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在学生中展开调查,大量阅读学生习作,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起步作文的现状,积累研究素材。

3、我还搜集、整理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及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二)实施阶段:

一、小组互学总动员

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预设,我将班级中51名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分成13组,平均每组4人。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日记本的封面上写上小组的名字、口号和组员的名字,小组学生献计献策,兴趣浓厚。有的小组叫“智慧树”组,有的小组叫“霹雳组合”组,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小组的口号更是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个性。学生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以日记的形式记叙当天发生的事情。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 4

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最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发到班级邮箱《日记欣赏》,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写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 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团结合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家长互动总动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文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法国雕塑家罗丹语)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 5

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趣。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家校携手,才能形成合力。我平时注意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有时还把这项活动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班级学生每天大都在家里完成日记,家长无意识地会指导孩子写日记,孩子写完日记后帮助孩子检查日记,欣赏孩子的习作。有的家长还会翻翻孩子的日记本,读读其他孩子的日记,作一番比较后,还会给孩子讲一讲习作的优缺点。班级家长非常支持孩子写日记。了解了部分家长的这一做法后,我在家长会上及时引导家长参与其中。我给全体家长介绍部分家长好的做法,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写日记的方法:如当孩子感到无从下笔时,怎么启发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平时怎样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多鼓励孩子,多欣赏孩子的习作。鼓励家长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评语。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会写得更有劲头。经过我的一番动员,家长也“群情激昂”,跃跃欲试。

6

三、师生评价总动员

我们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是说要求学生自由发展,唯我独尊,目中无人。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个性发展更多的是体现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向别人学习成功的经验也是一种现代人必备的学习方法;也不知道与别人合作可以解决自己前进道路上的许多困难,自己会为别人提供很多的帮助,体现自己的价值;更不知道与他人合作会结识那么多的朋友,获得许多友谊。

本课题的设计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习作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能解决写作过程中的很多困难,学会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而又个性十足,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日记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我有时有意识地向 7

孩子“借书”读,借此机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品评书中的人物;有时又“故意”把自己的好书借给孩子,借此让我推荐的好书在孩子手中传阅。让孩子懂得如何使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日记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互联网,让习作插上翅膀。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日记发到班级邮箱,供全班同学学习。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积极往报刊、网络进行投稿,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另外,我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总结阶段:

进行课题全面总结,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写实验报告,申请课题成果鉴定。

六、研究主要成果和收获

通过实验,我们的老师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体验显得很重要。我们要关注他们写作的心理过程,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取真切的体验,产生了深切的感受,敞开他们的写作空间,放飞他们的写作心灵,架起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产生倾吐 8

的欲望,作文成了表达的一种需要。

1、激发了学生的写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各位实验教师脚踏实地、有序地开展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地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创作兴趣,校园里形成了爱习作、爱阅读的良好氛围,一学期一次的“书海明珠——推荐一本好书”、“与作家面对面”更是把学生习作的热情推向了高潮。越来越多的学生写作文不再感到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而是犹如一股涓涓细流在心底流淌。

2、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3、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阅读教育教学及相关书籍,撰写多篇论文及读书笔记,提高了个人素质。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高年级的作文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在中年级时,当创设了情境,学生有话可说时,学生的作文兴趣很浓。文章也写得较好。但现在面对命题作文,在考试时学生出现无话可说,或是天马行空,不按要求写,应试与作文兴趣的培养也有些冲突,如何指导学生扣题、有重点、有条理地写,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是作文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2、 教师的工作繁琐,如何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研,如何把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水平,写出较好的教学论文与教学随笔。这也是一个问题。

9

3、如何更及时有效地进行日记的批改与讲评也是我们要想办法解决的一个难点。

对以上问题,我们觉得加强指导学生审题、选材,上教研课,大家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多读相关的教学杂志,如《新作文——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上凤凰论坛,了解并参与讨论作文的教与学。尝试学生互批互改,大胆探索作文的批改方法。还可以听听名师的经验之谈(光盘、书)等。最主要是教师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只要认为这样做是为学生好,是围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在课改的实验中探索总结,创新实践。我们自信会在课题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立足本职,放眼未来地开展工作。我们有信心把教学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10

 

第二篇:小学生数学日记撰写入门》结题报告

附件1:

诸暨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验收及优秀成果评比申请简表

立项年度 2005      立项序号 B06011   成果类别    学科          20##年8月


《小学生数学日记撰写入门》结题报告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了数学日记的内容及类型、实践形式及原则,讨论数学日记的功能,意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运用数学日记有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数学日记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老师的教学行为,提醒老师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了解学生。

一、             问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缘由、意义

1、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改革要求

    翻阅学生每天的的数学作业,便会发现:①形式单一。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更缺乏主动、探索、合作的意识。②评价单一。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一直以来沿用传统的对错评价检测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特征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更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2、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据资料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的很少,所以,通过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3、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需要时间,只有学生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才能真正发挥创造力。而由于受课堂35分钟的局限,即使老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到学生的整个过程,但是由于没有宽裕时间,有一部分学生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发现以及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丧失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数学日记这个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去发现学生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巩固知识,形成网络,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数学日记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网络。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课外作业材料,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和人情味,也就具有更多的研究色彩,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沟通老师与学生的联系,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概述

国外,Linn,England,Powell,Lopez,Richards,Dumn等人的研究发现,“数学日记”可以作为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有效媒介,达到普遍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效果。国内,有天津的刘艳云老师、贵州的杨再仁老师、上海的计重逵老师、浙江唐文艳、湖南黄杏芳、宁波陈斌、深圳张岭等老师对数学日记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我国课程改革与教学的改革中,“数学日记”的研究已成为一股热流。

二、课题界定: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真实记录数学学习的情况,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反映新发现、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数学日记的范畴很广,可以是与老师的“对话”,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 新方法”等

 三、研究时间、对象、方法。

 1、课题研究的时间和对象

     本次课题从20##年9月——20##年6月,持续2年的时间。以所任教的滨江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和总结法。以个案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为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减少机械性作业量,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记数学日记,并及时调整学习中的策略,使学习数学的潜能得到持续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通过经验总结,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及时得到反馈,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3、研究原则:

①动机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我们不能逼着学生去写数学日记,但我们老师能激励他们去写数学日记的动机,鼓励他们把数学日记坚持记下去。

②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日常社会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

③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应发挥着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数学日记的撰写更是体现他们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数学日记的撰写过程里无疑发挥着学生的创造性。

④面向全体原则。在数学日记里,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后进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心灵上的困惑。这样使老师能了解更多更实际的问题所在,从而做到不仅关注优秀生的发展,更关注怎样达成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

⑤鼓励性评价原则:教师要善于运用夸奖的言辞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保护刚点燃的创新特点的思想火花,养成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态度和习惯。

 ⑥发展性原则。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于他们的明天。在数学日记的撰写过程中,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态度的养成,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写数学日记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求知欲望,拓宽知识面,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热爱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体验与反思,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写数学日记,使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让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主要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重视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各门课程能够有机融合,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把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写进自己的日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不愧为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

 六、研究内容与措施:

 根据数学日记内容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一)、“生活”日记

 数学不只是“数字符号”,也不只是枯燥的解题与运算,它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1、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将经过与感受记录下来。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后的练习里有这么一道题目,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算出面积,老师就对同学们说,现在我没有测量工具,就用你们手上的直尺或三角板来测量,仔细想一想,怎样快速又比较准确的测量出来.单独想好后,可以在四人小组里面讨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最好。同学们忙开了,一会儿方法就出来了:要知道教室的面积我们只要知道长和宽就可以了,有的说我们可以把同学的直尺接起来,也有的说先量好一张桌子的长度,然后把桌子当尺子,有的说那太重了我们不如用扫把代替,也有的说我们伸开手臂量一量,然后量有几手臂,更有同学说我知道我自己的身高,躺下来试试有几个人那么长,弄得大家哄堂大笑,等他们笑停,老师就问,除了这些,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更方便的,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就又有了新发现,我们可以利用墙砖或地砖,他们的规格是一样的,只要量出一块,数出有几块就可以知道长和宽了,这一方法一出来,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之后让同学把感受与想法记录下来。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这篇日记大家就觉得特别有话可写,并写得都非常不错。

2、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对实践作业非常感兴趣,比如《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50页有这么一道题目:从下面的野炊活动图中,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设计活动时间方案、设计经费使用方案。我们就结合春游踏青活动,刚好是到淀塘畈去活动,我门就让学生自己从司机叔叔处问到路程,让学生知道汽车的行程计算方法实际上与生活中的水表、电表一样,并记录路上所用时间,求出平均速度,然后规定下午3点到校,那么在那里的三个活动该如何安排,什么时候回校等等,学生兴趣很浓,自然写出了高质量的数学日记。

3、课内向课外延伸。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与大人的交谈等),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学了大数的认识以后,学生很想知道比亿级大的数是什么?我们就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写成数学日记效果也很不错。

(二)、“反思”日记

   “没有任何问题能解决得十全十美,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和钻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如, 让学生在每天的数学学习后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当天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感受、心得体会、发现及疑问。

整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通过数学日记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能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通过反思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中,每教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中学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比如学了《整数的认识》后有学生写道:整数不就是1、2、3、4……吗?有什么好学的,可是学了,我才觉得还不够呢!读法经常少写“万”或“亿”把阿拉伯数字移到读法里,把语文字移到写法里,真是错误百出,“谁能整除谁”和“谁能被谁整除”经常搞混,……当然我还有问题,那就是亿级后面是什么级?千亿位后面是什么位?

  2、剖析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教学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数学日记的写作正是学生启动自己思维去学习的良好途径;另外,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剖析、理解,比教师灌输或通过题海战术强加的记忆更容易提高思维品质。例如一位学生写道:我刚刚看了10分钟关于数学的书,就碰到了“拦路虎”:农夫的遗嘱,先给太太总数的一半加半头,接着给大儿子剩下一半加半头,再给二儿子剩下一半加半头,最后给小女儿剩下一半加半头。家人没杀死一头牛,又遵照遗嘱分完牛?我难倒了,想起了老师的话:有些题目看上去难,但一画线段图就简单多了,于是就画起来线段图,线段图一出

来,果然简单多了,答案一下就出来了:

0.5+0.5=1,1+0.5=1.5,1.5+1.5=3,3+0.5=3.5,3.5+3.5=7,7+0.5=7.5,7.5+7.5=15(头),通过这道“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的题目,让我明白,做数学画线段图真的很有必要。

 3、质疑问难,记下尚未弄清或有疑问的部分。

      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一堂课内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但往往缺乏勇气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可以鼓励学生在整理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把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反馈,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十分重要的素材和信息。如果是普遍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如果是一部分同学的问题,则组织他们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果是极个别的问题,则通过日记后的点评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看来反思日记遵循了新课标理念中指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通过数学反思日记能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也能根据日记更真实地了解学生,为分层次教学与辅导奠定了真实的基础,为教学相长提供了真实的土壤。

(三)、“心语”日记

写心语日记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兴趣,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可以谈学不好的原因,可以谈对教师的要求,可以谈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师生之间充满了理解、信任。“数学日记”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学生就会对数学及教师产生情感倾向,产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同时,教师通过批阅日记,进行情感交流,消除了学生压抑的心理现象,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情商。   

学生利用“数学日记”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学日记”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在“数学日记”中,学生会记下老师哪一段话最有趣,哪一种方法好,记下哪一个问题老师没讲清,哪一堂课枯燥无味,某个问题还有哪种新的解法等。从这些信息中,教师可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可看出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教师通过及时的总结,就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数学日记就如同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教学,折射出学生对我们的态度,它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地了解学生,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例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着:“老师:今天不知为什么,您讲的数学例题,我总是听不进去,所以今天的数学作业有好几题做不来。为了完成您布置的学习任务,我只好到同学那里抄了几个答案。实在对不起。您如果有时间能不能再给我辅导一下。”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与建议分析

1、每个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均承担满工作量任务,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时间上比较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对学生数学日记的评价不够到位。

2.在数学日记选题方面研究不够深入。

3.如何结合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分析把握数学日记撰写的作业方面做得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撰写数学日记的作用方面,交流不够。

4.今后的指导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指导与评价,结合课堂教学,结合课程标准,使数学日记的撰写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一个阶段的总结并不意味着这个课题的结束,而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发挥优势,继续开展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工作,为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旭花: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日记”。广州学院学报,1997(2)

2、刘艳云:数学日记的反思。数学教育学报,1999(2)

3、张岭:利用数学日志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学习方法。中学数学参考,2005(3)

4、黄杏芳:关于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发思习惯的思考。数学通报2005(8)

5、陈丽华:数学日记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06(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