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

教        案

( 20## — 2015  学年度  2  学期 )

第2卷

年  级:     高中一年级

科  目:     美术鉴赏

授课人:     陈 宝 龙

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

课    题:“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年级班次:高中一年级

教 科 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四课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多,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我通过对班级同学进行编组排座,进一步使同学们增加了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学生自导自演的情景剧、游戏等课堂活动环节。从而使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从美术与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的角度,分析评价美术作品。通过这一环节锻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课    型:单一课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文主义思想。从而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评价、赏析、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设立课堂学习游戏小环节。对14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同学们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知道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文学艺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精神上得到升华,知道了人民群众才是是历史的创造者,知道了人类力量的伟大!

教学重点:   理解欧洲14世纪—16世纪,是思想文化发展重要时期。欧洲各大国日益强大,宗教思想和行为也都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一时期的艺术也体现了人的重要性。出现了以“美术三杰”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历史文化背景,实现美术课与历史课的连接,使同学们理解人文主义内涵。知道其变化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即思想情感,智慧都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强调了人的作用。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粉笔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欣赏

教学过程:

1.导语,组织教学

老师:上    课

学生:起    立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 师 好

老师:请    坐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上一讲中我们学习了,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知道了,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当时的人们还对许多自然现象恐惧未知相信神拳无上。于是,便产生了种种幻想,渴望有一个能使他们摆脱痛苦的“救世主”。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却与其恰恰相反,提出了人权与神拳的对抗。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突出了人的力量与可贵。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这些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宝石,可谓是灿若星河。而在这些宝贵的财富中,美术是其精神财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其中,14世纪—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无疑是画在这一历史长卷中的最生动的笔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欧洲16世纪,“巨人” 辈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板书:“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行楷书体)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小组讨论。

老    师: 在学习文艺复兴美术之前,我们先请历史学家。A组同学代表,为我们介绍一下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A组同学代表走上讲台)

A组同学:   同学们!在世界历史中,文艺复兴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彪炳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开始。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许多方面发生着变化。“文艺复兴”原义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其变化思想基础是,关怀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于奴役,古典文化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而且确立了人的价值。

老   师:  A组同学的回答很精彩,其他组同学有不同见解吗? 噢,好B组同学说一下。

B组同学:我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体现是人。强调了人的重要性。

老    师: 恩,好!你们组是这么认为的。下面老师来补充一下。人文主义肯定了现实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形成了与宗教神权相对立的立场。肯定了人是生活中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的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智慧。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把思想、情感、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板   书:总结三条。

1.由于人思想从长期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发扬探索进取精神。

2.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汲取营养,重视古典文化。

3.透视法的发明与油画颜料技术上的改进。

老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影片,在观看影片时,各学习小组研讨你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有了怎样认识与评价?。我们采取积分制,看谁看到的知识多得分多。每组基础分80分。播放16世纪,艺术作品幻灯片。

 A组同学:我们通过观察刚才播放的影片,了解到了达·芬奇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而且还知道他为艺术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人文主义思潮。

老   师:恩!A组的同学回答得真好。其他组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嗯好,C组同学来回答一下。

C组同学: 我们还看到了艺术家们的不怕牺牲的精神,米开朗基罗为完成,《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花了四年的时间。每天仰着头高举着手臂,有好几次从高处跌落下来仍继续创作。仅从这点上既体现了他超凡的毅力不怕牺牲的精神。

老   师:恩!好啊。大家从影片中看见好多东西,下面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

板  书:1.这些艺术家及美术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2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但都有体现的时代的特色。

        3.都体现了人的进取探索精神。

5.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了一份精彩!这份美好与快乐,即属于你们也属于我。大家的创意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于美术鉴赏课学习的热情。也使我体会到同学们学习到知识后的充实与快乐。今天的课程学习,让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道了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最后,让我们借助艺术的翅膀翱翔于祖国的蓝天,共圆华夏中国梦!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吧!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预计教学效果:   文艺复兴一课,我预计是在人文主义这个摸块,会有所停滞难于理解。所以,我准备了PPT课件和影视艺术图片,“美术三杰”的代表作的复印品。阅读了外国美术史资料,并组织了学生自导自演分组积分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完成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后记(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空间很大。只要教师引导方法合理,会大大提升学生自我动脑动手的学习能力。他们会更加喜爱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清河高中美术教师

陈 宝 龙                                     

 

第二篇:高中美术鉴赏或者书法模块人教版2300

人文生态:高中美术鉴赏不可或缺

【中文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这种鉴赏不仅仅是“求同”,也要“求异”;不仅仅关注“纸的正面”,更要品味“纸的背面”;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技法”,更是“精神”的滋养。让学生浸泡在这样的精神的根系中,必将惠及于学生,也惠及于新世纪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鉴赏 求异 唤醒 技法 人文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是最具人文色彩的模块之一。不论是感受、体验,还是联想、分析和判断,如果缺少了人文性这一基点,那么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将是肤浅和单薄的,其收获也难免是浅薄和苍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①所谓的审美能力,多元文化,都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极为重要的一环。高中美术教师应抓住这一环,并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鉴赏不仅仅是“求同”,也要“求异”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范围广、形式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鉴赏美术作品。《标准》明确指出:“美术学习活动一般注重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②的确,老眼光只能看到老风景;相反,独辟蹊径,才会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常性反思自己:否找有更新的切入点?是否有新的连接点?是否在“拐弯处”发现了打开作品真义的钥匙??师生不拘囿于一时、一画、一个观点,其视野也许更广,收获也许更多

以下是一教师在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部分片段教学: 师: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但古人画笔下的山水却为什么大多数是黑白的? 生:可能是当时颜料难找吧。

生:我估计墨汁掺水后,墨色变化层次多,这样显得更好看。

生:我想跟山水画产生之初的社会有一定关系。

师:这是因为古代山水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

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

面对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教师的责任和智慧不在于“定性”,而在于为学生的多种解读提供合适的切入点,尽可能敞开学生的视野和心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在鉴赏中,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滋养心灵、提高自己。

二、鉴赏不仅仅关注“纸的正面”,更要品味“纸的背面”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对于美术鉴赏而言,所谓“纸的背面”,是指要循着画面的表层,深入到画家的心灵秘境之中,深入到作品的核心地带——那里才能和古人交流、和先哲通电;那里才是美术作品旺盛的生命力所在。当然,能够走到作品的隐秘的深处,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启发和唤醒。

在欣赏郑板桥的《墨竹》时,人们很难忘记,板桥先生的四种竹子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作品中的竹子基于生活中的竹子,却不是机械、僵硬的反映,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审美意识的表达。板桥曾经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花日影露气,皆浮动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发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可见,板桥先生的《墨竹》,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基于生活与感受的第二次创造。如果我们不透过“纸”的背面,就体会板桥先生“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深意。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也需学生睁开另一只眼睛深入品味: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如果教师经常引领学生用“心”,而不仅仅是用“眼睛”去鉴赏作品,学生一定会在美术作品的“密林”深处收获到沉甸甸的芬芳。

三、鉴赏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技法”,更是“精神”的滋养

雷诺兹曾经说:“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这里的“思想”自然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的确,鉴赏好的美术作品,其实就是和大师进行精神交流,其实就是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洗礼,情感的滋养。正如郑轶所说:“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起跑多快,而在于跑得多远,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富足,方是一个人生命充盈的基石。”③美术鉴赏正是不

需要跑得多快的教育。因而,教师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通过专题呈现、多元交叉、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传达一种正确积极的人文精神。

郑板桥的《风竹图》是典型的以景写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风竹中的枝叶、枯瘦的幼竹既是贫苦百姓的生活境遇写照,又是画家真挚感情的流露。无论是我国远古时期的彩陶文化,还是敦煌壁画;无论是古希腊的瓶画、柱式,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都和人及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都隐约跳动着画家的脉膊、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里尔夫)。让学生浸泡在这样的精神的根系中,必将惠及于学生,也惠及于新世纪的美术教育。

寻找美、创造美固然重要,但是藉此吸收喂养心灵和情感的精神“维他命”也更为重要。美术鉴赏就是一个欣赏、思考、追问、想象,以及与文本对话、与画家神交的过程。做精做细这个过程,学生必将被唤醒,能够更好地装点自己的“内环境”。引领学生徜徉在五彩缤纷的美术王国中,通过正确而有深度的鉴赏,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拔节声,这样的“行走”虽辛苦,但值得一试。

①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③郑轶《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