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经济论文

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信仰

【摘要】

马克思从人对自然的改造关系方面来考察神话的起源和本质,认为神话是人在幻想中支配自然力;从生产关系的狭隘性和神秘性上考察宗教的起源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宗教现象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基督教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认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是最适合商品经济社会的宗教形式;分析了信仰自由原则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关系,认为前者是对后者的反映;分析了市场经济中的拜物教现象,揭示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作为经济现象的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的信仰意义,认为它体现着人们对于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信仰,神话,商品,信用

【正文】

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丰富的信仰思想,本文只从一个侧面初步展示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并揭示马克思考察信仰的独特视角。

一、从经济看信仰:马克思信仰思想的独特视角

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信仰问题。在马克思谈论信仰的各种角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至今往往受到忽视的一个视角,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信仰现象的观察和透视。

经济学研究与信仰研究看起来天悬地隔,但并非如此。马克思不是就经济研究经济,而是从经济领域来透视整个社会。他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常地广泛地涉及到信仰问题并不奇怪。而且政治经济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形态性。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正是为共产主义信仰作了最有力的实证性的科学证明。

二、关于信仰现象的经济根源和基础

马克思注重从经济活动中考察思想信仰问题,揭示信仰现象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根源。

神话——在幻想中支配自然力

神话是一个与信仰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神话作为一种对于世界的解释,是早期人类的世界观,数千年来人类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了庞大的宗教信仰体系。任何一种宗教世界观都是神话世界观,或从神话世界观发展而来。对神话进行研究,是从一个特定的方面揭示宗教信仰的秘密。马克思对神话素有兴趣,在波恩大学学习期间学习“希腊罗马神话”课程“极为勤勉和用心”。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及其准备材料中,也研究了古希腊一些哲学家尤其是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的神话观点。这些都为马克思后来对神话的论述打了基础。

宗教反映了生产关系的狭隘性和神秘性

马克思认为,人们的世界观是对他们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映。如果这种现实的关系是合理的而不是狭隘的,是明朗的而不是神秘的,那么这种世界观上的反映就是真实的反映,而如果这些现实的关系是狭隘的而不是合理的,神秘的而不是明朗的,那么对这些关系的反映就往往是幻想的,即宗教的。马克思认为,宗教正是反映了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狭隘性和神秘性。古代宗教反映的主要是这些关系的狭隘性,现实宗教反映的主要是这些关系的神秘性。随着这种神秘性的消失,宗教的反映才有可能消失。

基督教新教是最适合商品经济社会的宗教

在马克思看来,基督教之所以是适合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的宗教,是由于基督教与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原则之间有共同点,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货币的崇拜就像基督教中人们对基督的崇拜一样,是一种对中介者或中介物的崇拜。在马克思看来,人只有通过基督这个中介,才能接近上帝,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样上帝也只有通过基督这个中介,才能为人们所认识和崇拜,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且,由于基督是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介,因而也进一步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中介。就是说,不同的人可以由于都相信基督而成为基督教徒,从而彼此联系起来。

信仰自由是经济领域自由竞争的反映

马克思认为思想信仰领域作为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反映着社会的经济领域及其变动。统治于经济领域中的自由竞争原则反映到社会的思想领域中,反映到人们的信仰生活中,就形成了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因此,信仰自由的原则本质上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通行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则。这说明自由竞争不仅在经济领域中占了统治地位,在思想信仰的领域中也占了统治地位。这样一种说明,是马克思的视角创新和观点创新。

三、商品经济中的信仰问题

现在我们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察商品经济与信仰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在以下几个问题中的考察,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了指导。

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商品经济中的拜物教现象,即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顾名思义,它们分别是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崇拜。三者是一致的,逐步递进的。

马克思最先使用商品拜物教概念并对其作出科学分析。但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比喻性概念,马克思是在比喻的意义上把人们对于商品的态度称作拜物教的。马克思用宗教中的拜物教概念来比拟商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假象和人们对这种假象的迷惑和崇拜。

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思想意识领域积极地反对拜金主义,把这种错误倾向削弱到最低限度。其次,金钱崇拜很容易进一步发展到资本崇拜。因为对金钱的追逐迫切希望金钱的自身繁殖,而资本崇拜则正是表现出货币自身繁殖的外观。如果说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并不直接地表现出政治倾向,并不直接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的崇拜和信仰,那么人们对资本的崇拜则直接就是资本主义信仰的一部分了。所以,对于金钱拜物教向资本拜物教的进一步的演化应保持高度的警醒。

信用制度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天主教的;信用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的。‘苏格兰人讨厌金子’。正如基督教没有从天主教的基础上解放出来一样,信用主义也没有从货币主义的基础上解放出来。”在马克思看来,从贵金属到纸币,再到信用业,也就是说从货币主义到信用主义的转变,是一个进步,支撑这个转变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即人们对商品内在价值和货币价值的信仰。这种信仰其实就是一种隐蔽着的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信仰。

马克思认为,不论资本主义如何进步,也不论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信仰的形式如何变化,它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它仍然只能是以物的形式和异化的形式来表现人与人的关系,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合理的天然关系,不可能实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

 

第二篇:马原政治经济学论文

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决定中国市场经济的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结构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并且会为社会主义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并非基本制度,而是可以为不同的基本经济制度所运用的一种运行体制和方法。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是借助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等价交换并不体现在每一次的具体的商品交换中,而应是在一个较长时期,通过无数次商品交换,或社会的总体商品交换来体现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故也适用于中国。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并非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规模上具有优势,民营企业在市场经营和运行机制上具有活力,两者完全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双赢。国有企业以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契机,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自身优势,学习民营企业机制优势,为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奇迹作出了重要贡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不是一个进另一个就必须退的关系,而是可以双赢的。在我国,国有经济和民间资本合作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可以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探索,这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创新。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性质的,要实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它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其次,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和基本力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物质实体。第三,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源。第四,企业质量较高。一是规模大。现在的国际市场是大企业主导的,在国内市场大企业同样具有主导作用。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装备好。我国的重大工程大都是由国有企业承担的,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可以说引领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三是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是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力量。

而民营企业作为所有制度的辅助部分,它在国家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涉及到老百姓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

总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