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基地备案报告

丰城市珍爱农业养殖场项目

登记备案申请报告

一、企业及项目概况

1、企业概况

(1)企业:丰城市珍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企业地址:丰城市泉港镇坛埠黄家村

(3)企业组织机构代码:30922588-1

(4)企业所有制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5)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

(6)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预定法人代表及联系电话

法人代表:黄炎 电 话:188xxxxxxxx

(10)项目经办人及联系电话:

经 办 人:黄炎 电 话:188xxxxxxxx

(11)企业的邮政编码:331100

(12)企业的简况

丰城市珍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丰城市泉港镇坛埠黄家村,公司总资产1000万,现有员工32人,养殖人员18人,技术人员8人,管理人员6人。

2、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丰城市珍爱农业养殖场项目

(2)建设地址:丰城市泉港镇坛埠黄家村

(3)建设性质:新建

(4)规划建设起止年月:20xx年11月至20xx年10月

(5)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11000㎡,1号牛舍3000㎡,2号牛舍3000㎡,仓库和办公楼宿舍5000㎡。

(6)行业属性:农业

(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我公司自筹1000万。

(8)建设用地:租赁,用地主要为荒山。

(9)项目经营内容:本项目主要以养殖肉牛为主

(10)项目投资回收期:本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年左右

二、项目选址及土地利用

(1)项目选址:丰城市泉港镇坛埠黄家村

(2)本项目使用的土地是荒山地,通过村委会帮助,村委签证备案,获得土地流转10年的经营权。

三、项目效益预测(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测算:

项目建成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年销售收入1040万元,年均总成本936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04万元。通过对本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财务净现值(FNPV)956.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6.8%,投资利润率25.7%,销售利润率14.1%,投资回收期3.73年。

社会效益:

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实施本项目将有力地促进项目区优质肉牛养殖产业快速发展,把优质肉牛养殖产业建设成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使之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同时,项目实施可以促进优质肉牛养殖产业内部结构向良种化、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

项目建设可以推动项目区优质肉牛养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草食家畜在畜牧养殖业中的比重,从而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带动农户发展种草养畜,增加收入,实现小康

本项目与附近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架子牛、桂牧一号种植回收协议,计划带动70户养殖能繁母牛,50农户种植饲用牧草,种植面积保持

在96亩左右。每个优质肉牛养殖农户饲养2头能繁母牛,每年可出栏1.5头优质肉牛,按每头优质肉牛周岁体重300 公斤、销售收入7200元、纯利润6000元计算,优质肉牛养殖农户年销售收入可达10800元,除去成本,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每个优质高产饲料作物种植农户种植2亩桂牧一号,每年可出售5万公斤桂牧一号,按每公斤桂牧一号0.2元、纯利润0.15元计算,优质高产饲料作物种植农户年销售收入可达2万元,除去成本,户均增收1.5万元。

4、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劳动就业

项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又能做为沼气池的清洁能源,是实现燃烧、肥料转化的最佳途径,同时可以带动和加快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变和缓解目前畜产品市场上牛肉的供需矛盾。解决劳动就业,有利于社会同步小康建设。

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本项目位于丰城市泉港镇坛埠黄家村,地处昌樟高速泉港出口处,周边自然、生态、社会环境良好

一、气温

全年平均气温:17.5℃;

全年平均最高气温:22.1℃

全年平均最低气温:13.5℃

二、全年平均降水量:1483.8mm

三、全年日照数:2085.3小时

四、全年平均相对湿度:80%

五、全年平均风速:2.73米/秒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市场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食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国民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时候,吃牛肉日渐增加; 我国也不例外,牛肉消费已经在大城市风靡起来,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人均收入已经达到8000美元,牛肉的消费更是火爆。 近两年来,我国肉牛产业呈现出耐人寻味的格局:一方面,牛肉价格持续攀升,20xx年7月已突破50元/公斤大关,预计仍有上涨空间;另一方面,大批母牛甚至是后备母牛、牛犊被屠宰,商品牛源紧张。在牛肉价格"高不见顶"的格局下,金融资本开始关注国内肉牛产业。

全国大宗牛肉产品价格20xx年7月达51.41元/公斤,同比上升26.69%,创历史新高;1至7月均价约为50.21元/公斤,比20xx年同期增长30.60%。究其原因,供需严重失衡目前我国每年牛肉缺口为240万吨左右,进口和走私都填补不上这个大窟窿。

20xx年至20xx年,我国肉牛存栏量从8900万头减少至6500万头,短短四年间减少2400万头。全国牛肉产量从20xx年的613多万吨增加到20xx年的662万吨。窥一斑可见全豹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肉牛产业大省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肉牛存栏量最近十年来出现加速下滑势头。而在肉牛存栏量不断下降的同时,牛肉的消费需求却在不断增长。统计显示,2008-20xx年,全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从4.3公斤增长到5.6公斤。

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远小于发达国家40-50公斤/人/年,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长,所以,我国牛肉行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是一个值得挖掘的行业。

六、财务状况

20xx年公司资产总额达1000万元,流动资产400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800万元,所有者权益1000万元.

七、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卫生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并保证长期生产安全。

劳动保护:

根据国家有关《工业企业劳动安全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考虑了防火、防尘、防电伤、防噪音和劳动卫生等劳动保护措施,执行贵州省生产性建设项目劳动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资使用的“三同时”方针。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建立相应的劳动保护制度。生产操作人员将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护具,同时,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认真组织落实,防患于未然。

设计中采取的主要劳动保护措施:

① 布置:场地选择能满足要求,道路平坦。

② 建筑设计:生产房舍从工艺操作和安全出发,在长度、跨度、下弦标高等均关安全、卫生、防火要求。房舍的门洞设计除考虑物料进出的需要外,同时有利于人安全疏散。

③ 用电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电源线绝缘层应完好。

④ 所有交流动力电源电压均为380v,三相四线制中点接接地系统。电气设备采取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以确保其安全。

⑤ 生产房舍等建筑物均采取第三类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措施,以防止直接雷击,在建筑物、构筑物易受雷击的部分装设避雷带。

安全卫生:

本设计中依据对影响工人安全和健康的各个环节均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在总平面布置、房舍建筑、设备选型等方面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了防火、防尘、防电伤、防噪音和劳动卫生等劳动保护措施,执行贵州省生产性建设项目劳动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资使用的“三同时”方针。

根据本行业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安全卫生设计,生产区周围彻底清除污染源,使职业安全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要求。

设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卫生措施:

① 房舍建筑设计从高度和跨度上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的要求,以创造良好的操作环境。

② 各生产区进口处设消毒池和更衣间。

③ 在洗手设备附近应备有洗手清洁剂,生产区内设浴室。

综上所述,本设计中对影响工人安全和健康的各个环节均采取了相应的安全和卫生措施,使生产环境达到较好的水平。

消防措施:

房屋设计、电路安装、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尽力消除火灾隐患,在场区内按照消防需求,设置消防水栓,并配置足量

的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加强企业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器材使用的培训,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以及发生火灾时的应对能力,提高企业的消防安全能力和水平。

八、生产工艺

进场架子牛在暂养牛舍过渡饲养15天,经驱虫、称重后,根据品种、体重、膘情情况转入育肥牛舍进行肥育;

育肥牛在育肥牛舍育肥100天左右,根据体重、膘情、市场情况出栏; 对于在育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失去继续育肥价值的牛,及时终止育肥,立即出栏。如图所示:

农业项目基地备案报告

项目技术路线图

附图:

农业项目基地备案报告

厂址位置图

农业项目基地备案报告

丰城市珍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十一月五日

 

第二篇: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范文

汇 报 材 料

××县农牧局

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项目承担单位××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根据项目批复,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督,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县辖2乡5镇,71个行政村,2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总户数3.87万户,农业人口15.1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降水量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蒸发量高达1801毫米,为年降水量的6.8倍,是传统旱作农业县。早在200多年前,就发明了旱作砂田抗旱技术,它具有蓄水保墒、减少蒸发,提高地温,保肥压碱等功效,且一次性投入使用15—20年,是甘肃砂田旱作种植的发源地。截至目前,全县22万亩旱土地中,砂田面积11万亩。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旱作农业效益低下,旱地播种面积逐年减少,通过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实施,将地膜覆盖、集雨补灌和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等现代农艺节水措施与传统的砂田种植相结合,采取旱砂田地膜覆盖种植西甜瓜套种花生,旱土地推广全膜双垄覆盖沟播玉米,使旱作区种植春小麦为主的种植模式向以种植西瓜、甜瓜、马铃薯、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模 1

式转变,通过作物种类品种的合理搭配,尽量调整作物水分临界期出现在雨季,同样能达到避旱、保产、高效的目的。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充分挖掘传统旱作农艺及工程措施潜力,综合运用现代旱作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以优化资源配臵为核心,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通过土壤化验室维修改造、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及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利用我县砂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铺压砂田和老砂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推广“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栽培、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旱作红砂马铃薯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旱作砂田轮作倒茬、机械耕作保墒等技术,使传统抗旱措施和现代旱作科技成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旱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的目的。

二、项目来源及目标任务

××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的可行性批复和甘肃省农牧厅的实施方案批复,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实施的。项目期限20xx年1月-20xx年12月。项目实施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2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4.8万亩,旱砂马铃薯面积1.5万亩。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1万亩(黑石乡7000亩、水阜 2

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0.9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开展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农民0.5万人次。铺压砂田1000亩。在示范基地内完成田间道路建设12.8km,改造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日光温室20座,土地平整0.2万亩,深松改土0.8万亩,引进及推广新品种0.4万亩。维修改造土壤化验室320㎡,新建旱情墒情监测站24㎡,购臵相关仪器设备100台(件),旱作农业机械247台(件)。

三、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1.4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中心乡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2.6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年产值达到4800万元,实现年增值1600多万元,带动全县旱作砂田播种面积由3.2万亩(20xx年)增加到5.8万亩,旱土地播种由2.1万亩(20xx年)增加到3.7万亩。

3

1、土壤化验室改造

投资19.6万元对县农技中心现有化验室的清洗室、浸提室、分析室、剂量室、蒸馏室、烘烤室、速测室、原子吸收室、光度室、玻璃仪器室、土样室、药剂室等全部进行了墙体粉刷、门窗更换、化验平台、污水处理等维修改造,完成改造面积320 m。 改造一新的农技中心化验室已投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肥料、土壤和植株样的化验要求。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

在九合镇头沟村,新建砖混结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用房 24㎡,占地2亩,总投资3.9513万元。于20xx年3月开工建设,20xx年6月竣工,采购高智能土壤墒情多参数测试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自动气象站、水分快速测定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仪器设备9台(套)。

3、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一体化改造

在西电园区改造日光温室20座,共计投资47.8481万元。

每座温室配套20m水池1座、长60m集雨槽、微灌施肥系统,已投入使用。平均每座温室可产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3700公斤增加到了5800公斤,平均每座温室产值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1.3万元增加到2.4万元,总增产值22万元。

4、铺压砂田

在九合镇三坪村、头沟村、朱家井村完成新铺砂田1040亩,开挖砂源点3个,方便了群众取砂压砂。

5、旱作技术核心示范区建设

4 32

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通过两年的测产,示范区旱砂西瓜平均亩产达到2830公斤,增产730公斤,增效876元。

6、农田平整

在九合镇2个行政村维修整理0.2万亩,平整采用机械进行运土平整,用水平仪测量,使耕地土地平整度在1/600以内。

7、机耕道维修

建设农田道路12.8km,其中:九合镇三坪村3.4 km,头沟村2.4 km,水阜乡彬草村3.2 km,黑石乡白崖村3.8 km。该路采取对自然地基整平、夯实,做5.0m宽路基,使地基土干容重达到1.7kn/m以上,路面宽4.0m,路面铺设10cm厚砂石。田间机耕道的维修,改善了田间道路,使项目区因道路不畅弃耕土地得到了复耕。

8、深松耕

利用深耕犁和深松机,对基地0.8万亩耕地土壤进行40-50cm的深翻,在夏季闲茬时期,深翻土壤,活化和加厚耕作层,同时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也可在冬季严寒,深翻土壤,冻死病虫卵。

9、生物配肥

针对项目区农田有机肥投入少,且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的 5 3

现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生物肥料,疏松和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一是发展绿肥,逐步推行粮—肥型种植模式,稳步提高绿肥种植面积。二是发展畜牧业,通过养畜来积肥,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现有人畜粪便,使之全部归田。三是抓好各类作物的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焚烧秸秆,积极推广秸秆切碎和堆腐还田技术及沼渣利用。四是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的杂草等,积好焦泥灰等农家土杂肥。每年亩施优质有机肥不少于2000kg。

10、测土配方施肥

在项目区3个乡镇完成采集土样500个,通过化验测试,示范推广配方肥面积5.6万亩。

11、试验示范研究

在黑石川乡白崖村开展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品种、密度、播期、不同覆膜方式、不同栽培模式、除草地膜的试验示范5项(次)。布设品种试验1亩,不同播期试验2亩,顶凌覆膜与秋覆膜对比试验示范2亩;在九合镇开展旱砂西瓜农用注水机试验3亩,新品种试验2亩;购买生物有机肥150吨,示范1000亩,编写发放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规程、旱砂地膜西瓜栽培技术规程,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基础。详见技术总结。

12、新品种展示

引进示范玉米、花生抗旱新品种3个,8400公斤(其中:玉米3900公斤,花生4500公斤)。在白崖、彬草、头沟、三坪、朱家井等5村设立新品种展示田8800亩。

6

13、旱作农业新技术培训与推广

购臵培训设备87台(套),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分别举办了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深松耕技术”、“农用注水机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40期,印发技术资料3500份(册),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完成旱作农业新技术推广2.6万亩,占计划2万亩的130%。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等作物1.4万亩。

14、旱作农业机械集成示范

根据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技术示范推广的需要,配套起垄

机,旋耕机,农用注水机、卷帘机等机械247台(套)。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中,集成旱作农业机械示范展示,推广农用注水机注水、增施农肥调水、全膜覆盖保水、垄沟集雨增水的“四水”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全县旱作农业新技术运用水平。

四、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项目完成投资355.1662万元,土建及田间工程完成投资

240.1101万元(乡镇筹资31.9107万元,农户自筹22万元);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项目下达后,县财政拨入中央资金300万元,专户利息收入1.257837万元。项目资金总支出301.2555万元。资金支出主要用于:

7

(一)土建及田间工程投资186.1994万元。其中:

1、土建工程23.5513万元

(1)土壤化验室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面积320㎡,投入资金19.6万元。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新建土壤旱情墒情监测站24㎡,总投资3.9513万元。

2、田间工程162.6481万元

(1)铺压砂田50万元。

(2)农田道路28.8万元。

(3)平整土地15万元。

(4)土壤改良21万元。

(5)日光温室改造47.8481万元。

(二)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其中:

1、农机具34.4435万元

2、监测设备9.327万元

3、培训设备8.9135万元。

4、日光温室节灌系统1.6646万元。

(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其中:

1、新品种引进9.25万元。

2、集成技术示范38.266万元。

(四)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其中:

1、农民培训6.059万元。

2、技术人员培训2.128万元。

8

(五)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其中:

1、项目评审费0.3万元。

2、可研报告编制费1.2万元。

3、管理费3.474万元。

4、其它费用0.0305万元。

五、项目管理情况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项目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管理,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财政、建设等部门单位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协调和政策指导,负责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检查监督建设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批复实施,加强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项目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田间技术指导,保证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2、制定方案,明确目标,确保了项目有序实施。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讨论研究,编制完成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年度实施计划及工作重点,对各成员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切实把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严明纪律,专款专用,确保了项目按期实施。项目下达 9

后,县财政对项目的按期正常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及时拨付了中央资金300万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解决,我们动员项目区农户出资出劳,确保了项目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贯彻执行农业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规定要求,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浪费,无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有限的资金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4、严格程序、公开透明,确保了项目保质完成。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的“四制”建设规范要求。项目的土建工程和重点仪器设备采购实行邀请招标,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合同制,明确了职责、权利和义务,项目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5、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推广了旱作农业新技术,采取基地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不断探索和普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引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应用转化率。采取专家集中授课或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旱作农业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的运作管理水平及技术人员、农户的科技意识与技术水平。并加强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站等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项目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和联合攻关。

六、项目效益情况

10

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新增固定资产124.0834万元,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设施工程和配套的仪器、机械设备等。项目实施后,建立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 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2万亩。通过各项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区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比半膜玉米增产162公斤,旱砂西瓜由项目前的2100kg/亩增加到2830kg/亩,“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较不覆膜西瓜亩增收876元,年玉米增产194万公斤(2元/公斤),增产西瓜、花生1022万公斤(1.2元/公斤),项目区年总计增产1200万公斤,可直接增收益1600多万元,项目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320元左右。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不但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使他们的居住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得到提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从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极大丰富了市场的需求,确保了当地的粮食安全。通过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民科技人才,使农民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土壤农化检测水平,能够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求,极大推动了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旱作农业科技服务功能,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建成了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通过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化验室的改造和相关设备的配套等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 11

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覆盖保墒、机械化旱作节水等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及使用,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带动全县的旱砂西瓜和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使项目区的旱作农业单位生产效益得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生态效益

通过铺压砂田、平田整地、垄沟种植、地膜(砂)覆盖及土壤改造培肥,大大地保蓄了土壤水分,为旱地作物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可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降低耕作强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及覆盖度等,可极大地减少地表风蚀量,既有利于旱作农业区生态恢复,又有利于保土保肥,更有利于缓解“沙尘暴”的发生,维护生态安全。

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作物产量和副产物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也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实现“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为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七、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项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2

1、工作经费短缺。旱情墒情检测站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县乡财力匮乏,日常工作经费筹措较为困难,导致检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工作力量薄弱。我单位现有技术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人员短缺,加上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先进的仪器设备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工作任务艰巨。××县是黄土高原具有悠久历史的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为260mm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1mm以上,为年降水量的6.8倍。常常发生冬旱连春旱的持久性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工作量大,任务重。

4、监测体系不完善。由于受人员、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定局限,将给旱情墒情检测监测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请上级主管部门每年解决一定的防治及正常运转经费。

5、农民科技素质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接收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创造一切条件加以解决,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加大技术干部的培训力度,尽快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 13

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对项目区农民技术员、种植户进行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旱作农业技术水平。

2、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检测机构,加大旱情墒情监测力度,充分发挥监测站作用,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

3、进一步抓好示范区建设。继续以九合镇、黑石川乡、水阜乡为中心,建立旱作农业示范区,示范面积达到3万亩。示范区扎实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通过示范,总结出一套更加有效地防治措施,带动全县旱作农业工作再上一个水平。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