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的文字、印装、字数、字型

论文用英语撰写,且要求用A4纸单面隔行打印,版面上下空2.5cm,左空3.2cm, 右各空2.5cm, 页码置于底部中间,左侧装订。论文要4000单词以上,用Times New Roman字型,字号见下文。

2、论文结构

1)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按要求填写)

封首包括:论文题目

导师签字

学生本人签字

论文题目不得超过15个单词,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

2)封二

论文题目 (英语,Times New Roman粗斜体二号字,居中,上空6-7cm)

作者姓名 (英语,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三号字,居中,与论文题相距3cm

页底 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四号居中打印下面几行:

A Dissertation (或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BA to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t Zhaoqing University

(此行打印上日期)

3)摘要

摘要分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英文在前,中文在后,各占一页纸。

摘要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字样(位置居中)、摘要正文、关键词。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英语不少于400词,汉语一般不少于4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

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专业词汇,不得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中Abstract 一词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三号字,下面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常规);中文摘要中‘内容摘要’一词用黑体小三号字,下面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常规)

4)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英文Acknowledgement一词居中,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三号字,下面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常规)。

5)大纲

英文Outline一词居中,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三号字,下面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常规)。

6)目录

目录按2-3级标题编号。目录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目录还应包括论文后的注释、参考文献等。目录要求层次清晰。英文Table of Contents居中,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三号字,下面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常规)。

7)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引言

论文主体

结束语

问题的提出是在论文主体之前,用简练、概括性语言引出论文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论文主层次之间不可接排,一级标题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二号字,空4-5个字母放置;二级标题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三号字,空4-5个字母放置;三级标题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四号字,空4-5个字母放置;正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题目层次不宜太多,应在三级以内。不论几级标题都不能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即标题排版中不能出现孤行。标题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12个英语单词。每段首行缩进4-5个字母。

每页页眉处画下线,下线之上用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打上论文题目。

8)注释

注释一律用尾注。正文中的注释标记用小五号阿拉伯数字上标右上角。注释的数字标号与正文中相对应。Notes一词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三号字,下面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常规)。

英文注释的格式如下(注意标点与括号,更要注意注释与参考文献的不同格式):

作者全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

1Andrew Hacker, Two Nations: Black and White, Separate, Hostile, Unequal (New York: Charles Scriber’s Sons, 1992) 181

9)参考文献

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得少于10篇/部,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主,应与论文内容直接有关。目录按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Bibliography一词用Times New Roman粗体小三号字,下面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常规)。格式如下: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

Danziger, Marlies K., and W. W. Stacy Johnson.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Criticism. Boston: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61.

(注:第二个作者的姓名不颠倒。)

网上文献的格式:

Li, Hongqiang. 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literature.htm.

注:关于注释和参考目录的写法请参考学过的课本:《英语写作手册》。也可参考国家GB7714—87规范,或参考MLA规范。

 

第二篇:《国富论》论文

有关《国富论》的见解

20xx30850707 何燕桂 外国语学院 国际贸易

本论文分为3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富论》进行总的概括和介绍;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富论》中的观点分析,得出一系列与现实相关的问题思考;第三部分对第二部分中的观点分析进行概括总结。

17xx年,《国富论》问世。这本政治经济巨著是由亚当.斯密写作,在此以后它被加注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等许多美誉。《国富论》全书划分为5大篇,第一篇是论述有关劳动力增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第二篇论述了资产的性质、积累和用途;第三篇论述了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第四篇论述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通览全书,可以粗略概括该书的特点:亚当.斯密着眼于他所观察到的尚未出现工业革命的世界经济,首次系统的分析了国民财富产生、分配与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他认为人类利己的动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一切经济行为,同时强调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干预,予以贸易自由的发展。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中拥有近乎于神的地位,迄今为止,他的思想仍是所有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必须参考借鉴的基础。

第一篇第一章论述:论分工。书中举例制针业这样一种小型制造业,让其中的道理引起人们对分工的认识及其重要性。如果一个工人没有受过这种制针的专业培训,也不知道怎样使用机械,那么即使他们再努力工作,一天也许也制造不出一枚针。但是现代商业已经使这种工作成为专门的职业,并将这种工作分成若干工序,其中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

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将铁丝拉直,一个人截断,一个人削尖铁丝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即使工厂使用很简陋的机械,但是通过工人们努力,一天能够制造4800枚针。当然,这个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例子,对于其他各种工艺及制造业来说,虽然不是所有的都能做这样精细的分工,合作也没有这样简单,但分工的效果总是同样的。凡是能够分工的工作,一旦使用分工制,就能够相应地增加劳动的生产力。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理解书中为什么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的道理。1)劳动者的技巧因为专业而日益精进 2)通过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会损失不少时间,分工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3)由于专业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观察我们的校园生活,有一个例子特别能够证明上述第2点。针对这个现实例子,让我们来提出解决它的方法。在我们学校,让我们颇为苦恼的事情也得算上饭堂就餐高峰期排队过久这一现实问题。据观察,在早上不需要上课的学生,绝大部分集中在11:00——11:40这时间段于各大饭堂就餐。最后一节早课与11:40下课,这意味着没有早课的同学在11:00——12:00依旧占用着饭堂空间,刚下早课赶往饭堂的同学浩浩荡荡地涌向各大饭堂,这意味着饭堂迎来了极大的就餐学生流量。很多同学经常遇到打饭之后没有找到座位就餐的尴尬情况,确实令人恼火。虽然我们不能规范化规定学生什么时候吃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饭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提高饭堂利润。请看下面的分析:在学生饭堂,每一个打饭窗口对应以为饭堂工作人员同时兼顾打饭和装菜的工作。因为饭桶不是和菜式放在一起,饭堂工作人员每次接待一个学生,必须转身打饭,再转身返回打菜。据观察,工作人员从放菜式的地方转身走到打饭处,再原路返回,总共走了6步。这6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6步带来的4秒工作时间。别小看这4秒,在就餐高峰期,每条队伍一天可迎来700人次。假设学校有5个常用学生饭堂(稻香园、绿蓉园、芷园、荷园、西园等几个饭堂),每一个饭堂有20条队伍,那么饭堂工作人员浪费在往返打饭菜的时间(按一个月30天计算)就有700×20×5×30= 2100000秒(约合59小时)。可见,

饭堂工作人员浪费在打饭和打菜这2件事上得时间是如此之多。如果作为饭堂经营者,怎样才能让饭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呢?(即不把时间浪费在打饭和打菜这两件事情上,从而把时间花在是营业利润最大化的事情上)。有以下一个方法:饭堂增设2个窗口专门负责打饭(事先装好饭,分别放在1两、2两、3两的区域放好,在人流量少时可只开设一个窗口),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可以先打菜或者先打饭。这样做有利于错开人流高峰期学生都拥挤在排队打饭这事上,并且能够提高饭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加就餐的学生人数(很多学生因为厌恶食堂的排队的情况,宁愿不吃饭)。分析了华农大的食堂高峰期就餐问题,我们也可以参照外国政府部门办理证件的服务流程理解上述的1)、2)、3)点。受到很多人们称赞的香港#b@2流程具体如下:如果办理一个证件需要5道手续,共设5——10个工作窗口迎接客户。其中,在客户办理完第一个手续时,他可以直接转移到下一个窗户(不需要重新重复排队4次办理余下的4项手续)。为什么这种服务流程如此大受好评呢?原因就是这种#b@2服务模式大大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并且提高了政府单位的#b@2效率。这种#b@2服务模式1)每个窗户的工作人员只专注一项服务,其服务效率随着工作人员的服务熟练程度提高而上升。2)没一个工作人员只做一项手续服务,避免了不同工作转换而带来的无谓时间损耗。3)现今统计、录入数据等均借助电脑等机械的帮助,工作水平大幅度提升。

通过上述2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我们能够很好地体会到劳动生产中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

在《国富论》第四篇第七章中谈论了殖民地。在谈论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为什么早期欧洲国家积极争相开拓殖民地(即其动机何在)。最早建立殖民地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他们建立殖民地的动机简单清楚。相比之下,欧洲人最初在美洲和西印度建立殖民地的动机并不如前2者简单。

对于古希腊建立殖民地的动机是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而且每一个城邦的面积极小。于

是各城邦过多的人口只能被送到遥远的地方寻求新的居住地。在古希腊殖民地被视为母城的孩子,一方面殖民地总是能够得到母城很大的恩惠和帮助,另一方面母城并不涉及殖民地的政治、法律以及外交事务,殖民地是独立的。因此我们前面将古希腊建立殖民地的动机概括为简单清楚。对于古罗马,其按照法律把公共土地按比例分配给公民。但是在各种人事变迁打乱了这种分配,土地往往被一个人占有。后来,在人民意识到这一弊端后,他们决定用法律来限制公民占有土地的数量。可是,这种方法也遭到遗弃,导致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当时有人打算反抗,但是无法办到。富人为了消除这种怨言,他们建议开发殖民地来满足这些人的某种需求。虽然罗马的殖民地与古希腊的不同,但是两者的动机却同样清楚简单:来自国内的压力和明显的实惠。

基于古希腊开发殖民地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其与现在中国的城市卫星城进行比较。卫星城镇的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阶段的发展。这种设想是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合模式,在市中心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这是卫星城镇的早期思想萌芽。卫星城旨在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与工业。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上述是卫星城与古希腊殖民地的最大不同,但其建立的目的与古希腊殖民的大呼迥异:分散日益增加的人口以减缓母城的压力。此外,基于古罗立殖民地的动机,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当古罗马人民意识到要用法律来限制公民占有土地的数量并且该方法被抛弃后,大部分的自由民失去土地而无法独立,这些自由人不同于现在的贫民(现在社会的贫民可以租地耕种,或者经营某些小零售业,或者直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为当时的土地都有奴隶耕种。而商业、制造业甚至零售业也都被富人把持着。富人的绝对优势使贫困的自由人根本无法与其竞争。在现今社会,我们没有奴隶的存在。但是在当今贫富极度悬殊的社会,贫困的普罗大

众该是如何生存呢?举例人们为在大城市买房子而忧愁。在全国一直居高的城市房价趋势下,对众多新婚夫妇、暂居的外乡人、创业的年轻人而言,买一套房子谈何容易。微薄的工资勉强养活家庭,何来多于的钱购买房子?政府出台经济用房购买政策,政府专门为城市低保户建房子,这无疑是一个惠及人民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但是,在贫困人口比例如此大的状况下,政府修建经济适用房无疑是仅仅填补了贫困人口住房困难问题的冰山一角,而且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参照古罗马运用法律来限制公民占有土地的数量,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现在,中国参照古罗马的法律限购颁布房子限购令,也是出于减少房子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而贫民没有一砖一瓦的尴尬情况。自20xx年推行房子限购令以来,有望房子需求主力回归中间阶层,房价也会回归到收入可支撑的水平。虽然房子价格依旧上升,但是限购令产生的影响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政府和人民合作配合实施执行。

《国富论》内容相当精彩和丰富,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明验证其原理可谓信手拈来。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应当在阅读中思考问题,运用学习到的经济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做一个能够用经济学角度研究问题的学生,并且争取用经济学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便利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