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1)文章

补充资料:

违法风险低于所得收益,企业铤而走险

据查,上海福喜公司的产品被销往近150家企业,包括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德克士、宜家等,覆盖20多个省市。事件发生后,所有下游企业都在第一时间努力澄清与福喜公司的干系。麦当劳、肯德基都强调,对供应商的管理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包括定期的检查和第三方审查。

过去三年内,上海市质监和食药监部门对福喜公司共做过7次检查,为什么都没发现问题?答案是:生产过程中刻意违法的行为不容易被发现。

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问题被揭露,缘于该公司内部人员的举报和上海一媒体记者历时两个多月的卧底调查。非正常拍摄的视频里,除了过期变质肉被再加工、掉在地上的脏肉被随手捡起扔进生产线、鸡肉产品的保质期被随意篡改等触目惊心的情节,还有麦当劳、肯德基方面检查时福喜公司通知车间,装次品的蓝色袋子被转移、藏匿的记录。因为深知,“被发现就不会给订单了”。 (郝俊波律师认为,在企业监管方面,除了惩罚,美国更重视奖励制度,比如以高额奖金鼓励员工举报,一旦查实企业存在行贿、违法生产等行为,其重处的罚金中,会有20%至30%奖励给举报人。“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他说。)

福喜的违法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那些过期、变质原料,加上浓重的调味,经过200度高温的油炸,在成品检测中很难被发现。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副主任吴景明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接受访谈时说,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加工企业不得使用过期的原材料。福喜明知故犯,是直接故意的违法行为,连擦边球都算不上。

从葛兰素史克到福喜,为什么不少外企在外遵纪守法,到了中国却变了味?“不能将外资违法归于入乡随俗、道德环境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我们的法律环境和违法成本问题。一旦违法成本远高于其违法获得的利润,企业就不会铤而走险。”律师郝俊波说。

“有些外资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甚至默认或者变相鼓励中国公司这样干。”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新安认为,企业行为多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盘算成本收益之后的结果,而我们目前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且惩罚力度较弱,使得企业为这些违法行为所承担的风险,远远低于它们因此而取得的高额收益。

目前,各地经营、使用福喜公司产品的企业的问题食品,均已采取下架、封存等控制措施。麦当劳、肯德基等客户已宣布在中国的餐厅全面暂停使用所有福喜中国(包括其合资公司)的食品原料。

受福喜事件的供货断档影响,目前国内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多家洋快餐出现销量下滑。百胜集团7月30日表示,福喜事件在过去10天已经对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的销售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位洋快餐加盟商对中国航空报社记者表示,他所经营的餐厅近期每天的营业额下降30%左右。在他看来,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比食品断供更可怕的,是公众的信心受损,快餐企业受消费者信心不足的冲击十分明显。从以往的情况看,每次爆发食品安全事件后半年左右,快餐企业的营业额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此前,洋快餐曾被曝光存在使用转基因饲料喂养肉鸡、生牛肉饼掉到地上捡起后继续使用等情况,每次都会让消费者心存疑虑,直接导致整个快餐行业“很受伤”。这种影响也很快传导到产业链上游的蔬菜、肉类等供应商,出现时间或长或短的销量下降、生产停滞。

目前,上海福喜已全面停产,福喜集团在华其他企业的销量也明显下滑。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外资企业往往给公众留下技术先进、标准完善、 1

管理到位的印象,大部分外企也因为自身的出色表现赢得信任,获得丰厚回报,但也有一小部分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扭曲变形,未能严格执行总部的标准和规范,出现了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行贿受贿、市场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个别企业甚至头顶外资光环,享受优惠政策,但在经营管理中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限,在总部监控和政府监管的空白地带形成黑洞,造成严重隐患。

上海福喜7月20日被曝光的过期肉事件,以及8月2日台资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昆山工厂发生的爆炸事故,某种程度上就是外资、台资黑洞引发的危机。尽管两家公司此前都有内部员工进行举报,他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特别是其外资客户也都建有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质量控制体系,但似乎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堵住漏洞,直到事件爆发并形成重大损失,相关方的批判、反思以及亡羊补牢的行动才刚刚开始。

市民:国家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管,监督部门他们查的不严,商家才会有机可乘。 而根据记者的调查,上海福喜为了应对检查,竟然准备了2本账本,一旦有检查,就会做好充分准备,把检查人员应付走后,再进行违法生产。

可能说管理比较严格,但是把大门一关,谁都不知道里面发生什么。

同时,有网友指出,这种提前通知的检查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不过有法律专家表示,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食药监局所能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得大。

律师 厉明:我们现有的法律还没有赋予食药监稽查人员更多的侦查权力,食药监部门更多的是行政的稽查权。

就这样,不法企业利用监管漏洞把问题食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了各地的快餐店,那么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是否对这些食品原材料进行检查呢?

市食药监局餐饮监管处处长 李明群:因为是上游供应的,它的总公司供应的食品原料如果是证件齐全,储存符合要求,我们目前没有法律依据对它进行处理,是由当地的上游监管部门查处。

据了解,如果销售企业能够提供合法的进货渠道和手续,同时又具备合格的存储措施,那么当地的食药监局会认可其手续而并不会再次进行检查,这也是目前法律所规定的。同时,专家指出,目前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理上并不合理。

律师 厉明:我们现在追究违法责任往往看损害结果,似乎损害结果没发生,感觉好像不是太严重。但食品安全领域,你只要有违法行为,即使没有损害结果发生,也应该加大处罚力度。

而专家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广大网友和市民的一致认可,不少人都希望能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遏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

市民:如果是一犯罪的话,罚他倾家荡产,让他做几十年牢,这样他肯定没有胆量去做了,国外这方面的法律都是很严格的。

就像这位市民说的,国外在对食品安全上有更加完善严格的制度和法律,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部分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做法。

在食品供应链的源头,法国当局实行了严格的监控措施。供实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会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屠宰场还要保留这些牲畜的详细资料,并标定被宰杀牲畜的来源。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

在流通和销售环节,日本实行严格的食品标注制度。日本米面、果篮、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

德国则对供应链环节中的违规企业施以重罚。

2

从各种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虽然非常重视,但总给人感觉是出了事儿以后才重视,各级监管往往由于形式主义而形同虚设,有的地方管理部门还没有理顺,多头管理的情况依然存在,所以不论在哪个环节,往往都会留下漏洞。同时,违法成本太低,除非是出了特别大的事儿,一般都是罚几个钱,做下行政处罚了解,很少能上升到司法层面,这也导视部分不法商人有恃无恐,大不了换个地方,换个牌子继续干。因此,在食品安全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特别是要从法制上给这些不法分子戴上紧箍咒,让严格的法律成为他们头上的一把剑。要想违法,那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脖子是不是能够扛得住。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