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文本

***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级规划 为加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管理,提高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扶贫效益,推动***村整村发展,根据省、市、县扶贫开发规划,经乡村两级干部和***村群众充分协商讨论,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石口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南接康城镇,距康城镇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840亩,林地面积3239亩,坡地面积2400余亩。

***村共有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41户1180人,有劳动力429人。到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490元,年均粮食总产量12万公斤。有贫困人口132户521人,人均纯收入89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5%。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贫困状况

(一)农业生产环境恶劣。当地气候条件差,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农业靠天吃饭,收益无保障,且种植品种单一,产量不高,而且只靠种养殖也大多刚维持温饱,谈不上创造经济收益,再加上生产落后、资金短缺、技术缺乏,很多农业生产难以发展,农民始终在贫困中挣扎。

(二)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大部分农户靠种养殖及外出打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他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非常弱,收入渠道狭窄,经济收入增加缓慢。据统计,65%的农户家庭收入靠种植业,15%的农户家庭收入靠养殖业,10%的农户家庭收入靠外出务工,10%的农户家庭收入靠其他取得。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生产投入普遍缺乏,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都无钱购买,最基本的耕作器械,如耕牛也买不起,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农户给予了极大扶持,但因受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

(四)农民素质普遍较低。贫困人口中,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思想严重,对怎样脱贫致富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有些农民想致富,但受地理位臵、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又难以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农民素质偏低,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提不高,农业生产效益跟不上。特别是受贫困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面不广,贫困农民脱贫的难度加大。初中文化以上的劳动力只占62%,而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了38%,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而且还影响了他们外出务工竞争收入较高的非农岗位就业机会。

三、目标任务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使***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突出发展以核桃经济林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使全村特色种植业逐步达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目标;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使核桃经济林种植户户均增收4000元,总增收56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整村实现温饱有余,并使30%的农户向小康迈进;村民素质明显提高,培训项目建成后,可户均培养1—2名实用技术人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劳力,有利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将充分挖掘该村的资源潜力,有效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使全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00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实现全村整体稳定解决温饱,逐步向小康发展。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预算总投资237.2万元,其中财政扶持100万元,配合资金137.2万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核桃经济林建设及社会发展和产业开发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类

主要包括新增沟坝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村级道路建设、农民书屋、健身产所、村级卫生室建设等。总投资130万元,整合资金100万元。

1、新增沟坝地建设200亩,投资38万元,项目选址于麻古上。

2、中低产田改造150亩,投资12万元,项目选址于熟只沟。

3、村级道路建设2公里,总投资40万元。

4、农民书屋1处,投资20万元。

5、健身场地1处,投资10万元。

6、村级卫生服务所1处,投资10万元。

(二)核桃经济林建设

项目选址于我村麻骨上,总面积800亩,概算总投资66.8万元,项目设计全村140户,其中扶贫低保户51户,低保户81户,一般农户8户。涉及计生奖励户4户。项目建设内容:

1、新园建设田间工程(含整地、挖坑):800亩,整地要求普耕,达到粮食作物种植要求,珠行距规格5米×4米,每个树坑挖长宽各1米,深80公分土坑,熟土配有机肥回填坑内,每亩投资155.34元。

1.1、苗木购臵:苗木品种限定为汾州系列,矮化早熟品种,亩投资330元。

1.2、种植:亩栽株树33株,要求苗根全部沾泥浆,埋深在嫁接口2.5公分以下,亩投资33元。

1.3、管护:管护分日常农户管护和专业队管护两种形式,管护措施包括除草、剪枝、整形、封冻前培土埋苗,解冻后及时放苗等,日常管护可与间体农作物同步实施,亩投资293.16元(其中:锄草3次166.66元,整坑2次33元,埋苗3次49.5元,放苗2次33元)。

1.4、施肥与病虫防治:要求亩施优质农家肥66担或有机复合肥15公斤,亩投资165元。与树坑回填土混合后同时实施。病虫害防止要紧密结合农事活动季节,及早用药预防,每年春秋分别用药一次,亩投资24.5元。

2、标准化管理老园:项目亩投资650元,实施面积240亩,概算投资15.6万元。

2.1、高接换优和修剪,对10年生以下,实生中青年树和品质差、产量低等传统品种实行换头嫁优改造措施,投资以亩计算,每亩投资210元。

2.2、刨树盘、整坑、锄草:对中老树,要进行耕或人刨锄草管理并刨树盘整坑,管理面积不低于树冠覆盖面积,投资以株计算,每株投资6元。每亩按30株计算,每亩投资190元。

2.3、施肥与病虫害防治:要结合整形修剪和田间管理实施,及时予以施肥和用药,如切口涂蜡等,施肥要结合中耕锄草,刨树盘等措施同时进行。投资以亩计算,每亩投资250元。

3、苗木基地建设:建设规模10亩,概算投资11.8万元。

3.1、土地租赁:选择背风向阳,土层肥厚浇灌条件好的沟坝滩地作为基础苗木基地、亩投资300元。

3.2、育苗:选择当地品种好,颗粒饱满,成熟度好的核桃果作为种子,亩均用种量不低于125公斤,亩均投资5000元。

3.3、嫁接:选择3年生优质幼园作为接穗采集圃进行嫁接,株接穗投资1.2万元,每亩按接50000穗计算,每亩投资6000元。

3.4、管护:在育苗全期对所有育苗实施中耕锄草,病虫害防治等必须的管理措施,亩管护投资500元。

4、专业合作社建设。注册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1个,概算投资10万元,涉及组织机构建设,活动场地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

4.1、组织机构建设

①宣传发动:从项目初期,乡村干部必须就专业合作社的组建程序、注册手续、服务性质、服务范围、服务形式等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②申请登记:在宣传动员的同时即可组织社员申请入社,选举产生合作社法人代表,草拟修改并经社员大会通过合作社章程,进入登记注册程序,要求入社户数不低于参与片区核桃产业建设总农户的80%。

4.2、活动场地建设:以合作社为主体,采取社员自筹的形式建设必要的活动场所(包括活动室、加工车间、仓储等)。

4.3、配套设施建设内容

①核桃的脱皮、清洗、分漏设备,用于农户初级产品的加工。 ②办公自动化设备,包括电脑、打印、传真机等,用于生产管理、培训和产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③计量器材:磅秤、台秤各一台。

5、培训工程: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素质提高,以培训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概算投资3万元。

5.1、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训对象:专业合作社核桃初级品加工人员5人。核桃栽培、管护、整形、嫁接、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3人。培训方式:采取输送到专业院校接受短期理论教育培训和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现场培训结合农事活动随时进行。

5.2、乡村干部培训。项目区内乡包村干部、村级干部,培训内容为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项目后续管理办法及必要的专业技术。

5.3、致富带头人培训:以项目区自然村为单位,每村培训2人,培训内容核桃栽培、管护、整形、嫁接、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有关技术资料,组织现场培训指导等。

5.4、农民使用技术培训,每户一人,常年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指导,统一发放技术资料,组织放映影像资料结合农事活动举办短期讲座。

五、规划的组织、实施管理及措施保障

(一)组织管理

为加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项目科学有效地管理,形成村民广泛参与,村级组织实施,县乡指导服务的项目实施机制,拟成立整村推进核桃经济林项目建设规划及实施小组:

组 长:支部书记

副组长:村委主任

成 员: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定总体规划及项目计划、制定政策措施,负责资金筹措并审定资金使用计划,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项目建设的行政推动和宏观调控。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实施管理,编制计划,组织项目实施,负责小型物资采购;负责报帐票据的汇总、审核、上报,对村规划实施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价;规划完成后,建立健全保障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

(二)实施管理

1、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的国家投资部分由整村推进核桃经济林项目建设规划及实施小组设立专户,统一管理。一是推行预拨款报帐制度;二是推行物资、工程服务分级采购制度;三是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把项目资金臵于全体村民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推动作用。

2、培训和技术管理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列入扶贫规划,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通过制定规划项目技术

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细则,制定培训计划和咨询服务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农民真正掌握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的能力。

3、后期管理

规划完成后,村规划实施小组组织村代表、贫困户代表和村社干部,邀请县规划实施小组成员,技术部门技术骨干组成项目实施验收小组,按照规划目标和项目设计,对项目工程质量、效益全面考核。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在全村大力推广种植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种植核桃经济林的积极性。

(三)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统一管理

为如期实现***村整村推进,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由县乡成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落实工作。

2、科学规划,规范建设

严格搞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指导规范建设,制定出实施全过程的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达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检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运行。真正做到项目建成后,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从而带动全村乃至全乡经济发展。

3、依靠科技,提高效率

项目建设要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大力开展科技扶

贫,着力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项目户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加快先进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在全面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同时,把现有的贫困人口作为特殊人群进行重点扶持,按照全村的整体规划,有针对性地逐户制定详细的扶持方案,对所开展的基础建设、产业开发及其它项目以实物方式落实到户,使每户有一项稳定的增收产业,有一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对个别确因天灾人祸出现返贫的户,适当给予经济补助,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真正实现整村发展,共同致富。

 

第二篇:小海镇小海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

威宁县小海镇小海村整村推进

(2015-20xx年)

小海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我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小海镇整村推进扶贫规划》。该规划着力点是把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扶贫方案。结合威宁县小海镇小海村实际,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贫困优先、典型示范,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依靠现代科技进步,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并重;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前瞻性为一体”的参与式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路子。从产业发展(重点)、基础设施(辅)、社会事业(辅)、环境整治(辅)等方面拟定本规划。旨在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小海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是最基层的生存发展规划,直接面对贫困农户,涉及领域宽(特困户、困难户、一般户)。 1

小海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了让全村村民早日脱贫致富,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合理规划。为了让全村规划比较客观,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能调动村民积极性,使村民从“要我建设,转变到我要建设”。小海村打破以往传统陈旧的方式,采取“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规划。

2 小海镇人民政府 20xx年11月11日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概况及资源 ............................. 1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2 贫困状况及贫困原因 ......................... 4 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 7 参与式规划的方法及步骤 .................... 10 前期准备工作 .............................. 10 完成规划的基础工作 ........................ 11 编制完成规划 .............................. 14 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 ................ 18 总体思路 .................................. 18 发展目标 .................................. 120 发展重点 .................................. 22 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 30 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 30 市场分析及效益评价 ........................ 38 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 45 风险因素分析 .............................. 45 1

第二节 防范风险的措施 ............................ 46

第三节 可行性分析 ................................ 48

第六章 保障措施 .................................. 50

第一节 组织保障 .................................. 51

第二节 政策保障 .................................. 52

第三节 资金保障 .................................. 52

第四节 制度保障 .................................. 53

第五节 技术保障 .................................. 54

第六节 实行“参与式”实施管理 .................... 55 建 议 .......................................... …57 2

第一章 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及资源

一、自然概况

小海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部,小海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地处东经104°14′45″—104°16′05″,北纬26°46′45″—26°47′15″。全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地貌类型:小海村属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大片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全村平均海拔2250米,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2200米,相对高差100米。

二、气候特点

小海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总辐射为113.26千卡/厘米〃小时,年均温10?,年总积温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水资源贫乏,境内虽有松棵河、小海河、水巴河,但长期干涸,水源点少。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

三、自然资源

1

小海村土地总面积18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828亩,林地面积1656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82.8亩,天然草地面积150亩,其他面积1423.2亩(含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2.62亩,人均占有耕地2亩。由于土层瘦薄,中低产田土面积11062亩,占耕地的80%,坡地占40%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酸性重。

四、生态环境状况

全村林地面积1656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2.8亩,全村森林覆盖率5%。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人口构成及文化素质

20xx年底全村总户数为1506户,总人口为680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5人;性别构成为:男性3539人、占52%,女性3266人、占48%;人口密度为567人/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中,育龄妇女1286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000人,无孩80人,一孩152人,二孩120人。在已婚育龄妇女1000人中,已采取绝育措施的800例,上环100例,节育率达80%。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接近全县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形势严峻;有劳动力4086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小学文化1226人、占30%,初中文化2451人、占60%,高中以 2

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08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少。

二、基础设施状况

小海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仅有少量的已废弃的坡改梯工程。仅有人畜饮水工程水池2口,蓄水量少,引水管道3公里。农村道路少,没有通组公路,只有农村沼气池30口。

三、产业发展状况

小海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且小而不全。20xx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2261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313亩,粮食总产量2317.56吨,平均亩产120公斤,接近全镇平均水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良种推广面积只有1614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948亩(主要是绿肥、花椒、核桃、半夏、折耳根)。20xx年末大牲畜存栏649头(匹),猪存栏10987头,猪出栏9878头,在生猪存栏中有能繁母猪750头;羊存栏1373只,出栏1300只,家禽存栏8211只,出栏6534只。年肉总产量136吨,人均20公斤,低于全镇平均水平。20xx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2427.91万元,纯收入1579.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全村有小学三所,中学两所,幼儿园一所,村文化室一 3

个,没有其他的社会事业发展设施。

第三节 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

一、贫困状况及突出问题

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20xx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为2427.91万元,纯收入1579.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0.00元,在1506户农民中,有366户属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4.3%,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人口134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9.7%,其中,扶贫户138户750人;五保户11户11人;低保户184户450人;扶贫低保户33户129人;无劳动能力和无收入来源需社会救助的103人,住房简陋,全村有240户住房属危房,是典型的贫困村。

通过民意调查本村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问题:1、交通困难。原有通组路等级不足,通达深度不够。2、饮水极度困难。3、种植水平低。4养殖水平低。5、劳动力素质差。6、农户现有住房条件差。7、生产生活用电不稳定,电量不足。

8、生态环境差。9、学生入学难。10、本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有贫困户366户1340人,由于历史、社会经济原因,脱贫致富难。

二、贫困原因分析

小海村贫困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共同形成的。小海村位于岩溶地区,水源点少,地面保水能力不强,缺水面大,生态环境脆弱,土层薄,土地生产率低,矿产资 4

源贫乏,海拔高,热量条件差。群众经济来源少,基础薄弱,增收困难大;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人口增长快,劳动力素质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弱。基层组织薄弱,进取精神差。具体原因:

一是交通困难、全村现有通自然村公路,实际为群众自己投工修建的便道,坑凹不平,路面较狭窄,只能小型拖拉机和马车通行,且晴通雨阻。

二是饮用水困难,小海村属喀斯特地貌,境内没有充足水源点,需从村外2公里远的水巴河去取。并且水质污染大不能饮用。全村地下水位低,地表蓄水能力差,水源不足,供水设施不够,原有设施缺乏管理,人为破坏严重。

三是生态环境差,由于人口增加及工业污染,环境破坏严重。

四是种植单一,主要是玉米和马铃薯,耕作粗放,科技投入少,单产水平低。

五是养殖水平低,群众现在的养殖是以养猪为主,是按传统的方法饲养,散养无规模而言,存栏率高,出栏率低,养殖水平低,缺防疫设施,牲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六是劳动者素质低,现有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据座谈了解,参加座谈的180人中,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8人。

七是生产生活用电困难,现有变压器容量小,电压不稳定,电量不足。

5

八、现有住房条件差。

九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十是部分群众缺乏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思路,缺乏自力更生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不同类型人群贫困原因分析

(一)低收入群体的特点。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多数人不会经营,不会管理,自立能力差,依赖思想严重。原因:孤、病、残无劳动力而贫;人多地少(土地承包时弟兄多,结婚成家后人口增加)有劳力,但家庭负担重致贫;无钱年久失修,使得住房成为危房致贫;缺燃料,煤价高,生活负担重致贫;环境质量差,作物产量低致贫;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违反计生政策,不能享受惠民政策致贫(个别家庭因没有户口,导致了小孩不能享受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家不能参加新农合、不能享受低保、不能享受国家种粮直补资金、不能外出打工等);缺文化、缺技术、缺资金投入致贫。有部分农户自理能力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光想国家救济而致贫。

(二)农村妇女贫困的特点。介于好、中、差之间,有一定的依赖性和一定的自立能力,家务劳动重,健康程度差,重点应采取综合式扶贫。原因:孤、残无劳动力而贫;上有老、下有小、子女多、负担重致贫;个别家庭存在重男轻女思想,整个农活全压在个人身上,过度劳累,有病不医或无 6

钱就医致贫(在座谈的90名妇女中:有80名有病,仅有10名去医院诊疗看过,其比例小得惊人);缺医少药,无专门妇科医生,病情加重致贫;缺文化、缺技术、缺劳动能力致贫。

(三)中等收入群体的特点。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会经营、有观望等待思想,重点应采取引导式扶贫,是到户项目扶贫的重点。原因:有劳力、缺文化、缺技术、无投入致贫;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灾遇病致贫;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抓不住机遇致贫;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观念严重致贫。

(四)略高收入群体的特点。温饱完全解决,善经营、会管理、多数有文化、懂技术,应重点采取开发式扶贫。原因:无规模经营的资金;致富门路窄,技术更新慢;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发展;教育、卫生、市场等公共服务跟不上发展需要。

第四节 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我镇小海村属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利于争取项目。

2、对项目的申报,我镇绝不搞大包大揽,通过“一事一议”让农户全程参与,充分体现农户知情权、决策权。哪些项目不办,哪些项目要办,哪些缓办,哪些急办,由村 7

民商议决定,不管什么上报项目都是农户自己想办理的,积极性高,利于项目的实施及项目后续管理。

3、项目资金:我镇采取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严格财务制度,使用计划和审批制度,严把审核关,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4、对每一个项目我镇都重度重视,建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日常事务。在项目涉及的每个组成立一个项目实施小组、一个项目监督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监督,确保每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5、我镇小海村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13828亩),村民世代沿袭下来的种植习惯,利于发展种植业。特别是集中连片脱毒马铃薯规范种植及高产玉米定向移栽及半夏、折耳根等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投资小、见效快的中药材种植,在 25度以上坡耕地,种植牧草兼种核桃、花椒等经果林业很实用。

6、我村历来都是养殖大村,肉牛、仔猪、育肥猪远销贵阳、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村民外出务工的不多,喜欢饲养牲畜,科学养畜市场前景好,利于能繁母猪养殖,也非常适宜养殖肉质好的环保牛。我镇还有一个年交易量达60万头、匹、只的牲畜交易市场作保障。

7、该项目负责人镇长孟广宁,此人有很多年的基层工 8

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有极强的组织实施能力,这些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保障。

项目主要参加人:分管扶贫人大主席马遨宇,大专文凭,从事农业工作10余年,分管扶贫十余年,有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此人长期分管扶贫工作,对农村扶贫工作极有独到之处。他对本镇的扶贫工作是规划合理、措施有力。他用非常规的扶贫方法改变了传统陈旧的扶贫方式。组织能力较强。对人民群众极为关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这所急。

扶贫工作站冷圣,本科文凭,理论知识较强,20xx年参加扶贫工作,热忠于扶贫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虽然参加扶贫时间不久,但此人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勤学好问,平时也喜欢搜集扶贫资料,关注扶贫事业新动向。在项目资金的管理上能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对项目的申报,项目实施及验收过程中所需材料能自己写作、整理备档。具有较强的组织实施能力。

扶贫工作站施明辉、田威、陶泽兴、虽参加扶贫工作只有短短一年,但都勤学好问,对扶贫工作也比较熟悉。

小海村村主任周远情高中文凭,有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有极强的组织实施能力,这些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保障。

二、不利因素

一是交通运输条件差,产品流通困难大。二是农业基础条件差,土地贫瘠,农业科技含量低,基本还处于传统耕作方式,广种薄收,品种老化,产量低,产业结构单一。三是岩溶地貌典型,生态环境恶化,石漠化严重,部分村民组人畜饮水困难。四是农民综合文化素质低,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农业适用技术的能力弱,劳动技能差,外出打工能力弱,平均收入低。五是农村人居环境较差,农民卫生意识不强, 9

存在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

三、综合评价

小海村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土层薄,土地石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大,但土壤肥力差,酸性重,粮食单产水平低。林业用地多,但植被稀疏,用材林少,中、幼林占的比重大。草山草坡产草率低,利用效果差。水源条件差,缺水面大。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来源少,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劳动力素质低。

第二章 参与式规划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 前期准备工作

一、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扶贫工作站、农业服务中心、党政办公室、国土资源所为成员单位的“参与式”小海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

二、对规划组人员进行参与式村级规划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

三、由镇政府分管扶贫的领导组织扶贫、民政、统计、兽医、林业、农业,国土、财政、水利、小海村“两委”等部门对我村9个组农户基本情况进行地毯式调查。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对每户村民家庭人口、家庭劳动力、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家中土地状况、牧畜存栏数、房屋居住情况、粮食总产量、金收入、支出、外出务工情况、家庭人均纯收入、孩子入学、家庭就医、是否贫困户等情况 10

认真调查登记造册。针对本村基本情况作细致的调查分析、内容涉及是否贫困村、属于几级贫困,全村总户数、人数,劳动力总数,贫因人口数,一般户数,救济户数,外出务工人数,需搬迁户数、人数,通电话,通电,通广播电视户数、安全饮用水户数等,还对本村小学、初中入学情况,交通现状等实行详细的摸底。

第二节 完成规划的基础工作

一、村组调查

规划组到村说明来意及工作安排后,分一个小组开展村组调查,分别组织召开3个座谈会开展村调查。一是村组干部座谈会(村干4人,组干8人)。二是群众代表座谈会(代表贫困户、受灾严重户、一般户、较轻户、打工回家户、彝族代表等6种类型农户12人)。三是妇女座谈会(随机找18名妇女座谈)。通过座谈,初步了解村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步打算、发展潜力等。

二、农户座谈

规划组分一个小组通过走访5种不同类型农户(贫困户20户,一般户15户,较富裕户9户,外出务工户6户,女当家户10户,少数民族户2户,共62户),采用访谈方式对各种类型农户贫困情况、存在困难、发展思路及意愿进行了解。同时对农户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基本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意愿等情况。

11

三、农户代表会

规划组经过充分准备,在村召开农户大会。到会农户代表180人,占总户数的12%,其中男90人,女90人。其中有老党员,有德高望重的村民,有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村民,有长期从事农业、运输业、服务业的村民,有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有贫困户、救济户、一般户。首先对村民进行动员,然后向农户反馈社区调查、农户调查结果,包括村基本情况、贫困情况及分布、当前生产生活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农户项目意愿、建设方式等情况。接着分性别进行主要问题排序、项目意愿排序,讨论对问题干预的对策建议,讨论完善工程建设方式,最后向群众通报农户选择排序结果,工作中参会群众热情高、意识强、参与积极,大会非常成功。(见附表)

四、不同类别群众代表座谈会

为进一步体察民情,深入了解民意,充分让群众由被动式参与变为主动式参与,在农户代表大会基础上,以村民组为单元按贫困程度分为:好、中、差、妇女四个类别,分别选出20名代表:全村九个村民组,即好的38名、中的38名、差的58名、妇女46名。对存在的问题和贫困原因及需国家扶持的项目等进行座谈。发现不同类别群众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有所不同,使得参与式扶贫开发规划所选择的项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见附表)

12

五、村民热烈讨论提出本村存在的问题,问题发生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

小海村存在的问题:

1、水利:(1)饮用水困难。未解决饮用水困难的人数3594人,牲畜头数5000头(匹、只)。(2)新桥河、小海河、水巴河淤塞严重。

2、种植水平低。科技含量少,上不了规模,目前种植单一。

3、养殖水平低。大部分村民都是零星的散养,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养殖场。

4、劳动力素质低。给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5、农户现有住房条件差。全村240户危房,其中,一级危房110户,二级危房1340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难以脱贫,脱贫后有部分遇天灾人祸,极易返贫。

7、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是生活污染、工业污染、人为破坏。

8、全村劳动力过剩。

9、生产、生活用电不稳定。电量低,随时停,给农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0、能源枯竭。

11、交通困难。通组公路大部分是黄泥巴路,晴通雨不通,公路等级不足,通达深度不够,给农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12、村民就医难。

13、农户休闲娱乐形式单一。

14、儿童入学难。

小海村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全村出现3594人7600头(匹)只牲畜饮用水困难,原因是地下水位低,地表蓄水能力差,水源不足,供水设施不够,原有设施缺乏管理,人为破坏严重,近几年来人口增长较快,生产生活用水加大。

2、导致种植水平低,没有科技含量,上不了规模,品种单一的原因有:一是农户思想保守,种庄稼只为养家糊口, 13

解决温饱,没想到通过科学种田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二是村“两委”组织能力不够,没有引导农户科学种田搞农业开发。三是由于地方经济条件差,不能自筹资金推广农业技术。

3、导致养殖水平低,没有规模性的养殖原因如下:一是农户养殖观念落伍,“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养鸭为了盐巴、辣子钱”一直是他们的共识。二是农户没有通过科学养畜脱贫致富的意识,村“两委”组织引导农户科学养畜能力弱。三是缺乏资金,没有上规模的养殖场。

4、导致村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的原因: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由于缺资金及村“两委”组织能力弱,农民培训组织得不够。

5、导致本村村民住房差,抗灾能力弱的原因:村“两委”组织农户自救能力弱,农户经济条件差,无力自筹资金建房。

6、贫困面大原因:耕地少、土壤贫瘠,资金投入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无较大工矿企业,产生富余劳动力。

7、人口增长过快,生态失调,毁林开荒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生活污染加剧,导致人和自然不和谐发展。

8、劳动力多,土地少,缺企业,外出务工人员少。

9、变电器配备不够,220V照明线路架设不够,线路老化。

10、本村缺煤、缺柴,无其它能源。

11、缺资金,难组织农户投工投劳,村两委组织能力差。

12、无卫生室。

13、无文体活动场所。

14、学校校舍不足。

第三节 编制完成规划

一、具体规划

1、水利:①人畜饮水工程:全村修建360口小水窖,

3全村架设输水管道30000m。修建45m水池5个;②新桥河治

理4000米,小海河治理2000米,水巴河治理2000米。

2、在9个组种植马铃薯6428亩,其中,高产脱毒马铃薯5494亩,一般种植934亩;在9个组种植玉米7391亩,其中高产玉米定向移栽4120亩,一般种植3271亩;种植1150 14

亩花椒,种植 1150亩核桃(套种草2300亩);折耳根1324亩,半夏1324亩。种植绿肥6867亩。

3、养殖黄牛549头,其中,能繁母牛养殖450头,建畜圈3600平方米(每头牛8平方米)。出栏肉牛312头。

4、修建800立方米鱼塘5个。

5、新增人工种草2300亩,其中以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为主。

6、购能繁母猪1030头,建圈舍1545平方米(每头建圈1.5平方米),购种公猪20头(50头种母猪搭配1头种公猪),建圈舍180平方米(每头建圈9平方米,单独饲养)。

7、养鸡7211羽,建鸡舍3606平方米(每只鸡0.5平方米),

8、增加农民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农民技术培训1750人次(涉及畜牧、林业、农业、土地综合开发相关规定、经营管理、旅游、法制等知识),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障。

9、贫困户危房改造240户。

10、土地综合开发。

11、农网改造

12、通组道路及连户路院坝硬化。

13、道路两旁人工种草种树,实施道路靓丽绿化600m×2﹦1200m。

14、沼气池建设200口。

15、新建卫生室80㎡。

16、修建文体活动广场:40m×50m﹦2000㎡、修建公厕:2个×50㎡﹦100㎡、修建凉亭2个、假山一个、喷水池一个。

17、修建小海第三中学、第三小学、第二幼儿园。

18、道路亮化:两旁安装路灯60盏

19、新建占地面积50亩的马铃薯交易市场一个,配套设施马铃薯储藏室7000平方米,停车场5000平方米,服务 15

行业建筑1000平方米,厕所60平方米。

20、新建牲畜交易市场一个,建设用地67.7亩,新建办公楼600平方米,牲畜圈舍4000平方米(其中:猪圈1000平方米,牛马圈舍2000平方米,羊圈1000平方米),病疫防疫冷配室400平方米,新建招待所3000平方米,道路硬化4800平方米,建停车场12000平方米,新建交易区20000平方米(其中:生猪交易区5000平方米,牛马交易区10000平方米,羊交易区5000平方米),屠宰场3000平方米(其中:猪场1000平方米,牛马场1000平方米,羊场1000平方米),新建冷冻库35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二、部门审核

就村民意愿排序和项目布局,由镇规划组召集扶贫工作站、财政所、统计、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环保站、水利站、畜牧兽医、教育、计生办、社会事务办、村镇建设管理站、小海村两委、党政办公室等部门就项目安排和布局、资金来源与筹措、项目可行性论证等进行认真审核,确定了规划建设项目。

三、规划制定与组织实施

1、原则要求。本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小海镇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要求,以组为基本单元、以村为基础制订。规划一经确定,要坚决执行。

2、规划制定。村级规划是各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基础,我镇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孕吸收农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以贫困组为单元制定。在规划内容上,体现“三个结合”,即 16

整体布局与分户规划相结合,贫困户增加收入与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村域特色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进步相结合。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项目内容、工作举措、实施步骤、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等。村级规划的核心是项目,我镇对贫困村的项目,严格筛选、一次计划、同步论证、统盘考虑,严格按各类资金渠道和申报程序立项。村级规划由镇政府批准并平衡汇总后形成县级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经县政府批准平衡汇总后形成市扶贫规划。

3、组织实施。我镇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上加强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检测、预警和跟踪分析。本扶贫开发规划已经我镇统一评估,统一论证,一次批准,分年实施,分期投入,分组分批验收。定期对项目进度、建设规模、资金投入、技术标准、财务状况、效益情况进行检查;对贫困户收入情况、小海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建设、社会帮扶、龙头企业带动、村级社会保障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进行验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责任人制度,按照项目性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项目效益。整合部门资金的项目,就部门共同确定的建设项目,邀请地区、县有关部门和专家从技术可行性、市场发展潜力、规划布局等进行具体指导,在此基础上完成规划编制。整个规划过程既充分尊重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又充分尊重了业务技术部门及专家的意见,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权威性。 17

第三章 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扶贫开发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xx年)》,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为重点,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始终把小海村最低收入贫困人口作为基本对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提高解决温饱水平,加快脱贫致富进程,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扶贫政策要求,坚持村委领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的思路,以本村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增收脱贫,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实行以整组推进为基础,整村推进,整合资源,连片开展,相对集中,点面结合,突出实效。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扶持以猪为主导的杂食畜牧业。再配套脱毒马铃薯种植,高产玉米定向移栽,适度发展中药材(半夏、折耳根),经果林(核桃、花椒)种植,进一步加强本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增加各种文化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村民和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我镇小海村是国家级二类贫困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村“两委”要有整体观念,对贫困户在争取资金扶贫的同时,着重智力扶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在规划当中充分落实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让农户全程参与村级规划。提高他们积极性,改变他们传统陈旧的观念,变“要我实施”为“我要实施”,利于今后项目的实施。坚持开发扶贫与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力争早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18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工作方针。坚持开放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下,广泛动员、组织和激励全村贫困农户及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运用灵活的机制,创造宽松的环境,将有限的扶贫投入科学合理地用于小海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及产品的开发之中,走出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富有特色、开发开放的发展道路。

坚持分组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对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组,根据分类指导、分组推进、配套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实行扶贫项目“规划区”的综合治理。在不断提高小海村、贫困农户经济收入的同时,集中力量强基固本,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整治、全村条件改善、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等措施,全面提高扶贫效益,使贫困村落后面貌得到整体改观。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计划生育有机结合,节约保护资源,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领导、组织和推动扶贫开发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活动。要引进新机制,运用新方法,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引导扶贫开发,提高开发效益。

坚持突出重点、到村到户的方针。扶贫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工作,分期分批地解决问题。要根据总体目标、总体规划,分门别类,排列时序,分年干成几件看得见、摸得着、覆盖面宽、效益明显的开发工程。新阶段扶贫开发要做到规划到村,项目到村,资金到村,检查到村,帮扶到户。实行以组为单元、以组基础、以村为重点的 19

工作格局,不断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深入。

第二节 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我镇到20xx年扶贫开发总的奋斗目标是:

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镇平均水平,达到4000元以上,力争5000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解决现有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持续稳定地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不断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控制返贫率;逐步改变我镇贫困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状态;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达到5000元以上,力争6000元。基本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具体目标:

尚未解决温饱的特困人口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对

象,要继续采取特殊措施,加快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加快迈向小康的进程。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组、少数民族多的组、交通边远组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的组,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扶持重点对象。小海村1340贫困人口,其中扶贫户138户750人,扶贫低保户33户129人,是我镇新阶段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扶持重点对象。

到20xx年9个自然村寨通公路。扶持发展养殖猪为主

导的杂食畜牧业,因地制宜配套发展其它产业,实现产业多样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0%;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20

提高人口素质,转变村民传统生育观念,人口政策生育符合率达到9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8%。新型农村参合率达到98%;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口应保尽保,争取加入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社会治安达到平安村的五个标准,即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治安案件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0.4‰以内,努力营造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村民民主管理基本达到村民自治示范标准;村庄整治达到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五个标准,即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到20xx年,贫困村人平建成1亩以上的高效经济林果园,户平有1项稳定收入的养殖业或其他二、三产业经营门路,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正常年景下年增长50元以上。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5亩以上。大搞水系配套,因地制宜地抓好贫困村库、塘、堰、渠、窖、井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大力提高现有水利用系数,解决4806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认真搞好 21

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和农村能源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加大迁移扶贫工作力度,坚持自愿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贫困人口因大项目用地涉及搬迁问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设通组油路18公里,解决小海村个自然组不通油路的问题。加速村油路的提升等级,达到四级路的标准。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尽早实现“两改一同价”。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和信息事业发展,力争9个自然组96%的农户通广播电视,100%的组通邮、通程控电话,有条件相邻镇政府的小海组、合作组、新街、亮塘组4个组逐步配臵计算机设备并加快上网。

全面提高全村贫困人口的素质。稳定实现“普九”,小学辍学率、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内,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8%以上。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努力改善贫困村中心医院基本医疗设备落后状态,实现50%自然村有卫生室,基本消除地方病。不断强化技术推广普及和应用,95%以上的贫困户掌握1-2门适用技术。扎实抓好村干部和贫困农户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创新水平。

第三节 发展重点

1、产业开发。

小海村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以脱毒马铃薯种植,玉米单 22

株育苗定向移栽为主的种植业,辅之养殖能繁母猪为主的杂食畜牧业,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小海村土地面积广,但土层薄、贫瘠,粮食单产水平低,为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提高人均纯收入,对坡耕地和宜牧地进行整治,实施人工种草养畜、种植经果林(核桃、花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着重加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改变农户过去传统陈旧的养殖观念,提高科学养畜意识。打造畜牧大村让养猪成为全村“一村一品”,本镇“一乡一特”。把小海村“一村一品”养殖作为新农村建设突破口来抓,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科技竞争能力,把全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立足现在农业,强化发展本村“一村一品”突出区域特色,发展本村马铃薯种植,通过村“两委”引导区域集中,规模发展,品牌运作,网络销售,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又一重要产业。让本村养殖猪、种植马铃薯共同协调发展,形成“一品”突破,“多品”开花,多业并举的良好态势。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示范带动周边村寨和全镇乃至全县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产业格局。

加快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我镇小海村农业资源多样化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重点培植茶叶、党参、烟叶、核桃、苹果、半夏、鱼腥草、 23

花椒、魔芋、反季节大棚蔬菜、黄姜等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辐射千家万户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优质产品和精品名牌产品,逐步形成数组一品、一村一业、一村突出一两个骨干品种的主导产业和区域格局。

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密切结合,在抓好基地发展的同时,着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中介流通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的路子,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优质率、转化增值率和投入产出率。在积极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庭园经济、打工经济及第三产业,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重点,主要抓好农田、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贫困环境。以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为重点,努力提高耕地等级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按照人平0.5亩以上耕地的目标和工程标准进行规划,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分期分批进行治理改造。实施沃土工程,培植土壤肥力,加大科技、智力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

三管齐下,抓好水系配套工程。抓水源开发。通过生态治理提高水源涵量;通过库、塘、窖、井建设增加水源蓄量。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干旱组修建大塘小库,在全村大力推行旱 24

地水窖。有条件的组,按照卫生水、健康水、自来水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条件差的地方也要按照有关部门的设计要求继续组织修建人饮水窖(井),力争用1-2年时间解决贫困农户饮水困难问题。抓引灌工程建设。对已有的库塘要抓紧修建配套渠堰,将水利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新建库塘应将渠堰配套纳入工程计划之中。抓节约用水。通过媒体宣传、设施改造、价格调节、法纪制约等办法增强民众节水意识,实施节水计划,示范和推广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新产品、小海村交通网络建设,提高通达深度,解决瓶颈制约。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机遇,加快村级油路的提等升级。加快完成国家扶贫开发二类工作重点村与国道、省道、县道、镇道连接线的建设;逐步完成贫困村公路黑色化目标;通过扶贫投入、民工建勤,限期解决不通油路村的道路建设。

继续推进小海村电网改造,尽快实现“两改一同价”目标,积极引导农村电力消费,提高人均用电水平。

重视小海村广播电视和信息事业发展。信息产业、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对小海村广播电视和信息事业发展制定专门扶持计划,逐步推进程控电话组组通;加快解决自然组电视覆盖不到的问题,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有条件的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拓展计算机网络建设,提高上网率,使数字、信息技术进入农村、影响农民、武装农业。

25

3、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抓住国家加强生态建设的机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以培植森林资源为重点,抓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努力构筑调节我镇小海村适宜人居住“小气候”的生态屏障。坚持生态建设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凡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应按照国家规定重点还生态林;未纳入工程建设范围的,重点发展林果、药材等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性互动。坚持生态建设与能源建设相结合,大力兴建薪炭林,推广节柴灶,开发太阳能、水能等农村能源建设。特别要大力推行“四位一体”的沼气池,对缺柴严重又具备条件的组逐步实现一户一池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生活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努力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科教扶贫。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小海村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试验示范、办班培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作技术、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到千家万户。同时,积极兴办高效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把样板示范与大面积推广结合起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化区域特色经济的科技研 26

究,着重开发品种选育技术、适应立体气候的栽培技术、龙头产品深加工技术;积极探索卡斯特地区开发农业、旱作农业、高山有机农业的模式经营技术。人才是贫困山区最稀缺的资源,对于科技人才的引进,要制订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人才到科技开发的前沿阵地,激活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投身产业开发的信心。加快科技市场建设,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科技扶贫效益和科技贡献率。

重视全村村民教育,推进全村社会事业进步。继续把基础教育放在重要位臵,完善我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农村农民成人文化学校作用,把贫困村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纳入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制定专门计划,配套专项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竞争意识和科技管理水平。努力改变贫困小海村文化卫生落后状态。通过电视普及、信息传输,新知识、新技术渗透、文化馆站建设等途径,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势力。支持村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添臵更新,支持有条件的组建好卫生室,认真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提高农村社区群众健康水平。

5、市场建设。加快城镇发展,培育要素市场,不断提 27

高贫小海村的市场化水平。把小城镇发展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要工程,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遵循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律,调整城乡二元结构,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扩张为主、新建为辅、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以镇政府所在地合作组和条件较好的建制组小海、亮塘、新街、新桥组为重点,逐步形成在镇周边发展,在102省道公路主干线边发展“小城镇建设”推动镇与村共同发展。以产业为基础,以城镇为载体,按照“健全体系,突出重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要求,以产品市场的突破性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培植金融、人才、劳动力、科技等要素市场和各类农产品农贸批发市场,通过市场扩大开放程度,激活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我村劳动力转移,促进经济发展,镇村共荣。

6、扶贫信贷政策。在积极争取中央扶贫专项贷款的同时,我村积极争取村级互助资金,并将回收的扶贫信贷资金,继续用于扶贫开发,主要投放到重点支持能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场流通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产业特点和项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和多种经营。

7、社会筹资政策。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和个人筹措资金, 28

进一步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各种社团组织、企业捐赠资金,广泛募集资金,用于我村扶贫开发。

8、产业倾斜政策。镇在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时,考虑小海村的特殊性,给予特别优惠和照顾。镇在安排开发项目时,向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小海村倾斜。在镇上兴办的大中型企业,充分照顾贫困村小海村利益,合理确定与当地的利益关系。在项目实施方面,坚持同等优先的原则,重点支持。尽量安排小海村的劳动力参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

9、体制环境。优化环境,创新机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重点优化市场环境、法纪环境。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的分配政策、优越的公共服务政策、良好的市场秩序、严密的法规制度,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吸引游客。大力开展机制创新,通过资本运营、合作合伙、开放开发的新型办法,盘活山场、耕地、水面、资金、人才。大力支持私人企业从事产业开发和经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植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经营城乡市场,活跃经济;广泛吸引外来客商开发我村资源。通过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确保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的顺利实施。

10、社会帮扶。继续坚持党政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联县、带乡、驻村扶贫活动,继续动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继续鼓 29

励社会各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村富裕户参与扶贫;继续组织镇内村之间结对帮扶和区域协作,积极争取发达省份对我镇贫困村扶贫开发的援助与支持,动员县外、省外、有关专家及各种社团组织,在充分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为我镇小海村发展献计献策,捐资捐物参与扶贫。我镇小海村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本村社会扶贫事业、联络和协调工作,搞好社会扶贫的统计、检查、验收。

第四章 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第一节 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围绕产业化扶贫和现代农业发展,以养猪为主导产业,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主辅结合,突出重点,以短养长,逐步构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本门路。同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推动整体、持续发展。

一、投资估算

(一)养殖业

1、新增人工种草2300亩,每亩需投资150元,其中多年生黑麦草4市斤×15元=60元/亩,紫花苜蓿0.5市斤×40元=20元/亩,钙肥40元/亩,追肥30元/亩,每亩投工投劳50元,需投资34.5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34.5万元,群众自筹11.5万元。

2、购能繁母牛450头,每头2400元,需108万元,属 30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不足部分农户自筹。建畜圈3600平方米(每头牛8平方米)。按每平方米80元计,需投资28.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8.8万元,不足部分农户自筹。共计投资136.8万元。

3、购能繁母猪1030头,每头1000元,需投资103万元,建圈舍1545平方米(每头建圈1.5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12.36万元。购种公猪20头(50头种母猪搭配1头种公猪),每头3000元,需投资6万元。建圈舍180平方米(每头建圈9平方米,单独饲养),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1.5万元。共计投资122.86万元。

4、养鸡7211羽,每羽10元,需投资7.21万元。属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不足部分农户自筹。建鸡舍3606平方米(每只鸡0.5平方米),每平方米40元,需投资14.42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1.63万元。

5、新建鱼塘4000立方米,投资50万元,纯收入4万元。

(二)种植业

1、种植脱毒马铃薯每亩种子补助280元(每亩需种子200公斤,每公斤1.4元),化肥325元,农药50元,共计投资655元。20xx年种植5994亩,需财政资金392.61万元。

2、玉米种植每亩需投资260元(种子40元,地膜40元,化肥150元,农药30元),20xx年种植玉米2800亩,需财政资金72.8万元。20xx年种植玉米4120亩,需财政资金 31

107.12万元。共需财政资金179.92万元。

3、种植花椒每亩需种苗投资40元,肥料60元,每亩共需投资100元。种植1150亩,需投资11.5万元,属中央财政投资,不足部分农户自筹。20xx年投资20xx年开始受益。

4、年种植核桃1150亩(每亩投资500元),需财政扶贫资金57.5万元,农户自筹34.5万元(每亩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300元)。20xx年投资20xx年开始受益。

5、在9个组种植半夏1324亩,覆盖农户824户,受益人口3708人。半夏种植每亩需种子100公斤,每公斤20元,投资2000元,化肥30公斤,投资75元,每亩需投资2075元,种植1324亩共需投资274.73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74.73万元。

6、在9个组种植鱼腥草(俗称折耳根)1324亩,覆盖农户824户,受益人口3708人。种植折耳根(鱼腥草)每亩需种子200公斤,化肥100公斤、农药等共需投资600元,种植1324亩共需投资79.44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79.44万元。

7、种植绿肥6867亩,每亩50元,需财政扶贫资金34.34万元。

(三)基础设施项目

1、人畜饮水工程:安装输配水管道30公里,每公里2万元,需投资60万元。修建水池5个,总容积225立方米 32

(每个8000元),需投资4万元。解决4160人的饮水安全

困难,共投资64万元,整合水利部门资金64万元。

2、在9个组修建小水窖360个,每个2000元,360个共

需投资72万元。需申请财政扶贫资金72万元,不中部分由

农户自筹。新桥河治理4000米,清淤和砌河坎需投资150

万元。小海河治理2000米,清淤和砌河坎需投资75万元。

水巴河治理2000米,清淤和砌河坎需投资75万元。整合农

牧部门资金372万元。

3、农村能源建设工程:修建沼气池200个。按现在建设

标准,每口需投资2250元,投资45万元。整合农牧部门资

金45万元。

4、通组道路建设:本村通组道路等级不足,通达深度不

够(全是黄泥巴路,晴通雨不通),给农户生产生活带来极

大的不便。修建水前至白家水塘公路4公里,每公里6万元,

共需投资24万元;修建养老院到菜市场2公里,每公里6

万元,需投资12万元,张家坪子到陶家海子5公里,每公

里6万元,计30万元;新街组经亮塘组至新桥组4公里,

每公里6万元,计24万元。整合交通部门资金90万元。

在小海组“大坪子”硬化进组道路(长600米、宽4米)

24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19.2万元。

道路铺大石厚20㎝、铺细沙厚10㎝、铺公分石厚5㎝。整

合财政部门资金19.2万元。

在小海组硬化进组道路长4916m,宽3m,计14748㎡,

3需425#水泥1127吨,折款42.8万元,需细砂4177m,折款

29.2万元,需石头7611 m3,折款38万元,合计110万元。

硬化连户路长2333m,宽1.5m,计3500㎡,需425#水

泥94吨,折款3.6万元,需细砂469吨,拆款3.3万元,需

石头700m3,折款3.5万元,合计10.4万元。

硬化院坝5200㎡,需425#水泥139吨,折款5.3万元,

需细砂697 m3,折款4.9万元,需石头1040 m3,折款5.2

万元,合计15.4万元,

33

道路绿化靓丽:路灯200盞,绿化20000㎡,投资150万元。

修文体活动场所长30m,宽16m,计480㎡,需425#水

3泥13吨,折款0.5万元,需细砂64 m,折款0.5万元,需

3石头96m,折款0.5万元,合计1.5万元。

在合作组硬化进组道路长1950m,宽2.5m,计4875㎡,

3需425#水泥372吨,折款14.1万元,需细砂1381 m,折款

39.7万元,需石头2516 m,折款12.6万元,合计36.4万元。

硬化连户路,长3400m,宽m,计3400㎡,需425#水泥

391吨,折款3.5万元,需细砂456 m,折款3.2万元。需石

3头683 m,折款3.4万元,合计10.1万元。

硬化院坝4800㎡,需425#水泥128吨,折款4.9万元,

33需细砂643 m,折款4.5万元,需石头960 m,折款4.8万

元,合计14.2万元。

在亮塘组硬化进祖道路长2000m,宽2.5m,计5000㎡,

3需425#水泥382吨,折款14.5万元,需细砂1416 m,折款

39.9万元,需石头2580 m,折款12.9万元,合计37.3万元。

硬化连户路长2000m,宽1m,计2000㎡,需425#水泥

354吨,折款2万元,需细砂268 m,折款1.9万元,需石头

3774 m,折款3.9万元,合计7.8万元。

硬化院坝4000㎡,需425#水泥107吨,折款4.1万元,

33需细砂536 m,折款3.8万元,需石头800 m,折款4万元,

合计11.9万元。

在新桥、万河、大地、中心、新街、长宁等6个组,硬化进组道路长9000m,宽2.5m,计22500㎡,需425#水泥

31497吨,折款56.9万元,需细砂5550 m,折款38.9万元,

3需石头10114 m,折款50.6万元,合计146.4万元。

硬化连户路长12800m,宽1m计,12800㎡,需425#水

3泥294吨,折款11.2万元,需细砂1461 m,折款10.2万

3元,需石头2180 m,折款10.9万元,合计32.3万元。

硬化院坝21000㎡,需425#水泥427吨,折款16.2万 34

33元,需细砂2144 m,折款15万元,需大石3200 m,折款

16万元,合计47.2万元。

5、道路靓丽绿化(道路两旁栽风景树种草)600m需财政资金36万元 。道路亮化600m(安装路灯60盏)需财政资金45.2万元。合计81.2万元。

共计740.1万元,不足部分由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整合财政部门“一事一议”资金740.1万元。

6、农村电网改造:在全村新建400V线路1.2 Km,投资6万元,增设50KVA变压器1台,投资2.8万元,新建220V线路8.5Km,投资27.2万元, 共需申请财政扶贫资36万元。整合电力部门资金36万元。

7、危房改造:危房改造240户,其中一级110户,二级50户,三级80户。一级财政扶贫资金1.3万元,二、三级0.9万元。一级危房110户,需财政扶贫资金143万元,二、三级危房130户,需财政扶贫资金117万元,整合民政部门资金117万元。合计262.2万元。

8、校舍修建:在小海村“小山头”新建小海第三中学,校舍10000平方米,每平方米1100元,投资1100万元,整合教育部门资金1100万元,该校舍可容纳学生2000人;在小海村新建第三小学,校舍10000平方米,每平方米1100元,投资1100万元,整合教育部门资金1100万元,该校舍可容纳学生2000人;修建一个幼儿园,校舍5000平方米,每平方米1100元,需投资550万元,整合教育部门资金550万元,该校舍可容纳入园儿童1000人。共计资金2750万元。

9、牲畜交易市场:

征地67.7亩×2.86万=193.6万元;建管理工作房:600㎡×1000=60万元;建检疫防疫冷配室:400㎡×1000=40万元;建圈舍:4000㎡×600=240万元;建招待所:3000㎡×1500=450万元;道路硬化:4800㎡×200=96万 35

元;停车场:12000㎡×200=240万元;牲畜交易区:20000㎡×150=300万元;屠宰场:3000㎡×800=240万元;绿化面积:2000㎡×500=100万元;各种医疗防疫器材:50万元;冷冻库:350㎡×1300=45.5万元;各种设备费用:260万元,合计:2315.1万元。

10、马铃薯交易市场

征地费50亩×8000元/亩=400000元;马铃薯储藏室7000M×750/ M=5250000元;停车场5000 M×90/ M=45000元;服务行业建筑1000 M×750/ M=750000元;厕所60 M

22222 222×600/ M=36000元。共需资金400000元+5250000元+45000

元+750000元+36000元=6886000元。共计投资688.6万元。

(四)社会事业发展项目

建村级综合服务站18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0元,需投资18万元,配套办公设备1万元,共需投资19万元,属省级投资。

(五)能力技术培训与劳务经项目

1、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750人次,每人(次)200元,需投资35万元,属中央财政投资。

2、劳动力转移培训420人,每人400元,需投资16.8万元,属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3、村干部及党员能力与专业技能培训60人,每人3000元,需投资18万元,属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六)、生态建设

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在9个组实施2500亩,按现行治理标准,每亩投资500元,需投资125万元,整合农牧部 36

门资金125万元。

(七)、新农村建设

在小海组大山山修建一个文体广场及活动场地(长50

米、宽30米)1500平方米,每平方米材料费40元,需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

在小海村大坪子实施生态小公园建设(长40米、宽50米)2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材料费60元,需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再加上一个假山2万元、一个凉亭3万元、一个喷水池5万元,水冲式公厕建设2个:每个50㎡投资2万元,2个100㎡投资4万元。总计财政扶贫资金26元。共计整合财政部门资金26万元

(八)其它项目

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协会1个,国家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和县财政各投入15万元,共45万元。

小海镇小海村土地规划修编情况

1、小海集镇建设:①北面:从敬老院起沿11万伏高压电线以南至小海第二中学止以内的土地全部编入。②西南:从小海第二中学起直线至新桥沿公路到新粮站直线到老粮站以内的土地全部编入。③东南:老粮站往东至威昭公路一线以北的土地(冷家院子一带全部编入)。④内有第三中学、第三小学、幼儿园一所,一个农贸交易市场和一个马铃薯交易市场。⑤粮管所至八一站公路两边各30米一线的土地全部编入。

37

2、小海村从张家坪子至万河至陶家海子沿现在的便道规划一条4千米,长宽40米的新村建设大道占用土地16万平方米修编在内。

3、工业园区:敬老院至张家坪子102省道公路两旁各300米一线的土地全部编入,面积70公顷。

综上所述,本规划建设项目分为养殖业、种植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新农村建设等其它项目。

二、资金来源

遵循“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把本村产业化化扶贫项目与小城镇建设与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进组道路、连户路工程、文体活动广场、进组道路靓丽绿化项目、进组道路亮化项目、架设输水管道、危房改造、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资金,统筹兼顾。配套使用好交通,林业、水利、财政、民政、计生、扶贫等部门的资金。在项目资金的使用上我镇严格实行专户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严把审核关,使用计划和审批制度,确保资金的使用高效节约。

第二节 市场分析及效益评价

一、市场分析

(一)种植业

小海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小海村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历史传统文化孕育了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马铃薯(俗称洋芋)、玉米及特色中药材(半夏、折耳根)、经果林(核桃、花椒),本村地处亚热带季风 38

气候区,农历2-8月份温、光、水、热等资源丰富,平均气候13-20?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

1、种植杂交玉米良种,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符合本村实际,符合村民意愿、迎合村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对保障本村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市场需求意义重大。种植杂交良种玉米,每亩需种子2公斤(每公斤20元),需农膜、化肥、农药220元,每亩共需投资260元。20xx年种植杂交玉米4120亩,每亩产500公斤(每公斤2元),每亩收入0.1万元,种植4120亩杂交玉米收入412万元。除去成本107.12万元,纯收入304.88万元。

2、把小海村“一村一品”马铃薯作为新农村突破口来抓是强村富民的一大举措,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力量,对促进本村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有重要意义。在发展马铃薯的同时协调发展玉米,可形成“一品”突破“多品”开花,多业并举的良好态势,通过政府引导,区域集中,规模发展,品牌运作、网络销售。可使本村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马铃薯、有规模的规范种植是符合本村发展的致富门路,围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可示范带动周边村寨和全镇乃至全县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产业格局。

种植马铃薯可解决农户温饱,增收快,能减少本村贫困人口,受气候影响不是太大,基本可以稳产。种植高产规范脱毒马铃薯,每亩需种子200公斤(每公斤1元,计200元),需化肥、农膜、农药等455元、劳动力580元,每亩共需投资1235元。20xx年高产规范种植脱毒马铃薯5494亩,每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1元),每亩收入2000元,种植5494亩脱毒马铃薯收入1098.8万元,除去成本678.5万元,纯收入420.3万元。。

3、种植半夏的农户不多,并且半夏有催吐的功能、可供药用,市场效果好,不愁销路。再者我镇小海村“两委”可 39

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厂家订立合同,让农户的种植无后顾之忧。种植半夏1324亩,每亩需种子100公斤(每公斤20元),需化肥、农药500元,每亩需投入2075元,1324亩共需投资274.73万元。种植1亩半夏可产100公斤干半夏(每公斤干半夏40元),每亩收入0.4万元,种植1324亩半夏收入529.6万元。除去成本274.73万元,纯收入254.87万元。

4、种植折耳根的农户不多,并且折耳根清热解毒可作药用,市场效果好,不愁销路。再者我镇小海村“两委”可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厂家订立合同,让农户的种植无后顾之优。种植折耳根1324亩,每亩需种子200公斤(每公斤2元),需化肥、农药等600元,1324亩共需投入66.2万元。种植1亩折耳根可产1500公斤折耳根(每公斤折耳根2元),每亩收入0.3万元,种植1324亩折耳根收入397.2万元。除去成本66.2万元,纯收入331万元。

5、种植花椒、核桃、绿肥适宜当地气候条件,也迎合农户种植习惯。花椒、核桃可供食用;绿肥可作饲料,可疏松土地,防止土地板结。种植受天气影响不大,受市场影响波动也.,农户种植无后顾之忧,经济价值可观。

(二)养殖业:

能繁母牛、母猪、鸡养殖适宜当地气候环境,迎合村民养殖习惯,以此发展畜牧业,再加人工种草,增加农户收入,可使本村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可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效推动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种草养能繁母牛450头,覆盖农户450户,受益人口2025人,投资当年20xx年起,按50%母牛产杂交牛犊计算,可产牛犊225头,饲养一年后,每头牛售价3000元计,可实现毛收入67.5万元;饲养450头母牛需成本:母牛450头×1000元=45万元(每头母牛每年需饲养成本1000元)。225头牛犊需饲养成本:牛犊225头×600元=13.5万元(每头牛犊每年需饲养成本500元)。饲养母牛和牛犊共计成本58.5万元,可获纯收入9万元。

20xx年按70%的母牛产犊计,可产牛犊315头,按每头 40

3000元计,可获毛收益94.5万元,减去成本50.4万元,农民纯收入44.1万元。

2、能繁母猪1030头覆盖农户1030户,受益人口4635

人,投资第一年20xx年起,按60%母猪产猪仔,一个产两窝,每窝按6个计,618头能繁母猪一年可产仔7416头,每头按50斤,每斤按8元计,一年可获毛收入296.64万元,母猪每头每年饲养成本365天×3元=1095元,仔猪满双月出栏,饲养成本每头100元。饲养需成本:母猪1030头×1095元=112.785万元,仔猪7416头×100元=74.16万元,共需成本186.945万元,一年饲养能繁母猪1030头,纯收入109.695万元。

到投资第二年(20xx年),按80%母猪产仔计,一个产两窝,每窝按6个计,824头能繁母猪一年可产仔9888头,每头按50斤,每斤按8元计,一年可获毛收入395.52万元,母猪每头每年饲养成本365天×3元=1095元,仔猪满双月出栏,饲养成本每头100元。饲养需成本:母猪1030头×1095元=112.785万元,仔猪9888头×100元=98.88万元,共需成本211.665万元,一年饲养能繁母猪1030头,纯收入183.855万元。

到投资第三年(20xx年),按100%母猪产仔计,一个产两窝,每窝按6个计,1030头能繁母猪一年可产仔12360头,每头按50斤,每斤按8元计,一年可获毛收入494.4万元,母猪每头每年饲养成本365天×3元=1095元,仔猪满双月出栏,饲养成本每头100元。饲养需成本:母猪1030头×1095元=112.785万元,仔猪12360头×100元=123.6万元,共需成本236.385万元,一年饲养能繁母猪1030头,纯收入258.015万元。

3、养鸡7211羽,覆盖农户1526户,受益人口6867人,按每羽年收入10元计,年纯收入7.211万元。

4、人工种草2300亩,覆盖农户1526户,受益人口6867人。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用于能繁母牛的饲养,草自身繁殖也非常快,能保障牛的规模饲养。

5、新建鱼塘4000立方米,投资50万元,纯收入4万元。 41

三、基础设施

1、通组公路所用的原料,大石、公分石、细砂、水泥等原料价格会因市场的波动而波动。本村通组道路等级不足,通达深度不够,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村民深受其苦积极性高,便于组织投工投劳修路。道路修好后,农户种的粮食,喂的牲畜可方便的运出去销售,给农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促进农户增收。道路、院坝硬化、道路亮化、道路靓丽、公厕建设、文体广场等项目建设所用的原料,大石、公分石、细砂、水泥、树苗、路灯等原料价格会因市场的波动而波动。

2、人畜饮水工程:安装进户输配水运输管道30公里,

3修建45m的蓄水池5个。小水窖360个,涉及9个组360户,

受益1894人。可解决3894人及1600头牲畜饮用水困难及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输配水管道、蓄水池、小水窖建设所需要原材料大石、钢筋、水泥、塑料管等价格受市场影响不算大。输水管道、蓄水池、小水窖建设,农民积极性高,便于组织投工投劳。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本村生产生活用水。整个饮水工程投资95.5万元。

3、能源建设

修建200口沼气池,涉及9个组,农户200户,受益人口920人,可解决200户农户920人用煤难问题。可以节省煤资源300吨(年每口沼气节省煤300吨,每吨煤600元计),节省资金18万元,可以减少污染,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为村民提供农家肥。

4、农网改造

在全村增设50KVA变压器1台,需投资2.8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8万元,新建220V线路8.5Km,需投资27.2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27.2万元,新建400V线路1.2Km,共需投资6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6万元。可解决用电难及电压不稳,电量弱的问题,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等难题。电力设施价格受市场影响不大。

5、危房改造可以改变农户的居住条件,与农户生活息息相关,易于组织农户投工投劳。

42

6、新建卫生室可以解决村民就医难。

7、新建鱼塘可解决养殖形式单一的问题。

8、在小海村新建第三中学、第三小学和幼儿园,总投资2750万元,可缓解本镇学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结束本镇没有幼儿园的历史,加快小海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技术培训,劳务输出。

1、农民技术培训

农民技术培训1750人次,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对村民种植技培训力度,抓好先进技术引进,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民种养水平。

根据当前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根据市场需求,选准培训项目,按照用工条件,在贫困户中选准培训对象,积极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培训,通过市场定位开展当前市场所需岗位技能培训“一事一训”、“一技一训”做到农民缺什么教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提高本村农民综合素质,壮大本村乡土人才队伍,坚持村“两委”组织领导,市场运作、定向培训可促进村民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让农民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解决以往农民“技工荒”。

2、劳务输出

本村劳务输出420人,(每个投资400元)投资16.8万元,按每个外出务工人员一年5000元纯收入计,可增收210万元,六年务工人数相同。我村前几年劳务输出没有规范好,引导好,农民外出打工都是自由、散漫、随意的,没有组织性、纪律性。发展劳务经济,鼓励村民转产创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率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工作决策。组织和引导本村农民富余劳动力输出和转产创业,可帮村民持续增产、增收,可改变我村单一陈旧的劳务输出方式,以本地转移办法为主,外地转移为辅。拓展农民就业渠道。促进我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五、生态建设

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500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环境,可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43

六、建立村级项目实施管理委员会

一个办公场所及设备投资45万元。在村项目实施小组及项目监督小组抽调各层次的村民与村“两委”人员,镇扶贫人员组成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更新观念,扶贫思维与时俱进,站在农民角度想问题,为农民谋发展。改过去政府主导式扶贫为农民参与式扶贫,激发广大贫困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改变过去传统陈旧的扶贫方式,根据本村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参与式”扶贫方式,由群众自己选项目,相对集中集金,重点解决本村一些根本问题。达到扶一组,富一组,巩固一组,一组带多组,多组带全村,实现整村推进。

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使用计划和审批手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高效节约。加强项目建后管理,防止重复建设。

对全村贫困户建档立卡,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绝对贫困户、相对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对五保户借助上级扶贫部门实行财政供养。对丧失劳动力和负担过重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因灾因病致贫户,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服务提高抗灾防病能力。对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开发式扶贫提高其发展能力,做到帮扶人员落实,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落实,脱贫时间落实。使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社会效益

小海村通过“种养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覆盖面大,受益人口多,社会效益明显;全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示范效应好。

三、生态效益

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将“三跑土”(跑土、跑水、跑肥)变为“三保土”(保土、保水、 44

保肥),极大的提高了抗旱保水能力,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石漠化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通过项目建设,到20xx年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到20xx年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第五章 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第一节 风险因素分析

一、种植业项目的实施受自然困素与市场波动双重影响,受村民综合素质,村“两委”组织实施能力、劳动力、种植习惯、资金整合及多方面因素制约。脱毒马铃薯、杂交玉米、绿肥、核桃、花椒、半夏、折耳根种植项目到贫困户时会有核对不准的现象。

二、养殖业项目的实施,受自然因素与市场波动双重影响,又受村民综合素质,传统养殖习惯,村“两委”组织实施能力、劳动力、项目资金、动物疫病多方面的制约。能繁母牛、母猪项目扶贫到户对象(贫困户)会有核对不准现象。

三、基础设施

1、通组道路、连户路、院坝硬化、牲畜交易市场、马铃薯交易市场、文体广场及活动场所、项目在建设中可能会遇到材料紧缺,物价上涨的风险。气候、村“两委”的组织实施力、资金、农户投工投劳、占用土地等方面都会影响项目进度,项目建后管理也较困难。

2、人畜饮水工程(管饮工程、小水窖)受自然因素、市场波动(饮用水设施紧缺,物价上涨)双重影响。同时, 45

又受村“两委”组织实施能力,资金整合,农户投工投劳,项目建后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小水窖项目组织管理方面有可能出现对补助对像(贫困户)核对不准情况。

3、能源建设:沼气池建设会遇到原料紧缺,物价上涨。同时,受村“两委”组织实施能力,资金整合,农户投工投劳,项目建后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沼气池使用维护有一定难度,农户使用管理不善,没有专业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沼气池建设劣质,沼气池会有报废的危险。

4、农网改造:供电设施原材料也会面临紧缺,物价上涨,用电设施(变压器)常因管理不善或负荷过重被烧坏。资金全靠财政扶贫资金,没有自筹,整合难度大,也难调动农户投工投劳。

5、危房改造:危房改造的原材料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够,农户自筹资金能力弱,给建房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6、新建卫生室的原材料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

四、农民技术培训劳务输出:

1、农民技术培训:我村农民技术培训,虽然有所规范,针对市场需求培训,但很难保凡是培训的知识都派上用场。培训短期很难见效益,长时间要见效也不像其它方面(如种植、养殖)那么明显。

2、劳务输出:虽经村“两委”、政府组织引导,但还是有自由、散慢、零星、无组织、无纪律的劳务输出。由于农民技术培训不可能一下全部铺开,农民综合素质不可能一下全部提高,外出务工人员仍有一部分进入不正规厂家。务工人员相当一部分还不能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可防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但资金整合难度大,农户投工投劳也难组织,建后管理观念差,建后管理意识不高,不管是种树还是种草短期难见成效。

六、新农村建设:农户投工投劳不好组织,建后管理观念差,建后管理意识不高。 原材料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够,资金整合难度大,农户自筹资金能 46

力弱,给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七、建立村级项目实施管理委员会。下设领导小组,由村项目实施小组及项目监督小组抽各层次的人参加,能代表救济户、困难户、一般户,代表各文化层次、各经济层次的村民。但是抽出的代表,由于个人经历、经济水平及综合素质等不同,他们所定的项目不一定能代表全村村民意愿。对村里实施的项目资金管理不一定能达到规范,资金管理很难达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对全村农户是否贫困户,是否危房改造户,把关不一定合理。对能繁母牛、母猪养殖,脱毒马铃薯、杂交玉米良种种植等项目实施安排到户时,难免优亲厚友。项目公示制度很难落实到位。

第二节 防范风险措施

一、种植业:通过在25°以上坡耕地种草、种树、种中药材、经果林,防止水土流失,加快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修建小水窖、安装输水管道等保证生产用水,做到脱毒马铃薯、杂交玉米良种、经果林、中药材、绿肥的种植旱涝保收。再加强农民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能力;加强村“两委”组织实施能力建设,确保本村良种到田、良法到人。能带领村民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分田、分户管理,改变传统陈旧种植方式、做到行政与技术相结合、良种良法相结合,示范和推广相结合,宣传和培训相结合。

二、养殖业:在发放能繁母牛、母猪时,结合农户贫困情况、饲养技术、劳动力等多方面因素。加强村“两委”组织实施能力建设,对农民进行猪、牛科学饲养,常见多发病治疗,母猪、母牛产后护理,公猪配种日常护理,牛人工授精、鱼的饲养等进行技术培训。改变过去传统陈旧的养殖方式,提高村民科学养畜技术水平,增加市场防范能力,通过远程教育对农户进行培训,结合新农村建设,村“两委”组织引导实现网络销售。销售时抢抓市场机遇,减少市场风险。

三、基础设施:

1、牲畜交易市场、马铃薯交易市场、通组道路、院坝、 47

联户路硬化的原材料采购应放在淡季,减少市场影响。村“两委”组织农户投工投劳及协调占用土地,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人畜饮水:输配水管道、小水窖能用的原材料尽量安排淡季采购,减少市场波动而受的影响,加强村“两委”组织实施能力建设,组织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和打击力度,防止人为损坏。加强建后管理,确保供水系统正常供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3、能源建设:沼气池建设,在淡季采购原材料,减少市场影响。对村民进行沼气池使用专业培训,防止使用不当导致沼气池报废。在沼气池建设时采取专业施工队,确保质量达标。

4、农网改造:选择适宜的时机采购原料,减少市场风险。针对农户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减少用电安全事故。防止因用电不规范导致用电设施的损坏。

5、危房改造:选择适宜的时机采购原料,减少市场风险,采用“亲帮亲邻帮邻”整合建房资金。

6、新建设卫生室要选择适宜的时机采购原料,减少市场风险。

7、校舍修建选在淡季采购原材料,减少市场风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利于项目的建设。

四、农民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

1、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困地制宜以市场定位开展有针对性培训(涉及法律、教育、文化、农业专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力争培训的专业知识,都派上用场。

2、劳务输出: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劳务经济,以本地转移为主,外地转移为辅。通过村“两委”组织引导,改变过去无组织、无纪律、零星、散慢、自由的外出务工方式。让农民培训一个,输出一个,且出得去稳得住。

五、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村“两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积极性,组织好投工投劳。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村级班子,整合畜牧、水利、农业、林业等各部门资金,改善 48

生态环境。

六、成立小海村项目实施管理委员会,通过村民选举代表各种类型群众代表加入,下设项目实施小组、监督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全程参与村级项目的实施管理。对加入的代表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对项目实行扶贫到组,扶持到户到人,对扶持到户的种植养殖等项目,由村项目实施管理委员会拟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召开村民会议研究通过实施方案。没有召开村民会议通过的实施方案不能实施。项目实施实行公示制度,阳光操作,包括项目实施地点、实施规模、投资概算、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物资采购等进行张榜公示。在村公所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

第三节 可行性分析

一、种植业:全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春易旱,夏秋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0?,光能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平均为1006.31mm,无霜期平均208天,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积累。土壤PH值为5,显弱酸性。以上自然条件,适宜多种粮食作物(脱毒马铃薯、杂交玉米良种)及经果林(核桃、花椒)中药材(半夏、折耳根)的种植。

种植以上作物迎合了村民种植习惯,本村劳动力充足,国家对“三农”产业重点扶持,便于资金争取。科学种植技术由县农业局组织培训,以上作物可食,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市场预测前景好、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在小海村种植脱毒马铃薯、杂交玉米、核桃、花椒、半夏、折耳根等作物是可行、有保障的。只要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扶持,我村“两委”一定通过合理规划,有力措施组织实施好。

二、养殖业:养殖能繁母牛、母猪,鱼迎合了村民传统养殖习惯。小海镇有个年牲畜交易量达25万头(匹、只)的交易市场作保障、销售无后顾之忧。母牛、母猪、乌骨鸡、鱼饲养治疗及圈舍修建由县畜牧局提供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在小海村养殖能繁母猪、母牛、乌骨鸡是可行有保障的,只要上级部门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我村一定组织 49

实施好。

三、基础设施建设

1、通组道路建设等级不足,通达深度不够,全是黄泥巴路,晴通雨不通,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村民深受其害,修路积极性高,便于组织投工投劳。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2、人畜饮水(包括管饮、小水窖),可解决本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农户积极性高,便于组织投工投劳,该项目能顺利实施。

3、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一年可节省用煤1.5吨,还减少了污染。农户积极性高,便于组织投工投劳。该项目是可行的。

4、本村电网改造、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农户积极高,便于组织投工投劳,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5、危房改造:危房改造可改善农户住房条件,利于组织农户投工投劳,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6、新建设卫生室可以解决村民就医难,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四、农民技术培训、劳务输出是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增加收入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可改变零星、无组织、无纪律、无规模、自由、散漫、随意的劳务输出,让本村劳务输出健康发展。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五、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可防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个项目是可行的。

六、新农村建设:通组道路、院坝、连户路硬化,文体活动场所的修建,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户积极性高,便于组织农户投工投劳。

七、村项目实施管理委员会:这个组织下设领导小组,负责本村项目的实施与监督。有利于本村项目的顺利实施。这个组织统筹本村的扶贫工作,是便民服务点,可提高村两委组织实施能力。便于组织全村村民做好村内各项工作,这 50

个项目建设是可行的,而且迫在眉睫。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一、威宁县委、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并由常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抓好整村推进开发扶贫工作。出台了“七定”责任制,即定目标、定任务、定职责、定措施、定人员、定效果、定奖惩。在建立健全责任目标、绩效考评办法的基础上,由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检查、考评及奖惩问责。

二、成立小海镇党委、政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工作站,负责规划日常事务。

三、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强化村民委员会职能建设,千方百计动员群众参与进来,确保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

四、成立小海村项目实施管委会,负责全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项目实施管委会必须通过村民选举,要有各种类型的群众代表加入。项目实施管委会下设项目实施小组,监督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

五、培养和提高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组建相关村(养牛、养鸡、养猪、马铃薯等)级行业协会、合作社,在村执 51

行小组的指导下做好项目后续服务工作。

小海村整村推进项目组织管理框图

小海镇小海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

小海镇小海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

第二节 政策保障 一、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小海村发展。对 52

小海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出了专门安排,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优惠政策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法律保障。规划项目涉及的部门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如《森林法》、《水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贵州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施细则》、《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实施条例》、《教育法》、《计划生育法》、《动物检疫法》等法规,给本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要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干部政策法律群众意识,依靠政策和法律自觉管理、发展自身,增收脱贫。

三、利用民族自治县的政策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机关干部尤其是专业技术干部带薪到农村特别是重点扶贫镇村参与、从事农业产业发展项目。

第三节 资金保障

一、省、地有关部门对小海镇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十分关心,使规划项目资金有了保障。县成立“试点资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牵头,遵循“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成立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公司,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力度,用以支持农户 53

贷款贴息、农业产业保险,建设农村专业市场,培育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安排投资超前实施计划内项目,争取发展时间。

三、成立小海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国家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县财政各投入15万元共45万元,引导村民选举产生管理协会,资金村内一年期循环有偿使用,按户3000—5000元的规模,扶持部分有自主发展意愿的贫困农户从事各类农村产业发展。该资金重点用于解决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资金自筹困难问题。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无限的作用。

四、通过税收、土地等优惠条件,引进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技术、能力培训和资金支持,发展

二、三产业,拓宽贫困户脱贫门路。

五、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在项目资金的使用上,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使用计划、审批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使用高效节约。

第四节 制度保障

一、建立项目法人制和质量监理终身制,防止“豆腐渣”工程。

二、严格资金管理制度。为使国家投入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真正发挥效益。一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建立专户专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二是严格保障制度,保证财务人 54

员的工作独立性,避免领导干扰;三是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兑现,并严格追究责任。

三、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四、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

五、建立群众监督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三是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四是已建工程移交村委会进行管理,实行谁受益、谁管护。

第五节 技术保障

一、本规划涉及的项目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各业务主管部门都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并提供服务支撑,使项目的实施有了技术质量保障。

二、由于小海村乡土人才缺乏,将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二是聘请专家到当地进行现场指导。

三、在本规划实施期间,将在小海村有计划地开展一些适用技术专业培训,对缺乏技能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使规划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55

四、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做好冻精输配、动物疫控等工作。

第六节 推进“参与式”实施管理

一、根据村组提出的项目需求,拟定村组详细的、符合村民意愿的项目规划,根据项目之间的制约关系,拟定规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二、对必须对外招投标的项目,严格按规定程序实行招投标,村项目监督小组对中标单位实施质量监督。

三、对村内自建项目,视工程内容及技术要求分工种方式实施;一是由村工程队独立完成;二是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完成;三是工程队和村民共同完成。

四、到户项目规划,必须实行贫困优先、相对均等、群众自愿,全局平衡的项目分配原则。明确项目户的实施责任,谁积极、勤劳、肯学、有本事、遵纪守法、做项目效益好就优先、大力扶持谁,建立项目扶持进入退出机制。

在资金、物资的使用管理上,采用以物发放的方法,开展群众监督,确保分配公平,防止物资流失。资金物资投入及使用管理由村项目实施管理小组控制,村项目监督管理小组监督。

五、为确保资金与技术的有效结合,项目需落实技术服务资金,并以合同的方式落实项目技术的配套服务。技术服务的落实,由镇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县各业务局,由小海村具体落实。

六、项目启动前,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小海镇政府协调指导小海村“两委”及实施小组、监管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根据规划的项目建设内容,按照各项目设计目标及技术标准,制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管理办法。同时,按照各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职责、义务和权利。对各个成员按分管的具体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及其要达到的管理效果,明确项目执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项目监管小组根据项目实施 56

小组每季度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对照季度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及细则要求,检查完成工程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物资分配及到位情况(到户或到工程)。此外,项目监管小组平时也将随时检查施工的进展及质量,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实施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提出;针对发现的重大问题,监管小组应及时向村项目实施管委会和镇管理机构反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八、监管小组每季度向村民公示一次本季度项目资金、物资的到位、分配及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情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要求,以增加项目实施管理的透明度,为项目目标的实现和项目总体验收评价奠定基础。

九、技术服务小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支撑工作,切实抓好项目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十、由县扶贫办及村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相关业务局,组织项目实施小组、项目监管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共同参加。按照每个项目实施方案(或施工设计)要求,分别对每个项目组织验收。待项目全面完成后,由镇扶贫工作站及时整理完善项目的有关材料,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项目总体验收,并进行每个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

十一、后续管理

项目启动后,村项目管委会及时召集项目实施小组和监管小组成员及村民代表分别开会研究各类项目的后续管理办法;并制定项目建后管护措施,适时组织落实,以延长项目工程的使用寿命,确保工程能持续发挥作用。

在项目实施中,根据本村的特点及项目建设情况,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部分村民形成生产联合,逐步形成专业协会,增强村民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

开发项目实施后,村“两委”及村级项目管委会及技术服务小组尽可能搜集准确的市场销售信息,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讨论农产品销售方案,并力争组建专门机构或实体,为村民提供销售服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并以销售促进生产,逐步形成本村的产业特色。

小海村“两委”及村级项目管委会、项目实施、监管及 57

技术服务小组在项目投入初期,要做好项目投资管理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建 议

一、本规划项目是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和群众参与确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批复。

二、本规划所需扶贫项目内容多,资金量大,我村无法解决,建议上级各部门帮助解决资金投入。

三、本规划项目涉及的内容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科学性强,建议上级各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

小海镇人民政府

20xx年11月11日

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