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课题研究计划

思想品德学科基于“班班通”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

究课题的研究计划

十四中学 黄艳龙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如果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已经刻不容缓,这是信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更是我们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现代化手段,能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把理性的传授与具体的“形、声、光、色”融为一体,创造主动、活泼、高效、立体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构建新课程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探索新教学、学习模式,优化教学、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使思品课中抽象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

为此,我们经认真分析、论证,确定选题并申报课题,本课题实施策略及步骤如下:

1、.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利用教研沙龙、课题组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对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开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竞赛活动等等,以此来促进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 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水平。

2、外造氛围,内练功夫。学校、年级部、教研组、课题组经常性地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各种会议进行舆论宣传,形成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

3、新老结合,帮带有序。让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接受新理念、新课程较快的年轻老师配对,相互学习;将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老师和信息技术初学的老师结对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立足课堂,充分整合。在课堂上下足功夫,经常性的开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观摩课、对比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竞赛活动,让课题组成员得到锻炼

5、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课题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实验法;

(4)分析法。

6、课题实施步骤:

主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在思品课课程资源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结合信息技术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

 

第二篇:班班通课题研究方案

《远程教育班班通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课题研究方案

珍溪镇中心校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

为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步伐,我校于20xx年全面优化实施“班班通”工程。我校实施“班班通”工程将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班班通环境下的交互式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班班通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成为当今课堂改革的迫切要求。

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但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小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使学得很好,所得也非常有限。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信息量,仅靠课堂是不够的,必须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机会和资源,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语文素养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 1

班通的强大功能为研究小学生课外阅兴趣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国内研究现状

“十一五”期间,班班通引入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的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他们提出的“班班通”的多种应用层次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班班通有利于教师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有利于开展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其研究的价值与优越性是传统媒体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班班通和混合式学习仍将是教育界关注和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基于班班通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就是要研究班班通环境下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三)研究的目的

1、开展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2

3、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为建设“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提供有力的支撑。

4、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为培养学习型公民提供研究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探索以班班通为技术媒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课外阅读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的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语文素养。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从而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开辟新的途径,寻求农村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近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易受教育环境、教育手段、教育信息的刺激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走出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模式,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拓展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武装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随着班班通技术的迅猛发展,班班通技术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探索班班通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基于班班通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各级各类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班班通技术必将推动小学 3

语文教学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了解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

2、研究在班班通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3、探索在班班通环境下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途径。

4、构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评估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

2、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学习方法。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

4、“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的感悟也才越深刻。

4

5、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博览、诵读、精思、积累,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进而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开放性和务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2、创新性和传统型相结合的原则

3、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4、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5、积累和运用相结合的原则

6、面向全体与针对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调查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倾向性,为如何引领小学生科学阅读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归纳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撰写经验总结及论文、实验报告。

(3)经验总结法:对各阶段的研究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对研究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4)个案研究法:关注学生个体,对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进行全程性的跟踪研究,形成典型个案及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珍溪镇中心校2016级1班、2014级1班、2015级2班、2014级3班。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5

本课题的研究自20xx年11月至20xx年1月。

1、准备阶段(2011.11—2011.12):

学习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远程教育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的通知,确定本校课题研究方向,学习相关的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向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和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

2、研究阶段(2011.12—2012.11)

(1)学习培训: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外阅读教育理论,学习课题方案。

(2)做好班班通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教学形式、典型课例、实验随想、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等日常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3)从班班通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教学形式、自主课外阅读学习情境、自主课外阅读学习资源、课外阅读活动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自主阅读评价、相关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典型经验、典型问题分析等方面着手实验、研究。

(4)开展实验研讨,交流实验体会。

组织好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5)边设计,边实施,边检测,边修订实验方案。

及时根据课题实施、检测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实验方案。同时收集与课题直接有关的资料。

(6)搞好课题网站及资源库建设。

6

(7)进行阶段性检测,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收集信息,归纳整理,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3、总结阶段(2012.12—2013.01):

(1)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

(2)整理研究论文和专题学习网站资料,对检测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或教育统计分析,总结经验。

(3)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3)《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网络收集。

(4)《崔峦在儿童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讲话(摘要)》

(5)《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宁晓忠。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区级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区级《小学语文新课程“口语交际?读写结合”实验》课题、校级《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整合》课题以及待结题的市级子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班班通的建成和完善,为正在研究的市级子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策略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我校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7

(2)课题主研教师有较高的科研能力。

本课题的主研教师都是区级、镇级骨干教师,都参加了前几轮的课题研究,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较高的理论经验和研究水平,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并长期站在教学第一线和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3)我校课题的确立,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的有利支持。

(4)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社会不良影响侵蚀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家长迫切希望学校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大力支持。

(5)学校硬件和软件设备齐全,每个班级都有班班通工程,有局域网和因特网,教育资源充足,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求。

(6)经费保障。学校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自筹1-2万元,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

1、《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2、课外阅读优秀论文集、个案集、图片资料集。

3、《远程教育班班通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4、构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评估机制即《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段位测评法》。

七、课题研究的成员以及分工

8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张洪彬

副组长:钟久鸣

成 员:况振东、况超、吴平、代智胜、汤雪松、刘孝波、陈明、代安勇

2、课题研究专家小组

区教科所领导

3、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以及分工

课题研究负责人:张洪彬

课题组主研教师:

张洪彬(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钟久鸣(负责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

况振东(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后勤保障工作。)

刘孝波(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后勤保障工作。)

代安勇(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保障工作。)

汤雪松(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收集、分析资料,总结研究工作,形成成果资料,联系课题组,呈报课题相关资料。)

代智胜、况超、吴平、李丽、吴兴勇、李坤才、余庭兵、陈明(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收集、分析资料,总结研究工作,形成成果资料。)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