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系毕业论文指导书

汽车工程系毕业论文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系

二零一一年九月

1

汽车工程系毕业论文指导书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毕业论文是大专院校学生毕业时独立写作的、体现学习成果的一种学术论文,它由学生自己选题、经调查研究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的研究成果。

2、特点

毕业论文除具有学术论文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如下独到之处:

(1)具有习作性和学业的规定性

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获得初步的从事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能力。论文完成后应进行答辩并评定成绩,其成绩不及格者不允许毕业。

(2)时间的限定性

毕业论文—般放在顶岗实习前进行,其完成情况是作为核发毕业证的主要依据之一,不能拖延。

3、我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

针对具体的车型车系的某一系统,以故障分析、维修流程等方案的设计为选题方向。

4、我系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1)选题及初步指导 第1周 认定后可以开题,更改题目需指导老师确认。

2)论文提纲 第1周 提交论文提纲(电子版)

3)中期检查 第3周 上交论文初稿(电子版),请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4)论文交稿 第4周 提交打印版一份,超期者作不及格认定

二、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标题

标题是论文的主题和中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论文所阐述的问题,字数不宜超过20个汉字。要求鲜明、简洁、质朴.如正标题未表达清楚可再列副标题。

论文选题通常考虑如下原则问题:

①确有价值 ②符合本人兴趣 ③联系生产工作实际

④大小适中,量力而行 ⑤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2、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作者对其论文全部内容摘出的要点.—般置于论文标题和正文之间。它应力求精练、准确,用第三人称的语气表达.要求本次论文摘要不多于300字。

关键词是从毕业论文中选出来的用以表达全文主要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常选3—5个词作关键词,用显著的字符另起—行,置于摘要的左下方。摘要、关键词均须有外文翻译。

3、正文

毕业论文的正文—般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要求本次论文正文不少15000字(含图应折算的文字)。

①绪论(或前言、概述等) 它是要对研究这一题目的理由、写作动机、研究方法及论文内容加以简要说明,它可长可短,因题目而异,通常500字以内。

②本论 它是论文的核心,是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在这一部分特别应注意文章的层次和逻辑性,一般在总论点的统辖下各分论点依次铺开,或并列或递进,可用小标题或序码提示读者。 ③结论 它是毕业论文的最后部分,应简明扼要。既要考虑与序论部分的首尾照应,还要考虑与本论部分的关联,它应是本论部分阐述的必然结果,交待尚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4、参考文献

应注明所参考的书目的作者、书名、出版单位或报刊名称、日期、页码。

5、致谢

在写论文过程中大都得到了他人帮助,为尊重他人和表示礼貌,可在论文后面致谢。 2

6、封面

论文成稿后应装订成册并加上封面。封面应写明学校名称、论文题目、专业、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7. 目录:

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题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1.……、1.1.……、

1.1.1……)

三、本次论文题目:

实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已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在实习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成功解决的经验等来自己列题。论文也可写自已在生产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案例及其解决办法,并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决不允许大篇幅地抄袭或从网络上下载、拼凑,一经发现,以零分计成绩。

四、论文写作技巧及评分标准

1、查找资料

选定题目后应以论题为中心本着如下原则查找有关资料:

①制定一个查阅资料的目录,围绕论题建立一个资料系统;

②查阅与选题有关的资料,力求精和新;

③将重要资料复印;

④注重第一手资料的获取,即现场发现的现象,观察所得的信息,调查所得数据等资料、钻研所得资料,将其有用者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论文中,并在参考资料处注明出处,坚决反对全盘抄袭,一经发现,以零分计成绩。

2、确立论文论点

一定要联系生产实际中的成功案例来进行立论。

3、拟好提纲

提纲是论文的骨架,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提纲拟好后,要请指导老师审阅,听取意见后反复修改,经指导老师认定后学生才能正式做论文。

4、起草与修改

此过程中多听指导老师的意见,与学校指导老师以书信、电话、和互联网的方式经常讨论论文内容,每周和指导老师至少交流一次。

5、准备答辩

论文定稿后,电子版给指导教师审阅,认可后再打印。参加统一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和答辩情况给出最终评定成绩,并以单独科目形式将其成绩记入档案。因此,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一律不予毕业。

6、答辩环节

答辩过程:①每位学生情况汇报(主要是对论文和实习)10分钟。②然后答辩委员会提问,学生一一作答,同时由答辩委员会记录员负责记录,此时间约为20—25分钟。最后由指导老师和答辩委员集体讨论给出成绩。

7、论文评分标准:分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1)优秀(90-100分) 独立、全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设计质量高或对原设计有明显改进并有创见,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及实验研究和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答辩中,基本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反映出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积极主动、肯于钻研、刻苦踏实。

(2)良好(80-89分) 独立、全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设计质量较高或对原设计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实验研究和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答辩中,基本概念清楚,回答问题较正确,反映出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积极主动、肯于钻研、刻苦踏实。

(3)中等(70-79分) 能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设计质量尚好,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实验研究和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答辩中,基本概念清楚,回答问题尚正确, 3

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工作态度认真,能努力完成规定的任务,但毕业设计(论文)中有某些小的错误。

(4)及格(60-69分)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基本符合任务要求;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的主要任务;设计质量较差,独立工作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较差;在答辩中,基本概念较清楚,对设计(论文)中的问题回答无重大的原则性错误,工作态度一般。

(5)不及格(60分以下)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不及格:大部分内容不符合任务书要求,质量差,有较大原则性错误或很多错误,虽经教师指出,仍未认真改正;工作态度不认真,未完成规定的主要任务或抄袭严重;工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均差;在答辩中,基本概念模糊,有原则性错误,经启发,仍不能正确回答;有三分之一时间未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五、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书写装订,格式应符合下列次序:

1、封面 见附件,用A4白色纸打印。

2、摘要 摘要两字用黑体宇,中间隔两空格。空二格后用小四号宋体字写正文内容。摘要内容之后,另起一行,用四号黑体字写“关键词”三字,空二格之后写上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写标点符号。

3、符号或术语汇编 符号或术语汇编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下起一行写符号及符号在本文中代表的含义,英文和数字用五号标准罗马字体(丁1mesNewRoman),汉字用五号楷体,符号和汉字上下行应该对齐。

4、目录 目录两字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居中.下起一行为目录内容,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目录要写章、节及章节名称、页码,章节与页码之间用“—”连接。目录应该两端对齐.

5、论文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内容,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居左,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靠左,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靠左书写,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每段首行前面空两个汉字位置,英文符号、数字一律用标准罗马字体(TunesNew Roman)。

6、各种图表(包括系统中的流程图、专题图、统计图表、程序框图等)必须严格符合规范,不许复印,也不能用铅笔、圆珠笔绘图。每幅图应有图号和图名,居中写在插图下方。表格应有表号和表名,居中写在表格的上方。图号、图名和表号、表名用五号楷体字。

7、参考文献(居左) 参考文献应按学院有关规定书写:

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应符合规范,引用的资料具有权威性,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以下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1]张昆,冯立群,余昌钰,等. 机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齿轮设计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1994,34(2):1~7

[2]竺可桢. 物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56~60

8、致谢 致谢两字中间空两个汉字,三号黑体居中,下起第二行写致谢内容。致谢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每段第一行前空两个汉字位置。致谢内容之后空若干行写上作者姓名,姓名靠右。姓名之后下起一行靠右写上日期。

六、其他几点说明

1、论文统一使用A4纸打印。

2、论文的封面与封底用A4白色纸,用透明塑料文件夹装订成册,要求整齐清洁。

3、不符合格式要求的论文—律退回;抄袭论文者一律重写。不交或者论文不合格者一律不能按时毕业,当然也不能及时发毕业证书。

4、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中、英文内容提要→正文→主要参考资料→封底(评语表)。

汽车工程系 2011-9-19年9月4日

附件1:指导教师安排一览表 附件2:参考题目

4

附件3:毕业论文任务书模板 附件4:封面和封底格式模板

(模板到汽车工程系网页下载:8082/otherhome/qiche/) 5

 

第二篇:汽车与环境工程系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毕业论文是学生学习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学习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允许毕业的基本依据。 论文撰写是学生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我校《作者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要求制订。

1 内容要求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且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1.3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包括:本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

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3.3 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00字以内。

1.4 参考文献

教材、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通常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1.6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 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2. 书写规定

2.1 论文正文字数

一般为6000字(12页)以上,其中绪论要求为300~500字。

2.2 论文书写

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论文打印用A4纸(210mm×297mm),页边距为上25.4mm,下25.4mm,左31.7mm,右31.7mm。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2.3 摘要

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位论文一般为100~300字。

2.4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号,含:

摘要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参照附录1。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符号者可略去此表)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顶格书写,二级标题缩进一格,三级标题缩进两格。)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索引(可选择或不选择)

2.5 论文正文

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 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5.2 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具体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2.6 引用文献

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如“二次铣削”。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7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

2.8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2.8.1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 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参照附录2)。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2.8.2 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xx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参照附录3)及GB3100~31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可采用汉字[1]

或符号,但应前后统一。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86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0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xx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2.11 公式

公式原则上应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2-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2.12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排写,中文在上,要求用5号字(见附录5)。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则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5中例2)。 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附录5中例2),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2.13 插图

2.13.1 插图要求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6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要求用5号字。有图注或其它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注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分图号用a)、b)等表示。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3.3 插图编排

插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1-1”、“如图1-1所示”等。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 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

2.1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页

毕业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作者名.毕业论文题目.学校及毕业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7。

2.15 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做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2.16 索引

为便于检索文中内容,可编制索引置于论文之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设置)。索引以论文中的专业词语为检索线索,指出其相关内容的所在页码。索引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中文在前。中文按各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排序,英文按该词第一个英文字母排序。

索引示例见附录8。

3 打印要求

3.1 字体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2 字号

章标题 小2号黑体;

节标题 小3号黑体;

条标题 4号黑体;

款、项标题 小4号黑体;

正 文 小4号宋体。

3.3 封面及内封(扉页)

3.3.1 封面

封面内容如下:

(宋体小2号字) □□ 毕业论文

(黑体2号字) □□??□ 论文题目,不超过25个字 (宋体小3号字) □□□

作者姓名

(楷体小2号字)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环境工程系□□□班

(宋体小3号字) □□□□年□月

提交论文日期

(年月用阿拉伯数字)

3.3.2 内封(扉页)

扉页是对论文题目、导师、单位等较详细的说明,其格式如下:(“国内图书分类号”

可到校图书馆查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国内图书分类号:×××× 单位代码:10005

(以上内容均为宋体5号字)

(宋体小1号字,加黑) 毕业论文

同封面说明

题 目

(宋体4号字,加黑) □□□□???□□

学 号: 密 级:

(冒号左侧用黑

体小4号字,冒

号右侧用宋体

小4号字)

(宋体小5号

字) 作者姓名: □□□ 专 业:□□?□ 指导教师: □□□ 论文报告提交日期:

3.4 页眉

论文除封面及内封外,各页均应加页眉,在版芯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细双线(粗线在上,宽0.8mm),双线上居中打印页眉。奇数页眉为本章的题序及标题(或论文题目),偶数页眉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奇数页在右,偶数页在左。

页眉的格式参照附录

3.6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应居中,字样如下:

摘 要 (小2号黑体)

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正文部分。摘要正文之后隔一行顶格书写:

关键词└┘(词) ;(词) ;? ;(词)

汽车与环境工程系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汽车与环境工程系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的关键词通常应用小写) 空一格

小4号黑体

3.7 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 录12。

3.8 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表1所示格式。

表1 层次代号及说明

汽车与环境工程系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3.9 公式

公式序号的右侧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代号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破折号占二个字,格式见下例:

式中└┘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f————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

转角?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如

x?2?(n1?n3)

n1?n2

n1?n2f?d?dl,(rad/mm)

3.10 论文印刷与装订

论文一律要求印刷。毕业设计(论文)用A4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1.25倍;版面页边距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5cm; 页眉距边界1.5cm;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页脚距边界1.75cm。

论文装订的顺序:

1. 封面(用于档案袋装袋封面)

2. 内封

3. 任务书

4. 目录

5. 正文(包括摘要和关健词、结论)

6. 中外文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9. 成绩评定表。

附录5 插表例

例1

表1-1 合金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汽车与环境工程系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汽车与环境工程系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①×××××。

例2

表2-44 零件的最小壁厚? (mm)

附录6 有关电气图中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的国家标准

GB4728.1~13-84.85:《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GB5465.1~2-85:《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计通则》 GB6988-86:《电气制图》

附录7 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

1 林来兴. 空间控制技术. 宇航出版社, 1992:25~42

2 J. R. McDonnell, D. Wagen. Evolving Recurrent Perceptions for Time-Series Modeling.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1994,5(1):24~38

3 X.Yao. Evolutionary Artifitial Neural Networks. J. Of Neural Systems. 1993, (4): 203~222 4 谌颖. 空间最优交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1992:8~13

5 S. Niwa, M. Suzuki and K. Kimura. Electrical Shock Absorber for Docking System Space.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Motion Control, Bogazici University, 1990, Istenbul: 825~830

6 吴葳, 洪炳熔. 自由浮游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的运动规划研究. 中国第五届机器人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 1997:75~80

????

注意: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加一空格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

附录9 页眉示例(一)

页眉应居中置于页面上部。论文的页码居中置于页面底部。

偶数页式样: 奇数页式样: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 2 -

氧传感器的故障检测

- 1 -

附录10 论文封面示例(一)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档案材料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论文题目指导教师

内装材料清单:1、毕业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届毕业论文

题目:氧传感器的故障检测

姓名学号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任 务 书

专业

学号 20060108098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的日期:20xx年10月10日起至20xx年11月15日 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任务书的内容:

目的:

任务: 工作日程安排

设计(论文)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学生开始执行任务书日期 20xx年 10月10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送交毕业设计(论文)日期: 20xx年11月15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 - 1 - 关键词···································································································································· - 1 - 绪论 ······································································································································· - 1 -

1.1氧传感器的结构 ······································································································ - 1 -

1.2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 2 -

1.3氧传感器的工作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氧传感器的工作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氧传感器波形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氧传感器的失效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标准波形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波形测试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故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氧传感器和反馈控制电路间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氧传感器的故障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检测氧传感器的电压输出信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积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氧传感器陶瓷碎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氧传感器内部线路断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检查氧传感器的颜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氧传感器的研究新进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氧传感器的薄膜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低工作温度氧传感器的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新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 3 - 致谢 ······································································································································· - 3 -

氧传感器的故障检测

氧传感器的故障检测

内容摘要:氧传感器是现代汽车控制废气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重要传感之一。氧传感器装在汽车排气管道内,用它来检测废气口的氧含量。因而可根据氧传感器所得到的信号,把它反馈到控制系统,来微调燃料的喷射量,使空燃比(A/F)控制在最佳状态,既大大地降低了排污量,又节省了能源。本文就是对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信号波形进行分析,阐述氧传感器的故障检测方法。

关键词:氧传感器 波形分析 故障检测

绪论

现代世界各国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排出废气的含量,最直接地反映了空燃比的大小。当废气中氧含量过高时,说明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浓度过稀。如果废气中氧含量极低,说明混合气过浓。过浓和过稀的混合气都会造成发电机不正常燃烧,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一些发达国家,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为了适应排放法规的要求,许多发电机采用了三元催化剂排气净化技术,对空燃比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在这样的系统中,氧传感器成了必需的装置。汽车行业是目前国际上应用传感器最大市场之一,现在世界上汽车年产量在4000万辆以上,其中日本的年产量达1000万辆以上。从世界各国公布的专利情况来看,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和电气、元件生产厂家,都很重视汽车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而氧传感器的申报专利数,居汽车传感器的首位,这反映了该传感器的技术难度和各国的重视程度。控制汽车空燃比用的氧传感器在日本以每年50%-60%的速度增长。就我国来说,仅近三年需改加氧传感器的旧车就超过2000万辆,每年新生产的轿车所需的氧传感器也超过200万个。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大约要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多达200余只。据报道,20xx年汽车传感器的市场为61.7亿美元(9.04亿件产品),20xx年达到84.5亿美元(12.68亿件产品),增长率为6.5%(按美元计)和7.0%(按产品件数计),所以,氧传感器(氧探头)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氧传感器的研究也成为热点。

第1章 氧传感器工作原理

1.1 氧传感器的结构

氧传感器通过螺纹固定在排气歧管上,或者固定在靠近发动机的排气管上。氧传感器的钢制外壳上制有六方区,以便使用套筒扳手拆卸和安装。钢制外壳下端的螺纹与排气总管或排气歧管上的氧传感器安装孔的螺纹相配合。

在氧传感器的顶部,安装有一个钢质护盖或者聚氯丁橡胶护套。在许多氧传感器上,钢质护盖在氧传感器上,因而可以让大气中的氧不停地进入检察元件内侧。在一些新型的氧传感器,

- 1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传感器的顶部紧密密封,空气是沿着信号线进入传感器的。

大多数传感器是有四根线:一根信号线、一根加热器线和两根搭铁线。在这些四线传感器上,加热器和检测元件均有单独的搭铁线。换装的氧传感器必须与原氧传感器有相同数目的导线。

汽车与环境工程系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图1—1 一种典型的二氧化锆加热型氧传感器的结构

1.2 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稀的空燃比时,因为进入汽缸的混合气相对于燃油来说具有过量的空气,因此在废气流中会有过量的氧存在。当废气流具有高的含氧量时,氧传感器检测元件内侧还是存在接近大气中的氧含量的氧。当氧传感器检测元件两侧氧含量相近时,传感器就会产生低电压。

弄空燃比是指相对于进入汽缸的空气量来说燃油过多。浓空燃比混合气形成的废气流中只含有很少的氧,并在燃烧后留下剩余的燃油。当氧含量很低的废气流流到氧传感器时,氧传感器检测元件内侧的大气中的氧含量就相教高。由于氧传感器检测内、外侧的氧量不同,氧传感器就会产生高达1V的电压。当空燃比从稀变浓时,氧传感器电压在几毫秒内就会发生变化。

在理论空燃比时,燃烧效率最高,并且几乎空气中所有的氧都与燃油混合,并在燃烧室内燃烧。计算机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在大多数工况下将空燃比保持在理论空燃比上。当空燃比略微偏离理论空燃比值而变凝或稀时,氧传感器的电压。。。。。。。。。。。。。(以下略)

结束语

为了节能和防止汽车污染,西方发达国家大都装有氧传感器,对我国来说装汽车用氧传感器势在必行。我国汽车工业同国外的主要差距之一,也表现在汽车传感器方面。因此,可得出氧传感器推广应用的前景十分乐观。件推往平面化及微小化,对未来氧气传感器的发展 - 2 -

氧传感器的故障检测

及大量生产将有很大帮助。

目前实用化氧传感器中,各种传感器各具特色,但极限式氧传感器由于具有选择好、灵敏度高、无须参考气体等优点,已成为氧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极限式氧传感器本身也朝着小型化、平面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一代氧气传感器的制作,将会朝向微小化、集成化、智慧化方面发展,其中以硅为基板材料的微制作过程与微细加工技术,可将感测元件推往平面化及微小化,对未来氧气传感器的发展及大量生产将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美)施纳贝尔. 汽车发动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与论断维修. 宋进桂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

[2]赵学敏. 汽车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xx年。

[3]舒华,姚国平. 汽车电控系统结构与维修.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xx年。

[4]王忠良,陈昌建.汽车微电脑控制系统与故障检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xx年。

[5]贺建波,贺展开. 汽车传感器的检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

[6]宋年秀,刘超,杜彦蕊. 怎样检测汽车传感器,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年,

[7]孙余凯,项绮. 新型汽车电子电器元件的检测与修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xx年。

[8]杨庆彪,李佳音《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xx年。

[9] 陈渝光.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10] 杨邦朝,简家文等. 氧传感器原理与进展[J] .传感器世界, 2002。

致谢

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对于他的热心指导与帮助,本人不胜感激。感谢对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同学。同时也感谢参考文献的各位作者给提供了参考资料。

- 3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汽车与环境工程系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