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情景:夹子没有了

观察时间:20xx年9月6日

游戏背景:

开学时,我们新买了一台灶台,孩子们很喜欢,因为都是现成的,色彩很鲜艳也很实用,老师一说开放娃娃家,他们就会涌入娃娃家,摆弄他们喜欢的灶具。

过程描述:

“大家去选择你们喜欢的区角玩吧!”我刚介绍完娃娃家,孩子们争抢着进入了娃娃家。没多久就就听到娃娃家里传来呼喊声,“老师,没有夹子了,郭亚东还要挤进来。”只听到余紫晴尖着嗓子喊。我走过去问郭亚东:“没有夹子了,怎么还往里面挤呢?”她一脸不高兴地说:“本来还有夹子的,我去放了小板凳来就没有了,可是我想进去玩。”

分析:

我了解了孩子这个行为是因为刚开学,孩子们对于这些灶具都还比较新鲜,很喜欢玩。所以不管老师以前怎么提醒说夹子没有了,就说明这个区不能进了,要去选择别的区角玩。孩子还是一味地往里挤,因为我们的规则是没有夹子就不能进了。她不理解,她想玩的就要进去玩。

指导与调整:

我提醒在娃娃家的孩子们,区域游戏也有规则,“夹子”是说明一个区可以进入的人数,如果大家都挤进去玩,那大家在一起挤着就

都玩的不开心啊!所以在以后的游戏中,我也不断强化孩子们的规则意识。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每个参与游戏的孩子玩的开心。

情景:喂汤圆

观察时间:20xx年10月13日

游戏背景:

娃娃家里又新添置了一些自制“汤圆”,我请孩子们给娃娃喂汤圆。

过程描述:

希希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端着一碗汤圆去小凳子上喂娃娃了,只看到她用勺子舀了一个汤圆,往自己嘴里一放,还嚼了两下,然后吐在勺子里,喂给了抱在手里的娃娃嘴边。我看到这里,过去问她:“为什么要把汤圆放在自己嘴里再喂给娃娃吃啊?”她告诉我说:“娃娃还没张牙齿,咬不动,我要嚼碎了喂她啊!”“你怎么知道要嚼碎了喂她呢?”我问。“我看到外婆就这样的。”她自信地说。

分析:

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通过询问得知希希为何要将“汤圆”放进嘴里嚼碎了才喂给娃娃吃。孩子在进行生活经验的再现时,没有考虑到玩具的真假和替代,只是一味地模仿生活动作,这也和孩子对材料的仿真性有关,我们教师要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要强化孩子的知识经验,因为经验是来自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中,同样也受着年龄、社会的制约,所以带着很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更好地改善孩子的游戏水平。

指导与调整:

我告诉希希:“这个汤圆是用纸做的,是假的,不能放在嘴里。”这个阶段幼儿年龄小,虽然容易将假想和实际相混淆,把一些娃娃家的造型逼真的玩具当作真的放入口中。在游戏评价中,老师可以提醒幼儿:不能把玩具放入口中,即不安全又不卫生。

情景:小客人来了

观察时间:20xx年11月11日

游戏背景:

我带了一位“小客人”去娃娃家,告诉他们这位是邻居家的小宝宝,今天邻居阿姨有急事,需要我们来帮助照看一下小宝宝。

过程描述:

“小客人来了。”我将一位小娃娃介绍给了小朋友,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抱着小娃娃,陈瑜潞接过娃娃时却对老师说:“老师,娃娃和大家玩了这么久,饿了吧?我去给她煮碗面,来喂她吧!”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对陈瑜潞和几个小朋友说:“那好,你们去照顾小娃娃吧,要好好照顾。”“你们知道怎么才能照顾好娃娃呢?”陈瑜潞抢先说:“喂东西给她吃,陪她玩游戏,累了就哄她睡觉。”“嗯,这个方法好,你们去陪娃娃玩吧!”几个人拥着娃娃进入了娃娃家。

分析: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角色间的关系越密切,孩子们自然玩得更开心。孩子们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也知道照顾和爱护比自己小的小娃娃,他们会学着爸爸妈妈照顾他们自己一样照顾小娃娃,这是生活经验的一种模仿再现,他们喜欢这样,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当然也会模仿大人,这是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个体现。

指导与调整:

在游戏中,让游戏成为生活的一个再现,引导幼儿应该怎样招待小客人,到了生活中,真的遇到有小客人来家做客时会表现的很从容,这也是生活行为的预设。

情景:凌乱的娃娃家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8日

游戏背景:

娃娃家时每个孩子都喜爱玩的一个区角,每天都没有虚席,可也每次都会把娃娃家弄的凌乱不堪,每次他们收拾完后,我还是要进行第二次整理,让一些物品归类摆放。

过程描述:

娃娃家里今天又很热闹,妈妈在厨房里烧菜,爸爸在陪孩子玩游戏,奶奶在给娃娃晒衣服??爸爸陪孩子玩游戏时,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当我进去时,家里已经凌乱不堪。于是我就扮演邻居来参观娃娃家,当我进去参观时,看到满地都是玩具,就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家太乱了,我等会再来玩吧!”爸爸和孩子听到我这样说,立刻开始整理起来,边整理还边说:“好的,等我们整理好了,你再来我们家玩吧!”等他们整理的差不多了,我又去娃娃家,这次看到的又是一个不一样的场景,家里整理好了。我开心地对着爸爸妈妈说:“你们家真干净、真整洁,我以后还愿意来作客。”爸爸妈妈、孩子们开心地笑了。

分析:

孩子们喜欢玩娃娃家,可是在整理方面总不如人意,以前我也用家里人的身份来引导过孩子进行整理,可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这次利用别的角色来进行旁敲侧击地引导孩子进行整理,效果也不错。

指导与调整:

在引导孩子整理玩具时,还需要利用家园共同来完成这项任务,因为在幼儿园培养的好习惯,如果在家里不一致,那孩子在收拾整理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只有我们双方教育一致、教育同步,才能让孩子的整理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孩子将来也会在幼儿时期养成的好习惯而终身受用。

我们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定位是支持者和参与者,游戏的主人是幼儿,只有幼儿主动、自愿的游戏,才能促进幼儿的游戏,我们在指导时,需要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在游戏中,教师可参加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当然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观察孩子,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只有观察的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并能遵守规则。在游戏中教育作用的实现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比较的弱,应着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还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正确的指导下,游戏的水平才会提高。

 

第二篇:9月观察记录

小班观察记录:我不会

观察对象:郑俊哲 性别:男

观察时间:9月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人:陈雅文

观察目的:

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训练了手就是训练了大脑。小班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学习和掌握一些小肌肉动作技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差。郝君儒小朋友在园喜欢唱歌、说儿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是只要是动手的他都会告诉我说:“我不会”。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他的动手能力很差,这是他说不会的原因。

观察实况一:

今天我让孩子们给手绢涂色,我看到君儒拿着书并没有做,我提醒他说:“君儒,快点涂,你一定会把手绢变漂亮的。”这时君儒才拿起笔开始涂,等我转过来时又看到君儒在玩笔,书上就是涂了一点点。我又告诉他快涂,君儒说:“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拿着他的手教他,很快有的小朋友涂完了,等到大部分做完的时候,我看到君儒还没完成,我说:“君儒,老师看到你涂得颜色真漂亮,但是还没有涂完,如果都涂上色手绢会变得更漂亮。”在我一再提醒、指导下他才勉强的完成。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他拿笔姿势不对,动手能力差,所以造成了他对涂色不感兴趣。

观察实况二:

在户外做完游戏回到教室,孩子们有的自己脱衣服,有的喝水,这时君儒小朋友来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我很热。”我一看他外边穿着一件坎肩,我说:“很热就自己脱衣服。”君儒看着我说:“我不会。”对于别的孩子来说,一件坎肩是很容易自己脱下来的,可是对于动作发展差的孩子来说就会有困难。 观察分析:

针对以上情况,利用接孩子的时间我询问了君儒的爸爸,我首先肯定了君儒最优秀的一面,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且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可是由于动手

能了差使的孩子不喜欢做一些事情,比如:涂色、脱衣服等。他爸爸告诉我,由于爸爸妈妈都上班,没空照顾孩子,君儒一直跟着奶奶,可能是由于老人凡事包办代替,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实施的措施和效果:

我们为孩子们开设了区角活动:有系扣子、穿瓶盖、握笔画画、捏泥、拼图等利用这些活动使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

活动课上我们多和孩子们做一些手指游戏,如:手指歌、做馍馍、手指睡觉等,这些游戏不但让孩子们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小手得到锻炼,而且游戏中体验到了玩手指游戏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叠衣服的方法,锻炼孩子自己提裤子、脱衣服、穿鞋子等,提醒孩子们如果不会可以互相帮助,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家园合作,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于小班的孩子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教育,首先让家长认识到手活动和脑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要只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发展。针对现在每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现状,告诉他们不要认为现在的孩子还小,一切事情家长代替,让孩子失去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应该在家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多鼓励多表扬。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们班的孩子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君儒小朋友能够自己叠衣服,午睡后自己穿鞋子,涂色也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