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因此,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合理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等都成为教师接受挑战的新课题。下面是我处理课堂意外事件的一个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实验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

二、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七章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了矛盾。这些意外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从容、适时、合理的解决。

三、案例描述

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王振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向水中吹气。”我一听,问题又来了: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可一想,老师刚才都犯错了,怎能怪学生呢!于是我笑着说:“王振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见此情景,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我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尝试了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进而,我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仍然请王振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这一知识点是我们前面探究过的。”我接着说:“好,请座下。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你的进步。”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四、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

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设发生矛盾时,我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断然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亲自探究自己的结论,引导他自己得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鼓励表扬,发扬了该同学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结论的新理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料到一些以外情况的发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这也使我感到: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使整个课堂是连贯的,学生是愉快的,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才会散发出持久的生命芬芳。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几件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几件案例分析

一、把批评纠错转化为讨论自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点小毛病,犯点小错误是常有的事。一旦学生有错,就立刻进行严厉的批评,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允许,恨铁不成钢,造成学生情绪上的对立,是否能达到效果呢?如果教师耐心诱导,启发点拨,让学生讨论自纠,效果一定会更好。如初中学生画酒精灯时,常常容易忽视某些细节而把酒精灯画成没有灯芯、没有酒精并且在燃烧的怪灯。为了加强学生们纠错的效果,我画了一张没有灯芯、没有酒精并且在燃烧的愁眉苦脸的酒精灯,问学生们酒精灯怎么了?

学生们看见这盏奇怪的酒精灯后,立刻很有兴趣的讨论起来,争论的还挺激烈。最后的答案主要有两类:其一因为画的不正确,没有灯芯、没有酒精,无法燃烧,酒精灯生气了;其二是酒精灯在思考创新问题,怎么样才能不用酒精和灯芯,也能正常燃烧。

对这两类答案,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一类答案的得出,帮助了学生掌握如何正确画酒精灯。而第二类答案,则充分表现了学生们善于思考和探索,说不定哪天还真能设计出外观跟现在的酒精灯差不多,但是不用酒精和灯芯的燃烧器来呢。

二、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探索研究

初中化学《绪言》一节内容的教学,课后学生有一个小实验——点燃蜡烛并观察发生的现象。我没有轻视这个小实验,而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求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研究,把蜡烛点出新感觉来。第二天上课,我问学生们把蜡烛点出新感觉了吗?

学生们都很兴奋,争先恐后的积极发言。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有固态、液态、气态的转变;蜡烛燃烧时火焰分好几层;燃烧过程中会产生黑烟,熄灭时会产生白烟;燃烧着的蜡烛吹灭后立刻点时一点就着,冷却后再点燃需要的时间稍长;如果用茶杯把一支短蜡烛完全罩住,蜡烛燃烧一会火焰渐渐变小而熄灭,一股白烟缓缓上升;此时用这只茶杯再罩住另一支燃烧的短蜡烛,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如果用茶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茶杯内壁有小水珠;如果点燃两支蜡烛,将这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的*近放在一起,高处的蜡烛火焰晃动的比低处剧烈。

此时,我引导学生们认真思考,回答问题,顺势复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分析了燃烧火焰的分层和各层的温度高低,同时还用蓝色的钴玻璃片挡住蜡烛的火焰进行观察,学生们看见明亮的黄色火焰变成紫色火焰,感到非常有趣。

通过点蜡烛这件“小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实践入手,给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即学生的思维空间、课程空间、兴趣空间、特长空间等)的重要意义,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强化学生和环境互动,培养学生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去研究一件事物,准确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化学第一章学习结束,能否运用新的单元复习法来代替教师从头到尾再讲一遍呢?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首先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去认真阅读、发现、寻找有关信息和资料,并以氧气为第一人称,以所学知识和寻找到的信息和资料为载体,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的写出演讲稿《您了解我吗?》,演讲稿准备好后再组织演讲,最后整理出一篇演讲稿,内容如下:

你了解我吗?

我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你们离不开我。我具有“变形金刚”的本领,当温度约-183℃,我能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如果温度降到-218℃,我能变成淡蓝色雪状固体。如今,我已多次减肥失败,肥胖的体形(O2)使我只能在低处行走,很难爬上高山,我游泳时也不会被淹死。人类用了些深奥的语句来解释我——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由于这些性质,给下大海、上高山、入太空的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请你们多多谅解。

嗨!那天,你们的化学老师给高锰酸钾固体或者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出我,把我装进称为集气瓶的玻璃罐子。然后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进来,我让它剧烈燃烧,你们感到非常奇妙,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我的性格天生的活泼开朗,最喜欢交朋友。我在一定的条件下,和碳交朋友时,燃烧的很旺,发出耀眼的白光,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交朋友时,燃烧发出绚丽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磷在我的帮助下燃烧时,浓烟滚滚,生成的白色固体是五氧化二磷;铁丝跟我会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在黑暗中我帮助石蜡(蜡烛)燃烧可以送给你们光明。

对了!你们可不要认为我变成了液体就不活泼了。液态的我和锯木屑、煤粉混合起来可以成为够威够力的“液氧炸药”,也是许多燃料兄弟们的朋友——助燃剂。

我的用途很大,帮助燃烧、供给呼吸等,人类对我非常喜爱。有时我很淘气,在一些潮湿的木材、稻草中,我能够让它们缓慢氧化,使温度逐渐升高最后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起来。有时候我帮助燃烧干得太过头,引起不必要的大火,甚至在有限的空间急剧燃烧引起爆炸,那时人类就会把我赶得远远的。最使我惭愧的是,在19xx年1月28日11时38分,我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贮氧箱里感到太闷,就跑出来到处走了走,结果使航天飞机的燃料箱在五万英尺高空爆炸,给你们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此我十分抱歉。因为我天性活泼好动,你们要注意把我管好。

在空气中闪电时,依*大自然的力量,我能够转变成我的伙伴臭氧。臭氧兄弟的脾气比我暴躁,性格也比我活泼,是极强的氧化剂。他在低温下冷却成蓝色液体,受到猛烈撞击时会爆炸。他在空气中浓度太高时有臭味,可是稀薄的臭氧非但不臭,还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因此,雷雨之后,人们感觉到空气格外新鲜。臭氧兄弟在空气中含量虽然不高,但是他所形成的臭氧层把地球保护起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光线的伤害,贡献巨大。可是有些人们只顾眼前利益,无休止的向空气中排放有害物质,把我蔚蓝清澈的家弄的灰暗浑浊,也伤害了我的臭氧兄弟。希望你们赶快制止这种污染环境,危害子孙后代的事。 你了解我了吗?我的名字叫氧气。

学生们为了这道演讲题,仔细钻研教材,了解课外读物,认真准备演讲稿。他们那种主动自觉学习的态度和激情,使我深深感动。演讲稿富有创造性、趣味性的概括总结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并从氧气衍生到臭氧,进而落笔到环境保护。我想,这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帮助和启迪,一定比我机械的依据课本复习这一章内容要好。教会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有效的做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