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后感

换个角度看《诗经》

《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告诉你第二种读法——第三只眼看《诗经》。全书共分三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诗经》的艺术魅力。 鲍鹏山,这本书的作者。也许许多人没有听说过他,即使听过,也是在百家讲坛上说水浒听过。作者对《诗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不仅仅是一首首诗,它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巨作,其历史文化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语言价值均相当的高,然而《诗经》那神秘的面纱始终没有被揭开,然而正是这种朦胧让她更具吸引力,可是在现代这个高速发展的年代里,新新人类没有多少时间也没有多少兴趣坐下来专心的研读《诗经》。我想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也是《诗经》的美丽与哀愁。

我自己没有读完过《诗经》,但是读了《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我想我已经草草过了一遍诗经了,再认真的读上那么一遍,相信自己会有自己的人生感悟。

这本书说了诗经的很多美丽,但是开篇就指出了它的哀愁。我相信,正是由于诗经哀愁着,作者这种正真的学者,喜欢经典的学者,才去写了这么一本书。

书中写得好的地方很多,读完书一段时间,我印象深的莫过于书的第一章还有第二章中的《父母》和《酒经》。

书的第一章作者介绍了诗经,从形式和内容作了解释,形式上是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是情感反应。这是与一般的介绍不同的。从这一方面我就可以学习作者的精神,读书是要有自己的感悟的。

《父母》这一小节我感悟颇多。“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恩情比天大!生我养我何其劳苦、悲辛。这种深情所展示的,是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也是我们记忆中永难泯灭的。这种表达朴实而感人,琐屑而亲切,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有有而未能言或未及言的。

沧桑父母,夜空里的一盏灯,我们心中的光与暖。 《酒经》的话说实在话,我是不喝酒的,但我还是有些认识,有人酒后可爱,有人酒后可恶。酒的文化亦是交往的文化。以美酒佳肴待客,是在平常不过的了。喝酒节制的人明智正派,而聚众狂醉的人是糊涂蛋。这正是我们严谨收敛的名族性格在饮酒上的表现。 正如作者所说的:这不仅仅是一首首诗,它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的确如此。

 

第二篇: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李昊林 M4

《目送》作者是台湾作家龙应台,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曾经担任台湾地区文化部部长一职(“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代表作有《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大江大海1949》、《写给台湾的信》、《野火集》等。她的写作风格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她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承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龙应台娓娓道来。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作者的这句话是我全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的确如此,我们的人生中到处都有分别、目送之时,3年后,父母将目送我们,我们将踏上赴海外求学之路。或许,几十年后,头发渐渐斑白的我们也会目送我们的孩子们远去,目送我们的亲人们离别。这些,是作为家人,作为家长,不能追,也追不到的。每个人都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个孩子也都有着展翅高飞,独自闯荡之时。这些在人生中是无法左右的。每一个背影都诉说着:我能行,放心吧,不用追。每一个背影的后面都会有一双充满思念与些许担心的一双眼睛,他告诉着那个背影:你的背后永远都有着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坚实的后盾。

初中学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很难理解这段话那一层深厚含义,随着年岁的增长,又一次翻开这本书,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几年中也经历了不少事情,也就朦胧的理解了。三年后,我就将成为那个诉说着不用追的背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