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手册

近期,邹城市委宣传部举办了《大众日报》通讯员培训班,期间专家推荐了由《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等媒体编撰的《采访手册》一文,现经市委宣传部整理编发,希望对通讯员新闻采访写作起到指导借鉴作用。

新闻采访手册

一、发现选题的十大诀窍

1、保持高度新闻敏感性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无论是否在工作期间,更多的新闻都是发生在办公室外的生活中。可能在逛街、购物、休闲、聊天时的一个新发现,就能为你带来一个精彩的选题。随时想想——这事能做什么题。

2、机会青睐勤快有准备的人

中国人道:“功夫不负有心人”,西方人讲:“自助者天助”,新闻宣传只要勤快多跑动,就一定有收获。一是在接获选题后到事发现场有目的“跑动”;二是在没有明确选题时,在新闻高发区“扫街”,寻找挖掘新闻。众多新闻记者的实践,只要你到了现场,而且肯动脑子思考选题,“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就会降临。

3、不要放过每个细节

新闻记者要有“福尔摩斯”的观察力。新闻现场往往有很多关键细节能反映出新闻的本质,找到它,并挖掘下去,就能把事件的脉络捋出,就会精妙绝伦。例如,大众日报记者齐淮东将19xx年温家宝前往寿光和20xx年在济宁与农民一起过春节的照片比对,发帖“细看照片,似曾相识——10年了,总理还穿着那件冬装!……仔细看了又看,应该是同一件。……总理啊总理!”这样

一个只有2副照片200余字的帖子轰动全国,新华社各大媒体相继转载刊发,其产生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使无数群众为之动容。

4、学会逆向解析现象

很多现象,从正面看平淡无奇,但反过来向源头一追踪,却能发现重大选题。一地开始拆迁,本是一则再正常不过的市政改造新闻,但记者深入追根溯源的采访后发现,拆迁后,该地段很可能是建设中心商业区,并将影响该地区商业格局变化,这就成为了重大新闻。

5、多交朋友发展线人

多个朋友多条路,在负责的口内、社区或领域广交朋友,将会给你带来用之不竭的消息源泉。特别是注意发展“官民两条线”,毕竟有些话题让官员直接表态不是很方便,这时行业内的专家、研究者的发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6、扩充知识勤于思考

新闻无处不在,关注各有不同。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培育社会责任感,一旦新闻线索来到身边,才能准确判断它的价值,正确的予以利用。

7、尝试寻找第二落点

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当养成每日看报、看电视、上网的习惯,了解上级媒体导向和热点,从不同角度寻找新的线索。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可能是被媒体编辑错误处理的宝藏,很多别人不曾关注的方面却是你这里的亮点。例如,我市后八村新农村建设曾被多家媒体报道,今年8月《农村大众》记者刘真真前来采访,在看到前期报道后,其另辟蹊径,选择从村委会补助精装修,提升群众居住条件的角度入手,采写了《处处新农村 幅幅新画卷》,让一个村的故事上了省党报的头版头条。

8、不要轻言这事报过

通讯员在写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选题。不要急于说:“这事报过了”。而应认真判读这个选题究竟是旧闻?还是在老事件的基础上有了最新发展?亦可是对前面事件的彻底颠覆。在判读过程中,很可能一则大新闻就孕育而生。

9、动态事件一追到底

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一类新闻资源——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人物或事件现在怎样了。很可能以前你做的一则常规报道,现在已发展成为重大的事件。因此我们应当在留存报道资料的前提下,经常回顾一下,看那些似乎陈旧的选题,在今天能否生成一个新的主打。

10、切忌千篇一律

新闻选题切忌随波逐流,要开动脑筋、精心构思,注重对现场细节的挖掘、事件深度的思考,形成独特的报道。市委一项重要部署,一时间会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大家都在做都在写,如何从众多的报道中脱颖而出,给人留有深刻印象,才是最成功的宣传。

二、记者采访的“八要”、“八不要”

(一)“八要”

1、采访要用“眼耳手嘴”

采访应是全身心的,而不仅仅是用嘴问,用耳听,眼睛对细节的捕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手中数码相机、录音笔的使用应能为“眼看、耳听”提供更好的帮助。“眼耳手嘴”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2、录音笔、采访本要配合使用

不要过分依赖录音,要知道回来整理录音资料的时间,可能

比采访本身还多。录音设备应与采访本一起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采访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其表情;同时,在采访本上,还应当记录被采访人的关键语段在录音笔上的时段与位置。

3、采访要做好充分准备

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采访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采访时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前面,多提关键性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避免与被采访者“无边闲聊”。

4、要想生动举例提问

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对方回答的方向引向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同时也能更有效的利用时间。

5、前者答案要接着用——追问

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望被访者会完整的理解你提出的问题。掌握滚动式采访的技巧,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你对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6、手里要有采访名单

采访的基本功是找人,手里必须有一批专家或业内人士的名单,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7、深度报道要勤写

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深度报道都会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8、批评报道要公正

采访,尤其是批评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并在文中予以体现,以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二)八不要

1、采访不要全靠电话

当前,电话采访被大量运用,但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无法实现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

2、独家提问不要冒头草率

在采访会议或者是新闻发布会时,如果有较好的业内关系,独家视角的提问可以放到会后,在台下再单独仔细地问,将事情了解透彻。如果会上是了解情况获取素材的唯一选择,就应当勇敢发问,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素材。

3、不要拿“找不着人”当理由

任何一个采访,尤其是精彩的选题,被采访对象往往不会轻易接受采访,这就需要采访人施展各种本领,或软磨硬泡,或迂回进攻,一定要尽全力挖掘与事件核心元素有关的当事人。“找不着人、人家不肯透露”绝不能成为搪塞的理由。

4、专家面前不要装

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5、不要直接上网扒稿

我国新闻主管部门有明文规定,不得直接刊发网上内容。网络是我们很好的消息源、线索库,但也确实存在不少待核实的东西。直接从网上扒活儿,不仅有偷懒剽窃之嫌,而且容易造成报道失实,因此这部分内容要经过核实后再转化成自己的稿件。

6、重要会议不要早退

7、采访安全不要忽视

人身安全、器材安全、选题安全是在采写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8、资料保留不要盲目而为

在采访和撰稿过程中要科学保留相关资料,特别是在引用数字和重要材料时,要采用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及重要文稿原稿内容,并妥善保留原始材料。

三、撰写稿件的“十八项注意”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

新闻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标题是文章的广告,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欲。记者撰文讲究“指哪打哪”,力避文章“打哪指哪”;要增强文章逻辑性,不要让人看后不知所云;交稿时可拟定三重标题,以题代文。新闻写作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2、消息多用固定结构

结构: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导语应提炼最有效细节,以打动读者往下看;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5W+1H)要写全。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事实的简洁、清晰,信息的全面。必要时,可在文后单独链接相关事件。切忌拿时间做文章的主轴,记流水帐般“娓娓道来”。

3、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写作时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使文章生动起来。诸如“因为……所以……”、“而且”、“虽然”等间词也要少用,以免影响稿件的紧凑与节奏。

4、勤着掰段别超3句

每个自然段,要有两至三个句号,给编辑和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篇幅如果超过1000字,每300到400字要有一个小标题。

5、严控篇幅当舍则舍

一份对开四版的报纸,如《新邹城》,整版刊文量1万字左右,每版刊发条数在10条左右,加之图片所占版位,每条消息的字数在500-600字左右,重点稿件及头条一般不超过1500字。四开的报纸,如《齐鲁晚报》,整版字数不超过四千字,普通信息的字数上限在400字左右。

6、细节取胜但别沉溺

消息以精彩的细节取胜,但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是好的,但一定要有提领意识,不要把现场和细节简单堆砌了事。

7、用事说话少发议论

作为新闻,撰写人只有“搬运”新闻的相关场景与元素交给读者品位的义务,却没有自己随便点评的权力。但“搬运”那些场景及当事人的语言,却是需要作者用心。

8、要准确把握称谓

撰稿时对文中当事人的称谓一定要根据依法处置的进度而定,不可将含有歧视的隐形特征与其称谓组合,如“残疾人谁谁”、“无照小贩谁谁”等。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报道,要视情况是否应采用化名,在图片报道中要注意保护人物权益。

9、消息出处要写准确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要务。写稿时采到了哪个人或单位,一定要出处清晰,写全姓名;谁说了什么,一定要直接引语,不可胡编乱造。

10、用好直接间接引语

是否使用直接引语关乎消息内容的准确,鼓励大家多用直接引语,多用短而精,且准确的直接引语。切忌为了方便,把被访者没表达的意思,用直接引语的方式编造出来。间接引语也要讲求准确。

11、文章署名要规范

12、稿件体历要明确

新闻版上的稿件分为: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言论。

13、专业术语多加注解

不少领域,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财经、科技、通信、法律、医药等,记者在撰写此类稿件时,经常需引用专业术语,这就需要必要的解述。毕竟读者不同于熟悉业务的记者,一个在业内经常使用的专业名词,却很可能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如“3G手机”、“ISDN”等。

14、数字要准不可连用

稿件中使用数字要准确,应与原始资料反复核对。对于成就报道,特别是统计报道,不要用一连串的数字来勾勒描绘,会让编辑和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在文中列举的以数字排序的并列内容,最后要再数一遍,不要出现条目不符的“乌龙”情况。因此,最好是用形象的比喻,如果一定要用数字,一段内不能连续使用3组(个)。

15、多用全称少用简称

根据新闻的准确性原则,稿件中第一次出现的部门、公司,以及当事人的头衔、姓名,要使用全称。此后再次出现,可以使用简称。杜绝出现“姓氏+职务”的昵称,如“王局长”、“李科长”之称谓。

16、准确运用“的、地、得”

稿件中“的、地、得”的混用,经常给校对凭添工作量。要严格依照字典上的规范,区别它们间的不同使用环境,准确运用。

的:用在定语后面或用在谓语动词后面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

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

17、标点符号要写明

标点符号是帮助编辑和读者顺利读懂文章的工具。新闻写作时,必须忠实遵循语法规则,使用各种标点符号;禁止整段“一逗到底”。在电脑文本格式的选择上,也要确定中文标点全角模式,避免给照排拼版带来困难。

18、行文规避几大忌语

如“记者看到、本人听到、笔者迅速赶到现场”,这种突出在采访中的行为的方式,有时会让读者感到造作;可就事论事,应直接描写现场。

 

第二篇: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论文 报告 ] 收藏

悬赏点数 10 11个回答

希澈的蓝猫 2009-03-17 16:21:20

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回答

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验证码:

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换一张

登录并发表 取消

回答

脚踩祥云2008 2009-03-17 16:21:38

格式其实不拘泥。

只要你把采访时间、目的,资料背景,以什么方式,采访的对象,要提的问题,达到什么要求,按什么步骤写清楚。再考虑采访中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就差不多了!

因为提纲只是为了防止你采访时变的盲目,让你有计划的完成。有准备才能做的好!

好好答题 2009-03-17 16:21:41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

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

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1008616 2009-03-17 16:21:49

格式其实不拘泥。

只要你把采访时间、目的,资料背景,以什么方式,采访的对象,要提的问题,达到什么要求,按什么步骤写清楚。再考虑采访中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就差不多了!

因为提纲只是为了防止你采访时变的盲目,让你有计划的完成。有准备才能做的好!

smarthand 2009-03-17 16:21:52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

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motorola157 2009-03-17 16:21:55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

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差1步 2009-09-19 10:01:4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总则第一条: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安全暂行条例》和交通建设局的有关文件规定,实行行政负责,归口管理,纪律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各类人员,凡违反本规定的均按照有关条款处理.安全工作考核作为单位评选先进、奖金效益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具有一票否决权.第三条: 本处安全生产管理,实行层层责任制,施工队、作业班组(包括招聘的承建制施工队承建项目)向项目部负责,项目部向处负责,分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各级领导承担一定的责任,处主要领导负全面责任,项目经理负主要责任,其他领导负综合管理责任.第一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单位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建立起以政府部门、企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要"对上级负责,对职工负责,对自己负责"。

(2)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①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即建立起经营者(决策、管理、和监督责任)、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全体员工的安全责任制体系。② 建立全生产责任制的步骤: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管理制度。③ 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在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下,通过检查、监督、奖惩等制度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责任制度就是明确企业一把手是安全减灾的第一责任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全面综合管理,不同职能机构有特定的安全职责。如一个企业,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度,需要对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制定出具体的安全责任,并通过检查、监督、考评、奖惩等实际工作得到落实。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权处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三人,成员由

行政办公室、工程技术科、设备物资科、劳资科和各项目部(队)行政负责人组成.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在处行政领导下开展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法令,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本处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劳动保护、保险工作,审查、审核基层单位的专题报告,对事故责任者提出行政和经济处分决定.安委会可随时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讨论有关安全的重大事项.(1)处级安委会要作好行政领导安全的助手,协助处长处理安全生产问题①进入项目(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②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③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工、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2)项目经理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职责为:认真贯彻处指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施工现场和到场机械的安全组织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措施,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报表和工作总结,及时向安委会反馈小组开展工作的情况信息,接受处安委会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发生事故立即上报,为事故调查提供第一手资料。项目部进入工地后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应将施工组织网络图、年度目标计划、工序交接流程、质量目标及管理制度上墙,并按季、月进行目标细化。项目部设立安全生产小组,组长一人(由项目经理担任),专职安全员一至二人。①施工班组(队)(包括招聘的承建制施工队)设立安全员,主要职责是:1 是认真落实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制度,针对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安全操作规范意见,并付诸实施.2 负责生产施工现场安全宣传教育,制止、纠正违章作业.3 发生事故时维护现场秩序,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协助调查处理.4 做好本班组“四防”工作和职业保护工作.5 对新招用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并指定专人短期监护,跟班实习.6 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向上一级安全产领导小组反映,也可以直接向处安委会汇报.②桥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 基槽开挖深度在1.5m~6.0m范围内,应视土质情况放坡,最小放坡依据《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基槽边1.0m范围内不准放土石和其他材料。基槽两端应设警告标志和围墙。2 墩台、身施工高度超过2m时,四周应设作业平台,禁止沿脚手架爬行。力争在白天进行浇筑,避免晚上工作,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照明措施。③施工机械安全防护措施1 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作前,应对机械设备安全检查,严禁“带病”使用,严禁酒后作业。2 机械操作人员离开机械设备时,应将机械平稳停放在安全位置,夜晚须有专人看护。严禁在行走机械前后方休息(谈话)。行走前应检查周围情况,确认无障碍时鸣笛操作。3 机械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操作规程,不得违反机械操作禁令事项。4 冬季做好机械设备的防寒、封存工作。(3) 技术室安全责任制度1 认真研究合同文件,熟悉技术规范,审核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绘制施工图,图表上墙,向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质量操作要点交底。2 参加现场调查核对,提出完善设计的建议,参加编制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制定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主持一般性施工设计技术工作。3 负责指

导测量、质检的技术业务工作,负责工程质量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质量的反馈及工程质量的评定。办理有关变更设计的报批和实施。4 经常深入工地检查技术管理工作和技术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核对图纸,核实工程量,掌握工程实施情况和工程进度,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控制工作,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参与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作好施工记录,汇总整理施工照片或影视资料。及时审查施工原始记录和检查签证情况并分类搜集整理保管。参加编制竣工技术资料,参与交竣工验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技术人员施工日志的填写情况。5 组织有关科研课题和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负责劳务承包工程的技术控制,施工指导和资料整理工作。(4) 试验室安全守则1 在电器加热过程中不能离开,下班前应关好电源和门窗,保证试验室安全。2 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必须专人专管,集中存放,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接触。3 试验室的安全防火设施,如灭火器等,非经负责人同意不得挪用。4 所有试验检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和调整,(除电工外)任何人不准增设或更改线路。5 试验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易燃物品应集中存放,确保安全,各试验室都应该按要求配备安全防火装置。6 在使用强碱、强酸、易爆、含毒、腐蚀性试剂、溶剂试验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发现事故时,应沉着冷静,按有关程序处理。7 操作人员在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操作环境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8 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应准确无误,原始记录不得私自撕毁,不得给无关人员查看。(5)其他上路施工人员一律穿标志服,配戴上岗证,施工地段设置醒目路标,由路政人员专门维 秩序,杜绝事故发生.第三章 安全事故处理程序1 事故发生后,如有人员的伤亡要迅速抢救伤员并注意保护好现场,按照事故类型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现场勘察(交通事故由当地交警部门出勤,施工及其他事故由当地安全局出勤),勘察结论作为处理依据.2 事故无论大小,肇事单位和肇事人应如实上报并填写《事故报告单》,并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安委会,48小时内将报告单报送到处安委会办公室.3 轻微事故和一般事故,由安委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后提出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呈处长办公室会议讨论处理决定.4 轻微事故的处理费用开支,必须由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后方可支出,一般事故以上的事故处理费必须经过安委会主任签字后方可列支.第四章 事故处理办法对肇事当事人,根据所造成事故的类型,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赔偿经济损失;对负有主要责任者,赔偿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五章 安全责任制考核处安委会每半年对各项目进行一次考核,年终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按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中条款给予奖励.第六章 附则本规定自20xx年4月1日起实施,原由关规定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泥猴逃1 2009-10-13 10:52:40

入党申请书的写法

根据党章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亲自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可分为口头申请和书面申请两种形式。一般来说,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写书面申请。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和内容:

1、标题。一般写"入党申请书"。

2、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支部 (党组织)"。顶格写在标题下的第一行,后面加冒号,表示有话要说。

3、正文。主要包括:

(1)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写这部分时应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

(2)个人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

(3)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上述内容是入党申请书的主要部分。另外,为了能尽快地得到党组织对自己的全面了解,申请人可另外写一个材料,将个人履历、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写清楚。如果自己有政治历史问题,或曾犯过什么错误,受过什么处分,或曾受过哪些奖励和表扬,获得哪一光荣称号,都要如实写明;如果自己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中,有人政治情况比较复杂,或者受过刑事或其他重大处分,也应实事求是地写出。

4、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一般都用"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或是"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作为正文的结束。正文写完之后,加"此致、敬礼"等用语结束全文。 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日期。一般写"**级**班,学号***,申请人***",下面写上"*年*月*日"。

写申请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认真学习党章,掌握基本精神,加深对党的性质、任务,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基本知识的理解;

(2)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反映自己的真实思想;

(3)对党要忠诚老实,如实向党组织反映情况;

(4)申请书要写得朴实、庄重,不要追求华丽的辞藻。

水不能喝 2009-10-13 10:52:54

个人体会:写好新闻,主要是写好消息。因为,消息,是新闻的主体。

那么,消息,按具体行业或具体事件来分,有政治、经济、会、文教、科技、体育、政法、国际等新闻。

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

怎么写最好?格式如何?简单地说:一篇消息通常包括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或者,形象的讲,一篇消息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

1、导语:消息开头的一段话。作用有两个,一是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二是它应当像诱饵一样把读者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导语上是要很下功夫的!所谓“凤头”。

2、主体部分。要毫不矫柔造作,极少形容雕琢、清晰无误地把事情说清楚; 内容

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谓“猪肚”。

3、结尾部分。结尾,对消息来说不是很重要。正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的:“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所谓“豹尾”。但是,对有些消息来说,写一个或者发人深省、或者催人振作、或者给人希望的结尾,也很有意义。

新闻稿,一定不要过多引用晦涩难懂的“专家语言”、“专业语言”或大话空话套话,否则,读者不买帐。

379646597 2009-10-13 10:53:38

格式其实不拘泥。

只要你把采访时间、目的,资料背景,以什么方式,采访的对象,要提的问题,达到什么要求,按什么步骤写清楚。再考虑采访中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就差不多了!

因为提纲只是为了防止你采访时变的盲目,让你有计划的完成。有准备才能做的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