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案例分析模拟题

2016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案例分析模拟题

-“证证打架”

材料:

四川省资中县40岁的凌女士今年2月与毛先生结婚,4月发现自己怀孕了。因丈夫总疑心孩子不是他的,而且还经常酒后打骂她。凌女士于今年6月通过诉讼程序解除了双方的婚姻关系。之后,凌女士到当地计生部门办理准生证,被告知“离婚不符合办理准生证条件”。

《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具体到凌女士,她在怀孕期间提出离婚,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且凌女士怀孕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该属于婚生子女。而计生部门的建议,凌女士可复婚再办准生证。可以看到,这里对结婚证的规定和对准生证的规定,是存在矛盾的——可谓“证证打架”。

一个公民明明已经离婚了,还要因为规定矛盾,而去选择“临时性复婚”,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制度对公民的不尊重。如果凌女士不能在临产前领取到准生证,那势必只有三种选择:一是堕胎,二是复婚,三是无证生育,并缴纳高额的社会抚养费。

显然,这三种选择对于她们来说,既不公平,更是荒唐:堕胎本是无奈之举,加之堕掉的又是本该合法出生的孩子,就更是一个母亲不能承受之痛;而无证生育,除了那高额的社会抚养费难以负担之外,那种心酸及旁人的白眼,更是一种深深的伤害;至于复婚,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女方之所以在孕期离婚,显然有难以言说的苦衷。

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坚持的原则。《婚姻法》更多是从保护夫妻双方的婚姻自由出发,而计生部门的规定更多从计划生育、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正如四川大学法学教授陈实所说,“任何一部法律、规定都不可能把所有情况涵盖在内,只是这样的案例发生了,才会发现存在政策滞后的问题。”滞后是客观存在的,不好简单说哪一方面的问题。但不管如何,法律法规的滞后和冲突及其产生的后果,不能让公民承担。这就需要提供一个制度救济,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离婚不符合办理准生证条件”,计生部门的规定更多从计划生育、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出发点是好的,而现实中面临计生政策滞后的严重问题。诸如孩子在肚里是等证还是等生的案例,绝非如此一例,为什么没有引起计生部门的重视,做好积极应对,怕与部门懒政密切相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证证打架”的看法。

要求:认识深刻,逻辑严谨,条理清晰,300字以内。

【中公解析】

材料中的“证证打架”反映了当前计生政策的滞后问题严重,这与一些部门庸症、懒政有着密切关系。现实中一些法律法规制度因其时代背景和坚持的原则造成其带有滞后性是可以理解,但不管如何,都不应让公民去承担“证证打架”的后果。因此,计生部门首先应当积极解决此事,将此事作为特例特事特办,或负责的逐级反馈,完美解决此事;其次应当坚持服务民众的宗旨,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着眼于长远推动制度衔接,另一方面立足当前提供制度救济,让规定本身与时俱进,做到真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20xx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写作开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写议论文,写到大学毕业也有十来年了。所以一般人谈到申论的写作时,常常把它跟写议论文等同起来,实际上,二者虽有共同点,但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才有我们讨论申论写作这一问题的必要性。下面就来谈谈申论写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怎样定标题

标题在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标题列出后的最佳效果是使人读来觉得“触目惊心”。

1、批驳型。题目中直接列出批驳的靶子,并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这种题目容易一下抓住人心,让读者紧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2、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寓意型标题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这种标题恰好跟批驳型标题相反,它并不直接在题目中表明作者的态度或者仅仅用隐约的方式表达出来,刺激人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二、申论开头该如何写

如果说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睛”,开头就是龙头。这一部分到底应该分一段还是两段,视情况而定,不必拘泥于非的要求一段才行。开头方式有以下几种:

1、叙开型,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再亮开观点。这一顺序属于正常顺序,也最常用。

2、引言型,即用名人名言、警句等引起文章。

3、对比型,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

4、设喻型,即打个比方来引出论点。

5、设问型,即以设问引出论点。

三、怎样结尾

申论特色性的结尾有以下三种:

1、总结型,即概括总结,收束全篇。运用这种结尾方式时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简练准确,不要拖泥带水,否则易使人产生拖沓之感。

2、深化型,即借意抒情,深化主题。

3、建议型,即提出建议,发出号召。这种结尾方式在说服别人相信你的论点的同时,还号召其付诸行动,使你的文章不光停留在口头上,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