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 项目建设类容

1.1.1. 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1.1.1. 将市政务信息网延伸至社区

形成互联互通的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

1.1.1.2. 建设社区内部局域网

社区内部局域网应不少于20个信息点,配置标准化的局域网网络设备。

1.1.1.3. 各县区要为社区配备必要的信息化设备

每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场所配备监控摄像头、高拍仪、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和电子信息显示屏终端。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原则上配备一台办公电脑。社区应配有一定数量的电脑,方便辖区居民上网办事。

1.1.2. 社区数字化平台的搭建

1.1.2.1. 综合门户

建设覆盖全市各社区统一的综合管理服务门户网站,提供办事事项的网上办理、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入口,发布相关政务信息。提供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入口,有针对性的推送群众需要的社区民生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生活服务、公益志愿服务等动态信息。

1

1.1.2.1.1. 内网办理门户

1.1.2.1.1.1. 门户网站的概念

从理论上来讲,所谓政府门户网站,即是指一级政府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但是,具体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而言,由于政府职能的巨大差异,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特别是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具体功能、体系结构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就具体功能来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主要是向全社会甚至是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国政府形象,让人们能够对中央政府的基本情况有个切实的理解和认识;向公众提供全面、系统、权威、详实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政府文件及其准确的解读和分析等,让社会有法可依;作为中央门户,向人们提供接入所有中央政府机构和省级地方政府的平台和通道;根据特定内容,向公众提供专门的服务。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功能是直接面向本地社会公众处理与人们密切相关的那些事务,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改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搭建虚拟平台。

就体系结构来说,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本级政府内网门户、行政服务中心以及服务提供方式和渠道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是提高电子政务效能的关键环节。在这个体系中,存在着三层前台-后台体系,即社会公众—门户网站、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内网门户和政府职能机构。但是,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而言,这种“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以及前台-后台关系是不明确、不完整的。比如,由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通常并不直接面向公众办理具体事务,因而在其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中就没有行政服务中心,也就没有前面的三层前台-后台体系。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相关的前台-后台关系,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机制或规定做法,并不一定要有实体机构。因此,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前台-后台关系做过多的设想是不切实际、也是没有必要的。

2

1.1.2.1.1.2. 功能

1.1.2.1.1.2.1. 个性化办公页面的设计

按照新余市政务管理的有关要求,分别设计出对应五个不同层次人员(市长、副市长、信息办主任、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普通公务员)办公页面。需要体现出个性化、信息共享整合、应用整合、协同办公的特点,功能要求全面,操作简单方便。

1.1.2.1.1.2.2. 安全认证机制的完善

门户集成技术的关键是单点一次登录技术的实现。政务内网门户要求通过口令或CA身份认证,提供单点登陆功能,并可按级别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同时包含公务员注册服务。

1.1.2.1.1.2.3. 一站式服务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服务","一站式"是服务的最佳方式,门户是实现"一站式"服务的最佳平台。新余市政务内网门户网站本着为全市公务员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要求在政务内网门户中提供一站式服务功能。

1.1.2.1.1.2.4. 协同办公与工作流

政务内网是涉及到多个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开发语言、不同体系架构的业务系统,在没有政务内网之前,这些系统之间大部分没有直接联系,某些特殊功能的系统是点对点的接口通讯方式,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应用系统特别是三个及以上的协作需求。而支持分布式的工作流系统是这种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

1.1.2.1.1.2.5. 支持空间数据库的整合

新余市政务内网拥有"智能交通"等提供空间位置服务的应用系统。如何将这些空间位置数据库资源整合进统一的政务内网门户平台,逐渐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

3

1.1.2.1.1.2.6. 在门户平台中集成办公自动化功能

新余市政务内网门户平台应该提供办公自动化的主要功能,例如领导办公系统、办公行文处理、个人工作管理、日程安排、电子邮件等等。

1.1.2.1.2. 内网办事大厅

1.1.2.1.2.1. 部门分类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经济委员会*市新闻出版局 市人事局*市审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法制办公室*市交通局*市农业局 *市规划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园林管理局*市旅游局* 市统计局*市侨务办公室*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市政管理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司法局* 市水利局*市房产管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体育局*市林业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市外事办公室*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市信访局*共青团市委*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供电局*市联动中心*市社会科学院*市行政审批办公室*市物价局*南宁日报社*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邮政局*市地方税务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1.1.2.1.2.2. 业务信息发布

各部门及时的发布该部门的业务信息,方便民众对各项信息的及时了解

1.1.2.1.2.3. 业务审核

各等级及时的处理各项业务的审核工作,提高办事效率。

1.1.2.1.2.4. 业务监控管理

行政许可电子监察平台(以下统称电子监察平台)是纪检监察部门对行政许可审批过程履行监督职能的系统平台,主要功能是对审批过程实时监控、催办正在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接收申请人的网上投诉和处理、对违规行为及时发出预警等。

4

1.1.2.1.3. 外网办理门户

外网门户,为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

外网门户,以统一的入口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网上办事窗口;发布政务信息和便民服务信息,并提供个性化的界面服务。系统门户外网门户应该能够实现:

? 通过外网门户,整合现有的网上业务服务,为社管部门的综合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统一入口;通过外网门户,建立侧重于政务公开服务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侧重于网上互动式服务的网上业务服务平台;

? 统一管理外网用户,实现注册、身份认证、权限验证功能;

? 提供个性化界面,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的服务界面;

同时建立相应的网站管理支撑平台,提供标准规范的对外服务接口

1.1.2.1.4. 外网办事大厅

以居民需求为中心,梳理市、县区各部门办事事项,将网上审批、便民服务或政务服务系统延伸至街道、社区,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办理、结果查询等服务。整合对接社区现有的人口、民政、综治等办事信息系统。实现90%的办事事项可在社区受理。同时提供智能手机APP(应用软件),使居民能通过手机实现网上在线办事。并对接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办事流程及结果的督察、督办和考核。

1.1.2.1.4.1. 办事指南

向公众发布通知公告信息和办事指南、申报流程,向访客介绍社区数字化社会综合管理网上办事大厅的服务范围,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方便民众了解,为了给公众提供一个简单明了的办事相关情况说明。

由审批业务系统提供审批事项详细信息接口,通过信息交换进行导入,利用内容管理系统发布。办事指引的说明中会涉及到很多法律法规、表格、证件证明等办事所必需的东西,公众在浏览办事指引的时候,需要通过这些列出的相关材 5

料名称链接到政府资源库中查看相关法律说明、表格样式、证件样式等的详细情况,增加具体感和直观感。

1.1.2.1.4.2. 表格下载

提供民众所需要的表格,方面民众办事。同时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分类,简化了政府外民办事的复杂度提高了政府办事的工作效率。

1.1.2.1.4.3. 在线办理

提供民众办理事项的网上办理。为民众节省不必要的麻烦。

1.1.2.1.4.4. 社区受理

民众在线办理各种事项将90%可在社区受理,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1.1.2.1.4.5. 办理事项的结果查询

结果查询可以追踪到民众办理项的处理过程。并及时的反馈出来。

1.1.2.1.4.6. 投诉建议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处事不公,服务态度不佳等。都可以向政府投诉,保障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1.2.1.4.7. 投诉建议的结果查询

跟踪投诉建议的进度,并时时的反映情况。

1.1.2.1.4.8. 问题咨询

民众在办理某些事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选择问题咨询这一选项。方便民众办事。

1.1.2.1.4.9. 智能手机APP(应用软件)在线办事

智能手机APP在线办理,让民众办理事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办事。

6

1.1.2.1.4.10. 电子监察系统

将政府办理事项的过程与电子监察系统对接。让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化。

1.1.2.2. 事务管理系统

社区事务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管理事务的网上办理。

1.1.2.2.1. 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

失业人员的摸底建档, 社保费补贴情况登记,医疗困难补助对象的初审情况登记,失业人员的求职登记,退休(养)人员、抚恤对象领取待遇的资格认证情况登记等事项管理。

1.1.2.2.2. 综治管理

整合对接政法委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综治(平安建设)、维稳,防范处理邪教,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护路护线、校园周边安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安全生产、禁毒、打击传销等各专项组等工作的事件管理;房屋与重点人员管理,队伍机构建设,治安防控管理(社区安全防范)等事项管理。

1.1.2.2.3. 民政管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登记,楼门牌的日常管理,优抚对象慰问、优抚金发放登记,社区捐赠、扶贫帮困情况登记,高龄补贴等事项管理。

1.1.2.2.4. 城市环境管理

整合对接数字城管系统,实现督促、检查、上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情况,本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社区绿化和垃圾分类建档等事项管理。

7

1.1.2.2.5.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实现育龄妇女人员管理和人口计生情况建档,征收社会抚养费情况登记,与用工单位和房屋出租(借)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议书情况登记等事项管理。

1.1.2.2.6. 公共卫生管理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免疫情况建档,社区居民义务献血情况建档,疾病控制、爱国卫生“除四害”建档等事项管理。

1.1.2.2.7. 房产管理

保障性住房的受理、初审,商品房屋维护资金的申领、审查等事项管理;社区物业公司管理建档,小区物业管理登记。

1.1.2.2.8. 综合人员管理

台胞、侨胞摸底情况登记,适龄青年摸底登记、应征青年政审登记,社区民间矛盾纠纷类信访问题的调处建档,残疾人状况和康复、就业、帮扶情况登记,民间信仰情况摸底登记等事项管理。

1.1.2.3. 公共服务系统

公共服务系统主要是建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推送机制,及时将家政、养老、医疗、就业指导、志愿者服务等公共服务信息推送到居民手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整合“12343”呼叫热线等服务资源,实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统一协调、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做好服务工作。 ?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

(2)建立以事务链为中心的政务公开系统,体现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8

(3)建立“网上行政审批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4)逐步扩展平台功能,建设综合性地方企业门户平台。

? 性能需求

1、高性价比:要求最低的价格完成最好的质量;

2、技术先进性:采用最先进的开发工具和产品;

3、可扩展性:为系统留接口,为二次开发和其他系统的结合提供方便;

4、稳定性和易维护性:要求系统稳定,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5、安全性:要求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预防黑客的破坏活动;

6、易用性和通用性:要求系统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各个部门、各 个地区使用;

7、兼容性:系统兼容性好,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使用。

? 服务需求

公众信息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庞大的工程,在系统的运行阶段需要提 供良好的服务,并且需要得有力的技术支持,具体需求如下:

1、培训需求:要求在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分层次对省市各级领导和员工 进行培训。包括系统布线、网络知识、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应用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内容进行培训。

2、技术支持需求:在系统的使用中,用户随时得到大力的技术支持,为求 系统的良好运作,最好希望得到本地的技术支持。

1.1.2.3.1. 社会组织信息服务

提供社会组织网上申报、审核注册、监督发展、政策法规咨询、宣传推介、信息公开以及行政资源和公益资源的链接,整合社会组织信息。

? 信息整合

各地采取“同类合并”、“联合共营”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结成服务实体,积极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的规模。上城区通过采取“按需培育”的方式,着眼居民需求,有效地弥补了服务的“缺口”,使政府服务社会,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 功能分类

9

网上申报、审核注册、监督发展、政策法规咨询、宣传推介、信息公开以及行政资源和公益资源的链接等。

1.1.2.3.2. 社区文化服务

整合新余市数字文化网,设立社区网络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提供社区文化服务;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数字文化资源延伸至社区。

(一)推进免费开放。“十二五”期间,结合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三馆”免费开放工作,推动已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彰显其公益特性,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与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城乡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二)完善设施条件。“十二五”期间,将在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的基础上,按照文化部制定印发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试行)》,提升、完善设施条件,配备统一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软件,建设一批标准、规范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1.重点推进乡镇和街道、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按照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终端计算机不少于10台、局域网存储空间不少于1TB、互联网出口带宽不低于2M的标准,建设规范的乡镇、街道(社区)级公共电子阅览室。目前,文化共享工程乡镇、街道、社区基层点的计算机配置分别为4台、7台、3台,“十二五”期间,有计划地增加至10台以上,使其达到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国所有乡镇和街道、社区的全面覆盖。

2.加强与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按照有关标准,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并在设备、数字资源、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丰富数字资源内容。认真研究基层群众的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建设先进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互联网数字资源库群。

1.丰富资源总量。“十二五”期间,整合建设适合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服 10

务的优秀数字资源达到500TB。其中文化共享工程整合建设不少于30万小时的视频资源,国家数字图书馆整合建设不少于100万册中文电子图书。数字资源建设以农业技术、务工培训、少儿动漫、红色历史、经典影视、文化专题、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医疗卫生、电子书刊、益智游戏为主要内容,重点建设一批未成年人喜爱的动漫故事、益智类游戏、进城务工人员实用技能资源、少数民族语文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等,采购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节目。

2.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建机制。进一步加大文化系统内文化资源的征集整合力度,加强与教育、广电、信息产业、农业、科技、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合作,争取以免费或者优惠的价格得到各系统资源,丰富资源总量。创新资源建设机制,发展面向全社会机构、个人的资源共建体系,综合采取多项激励政策,促进公共互联网数字资源库群的共同建设。

3.认真研究基层群众网络文化信息资源需求,提高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适用性与针对性。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成果相结合,加强基层群众网络文化信息资源需求的采集与分析,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资源供给与需求反馈机制。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各公共电子阅览室要指定资源需求负责人,结合技术手段实现基层群众资源需求的自动化采集与人工填报。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与国家图书馆根据需求反馈,重点加强基层群众需求强烈的数字资源建设。

4.有效解决面向公共互联网服务的资源版权。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农村地区基层群众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争取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资源服务版权的政策支持。针对公共互联网服务模式,积极探索解决版权的灵活有效模式。

(四)建立和完善技术支撑平台。充分应用云计算、智能服务、流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最新适用技术,与“三网融合”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依托已有技术管理平台,建立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开放互联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技术平台。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包括用户登记管理系统、内容监控管理系统、软硬件设备运行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档案管理系统和服务统计分析系统。通过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对上机用户进行实名登记,限制上机时长,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公共电子阅览室内容服务的健康、文明,杜绝 11

反动、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侵入和传播,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安全。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技术规范,对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级分中心在本区域内形成一致的技术平台;各公共电子阅览室负责本电子阅览室的用户登记管理、内容监控和服务数据采集。

2.建立资源传输调配体系。与“三网融合”发展战略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互联网、国家电子政务专网、卫星网、有线/数字电视网,广开传输渠道,创新传输手段,各省要制定资源传输调配方案和管理办法,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资源更新的及时性。

3.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用户的资源导航与信息采集。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提升导航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引导基层用户访问互联网上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负责制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模板,各省根据本地实际进行配置。各地要根据统一规范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用户访问信息采集系统,及时收集并上报基层文化信息需求和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开展服务的情况。

(五)强化管理与服务。坚持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树立良好形象,努力提高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水平。

1.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制定出台《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统一标识、用户上网实名登记、巡查监督、限时上网、工作信息填报、资源利用统计与反馈等制度,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和传播,采取措施,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安全运行。

2.切实加强惠民服务。充分利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施条件,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辅导、咨询、培训等惠民服务,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互联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及相关网站建设,做好为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

3.加强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设备设施、数字资源、网络条件和人才队伍开展工作,加强与中组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广电、信息产业、农业、科技、新闻出版等部门 12

的共建共享。

(六)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长效运行保障机制,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结合“三馆”免费开放工作,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运转提供经费保障。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新路,在保障公共电子阅览室公益性的前提下,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1.1.2.3.3. 家政服务

提供家政服务公司(人员)的分类搜索、信息展示、真实点评等功能,支持电话、留言、在线聊天等多种交流方式。

1、信息的整理

客户基础资料:各社区所掌握的客户最基本的原始资料,是档案管理应最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是客户档案管理的起点和基础。客户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客户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家庭成员、住宅面积、电话(最好是手机、固定电话均让客户提供)

客户信息更新:客户档案管理应保持动态性,客户档案管理不同于一般的档案管理,如果一经建立即置之不顾,就失去了其意义。客户档案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客户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消除过旧资料,及时补充新资料,不断地对客户的变化进行跟踪记录,及时记录客户的更新信息。客户即使暂时不再需要家政服务,其档案也要保留至少1年。保存客户信誉度。现在很多家政服务公司对家政服务员实行星级评定,对待客户也要进行信誉度评价并记入档案,有虐待、侮辱家政服务员的客户要加入黑名单。

家政服务员基础资料:各社区所掌握的家政服务员最基本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方便公司对家政服务员的了 解和管理。他们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地址(街道或村的介绍信、身份证信息、家庭成员、家庭电话等。

家政服务员信息更新:家政服务员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或者家庭固定电话有变更时,都要及时通知公司,方便公司进行回访。家政服务员如果与公司解除合同,也需要将其档案进行保留至少1年。

保存服务人员工作记录:保存家政服务员星级评定、投诉记录等。家政服务员的工作地点、工作态度、客户评价、家政服务员的工作经验以及星级,都需要 13

记录进档案。

2、功能分类

保姆服务、月嫂服务、清洁保洁、婚庆服务、家庭维修、搬家服务、钟点工服务等。

3、需求信息发布

发布需求时雇主必须注册并填写好相关的资料后才能发布需求,发布需求提交后,系统自动给雇主发一条短信,这条短信是确认雇主的手机号的。系统会自动给雇主发送一个验证码,已确认本机。

用户登录可以用第三方接口登录,QQ、新浪微博和手机,必须登录后才能发布需求。需求发布提交后,跳转到以下页面,用户选择托管类型等,然后确认托管。提交确认托管后,确认托管后,雇主的需求信息将会挂在网上让保洁人员及时的联系上。

4、投诉建议

1)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投诉建议:雇主和保洁人员有什么意见可以及时的提出,以便社区人员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工作,以及平台的后台完善工作。

2)对雇主的投诉建议:若雇主对保洁人员进行辱骂、动手打人或性侵等,可向社区投诉,社区人员将紧急做处理相关事宜。

3)对保洁人员的投诉建议:若保洁人员在工作地点进行偷窃等不良事件后,社区工作人员应根据规定对保洁人员进行处置。

1.1.2.3.4. 养老(重度残障人员)服务

为老年人、重度残障人提供就餐、护理、保洁、维修等日常生活服务。为居家养老人员特别是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紧急救助服务。

一、空巢老人的现状

1、老年疾病:空巢独居加上老龄退化会有身心困难。一是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严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二是老人行动迟缓或不便,常引发伤亡事故,如上下楼梯跌落、用煤气时烧伤烫伤等。三是日常起居需要有人提供卫生清扫、购物、洗衣、做饭等帮助。

14

2、心理问题:子女不在身边易产生心理问题。一是行为偏离,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二是孤独抑郁,独居老人有可能会出现孤独、压抑之感,情感日渐脆弱,会产生衰老和死亡的联想,导致自卑、烦躁、焦虑、多疑。三是失落依赖,生活单调注意力无法转移时会产生内疚、负罪、失落和依赖,常常因为小事而抱憾终身。

3、经济困难:部分空巢老人,因为经济收入低,对社会依赖性很强,这一特点在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和老年妇女当中特别突出。经济困难导致入不敷出,会影响到老人健康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必要的开支,而致恶性循环。

4、操劳过度:儿女的孩子要操心,儿女们的地也要操心,儿女们都有工作,地里的活都是老人们在管,久而久之会造成身体不支,出现疾病。

二、重残障人士的现状

因自身缺陷,本身就是很自卑的,然而由于无法劳动,本身自身就不能创造价值,有因为自身生活不能自理反而是家庭的负担。所以大部分残障人士还是选择白日独居在家中。

由此可见居家养老人员特别是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紧急救助服务是迫切需要的。

三、功能分类

紧急救助、就餐、护理、保洁、维修等。

四、投诉建议

对于服务态度不好的社区工作人员,民众时时投诉。以提高社区紧急救助服务的工作质量。

1.1.2.3.5. 社区医疗服务

将市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延伸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查询等服务。通过与居民健康门户对接,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15

二、服务内容

(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本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遵循国家定义及标准。

为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动态化、电子化,各区县应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并在平台上形成动态可扩展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人口统计学信息。

2.健康服务记录,包括各类卫生服务记录,含临床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保健服务、健康干预等内容。是业务系统生成的核心数据集。

3.健康摘要及索引,包含根据健康服务记录衍生出的服务记录摘要及其索引。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健康服务记录来源于本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是在市区两级平台上形成的以居民个人为核心的电子记录集。

各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展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范围,采集并管理其他个体相关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个人健康相关的经济学、保险、社区救助、教育、就业、婚姻、生育、双亲等特征信息的业务核心记录,以及接诊记录、住院记录、转诊记录、会诊记录、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等。

(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

1.建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通过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健康相关数据,在市区二级平台上形成以个体为核心的电子数据集合。

为确保有效建档,本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相关信息系统应确保提交到健康档案内的数据包含居民有效的身份证明号码(身份证号等)。

16

社区在建档过程中,需完成市区二级平台卫生服务记录的归并工作,完善个人信息的登记和更新。

2.维护

本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健康档案的日常业务维护工作,保证健康档案数据中个人基本情况登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充分利用辖区实有人口数据库,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登记。 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相关信息系统,利用区县健康信息网平台,自动归并市区二级平台所推送的各类卫生服务记录,实现档案的动态建档、动态管理、动态服务。

3.使用

医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包括门诊、出生登记、家床服务、慢病管理、健康体检、上门服务等),得到相关授权后,可以实时在线调阅服务对象的电子健康档案,查阅其历史疾病及最近健康指标、用药记录、检验检查信息等,但应确保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辖区居民,办理上海健康信息网实名认证,并开通互联网查阅功能,详细流程参见《上海健康信息网实名制实施管理办法》。

4.迁移和导入

居民在乔迁、嫁娶等自然迁徙过程中,管辖地可以通过有效的身份证明(出生证、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直接导入到管辖地。

5.归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医护人员在电子健康档案中记录居民死亡信息后,其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将被自动标注并归档。

三、服务要求

1.各区县应完善自身各机构内部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区内相关系统基本统一,并符合本市相关数据采集规范。

17

2.各区县应健全健康档案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对辖区机构上传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进行管理和监管并列入机构考核内容。

3.各区县应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率。针对复诊病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供服务时应检索病人健康档案。

4.各区县应定期修订注册到市级平台的辖区实有人口名单(姓名+身份证号)。该名单用于确认辖区建档基数及下推市级数据。

5.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维护和使用健康档案时,应按照国家相关数据标准要求,补充、核实、录入、修订、提交健康档案相关个人基础信息。

6.电子健康档案在使用过程中要充分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信息。

四、考核监测指标

1.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电子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2.电子健康档案总合格率=符合健康档案数据质量规范的合格的电子健康档案份数/辖区建档总份数×100%,该数据由市数据中心自动计算,要求建立区域平台后第一年不低于60%,第二年不低于80%,第三年不低于90%。

3.个人基本信息完整率=辖区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完整档案数/辖区建档总份数×100%,该数据由市数据中心自动计算,要求不低于90%。

4.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率=1年内医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健康信息通过市区两级平台自动更新居民健康档案数/慢病管理对象的健康档案总份数,要求第一年不低于60%,第二年不低于80%。

1.1.2.3.6. 就业服务

对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政策、求职信息、岗位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居民可以随时获取各类就业服务信息,查看企业性质、所属行业、注册资金、联系方式、企业简介、招聘岗位信息、地理位置等,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活动便民化。

18

(一)参与制定并具体落实全区城镇就业岗位开发、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全区就业、失业和失业保险方面的统计和综合分析工作。

(二)负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

(三)负责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创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

(四)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逐步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五)负责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企业、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

(六)负责对外劳务管理有关工作,开展区内外劳务输出和外出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

(七)负责人力资源市场、就业训练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再就业和培训基地等就业服务实体的建设和管理;

(八)参与制定和完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与财政部门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共同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

(九)参与制定和落实失业调控政策措施,负责经办全区失业保险各项业务;

(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对十堰市张湾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管理和指导; (十一)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1.1.2.3.7. 志愿者服务

对接全市志愿者服务平台,实现志愿者网上报名、服务申请、任务分配等功能,打造志愿者服务网上家园。

一、志愿者信息管理

队员信息管理包括队员资料、队员献血记录、队员服务记录,队员资料用于记录队员的基本信息和队员的入队情况;队员献血记录用于记录队员每次的献血 19

信息并可查看以前的献血信息;队员服务记录用于记录队员每次参加服务活动的情况,也可通过此节点查看队员以往的服务信息。

二、志愿者的参与

志愿者要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相关资料以便社区做相关记录及档案归档。

三、活动内容

1.每月定期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每位志愿者走访两到三户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困难老人,开展精神慰藉、家政服务、陪同就医、保健指导、娱乐活动。

2.每周清理野广告。志愿者每周对辖区内的野广告、白色垃圾、野草、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清理,并在辖区内宣传大家都来保护小区环境,不要在墙面上乱涂乱画,乱扔垃圾。

3.节假日送祝福。志愿者对辖区内的困难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对象进行节日慰问,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让他们感觉节日的气氛,社区时刻都在挂念他们。

4.在社区内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讲座,组织社区党员对他们进行关心、教育、心理辅导,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状况,让他们健康成长。

5.志愿者义务巡逻。每周二分成两组,一组四人对辖区内的小区进行义务巡逻,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加强防范,对居民发放安全提示看,提醒居民关好门窗、锁好门。

6、志愿者文明劝导。志愿者文明创建时期在重要十字路口劝导交通文明,在车站提示大家文明排队上车,在公交车上维护秩序,文明乘车。

7、结对帮扶。志愿者一对一对困难家庭实行走访慰问,和他们聊天、谈心,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

8、志愿者植树活动。在当今社会,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新世纪的社区志愿者,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植树节时组织开展植树活动,为改善温室效应做一些贡献,倡导大家保护环境。

9、关爱残疾人活动。在助残日,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请他们看电影、帮助他们来到社区图书室看书,理解、关心、尊重残疾人,为他们开展心理咨询、 20

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日常生活照料,让他们感觉社区的关心,对生活充满信心。

1.1.2.4. 内部管理考核系统

对内提供通知、通报、工作动态、工作总结、经验交流等信息发布,并对事务处理流程及结果、内部工作等进行督察、督办、考核。提供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分类、分析和处理,提交合理建议功能。

1.1.3. 建设社区专题基础数据库

社区的基础数据是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各部门应用系统的重要基础,对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1.1.3.1. 社区专题基础数据库

属于市级全员人口、法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共建共享部分。利用公安人口基础数据、计生全员人口数据和基层摸查社区人口数据为基础,结合单位组织、银行(身份认证、信用数据)、房产、卫生、社保、车辆、纳税、公积金等各业务条线内数据库的相关要求,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数据格式,通过市政务网共享数据交换平台,经过清洗、比对及过滤,形成统一的社区专题基础数据库。优化社区分散采集和更新维护,强化数据动态管理,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市级全员人口、法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及各条线数据库保持定期同步更新,实现社区基础信息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实时高效共享。

21

2. 实施步骤

2.1. 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1.1. 建设社区内部局域网

2.1.2. 信息化设备的配置

2.2. 搭建全市社区数字化平台,试运行

2.2.1. 社区数字化平台软件的研究开发

2.2.2. 平台建设标准规范

2.2.3. 网络设施的配置

2.2.4. 基础软件平台的搭建

2.2.5. 基础硬件平台的搭建

2.2.6. 社区网上办事大厅的实现

2.3. 完善全市社区数字化平台

2.3.1. 整合现有的信息化业务系统

2.3.2. 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的更新

2.3.3. 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

22

2.4. 建设社区专题基础数据库

2.4.1. 社区专题基础数据库

2.4.1.1. 编制信息资源共享

2.4.1.2. 交换目录

2.4.1.3. 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2.5. 全市社区数字化平台正式运行

3. 系统报价

4. 系统安全设计

4.1. 系统的安全目标

4.1.1. 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4.1.2. 信息访问的安全性

4.2. 系统的安全管理

4.2.1. 系统安全

4.2.2. 病毒防范

4.2.3. 防入侵管理

23

4.2.4. 防泄漏管理

4.3. 安全分析

4.3.1. 计算机安全分析

4.3.2. 网络安全分析

4.3.2.1. 物理层的安全风险分析

4.3.2.2. 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

4.3.2.3. 系统层的安全风险分析

4.3.2.4. 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

4.3.2.5. 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4.4. 安全方案设计需求

4.4.1. 计算机安全策略

4.4.2. 物理层安全策略

4.4.2.1. 网络层安全策略

4.4.3. 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4.4.3.1.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24

4.4.3.2. 数据库安全技术

4.4.4. 应用层安全技术方案

4.4.4.1. CA身份认证技术

4.4.4.2. 防病毒技术

4.4.4.3. WEB服务器安全性增强方案

4.4.4.4. 网页防篡改技术

5.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5.1. 系统性能优化的目标

5.2. 系统性能的管理

5.3. 系统性能方案设计需求

6. 项目效益与风险评估

6.1. 社会效益评价

6.2. 经济效益评价

6.3. 风险分析与控制

6.3.1. 政策法律风险

25

6.3.2. 经济环境风险

6.3.3. 自然灾害风险

7. 保障措施

7.1. 提高思想认识

7.2. 加强组织领导

7.3. 落实建设资金

7.4. 加强人员培训

7.5. 强化宣传引导

8. 项目实施进度

8.1. 需求调研及分析

8.2. 系统设计

8.3. 系统建设

8.4. 系统测试

8.5. 项目初验

8.6. 项目实施 26

8.7. 项目终验 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