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带团四川茶艺的解说词

导游带团四川茶艺的解说词

近日无事,不免多有乱想。偶然看到一书,封面上有“天府”二字。思从中来,人称四川“天府之国”,这个美名究竟自何而始。不免看了一番资料,书中如是而言: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由此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我不免又有慨叹,想入蜀求学,已有三载,却还不知“天府”之大,真是辜负了这身在“天府”之机缘。

有人曾今这样形容四川人的生活:麻将将搓起,盖盖茶喝起,龙门阵摆起,火锅锅来起。说白了,就是四川人的四件必做之事——打麻将,喝茶,摆龙门阵,吃火锅。在四川几年了,打麻将没有学会,龙门阵摆不起来,就是火锅也总是觉得有点吃不得。所以这能将这茶作为我的说词了。前几日浏览网页,偶尔在一个愿品茗网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茶为国饮,愿为上品。觉之多有玄机,茶之历史,单单几句话是说不来的。想我阅历有限,未曾有过四海之游,无能品遍天下之茶,亦不敢斗胆去谈中国之茶,然这四川之茶,我还是有资本说上一说的。 所谓“茶艺”,在我这里,总觉得除了喝茶的艺术,还有泡茶的技术。而

这四川茶艺,说的就是掺茶过程中形成的艺术,因为四川的优质茶叶多属嫩芽茶,不似潮,汕,台等地的大叶乌龙。因此,这川茶自然而然便有了独特的茶艺之形式。只要四川人,都知道喝茶时候,那个有着长长的壶嘴的铜壶是作何之用,这也是四川茶艺最为特色的地方——用1.2米长的铜壶掺出滚烫的开水注入茶碗中,不会溅出一滴水。茶艺师在掺茶之前,总有一番类似表演的技巧展示,就是所谓的“秀茶壶”了。说起这一秀,又让我想到此时风靡中国的各类之秀,但凡“快男秀”,“美女秀”,“明星秀”,诸如此类,我总认为,仅仅局限于娱乐之用,而不能有太多的关注之行,毕竟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难以让人稍有悟觉。可是这四川的茶艺要是想秀上一秀,没有三五年的功夫,倒是不能有倒茶的资格地。中国武术中的十八般武器的套路皆被融入长壶茶艺,使得一只茶壶有如利器在手,茶艺师傅正是武林高手。然而十八般兵器也各有各的好处,茶艺师傅也晓得其中道理,故而只会研习茶艺招式的一两中把式,从来没有哪个人会想着学会所有的茶艺门道,一则耗费时日太久,二则不会有大成,偶有精通五六种表演功夫的茶艺师傅,已经算是大师级的人物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此等茶艺都埋没于民间,直到近年,才被政府看重,使得四川茶艺秀壶技术的知名度才渐渐提升。但仅仅限于高档茶馆和民间的艺人表演,远远没有普及的迹象。

川茶艺术的另一个特色,便是说词。这说词是茶师在表演之时的解说,列位切莫小看了说词的内容,不同的茶馆,不同的师傅,说词自由不同,说词的内容所包含的东西各有风格,加上不同演说者所变现的音调和表演风格,那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曾经去过一个茶馆,是朋友介绍

的,名字记得不大清楚了,好像是顺兴老茶馆。但是那里茶艺师傅的说词我却是记忆极深。在介绍了茶具之后,茶艺师傅的表演便开始了,“峨眉天下秀,高山出好茶”,“ 白鹤展翅”,“ 玉壶养太和”,“ 春风拂面,重洗仙颜”,“ 凤凰三点头”,老师傅甚至连玉川子的《七碗茶诗》也都能成诵: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青汗,平生不平事,竞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在一遍又一遍的倾听着古老的差异传唱,我们没有理由不郑重的对待这手边的一盏茶了,即使你不是品茶的高人,在此时,你也必须知道这是一种享受。

愿取三江水,品罢五岳茶。

茗间论古今,杯中说日月。

愿品茗,直须来,

不做过客做茶客,

清茶亦可胜烈酒。

天府从来多安逸,

何不举杯共锦城。

 

第二篇:功夫茶茶艺解说词

功夫茶茶艺解说词

中国工夫茶艺本于唐朝茶道,肇始于明朝,形成于清朝,绵延至今。工夫茶艺所用茶为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俗称乌龙茶。青茶的制法在绿茶和红茶的之间,因而青茶兼有红、绿茶的优点,既有绿茶的爽快和清芬,又有红茶的色香和浓醇。欲品青茶,有一套精巧、讲究的茶艺。下面是工夫茶艺的二十一道工序:

1. 备置茶具:工夫茶具有“四宝”,即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碨、潮汕炉,此外还有茶筒、茶船、茶匙、茶斗、赏茶盘、茶巾、茶巾盘等。

2. 活煮山泉: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泡茶以泉水为上。“活水还需活火烹”,活火指炭之有焰。 冲泡工夫茶水宜二沸,过嫩、过老都不利于茶的色、香、味的发挥。

3. 叶嘉酬宾:宋代文豪苏轼曾作茶叶传记《叶嘉传》,后来便以叶嘉代指茶叶。今天我们请客人品尝的是产于福建安溪的“铁观音”,其外形条索卷曲壮结,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沉重似铁,美如观音,故称“铁观音”。

4. 孟臣沐霖:烫洗茶壶。孟臣为明代紫砂制作名家,擅制小茶壶,人称孟公壶或孟臣罐。

5. 观音上轿:用茶匙将铁观音茶从茶筒拨入茶荷(用茶荷从茶筒中量取茶叶)。

6. 乌龙入宫:用茶匙将茶荷中的铁观音茶拨入茶壶中,茶叶量约占壶的

七、八成。(1/3)

7. 砂壶初倾(温润泡):即洗茶。环壶口内侧注水入壶,旋即倾出,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

8. 高山流水:悬壶高冲。提起水壶从较高处缘壶口内侧一边冲下,使水满至壶口。冲水时要沿着壶的一侧冲,不可相中心冲,以免冲破“茶胆”。

9. 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浮在壶口的泡沫杂质,又称“刮顶”目的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10.重洗仙颜:用开水淋浇壶盖、壶身,又称“淋眉”,即洗净壶的外表,又可提高壶温,确保发挥青茶的品质。

11.若琛出浴:烫洗茶杯。若琛是清初制瓷名家,擅制薄瓷小茶杯,故用若琛借指茶杯。

12.游山玩水:提壶使壶底沿茶船边绕转一圈,以刮去壶底的水滴。

13.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工夫茶斟茶要求低、快、匀、净。斟茶时壶嘴尽量接近茶杯,可避免茶汤易冷、冲出泡沫或溅出杯外不雅观。茶汤循环往复倒入茶杯,此称“关公巡城”,再将壶中残余的茶汤循环均匀地滴到每只茶杯中,此称“韩信点兵”,从而使每杯的茶汤量及浓度均匀.

14.敬奉香茗:将茶敬奉给客人。

15.三龙护鼎:端杯以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

16.细闻幽香:铁观音茶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17.鉴赏汤色:铁观音茶汤金黄,浓艳清澈,俗称茶油色。

18.品啜甘露:铁观音茶汤醇厚、味浓,回味甜爽。品字三个口,故分三口喝完茶汤。徐徐品味,慢慢下咽,并嗅闻杯底余香。

19.重酌灵芽:冲泡、分斟第二泡茶。

20.含英咀华: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领悟铁观音的神韵。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云:“洒茶即毕,乘客人各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杯底。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味”。饮工夫茶不是为了解渴的需要,而在于品味其茶趣与气质。细品茶味,慢嗅其香,尽怡情养性之趣。谁能品出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

21.尽杯谢茶:喝尽杯中茶,感谢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