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现象调查报告

中学生写作现象调查报告

10级汉语言本科2班陈亚南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初中生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本文试对初中生在写作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常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在写作前缺乏足够的准备

1。不知写什么。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初中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注意积累,教师则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分析事物,怎样提炼观点,如何搜集和运用材料

2。作文的假、大、空。在学生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而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

3。好跑题,把握不住中心。这种情况一般多会出现在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学会立意取材,搞清楚材料的取舍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关系。

二、在写作中阶段,遣词造句不当,结构,段落安排不合理

这里所说的写作中阶段,指的是动笔写的阶段。这一阶段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对此,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要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在写作后阶段,经常不修改,或不认真修改

这里所说的写作后阶段,指的是初稿完成后的时期。学生在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也都对作文的修改环节相当重视,认为习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出现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根本就不会修改。这要求教师平时应加强对作文修改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作文修改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二是学生自我检查;三是学生互相批改。通过这种修改和检查,可以修正习作中的疏漏,还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写作的长处。

 

第二篇:中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成为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而全面推进的内容是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要渗透到课程和教学之中。而国家领导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提出,告诫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元素,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必将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19xx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中外教育专家一致认为,“要使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各项基础知识”但在农村中学存在着部分学科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英语和数学,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滞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xx年4月,《农村初中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将正式启动,本人对校内的24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分析原因

出现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学习习惯和能力,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是导致分化结果的重要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很多后进生学习基础差,越学越吃力,失去学习兴趣,再者学习品质差、意志薄弱、轻视自己、低评自己、自制力差、容易产生失败感,从而失去自信心。

2、家庭原因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也致关重要,从问卷调查中显示,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学校也是导致两级分化的原因之一。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也影响孩子成绩的提高。

三、调查范围与方法

1、调查范围:本校初中部全体学生,共240人。

2、调查方法:本次采用面试调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四、调查内容与结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统一体,离开了哪一个主体,都不是完整的课堂教学。因此,对学校教学的调查,应包括教学中的两个主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调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教师的调查

教师们的教学活动能否适应学生,能否适应教材,这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关键。对教师的调查主要是通过个别交流完成的。内容以下面几个方面为主:(1)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3)是否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4)是否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是否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6)是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7)是否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8)是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课程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调查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4%的学生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42%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靠抄袭好同学的作业;将近80%的同学上课不和老师主动进行交流;65%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五、调查过程

1.我们用调查表对初中学生共24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2.我们召开了任课教师座谈会,进一步分析、总结、评价教学现状。

3.我们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畅谈学习体会,补充问卷调查未尽事宜。

4.汇总归纳问卷调查表内容和两种座谈会内容。

5.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查找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补救。

6.及时反馈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采取措施

1、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就证明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特点出发,挖掘有利因素,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势必有良好效果。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提高,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斥责的学生学习兴趣也日渐减退。所以课堂上较难的问题请水平高的学生答,较容易的题请水平较低的学生答,别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适时巧妙地启发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苏联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指出:“如果没有激发学生本身的积极性,教师的任何努力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亲老师,信其道,乐其学。

2、注意以人为本,树立自信心。

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前提.后进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自己失去自信心,自卑感强,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以此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对他们给予期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使其找回自信。教师除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外,还要给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若等他们有了优点再表扬,那被表扬的机会就太少了.老师要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用表扬去激励学生上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员给校方提供一份学生名

单,告知为“天才生”。其实这些名单只不过是随机抽取的,然而期末测试却发现“天才生”果真考出好成绩。研究员认为,由于老师认为这些是“天才生”,所以寄以更大的期望,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通过各方式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加倍努力的结果。

3、教给学习方法,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建立和谐、宽松、愉悦的师生关系;指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厌学变成爱学。同时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合用意识,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发展,让学困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转化成优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家校联通。

师者自古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今天的老师更多的是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亲近学生,信赖学生,让学生觉得师生无距离,把老师当成朋友,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转化后进生工作要耐心、细心,千万不能横眉冷对,粗暴指责,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多些鼓励,以表扬为主激励其进步,同时架起家校联通的桥梁,让孩子的进步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同步,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进步的教育研究方案。

七、结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希望的火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信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以鼓励表扬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用。注重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转化后进生,帮助学困生进步,提高成绩对改变中学生两极分化现况有一定的成效。真正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八、思考

转化后进生改变中学生两极分化现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任重道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

1、教师老龄化严重,缺少新鲜血液。

2、有些留守生,因父母外出务工,无法督管孩子的学习,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

总之,对学困生的帮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齐抓共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