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敬回儒

谈笑敬回儒,往来亲白丁

——深切缅怀林松教授

文/李道东

20xx年2月14日下午,我突然接到马博忠老师的电话——林松教授归主了。我猝然一惊,呆呆于坐在床沿,半晌说不出话来。前段时间,我还去贵府探望过他,虽知林教授疾病缠身,但也没想到大限会如此快不期而至。我去探望林教授的时候,他尚能陪客人在客厅谈话。那次从他家归来,我一直没什么预感,也许真主不愿我悲伤。还不到一月,教授竟撒手人寰,实在是有些意外的。北京早已放寒假了,白老师也已经携家眷回家度假,显然,大家都很平静,不只我一人……我胸中有些憋闷,嗓子哽住了,稍过了片刻,终于对着话筒说出了?印那林俩黑,我印那一来一黑拉治欧乃?(我们都属于真主,我们终将归于真主)。马博忠先生说,十六日早晨八点半在北京牛街清真寺回民殡仪馆站?者那则?(殡礼)。然后又说了几句保重的话,便挂了电话。我无语。不久我收到陈敏正老师的短信,发来一副悼念林松教授的对联:劳载十年,韵译古兰经,向华夏宣天启奥义;俯首一生,尽述伊斯兰,为九洲奏和谐之章。本来我也想做副对子应和陈老师,但实在没有心情。稍后,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向微信群里的朋友告知这一消息,还有云南的老师和朋友,却发现群里已经有朋友发了林松先生溘然长逝的讣告……我眼睛潮湿了。

初春的北京,透着一股寒气。北京宣武区牛街回民殡仪馆里人潮涌动,像是白帽的海洋。殡仪馆的一角,盖头起伏攒动着。大家一起为林松教授站了?者那则?,然后将亡者抬上殡仪车。

殡仪车缓缓驶向北京回民公墓……

彩云之南人杰地灵

林松教授的家乡在云南沙甸,是一个有着浓厚伊斯兰氛围的南疆小镇。云南素称彩云之南,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和传说故事,昆明的滇池、翠湖,大理的苍山洱海,锡都的金子湖畔……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或沉浸于湖光山色之间,或徜徉于阡陌纵横的红山僻壤。但是,这些都微不足道,其实,令云南名满天下的,不止这些,许多学人探询云南蜚声中外的奥秘,是因为云南的文化风情,学识渊博的名流学者,名扬天下的伊兰小镇,既现代又经典的清真大寺……当年开始求学的时候,我曾经掰着指头数过穆斯林群体当中最著名的学者,那时便知道了林松教授。林松教授与马坚教授有师生关系,不少人谈马坚教授时,便自然而然地去谈林松教授,后来我才知道,马坚教授与林松教授原来都是沙甸人!彩云之南,不仅风景旖旎,得天独厚,而且大师辈出,灿若星汉。享誉海内外的赛典赤〃赡思丁,明代的沐英将军,明清大学者马注先生、马德新先生,七下西洋为祖国人民立下汗马功劳的郑和将军,率各族人民反抗晚清压迫的杜文秀元帅,北京大学马坚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林松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纳忠教授,翻译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纳训先生……此外,还有马联元,白亮诚,林兴华,林仲明,林兴智,张子仁,纳润章,马新三,马安礼,马安义,田家培,王家朋,白平阶,桂涛声,康,纳国强等教授、教长和学者。

云南不但学者众多,而且每位学者都学识渊博,著作颇丰。像林松教授翻译的《古兰经韵译》、撰写的《古兰经在中国》、《古兰经知识宝典》都闻名中外。其中,《古兰经韵译》曾经赠给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除此之外,林松教授对儒家经典《四书》有很深的研究,翻译并注释了《孟子》,畅销海内外。林松教授还是郑和研究的元老级学者,前后撰写过19篇论文,影响深远……

1

与林松教授诗词相和

林松教授,一直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大约七八年前,在伊光网上拜读过林松先生的一篇《新陋室铭》,心中非常喜欢。林松教授这样写道:

居不怕偏,网通物灵。楼层略高,赏景尤明。书满陋室,唯伊理馨。帘外春色绿,阳台空气清。谈笑敬回儒,往来亲白丁。可以查典籍,诵天经。厌蛙蝉之噪耳,喜花鸟之随形。身寓尘凡宅,心驰伊甸陵。《古兰》云:两世兼有。

陋室铭,本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篇骈体美文,我自小熟读成诵,极为熟稔。林松教授步刘氏韵律,写的这首《新陋室铭》自是情趣盎然,别有义理,读来让人叫好不止。当时我兴致亦起,步林松教授的这首《新陋室铭》之韵,写下了下面这首《和林松教授<新陋室铭>》:

阁室不大,清雅就行。人儿不多,书香盈盈。斯虽陋室,网络通灵。畅游伊世界,信仰心中明。一日五次拜,不放松。无闹市之哄哄,有心境之清清。北有中穆伟,南有伊光雄。伊教曰:两世吉庆。

后来,我这篇和文,《沙甸》杂志也给发表出来,并且配了林松教授的原文,其实主要是因为林松教授写得好,我的和文无法与林松教授的诗相提并论的。不意三日后收到林松教授的一则短信,林松教授说,他已经收到《沙甸》杂志了,和文很好,看了之后很高兴,希望我多写一些文章出来。我当然明白这是林松教授的深情鼓励,心中甚觉惭愧,愈发觉得学海无涯,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需要更上一层楼。并且那首诗,我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写出的,感情所至,兴趣使然,并没下多大的工夫,觉得林松教授的夸赞,主要是激励自己,当然有抬高晚辈的意思了。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前辈学者的形象。诗中所说?谈笑敬回儒,往来亲白丁?,正是林松先生高贵品格的写照。

刚到北京不久,跟随马博忠老师、李建工老师参加北京市马甸清真寺举办的庆贺圣诞节的活动。在马甸清真寺,我第一次见到了林松教授。那是一次充满喜庆气氛的相逢,我喜悦地走到林松教授面前,亲切地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握手。林松教授拉着我的手,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仔细地询问沙甸的情况,以及我目前的个人情况。我都一一作了回答。我和林松教授叙谈甚欢,返回自己住处后,便写下了下面这首《燕京喜逢林松教授》的七言古体诗,后来《沙甸》杂志也给发表了——

德韶学富多宏论,敬主慈人淡泊身。立说著文取主悦,谁家不晓“尔林”人?

功高已入千秋史,美范熏陶故里亲。学问愈高心愈下,伊风浩荡万年春。【1】

20xx年的一天,林松教授因病住进了积水潭医院,我去医院看望他,林松教授说:?多年的老毛病了,过两天就出院。?果然两天后就出了院。后来,他还参加了北京海淀区伊协办的《伊海苑》杂志研讨会,会上作了较长的发言。之后不久,博忠老师打我电话,建议我采访林松教授,在我向教授提出采访的愿望后,林松教授说,先不要写我,先写佩伦教授,写其他学者,我主张?盖‘棺’定论?,等我归主后,你们再来写我。所以,在北京几年我都没有一篇正式写林松教授的文章,只有与林松教授有关的几首诗词发表在《沙甸》杂志上。这件事后,我没有采访过林松教授,只在斋月发给他几首关于斋戒内容的诗,其中有两首如下,第一首作于几年前的深圳,第二首作于北京,分别发表在《沙甸》与《回春》杂志上。

2

南滇的回乡充满了浓郁的教门气息,尤其是在斋月。斋月的生活,对穆斯林而言,不仅是信仰的历练,更具有伊斯兰文明气氛的美感。那种美仍保留在记忆当中。

西江月?斋月

锣鼓斋人惊梦,拂晓万家灯明。封斋饭时啜香茗,拳拳教门深情。

悠扬钟音窗外,唤礼声声楼琼。扶老挈幼朝真殿,朗朗可兰经声。

斋月

九月长斋戒,心念断凡尘。夜半早起炊,食饮见情真。斗室安静卧,礼拜谢主恩。殷殷盼新月,虔虔事主心。

来自林松教授的节日短信

第一次认识林松教授之后,我便与林教授建立起了联系,经常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老人家。后来,林松教授还将QQ号1191253262发给我,我才知林教授的QQ昵称叫叶正茂。虽然老人家已年逾八十,誉满天下,但是对晚辈的学习生活非常关心,谈吐礼让如待客人,从来不摆名家的架子。我在京这几年,每逢开斋节,都会收到林松教授的节日祝贺短信,至今我这里还保留着林松教授发给我的几则节日贺信。

20xx年7月21日这一天是开斋节,我收到林松教授的短信。这则短信是一首诗词,林松教授喜爱诗词,每逢穆斯林节日便写一首贺诗贺词发给亲朋好友:?仰望星空弯月笑,四海欢呼,五洲传捷报。深夜炊烟封斋早,何须雄鸡迟啼晓?谁说酷暑夏难熬!理念益坚,伊玛尼牢靠。敬遵主道功修好,吉祥氛围环球绕!祝贺莱买丹月全家幸福、两世吉庆!林松。?20xx年8月18 日是本年度的开斋节,我收到林松教授发来的节日短信,但短信已经说明他健康状况不好,未写诗词,而是转发现成短信,信中说:?色兰!值此开斋节来临之际,祈求真主赐予我们坚强的信仰,有益的知识,充足的给养,健康的身体。并祈求真主使穆斯林从形式走向务实,从争论走向实干,从情绪走向理性,从细节走向原则,从烦难走向简易,从成见走向宽容,从极端走向中正,从纷争走向和谐。祝开斋节快乐!全家两世吉庆!林松转发现成短信,因健康缘故,今年未写贺诗,祈鉴谅!?后来,林松教授还发短信鼓励我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为教门做更多奉献。这则短信如下:?色兰!在欢庆朝觐盛典的浪潮正持续不断时,全世界穆斯林都开始进入伊斯兰教历1433年元月,祝福您和全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两世吉祥,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为族教,作更多奉献!阿密乃!?

当然,收到林松教授的短信后,我也立即回复了短信,但都没有留下来。林松教授发给我的短信,现在仅存的只有这几个了,我怕它遗失掉,赶紧记录下来,以志纪念,表达我们对林松教授的永远怀念之情。

为我的长篇小说作序

3

20xx年,我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精灵侠客传〃现代篇》,翌年又完成了第二部《精灵侠客传〃古代篇》,后将书稿发给了林松教授,并请他写序。林教授在百忙之余,不顾身体虚弱,为我的两部长篇小说写了序言,并谦称是絮叨之词,以?絮?代?序?,由此也看出,林松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非常幽默的老人。一则小序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在教授身体每况愈下之时写出的,凝聚着学者的心血,字字真言,将一腔爱惜之意,洋溢于文字之中。老人家年过八十,由于长期伏案劳形,已经自称?老眼昏花?,?阅读费劲?,读书须通过放大镜局部放大才能阅读。我便降低要求,只?盼赐诗或赐字为念?。林松教授关注后学成长,在身体健壮的时候,经常为师友或后起之秀写序,从不嫌烦。即使在?老眼昏花??阅读费劲?的情形下,仍觉得拒绝不妥,还是勉撑身体,为本人写序,着实令人动容。

长篇小说精灵侠客传系列,是围绕正邪较量展开的反映地球环保的主题,本人想借助小说,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对地球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地球人类和平未来甚至对宇宙和平的思考,以便?在理性的反思中,对正义、公正信念,对环境保护,对地球人类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笔端,并且辐辏于小说的主题之中?。小说的主题是明确的,以文学形式弘扬伊中文明的精神也无有不可。林松教授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了我创作中的犹豫踌躇。尽管阿訇学者们允许尝试科幻文学,但穆斯林大众还是有些人不理解,认为是旁门左道、不值一提。于是乎,林松教授坦率直言道:?既然基调已定,主题明确,愚以为,小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宣传方式,用形象思维的生动描述,必然胜过逻辑思维的枯燥说教。?并且说,?谈不上写序,只絮叨几句,就算是敲敲边鼓打打气,希望作者挺起胸脯,理直气壮地前进吧!?表现了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著名伊斯兰教学者的高瞻远瞩的洞察力与深刻理解力。

林松教授怀念家乡

林松教授家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我去过他家几次,他家住12层,门上有清晰的清真言标志。当我第二次在他家门前出现的时候,林松教授微笑地说:?你真好记性,只来过一次便又找到门。?我羞赧一笑,道:?您是12层,只要楼层不错,教授家的门太好找了。因为门上有阿文的清真言。?林松教授笑道:?对,对。?说话间,师母已经给沏了一杯上等的好茶。这次见面,林松教授为我放了一张沙甸发展的DVD, 片子从沙甸的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福利等等各个角度向世人介绍今日沙甸,展现了沙甸人团结一心,将沙甸区各项事业推陈出新、蒸蒸日上的精神。谈话间,林松教授向我提到了沙甸的很多人和事,有一些我不熟悉,但通过杂志传媒也了解了一些。沙甸有我们大家都熟知的著名学者、教长,除了北京的马坚教授、林松教授外,还有像高发元教授,马开贤师台,林江成教长,马春武阿訇,王秋平阿訇,马文招管事,老师母,玉英师母……还提到了沙甸的凤尾山、伊甸陵,玉带河,鱼峰书院……也许是因为我是汉族穆斯林的缘故,林松教授特别提到朱威烈教授,称赞朱威烈教授特别有创新精神,他曾经创办了《阿拉伯世界研究》杂志,有中英阿三种文字,影响中国和整个伊斯兰世界。林松教授对我小说创作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是肯定的,这当然饱含了林松教授对后学的一片栽培之情。

还有一件小事体现出林松教授是一位富有幽默精神的人。有一次,他对我说,你是山东人,怎么变成云南人了?我说,原籍孔孟之乡,自小受儒学影响,原算是半个儒家的,后来皈依伊斯兰教,20xx年户口迁到云南了。然后他又问了整个过程,说你算是半个云南人,半个山东人。我说的云南人,指的是至少祖宗三代都是云南人,不是迁入的人。我自嘲地说,现在我回到山东,老家人不承认我是山东人了。然后我们都笑起来。这种宗教文明差异造成的尴尬已经见怪不怪了。众所周知,伊斯兰信仰是不讲地域偏见的,林松教授作为穆斯林当中的著名学者,当然不会有地域偏见,他所批评的正是这样一种现象,林松教授性格当中幽默风趣的一面从这件小事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事实上,前面很多事情已经证明了,林教授虽然患病在身,仍旧像关心家乡人一样,关心着晚辈后学的成长。

…… ……

林松教授远我们去了,他的音容笑貌仍旧历历在目,宛在眼前,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他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学者!

4

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学者!

他是一位?谈笑敬回儒,往来亲白丁?的长者!!

他是一位伊斯兰文化学术界的大家!!!

愿林松教授安享天园的安宁与恒乐,原真主回赐他老人家永恒的安详与幸福,愿真主擢升他在天堂的品级。阿敏!

注:【1】伊风,是指和平精神。因为伊斯兰的本意是和平,给世界带来安宁之意,这里用伊风来指和平信仰。

【作者简介:李道东,云南沙甸人。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

5

谈笑敬回儒

谈笑敬回儒

谈笑敬回儒

【与林松教授在北京《伊海苑》杂志研讨会上】

【将长篇小说送给林松教授时合影】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