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的职责不仅仅是提案

人大代表的职责不仅是提议案

在我们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各级人民代表机关是最重要,最权威的机关,是产生和监督其他所有国家机关的机关,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家监督权、选举权和对国家预算、决算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因此,我国的事情能否办好,政府能否依法行政,能否高效和清正廉洁地为人民服务,法院、检察院能否公正司法,能否切实地维护法治和保障人权,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各级人民代表机关,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否有效地行使宪法赋予的各项职权。而各级人大能否有效地行使职权,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人大代表的素质和责任心。

去年修订的人大代表法特别明确了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尤其是人大会议期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如出席会议、审议议案和报告、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参加选举、提出询问、质询案和罢免案等。

在人大代表所有这些职责中,哪些职责是最重要的?有人认为人大代表最重要的职责是提议案和建议。许多人大代表在会前几个月就忙着起草议案和建议,会中则忙着找其他代表签名连署,将提交议案和建议的多少视为衡量人大代表“政绩”的最主要标准。这当然无可非议,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期间积极提出议案和建议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不应该是最重要的。从人大的性质和根本职能上讲,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其最重要的职权是立法、监督、选举和决定重大问题,那么,人大代表最重要的职责就应是与这些职权相适应的审议法案、预决算、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决定是否通过这些法案、预决算和报告;审查经自己选举、决定的国家公职人员是否称职、是否有失职、渎职情形;决定是否对他们提出询问或质询等。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期间的最重要职责是把人代会开好,形成合力,实现人大整体使命。如果每个代表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个人的议案、建议(特别是与人大职能关系并不密切的议案、建议)上,可能不利于人大整体职能的行使。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各级人大代表组成的。由此决定了人大代表的责任重于泰山,人大代表履职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民代表机关是否能有效实现其职能,直接决定着人民代表机关是否能有效代表人民实现人民的利益。

我国人大代表绝大多数不是专职的。虽然在闭会期间,人大代表也要履行代表职责和进行相关活动,如视察、执法检查,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等,但人大代表职责的最主要和最集中的履行还是在人大会议期间。人大代表要完成好人民的委托,最重要的是应通过人大会议期间高度负责任地履行选举、审议、提出询问、质询等职责、职权,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把好国家用人关、用钱关,监督好一府两院依法、勤

勉履职。只有这样,我们的人大代表才不会有负人民的重托,才不会有负人民代表的称号。也只有这样,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真正发挥,我国各级人大的肩负的使命才能真正实现。

 

第二篇:人大代表提案引发争议

人大代表提案引发争议 称《三字经》毒害青少年 “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表示,他将就此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国学教育必须和现代科学民主的公民教育相适应,而且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要警惕和防止一些人假国学之名宣传封建迷信。彭富春的言论一经报道,立即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国学热”

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国学教育过热就“会发炎会产生病态”

目前国学教育非常火热,彭富春认为,从四点现象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政府在推动,如国家博物馆(微博)就在天安门边树立儒学大师孔子的雕像;二是国内很多大学都建立了国学院,开办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位教育;三是社会也在普及,许多人都在读国学的启蒙和经典著作;四是媒体也在宣传,中央电视台

的热门栏目也在讲国学的基本知识。

彭富春认为,国学热确实有其时代需求。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过去曾经抛弃了很多老祖宗的东西,现在看来,很多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是很好的,甚至比西方社会的东西还要好。

这让很多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另外,在当前的社会上,经济层面的追求太多,精神层面的追求确实很少,我们需要国学来弥补,寻

找传统文化所传承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的支持,是一种精神寻根的需求。

但是,彭富春认为,中国现代化就要搞现代教育,以国学教育取代现代教育的想法值得警惕,“国学不

能过热,一热就会膨胀,就会发炎,就会产生病态”。

“反科学、反民主”的糟粕不能当国学

彭富春说,在目前这股国学热中,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没有区分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学的精华和糟粕。国

学确实存在很伟大的思想,但由于历史的限制也有许多错误的知识和观点。

第一是“反科学”,彭富春指出,国学中的很多知识是违背一般真理和现代科学常识的。这是因为,国学的知识都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的,和现代科学技术相比,许多知识缺少现代实证科学的检验。比如,《弟子规》提倡孝道,“亲有疾药先尝”,让健康的人尝病人喝的汤药,本身是违背医

学常识的。

其次是“反民主”,彭富春认为,现在推崇的国学是以儒学为主,而儒学主要讲究的是孝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孝道治天下。孝道是很好的,但不能破坏正义,不能违背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实际上,农业经济时代的孝道,都可以用现代途径来实现,如办好养老院,让社会承担养老责任,而不是将养老矛盾推

向家庭。现代社会作为法治社会在更本上是依法治国。

网友热议

90%认为“毒害论”有失偏颇

截止前晚,网上相关的评论达到2529条,某网上也有1912条。记者发现,90%的网友认为国学“毒害

论”有失偏颇。

网友“渝水耕夫”认为,“国学热”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的一种继承,与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是不矛盾的。网友“水晶美女”认为, 现在重新抓起青少年传统美德的教育,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精华,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网友“晓梦”认为,现在社会上不少人不讲诚信,缺乏爱心,不孝敬父母,学学国学经

典中的诚实、孝顺、礼让的道理,没有什么不好。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如果让孩子死记硬背《三字经》等蒙学书籍,不加分辨地学习,确实对孩子有害。网友“江山”说,国学的确到了需要重新评估和甄选的时候了,传统文化必须在重新评价和不断创新中传承才有实际意义。网友“杜绝空谈”认为,学国学没错,至于怎么学,需要老师正确引导,不能断章取义。

家长看法

国学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据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国学教育改革的评估报告显示,73%的家长和87%的老师认为国学教育对孩子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近90%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了良好作

用。

记者前日在长沙街头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学生和家长。多数学生和家长表示,学习国学对孩子养成诚实、

懂礼貌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有帮助。

华夏之星幼儿园中班3岁小朋友张子涵的父亲说:“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家里一般只有一个孩子,难免任性、娇气。学习了《弟子规》等经典,孩子在这方面改变了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更礼貌,还学会了一

些生活自理的技能,如洗脸刷牙、清理自己的书包等学习用品。”

田玄立小朋友的爸爸说,孩子学了国学经典,不但自己有进步,有时还会教育大人。“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喝酒,期间高谈阔论,互相劝酒,孩子突然对我们冒出《弟子规》里的几句:?年方少,勿饮酒,饮

酒醉,最为丑?。我们都为孩子的懂事而感到高兴。”

八一路小学五年级的何浩龙对记者说:“这些经典我一点不觉得难学,背了《论语》后,我的作文也写得更精彩了,爸妈说我说话更有?水平?了。虽然现在有些句子我还不太懂,但我长大了慢慢会懂的。”

专家观点

学习经典要取精华弃糟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现代先进文化的基石,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青少年国学经典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刘孝听说,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非常重视,从20xx年开始,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了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此基础上,从20xx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让中华文化经典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

可见在当前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

刘孝听同时表示,传统经典里也有糟粕,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我们要摈弃。如《弟子规》中的“丧三年,常悲咽”,“事死者,如事生”,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这种对孝道的苛求,现在来看是过时了。 正在长沙访问的国际经典文化协会副主席、香港温雪珍女士说,中华经典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财富,是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已经达到329所。读诵中华文化经典,已经在海外

蔚然成风。她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国学、学习国学。

市民建议

编写统一规范的国学教材

也有家长表示,孩子学国学是被动的,国学经典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他们不敢贸然让孩子学习

这些经典。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肖先生说:“我承认,国学经典的精华,对改变一些人的懒惰、浮躁、没礼貌等有一定的作用,我本人也在学习,但我对老师的国学水平有所怀疑。我的孩子读三年级,老师可能自己对国学经典都不太了解,无法区分哪是精华,哪是糟粕。因此,我暂时不打算让孩子学习这些东西,等他年

龄大一点,再慢慢引导他去学习。”

长沙市民黄某说:“原来我让孩子上过一个私塾式的国学馆。这个国学馆在招生广告中说是某某国学大师授课,后来我了解到,老师根本不是什么国学大师,而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只是让孩子死记硬背,我孩子上了几堂课就没兴趣了。而且,老师发的教材很贵,要300多元一套。”他表示,希望国家教育部门组织专家编写统一、规范的国学教材,并培养一批专门的国学教学人才,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接受国学经典

中的精华,培养健康的人格。

山东禁止全文诵读三字经和弟子规:腐蚀学生心灵

“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下发的一纸禁令引发争议,一时众说纷纭。有关专家表示,当前轰轰烈烈的中小学生“读经热”有盲目跟风和利益驱动的弊端,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断章取义,营造“世外桃源”,

而是要积极引导孩子形成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字经》《弟子规》腐蚀学生心灵?

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其中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

《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我们的初衷针对学校的教学行为,目的是强化中小学的课程意识,不能随意给学生推荐传统读物。”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关延平解释说,传统文化作品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随便拿来就用,比如《弟子规》《三字经》中就有宣扬宿命论、顺民思想等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必须加以扬弃,不能不加选择地灌输给中小学生。但一些学校和老师出于个人爱好,就引导学生背诵一些传统读物,这对学生成长不利。关延平也表示,教育部门的禁令只针对学校,家长让孩子诵读的

行为属于自愿行为。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家长和学校在对低龄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时,都将《三字经》《弟子规》作为首选。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中学语文教师崔金英说,现在幼儿园和低年级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本《三字经》《弟子规》,自己8岁的女儿也曾大篇幅背诵,现在回过头看的确有些盲目。“里面有强调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不应该让孩子全盘接受,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所选择和指导。”济南明湖小学教师谭晓庆说,诵读国学不应该盲目地进行,而要挑选经典的部分,让孩子边理

解,边背诵,这样才能起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保持纯净,还是断章取义?

不过,山东省教育部门的做法也招致了一些非议。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说,《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都是明清以来重要的启蒙读物,在道德劝诫、历史文化知识普及、传统语文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中小学生一开始不明白其内涵,久而久之就能起到文化熏陶和思想润泽的作用。 “必须承认,这些文章中的确有强调繁文缛节、牺牲个性、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内容,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合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涂可国说,“但是,我还是主张全文背诵,这些作品是顺畅、完整的整体,不应该断章取义。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把不好

的东西告诉学生,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鉴别能力。”

“既然要筛选,就要明确哪些内容是糟粕?到底该删除哪些内容?但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说,阅读传统经典其实需要站在时代的立场进行抽象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只要掌握其精神取向就可以了。“要相信我们的老师,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对经典作品作出正确的

理解。”

济南市民王志勇对教育部门此项禁令的效果表示质疑。他说,这类经典大多是家长教孩子读,并且非常普遍。即便把学校的行为约束住了,却无法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许多家长出于让锻炼孩子说话、认字的目的让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引导孩子,教育部门光约束学

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中小学生“读经热”如何规范?

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山东省教育部门的做法引起关注,也反映出当前中小学生“读经热”的确存在乱象。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唐汉卫说,中小学生诵读古代传统经典文本,首先要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但现在这一问题没有一个明确规范的说法,各地一窝蜂地搞,结果变了味,出版商为了渔利,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内容混乱的读物。一些学校大肆推销各种版本的经典读物,背后也有利益驱动,干

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校长李庆平说,当前低龄孩子中的“读经热”过于泛滥,其实家长和一些学校的功利性目的大于对思想精神内涵的考虑,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多认字、要听话,而学校则是为了打造学校品牌,多卖书,忽略了对经典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引导,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需要权威部门组织专

家进行深入研究和规范。

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规范“读经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有20多年教龄的湖北黄冈市高中语文教师周洁认为,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关键不在于所读的文本本身,而是外界的引导,我教了20多年书,没见过学生因为学了《孔雀东南飞》就自杀殉情,也没见过学生学孔乙己去图书馆偷书的。“孩子的价值观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社会道德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生易受不良思想

影响,更应该追问社会环境和我们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教材本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