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从两个提供的材料中选一个完成。

1、认真观察下面的漫画,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如果你对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感兴趣,也可以根据上面的习作要求,写感受、编故事。

2、生活中还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我们可以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写建议书,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再写称呼(就是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然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最后写上建议人的姓名(或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和日期。

写好本次习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掌握建议书的行文格式。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个人或集体有时要针对某件事某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主张,号召人们共同做某件事。把这些建议和主张按照一定的格式写成书面材料传达给有关人员,这就是建议书。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与一般书信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内容、用处和读者对象不同,稍有一些区别。具体表现为:

1、题目。一般写在第一行中间位置,可直接用“建议书”为题;也可以直接点出建议的主要内容,以“关于某某的建议书”为题。

2、称呼。建议书和一般书信都有,而且格式相同(顶格写,后加冒号),向谁建议就写谁的称呼。

3、正文。建议书的正文,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的内容多,可分列出,每条一个自然段。

4、署名和日期。建议书与一般书信一样,只不过建议书的署名有集体和个人之分(谁发出建议书就署谁的名字)

二、围绕主题,注意语言得体。

写建议书,一般要经历这么几步:一是发现问题,看看在你的周边存在什么问题;二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次要写的建议书,主题已经定下了,即"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建议”。写作前,先要围绕主题,去观察生活中存在哪些有关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所提的建议要切实可行,让别人能做得到,不能讲空话、大话。建议的语气要委婉,这样别人才容易接受。

三、看懂漫画图意,理解作者的用意。

漫画与故事性的图画有些区别:画家是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因此,认真看漫画,看懂图意,体会出作者的

用意是写好本次作文的关键。画面上的东西不多,但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这个砍树人的脑袋为什么画成木头似的“啄木鸟为什么会站在砍树的人的肩上,它会想些什么?这样就容易理解作者这样画,是在讽刺那些不懂爱护树木,不懂得环境保护的“脑袋有虫”的人。

四、根据画意展开合理想象。

题目中提示了两种写法:一是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二是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无论采用哪一种写法,都必须展开合理的想象,先要描述出画面内容,这就需要对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啄木鸟的神情等展开想象,使人物、动物“活”起来。然后针对这个现象谈自己的看法,理解和感受突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采用第二种写法,要编个小故事,也要根据图意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把故事完整地写出来。

习作例文一:

请手下留情

我是一个漫画迷,每当看到精彩的漫画作品时,总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可今天我看到一幅“砍树”的漫画时,却怎么也笑不出声来。

图上画的是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长着一棵棵枝叶繁茂的树木。在一棵大树旁,一个人头戴压舌帽,嘴里叼着烟,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左看看,右看看,好像发现了什么目标,大模大样地走近一棵大树,二话没说,朝右掌心吐了口唾沫,抡起利斧,对准大树的底部,用力砍去。一边砍,一边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只可怜那生长了近百年的老树,没过多久,就发出“嘎吱”一声巨响,轰然倒地。一只啄木鸟看到这情景,啪”的一声落在那个人的肩膀上,愤怒地看着他的木头脑袋,那神情似乎是说:你的头脑里才有虫呢!

看了这幅漫画,我的心异常沉重。“这段木头里有虫”这是个多么好的借口啊!这哪里是在保护树木?分明在滥砍树木,糟蹋资源,破坏环境。这是何等的罪过啊!在我们的现实中,类似这种没有理性的、掠夺性使用资源的事件太多太多了。比如,有人为了找到某种药材破坏了整片的草地;有人为了挖几块石头,开发矿山,却把整座山都翻了个遍,破坏了森林植被不说,还污染了河水,损毁了农田,糟蹋庄稼……当我们看到那一棵棵树木被砍伐,一片片森林在消亡,一块块土地被践踏,一条条河流被污染,一种种物种在渐渐消失,看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遭到无情的破坏,全球的气候因此变得异常,各种灾害应运而生,我们的内心怎能平静?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地球毁灭了才懂得珍惜吗?

人类啊,请手下留情!救救那些被破坏的森林!救救那些被污染的河流!救救地球!救救自己!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唤!

习作例文二:

原来如此

李会林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平时不下田劳动,不下海捕鱼,也不炒什么股

票,不做什么生意,然而,手里却不时有大把大把的钞票花,你知道他致富秘诀是什么吗? 原来,他的“致富经”是“靠山吃山”。这不,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李会林照例来到他家后门山的树林里转悠。他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嘴里叼着一根烟,身上穿着一条牛仔衣,手里当然少不了一把锋利的斧头。

不久,他就到达了目的地了。这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如同是绿色的海洋。有笔直的杉树,挺拔的松树,俏丽的白杨树,其中还不乏一些名贵的树种。只见他低着头,往那一棵棵大树根部四处“扫描”,好像在寻找着什么理想目标。不久,他就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一棵大口径的树木。他的嘴里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奸笑,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他得意地“嘿嘿”笑了一声,自言自语:“这树里有虫。”说罢,他挽起袖子,站好马步,抡起斧头,对准树木,闭着眼睛,用力砍去。只听“砰”的一声,大树受到强烈的冲击,浑身颤抖,发出了痛苦的哀鸣。它微微晃了晃身子,好像在求李会林饶了它。李会林决心已定,心里只想着花钱的快乐,哪里还顾得上其他的。他使出吃奶的力气,继续砍着,一下,两下,三下……那片片木屑四处飞溅。这时,一只啄木鸟飞了下来,啪地落在李大头的肩膀上,怒目圆睁,盯他那木头似的脑袋,那神情似乎是在说:“你的脑袋里才有虫呢!”

没过多久,只听见“咯吱”一声,那棵百年大树渐渐歪向一边,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树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李大头看到大功告成,“耶”的一声,手舞足蹈起来。他拎着斧头,又在附近转悠起来,寻找下一个“目标”。还没半天时间,已经有七八棵大树遭到了相同的命运。这时,他才拿出一个新式手机,拨打了一个熟悉的号码。不久,一辆货车匆匆赶来,熟练地拉走了这些“里头有虫的木头”……

木头“里头有虫的”,这是真的吗?不,这仅仅是一个借口!李会林为了一己之利,无视法规,滥砍滥伐。正是李会林之类的人破坏森林资源,导致了水土流失,洪水泛滥,泥石流产生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将“李会林”之类的人早日绳之以法,因为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点评:这是一篇漫画作文。作者认真观察漫画,在准确理解画面内容与作者用意的基础上,借助漫画,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描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全文描写具体细致、生动感人。习作者对无视法规,滥砍滥伐行为的愤慨之情与保护森林、珍惜资源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感人肺腑。)

习作例文三:

保护母亲河的建议书

县长伯伯:

南溪是我县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养育着罗川儿女。但是,眼下母亲河的水质正在恶化,有时水的颜色会变成乳白色,水面上常漂浮着垃圾,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臭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上游两岸的石板材、加工厂、养猪场乱排污水以及两岸居民往河里倒生活污水和垃圾。母亲河在呻吟,在呼救。如果放任南溪环境不断恶化,必将给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灾难。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向县长伯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开展“爱我家园,从我做起”活动,让广大公众明确拯救母亲河的重要意义,使投身环保实践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二、开展不向母亲河排污的环保生产、文明生活活动,母亲河流域两岸的企业和居民,不要再向母亲河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开展清理垃圾、生态监护的志愿者活动。

三、不要再禁建区建石板材加工厂、畜禽养殖场,已建成的要想办法迁到其他地方。

四、在南溪两岸多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

五、对故意污染河流,破坏生态的行为,应加大执法力度。

我们的建议妥否,请考虑。

某某小学六年级全体同学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一、老师告诉你今天习作的主题是:关爱

二、老师给你提几点习作要求。

1.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2.写之前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怎么发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3.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

4.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三、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互关爱。就是别人爱你,你也爱别人。这一件事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写这样的事情,可以有一个侧重点,要么是别人关爱你,要么是你关爱别人。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自己熟悉的一些伙伴、朋友、亲人、师长……你能选择其中一个,把你们之间的事写出来吗?想一想,在你生活中,你与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相处中什么样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情你们之间的情感有怎样的联系?是互相理解,还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还是互相怀念……

我们可以从时间角度去搜索题材:懂事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

我们从地点角度去搜索题材: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 我们可以从人物角度去搜索题材: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在习作之前,我们应该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王大爷几十年如一日打扫院子的公共卫生……

四、老师告诉你,本次习作要抓住的几个要点。

1.写两人交往中印象最深刻的事。

2.人物之间的关爱的生活细节。

3.人物之间的关爱的生活细节、相互的对话描写。

4.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5.要注意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把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6.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老师教给你选择材料的方法。:

(l)首先,选择材料一定要围绕中心。我们要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就要选择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文章的“相互关爱”的中心的材料。

(2)其次,选择的材料要典型。也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最能集中地表现文章的相互关爱的中心。有位大作家曾经说过,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来说明小伙伴基本的特点,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是会突出的。

(3)选择材料还要真实。这一条应作为写人作文选择材料的重要标准。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就要写“真人”,这才是有利于作文水平提高的正路。相反的,“避”开真人不写,去“编”去“造”,对于作文水平提高是很有害的。

六、老师告诉你“写好本次习作的一些方法”。

1.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如《穷人》一文,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如《穷人》一文,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例如课文中几处描写: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穷人》一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文章的开头,就具体描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而她的邻居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4.语言平实,感情真实。如《唯一的听众》一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5.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如《用心灵去倾听》一文,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七、老师为你列写作提纲。

人物关系→具体事例→结尾

这一种方法要求我们在文章的开头先交待人物关系,然后再叙述具体事例,最后点明人物特点,揭示主题。

人物关系:这里是文章的开头,指的是要交代清楚自己和要写的人物的关系。点明“我”和谁。这里的谁,可以是任何人物。

具体事例: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要具体地叙述了。指的是具体地叙述一件或两件事情。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来细致描写,要会选择生活中的富有情趣的细节来描述事例。如果叙述一件事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最后又怎样,要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要注意突出所写的人物的特点,以“我”衬托所写的人物。文中的事例应该是“我”和另一个人物同时做的,是两个人物的活动的发展变化。在事情的发展变化的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方面的特点。

特点:这里是文章的结尾,可简单地点明人物的某一特点,也可用抒情的方法,通过赞美的口气来点明人物的特点。

八、优秀习作请您欣赏。

我给妈妈剪指甲

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大家回家,帮妈妈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心想: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扫地?家里已经被妈妈擦洗得一尘不染。煮饭吧?妈妈早就等我吃饭了。

我一边吃饭一边琢磨着,忽然,我看见妈妈的手。哦,有了!我神秘地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帮你做件事!”“你要帮妈妈做什么?”妈妈问。“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我说。

我赶快吃完饭,打了一盆温水,拿来香皂,神气地说:“妈妈,我要帮你剪指甲。先来洗手。”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说完,妈妈乖乖地把手放在盆里。我开始洗起来。一摸妈妈的手,我觉得好像老松树皮似的,串串疙疙瘩瘩的。我举起妈妈的手,奇怪地问:“你的手,怎么这样呢?不像我的手白白的、滑滑的。”妈妈微笑着说:“我的傻女儿,妈妈小时候的手和你一样。现在做事多了,手自然就会变?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懂了:“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为了能让我读上这所市里一流的学校,吃了多少苦啊!妈妈是纺织工人,工资不高,除了每天工作八小时以外,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妈妈,您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等水把妈妈的指甲泡软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突然,妈妈的手颤抖了一下。我连忙一看,原来是剪到肉了。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疼吗?”妈妈鼓励我:“我不疼。不用怕,慢慢来。”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剪。这回我更仔细,看清楚了才用力。

就这样,我终于帮妈妈剪完了指甲。忽然,妈妈笑了。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找优点谈体会:本文写的是给妈妈剪指甲,看似一件小事,却使“我”深受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的手是辛苦的见证——“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妈妈做的;为

了能让“我”读上好学校,“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怀着不辜负妈妈希望的决心、带着对妈妈的爱意,小作者小心翼翼地给妈妈剪起了指甲……文章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和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感人。可见,小作者不仅是个有心人,而且是个懂事、上进的好孩子。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语文园地三”,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想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生读“习作”)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出示板书。) 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生:关爱。生:人与人。生:写事。

师: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把宝刀,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你们真会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请同学们读习作要求。(生读习作要求。)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师:世界充满爱,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材料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咱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室时,作业本掉了,有一位同学帮我把作业本捡起来。 师: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事。

生:我从书上看过一个事例:一位盲人摔倒了,一位少先队员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师:你真会阅读。

生:我班的一个同学生病了,同学们都去看望他。生:??

师:咱们班是一个有爱心的班级,同学之间也充满着爱心。

生:同学忘了拿文具,可以到班级的“爱心箱”里借。

师:有没有发生在老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事。

生:有一位老人家忘了带钱,另一位老人家看见了借钱给他。生:(敬老的事。) 生:(发生在医院里的事。)

师:大家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生:九九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师:相信同学们能用具体的行动来表现出对老人的关爱。

师:真情远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有最感动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

四、探讨写法,实例指导。

师:请同学们打开“习作指导丛书”第三单元,读一读,然后交流习作方法。

生:可以采用环境描写。

(出示《穷人》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片断中对环境一冷一暖的对比,抒发了情感,表达了桑娜的勤劳。

生:还可以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

(赏析片断)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片断,想一想:学到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二话没说”

师:还有什么地方运用了动作描写?

生:“日夜操劳”生:“一遍又一遍地”生:还有一个“端”字。

师:要是沈老师来写会用“放”字,哪个词用的好。

生:“端”字用的好,这更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师: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用词贴切。

师:你们还找到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还有语言描写。生:还有心理活动描写。

师:请你读出有关的句子。

(生读“啊,李老师这是为了我们,日夜操劳才会这样的。”“您为我讲课那么辛苦,都顾不上喝口水,可却为我准备了水,您真像我们的妈妈。”)

师:片断中还在哪个地方也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请读出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