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模板-20xx级

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3.11.18 -2013.11.24

实习地点:巢湖地质实习基地

 

20##11 30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1.   序言

本学期本专业开设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门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了一些地质构造特点及一些工程地质问题,对我们了解一些地形地貌成因及一些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有很大的帮助,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配合本门课程以及让我们对一些地质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本学期十一周本专业开展了赴巢湖地质实习的实践活动。在上世纪50年代,合肥工业大学就将巢湖北部地区作为地质实习基地。50多年来,基地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地层、构造、岩石、古生物、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貌与第四纪、旅游等方面不断有新的发现,积累了大量教学资料,完善了后勤保障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地质认知与考察提供了便利条件。

2.      实习目的:

通过地质认识实习,使我们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的认知能力,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工作程序、方法和分析思路,以便达到本专业所需的地质知识和技能,培养我们的“三基”。

3. 主要实习地点:

3.1    马家山西坡、北坡(地理位置:北纬31.627°、东经117.82°、海拔53.8m)

3.1.1 相关地质现象 :“s”型褶皱 、层间褶皱、左行平移断层

   3.2平顶山南坡(地理位置:北纬31.63°、东经117.83°、海拔57.2m)

   3.2.1相关地质现象:“w”向斜构造 、正断层、岩石在压溶作用下的缝合线

   3.3平顶山北坡(地理位置:)

   3.3.1相关地质现象:南陵岩泥质夹层、向斜构造

   3.4麒麟山山坡(地理位置:北纬31.63°、东经117.85°、海拔78.5m)

   3.4.1相关地质现象:梁山煤线、“x”型节理、球形灰岩、岩层上的血丝状构造

   3.5麒麟山狮子崖(地理位置:北纬31.63°、东经117.82°、海拔142.5m)

   3.5.1相关地质现象:逆冲断层、张裂隙、断层角砾岩

   3.6王乔洞、紫薇洞

   3.6.1相关地质现象:岩溶侵蚀现象、多级古侵蚀面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火山岩侵入现象

4. 实习内容及过程

4.1马家山及沿途地质现象

   实习的第一条线路我们选定了“青苔山-马家山”,到达目的地后老师对我们的队伍进行简单分组后就开始了对马家山及其附近的范围内的地质观察。在马家山西坡我们首次发现了褶皱构造。在课程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褶皱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产生一些列连续的弯曲的永久性变形便成了褶皱构造,另外我们也学习了识别褶皱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发现的褶皱成“s”型根据新老岩层的顺序识别出该褶皱为向斜构造。在马家山西坡裸露在地面以上的岩层位于三叠纪殷坑组(T1Y),主要岩石成分为灰褐色的泥岩、灰岩。用罗盘测量其产状得到岩层倾向为SE130°、倾角60°、走向NE40°、SW220°。在马家山的北坡及沿途中我们发现了左行平移断层。

4.1.1平移断层

断层是断裂构造的一种,它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在断裂面的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鉴定平移断层的依据有断层角砾岩、断层面的擦痕、张裂隙,其中擦痕是鉴定平移断层的最主要的标志,根据擦痕可以判断出平移断层的性质和平移方向,此现象在后来去考察的狮子崖也有遇到。中小型平移断层是由于侧向挤压中不同的岩块在垂直于纵向逆断层或褶皱枢纽方向上不同程度的推进而形成的,断层常终止于褶皱倒转翼或逆断层上,其旋向无一定规律,可以左行也可以右行。当两条走向不同旋向相反的的平移断层交截,形成平面上的楔形体时,该楔形岩块就会随着两侧断层的水平移动而本身发生上下运动,伴有较大的上下滑动。

图1          马家山西坡“s”型褶皱及沿途发现的平移断层

4.2平顶山及沿途地质现象

     跟着队伍我们沿着“马家山—平顶山”的线路继续行进我们来到的平顶山附近,在平顶山南部被开挖后的一面岩墙上裸露出了“w”型向斜构造,之后我们绕到平顶山的北坡有与对面向斜对应的“U”型向斜构造。之所以北坡呈现“U”型,我想是由于这里的山体没有遭受破坏而一些地质构造无法完全显现的缘故。这里山体岩层岩石主要为南陵岩,且含有较多的泥质夹层,由于泥化夹层力学强度较低,且其往往对岩体的抗滑稳定性起着控制作用,所以北坡的岩性不是很稳定,如果经历大暴雨作用则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4.2.1岩石缝合线

在我们由平山南坡转向北坡的路途中发现了一块表面上有缝合线形状的岩石,缝合线多出现在碳酸盐岩上,它是两个岩石块之间的复杂界面,其形态多成锯齿状、波状、柱状弯曲。我们发现的岩石上的缝合线成波状,关于缝合线的形成原因至今还存在争议,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一种原因假说-压溶说,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它是在1874年由美国学者Fucks提出的,他认为缝合线是地下水沿已固结的岩石其裂隙或层面发生溶解作用,并使碳酸钙重新分解时,由于压力分布不均匀,岩石的溶解有差异性,而使原来平直的界面变得弯曲,由难溶残余物填充其中形成的。

很快今天的实习任务结束了,我们在平顶山北坡全体集合后就踏上了返回的路途。回去后我对今天的地质现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为第二天的地质实习做准备。

图2          平顶山“w”型向斜

 4.3麒麟山及其附近地质现象

今天我们沿着路线“凤凰山—麒麟山”出发,在麒麟山我们发现了一系列地质构造与地质现象。在被挖的山体裸露出的岩层属于地质年代中的二叠纪、石炭  系和泥盆系,通过观察识别出裸露的岩层中从左到右分别属于五通组、金陵组、高丽组、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和栖霞组。通过观察认知发现其中栖霞组中臭灰岩含量较高,黄龙组主要由含镁量较高的白云质灰岩组成且在裸露的表面含有血丝状构造它是由于岩层含铁量较高裸露在空气中被氧化形Fe2O3的缘故。高骊山组厚约有8m厚含铁量较高,金陵组主要含有粉砂岩,五通组中含有丰富的褐铁矿和赤铁矿,岩石组成主要为页岩、灰岩和砂岩。和州组由于本身岩性不均一而成炉渣状风化且其岩层表面存在大量的不同形状的节理,其中有“人”字形、“x”型、“s”型等。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成为节理。

4.3.1“X”型节理

    “X”型节理是由于岩石受双向作用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断裂而形成的。X 型节理系是剪节理最典型的形式之一,两组剪节理的夹角称共轭剪裂角。两组剪节理的交线代表σ2;两组节理的夹角平分线分别代表σ1和σ3(σ1>σ3)。过去曾认为 X 型节理的锐角分角线必与σ1一致认为节理形状锐角处所受应力较大,即剪裂角小于45°,但实际观察表明共轭剪节理的共轭剪裂角有时可能等于或大于90°,即剪裂角可以等于或大于45°。因此不应简单地把X型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作为σ1。在韧性岩石发育地区以及多次强烈变形地区尤应审慎。而在此处和州组岩层上的“X”型节理可以鉴别出σ1应作用在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上。

4.3.2麒麟山狮子崖逆冲断层

    在去往麒麟山顶的路途中发现一种球类灰岩,在岩石表面可以看到一片片球状构造,由此可以证明这里以前处于一片海洋中,岩石由海藻包围着在水流作用,以及长期的地质作用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结构。步行一段距离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狮子崖,狮子崖典型的地质构造为其岩石一侧的逆冲断层,逆冲断层及逆断层,它一般是受水平挤压力沿剪切破裂面形成的,所以与褶皱同时伴生,并多在一个翼上平行于褶皱发育。断层带中往往夹有大量的角砾和岩粉。且逆断层的规模一般较大,断面较为弯曲或程波状起伏。在狮子崖的逆断层断层面倾角为47°大于45°所以属于逆断层中的冲断层。在冲断层的左侧属于地质年的泥盆系的坟头组右侧属于志留系的五通组。观察到在狮子崖的下部两断层之间有一间隔很大的裂隙存在,这是在逆断层形成过程中岩石受张力作用形成的张节里。

4.3.3一些沿途所见的琐碎地质现象

  泥系的沉积 表面有棱状结构的岩石  背斜成谷

4.4 王乔洞和紫薇洞

                                        

5. 实习总结及体会



目  录

目录请自动生成,勿手动输入


一、    正文(题目自拟)

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实习报告在实习的基础上完成,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习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总结。实习报告内容要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能反映出实习的情况及本人实习的情况,体会和感受。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3000字左右。

一、实习报告正文内容必须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机个方面:

1.   实习目的: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2.   实习地点: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   实习内容及过程:(以实习路线为线索)要求内容详实,层次清楚;侧重实际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锻炼和提高,但切忌记帐式或日记式的简单罗列。

4.   实习总结及体会:要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着重写出对实习内容的总结、体会和感受,特别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5.      整体实习报告的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

二、实习报告文字打印格式和装订要求

1.   实习报告一律要使用A4纸打印成文;

2.   字间距设置为“标准”;

3.   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4.   图和表的编号统一按照图1、图2、图3和表1、表2、表3等顺次编码。

5.   字号设置为:

(1)标题:宋体二号加粗;

(2)正文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一级标题的编写方式为1、2、3、等

(3)正文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一级标题的编写方式1.1  1.2和2.1  2.2

(4)其余汉字均为宋体小四号;

(5)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体;

6.   页边距:上3cm,下3cm,左2.8cm,右2.8cm;

7.   页眉:1.50cm 页脚;1.75cm 页码置于页脚中;

8.      实习报告最后统一用A4纸打印后装订成册。并与实习记录本一并交回。

二、    附录(必要时)


三、    参考文献

[1]  ×××××××(小四号宋体,顶格,行距固定值18磅)×××××

[2]  ×××××××××××××××××××××××××××××××

…………    

[10]  ××××××××××××××××××××××

-孙国军、马志强-----关于中小型平移断层的探讨科苑论坛

李方正、张俊华 ---------缝合线构造的成因类型长春地质学院报(第20第一期 19901月)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wJ8IpJ09oFKX2955PbtrS31aE5KKZl2vZdmYvvp3vOjrw7KHB9gJNw_FYPCvsu7

X 型节理 - 构造地质学

jpkc.nwu.edu.cn/stru/istrucai/content/006/06-02-02.htm?


四、    致  谢


五、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第二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模板

(916071054) 20:25:19

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的内容

实习报告编写的内容根据实习的内容。一般地实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这一部分是要对本次实习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主要说明

1. 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方法、过程

2. 实习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3. 实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

4. 实习地区的地质环境或地质背景

5. 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等。

如有能力,适当地附以实习地区的或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区划位置或交通位置的简图,可以起到很直观的作用。

第二部分:矿物和岩石。

叙述在野外见到的各种矿物的类型、形态、鉴定特征、成因、数量、风化状况、对岩石和土壤的影响等。

岩石同样要按三大类分别叙述它们的年代、地层、产状、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与土壤的关系、地貌特征等内容。如有重要的矿产,也可以放在这一部分进行叙述。

第三部分:地层。

地层要按照地质年代从老到新分别叙述。可以代、纪、世、期等来进行划分,若以阶、群、组、段等进行叙述更方便,要注意二者的对照和结合。特别要说明地层的连续和缺失的特点。岩石露头的产状、形态、出露地点、规模、厚度、岩性、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关系、生物化石等都要分别介绍。

第四部分:地质构造。

首先应当介绍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中的地位和特点,使读者了解地质背景的基本构造轮廓和特征,再介绍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数量、分布、相互关系等。然后分别介绍节理、断层、褶皱等主要地质构造。

第五部分:区域地质历史。

根据以上矿物和岩石特点、地层的顺序、地层的岩性和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性质和特点、岩浆活动、地貌特点等,恢复和重建本区的地质历史。分别说明地质历史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地质事件。这一部分内容逻辑性、说理性较强,要注意得出的结论要有根据和说服力。

第六部分: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由于教材中是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它们所形成的地貌放在一起讲述的,所以实习报告中也将二者一起叙述。可以按照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及黄土等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分别叙述。重力地貌也放在此部分。一般地,外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按照侵蚀、搬运、沉积三种主要方式介分别绍。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对象有所侧重,

第七部分:对本次实习进行概括的总结,还可以谈谈对野外实习的认识、体会、意见和建议等。

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由于实习报告与一般的工作报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文风朴实

如前述,实习报告是是一种科技文章,不要求文章华丽、抒情。在报告中将野外实习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如实地反映出来,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这些地质事件的看法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就

很好了。所以语言要朴素,有什么说什么。

2. 实事求是

要忠实地记录实习内容,不能凭空臆造和无端猜想,也不要夸大。当然地质事件不能全都耳闻目睹,可以推理,但要有根据。依据要充分,逻辑性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基础的地质地貌学内容多,体系庞大,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在野外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总结,可以有机地将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如描写地貌部分,就涉及到地质学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各分支内容。

4. 图文并茂

在实习报告中适当地插入各种图片,可以起到直观的、画龙点睛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插图还可以使报告更加形式活泼、丰富多彩。图件的制作,也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过程。图件要规范,在制作插图时尽量采用现成的规范和图式,尤其是地理图和地质图,国家都有详细的统一标准。即使学生自己画的素描图、剖面图、路线图等,也尽可能美观一些。

5. 格式统一

实习报告最好用统一格式书写,应当制订标准的封面,在封面上注明报告题目,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写作日期,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

题目:《地质与地貌学》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年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5月25号之前交,电子版,发到sdaubks@163.com,主题:班级?学号?姓名?】(916071054) 20:25:19

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的内容

实习报告编写的内容根据实习的内容。一般地实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这一部分是要对本次实习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主要说明

1. 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方法、过程

2. 实习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3. 实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

4. 实习地区的地质环境或地质背景

5. 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等。

如有能力,适当地附以实习地区的或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区划位置或交通位置的简图,可以起到很直观的作用。

第二部分:矿物和岩石。

叙述在野外见到的各种矿物的类型、形态、鉴定特征、成因、数量、风化状况、对岩石和土壤的影响等。

岩石同样要按三大类分别叙述它们的年代、地层、产状、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与土壤的关系、地貌特征等内容。如有重要的矿产,也可以放在这一部分进行叙述。

第三部分:地层。

地层要按照地质年代从老到新分别叙述。可以代、纪、世、期等来进行划分,若以阶、群、组、段等进行叙述更方便,要注意二者的对照和结合。特别要说明地层的连续和缺失的特点。岩石露头的产状、形态、出露地点、规模、厚度、岩性、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关系、生物化石等都要分别介绍。

第四部分:地质构造。

首先应当介绍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中的地位和特点,使读者了解地质背景的基本构造轮廓和特征,再介绍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数量、分布、相互关系等。然后分别介绍节理、断层、褶皱等主要地质构造。

第五部分:区域地质历史。

根据以上矿物和岩石特点、地层的顺序、地层的岩性和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性质和特点、岩浆活动、地貌特点等,恢复和重建本区的地质历史。分别说明地质历史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地质事件。这一部分内容逻辑性、说理性较强,要注意得出的结论要有根据和说服力。

第六部分: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由于教材中是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它们所形成的地貌放在一起讲述的,所以实习报告中也将二者一起叙述。可以按照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及黄土等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分别叙述。重力地貌也放在此部分。一般地,外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按照侵蚀、搬运、沉积三种主要方式介分别绍。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对象有所侧重,

第七部分:对本次实习进行概括的总结,还可以谈谈对野外实习的认识、体会、意见和建议等。

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由于实习报告与一般的工作报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文风朴实

如前述,实习报告是是一种科技文章,不要求文章华丽、抒情。在报告中将野外实习所见到

的地质现象如实地反映出来,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这些地质事件的看法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很好了。所以语言要朴素,有什么说什么。

2. 实事求是

要忠实地记录实习内容,不能凭空臆造和无端猜想,也不要夸大。当然地质事件不能全都耳闻目睹,可以推理,但要有根据。依据要充分,逻辑性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基础的地质地貌学内容多,体系庞大,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在野外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总结,可以有机地将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如描写地貌部分,就涉及到地质学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各分支内容。

4. 图文并茂

在实习报告中适当地插入各种图片,可以起到直观的、画龙点睛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插图还可以使报告更加形式活泼、丰富多彩。图件的制作,也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过程。图件要规范,在制作插图时尽量采用现成的规范和图式,尤其是地理图和地质图,国家都有详细的统一标准。即使学生自己画的素描图、剖面图、路线图等,也尽可能美观一些。

5. 格式统一

实习报告最好用统一格式书写,应当制订标准的封面,在封面上注明报告题目,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写作日期,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

题目:《地质与地貌学》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年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5月25号之前交,电子版,发到sdaubks@163.com,主题:班级?学号?姓名?】 (916071054) 20:25:19

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的内容

实习报告编写的内容根据实习的内容。一般地实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这一部分是要对本次实习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主要说明

1. 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方法、过程

2. 实习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3. 实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

4. 实习地区的地质环境或地质背景

5. 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等。

如有能力,适当地附以实习地区的或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区划位置或交通位置的简图,可以起到很直观的作用。

第二部分:矿物和岩石。

叙述在野外见到的各种矿物的类型、形态、鉴定特征、成因、数量、风化状况、对岩石和土壤的影响等。

岩石同样要按三大类分别叙述它们的年代、地层、产状、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与土壤的关系、地貌特征等内容。如有重要的矿产,也可以放在这一部分进行叙述。

第三部分:地层。

地层要按照地质年代从老到新分别叙述。可以代、纪、世、期等来进行划分,若以阶、群、组、段等进行叙述更方便,要注意二者的对照和结合。特别要说明地层的连续和缺失的特点。岩石露头的产状、形态、出露地点、规模、厚度、岩性、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关系、生物化石等都要分别介绍。

第四部分:地质构造。

首先应当介绍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中的地位和特点,使读者了解地质背景的基本构造轮廓和特征,再介绍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数量、分布、相互关系等。然后分别介绍节理、断层、褶皱等主要地质构造。

第五部分:区域地质历史。

根据以上矿物和岩石特点、地层的顺序、地层的岩性和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性质和特点、岩浆活动、地貌特点等,恢复和重建本区的地质历史。分别说明地质历史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地质事件。这一部分内容逻辑性、说理性较强,要注意得出的结论要有根据和说服力。

第六部分: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由于教材中是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它们所形成的地貌放在一起讲述的,所以实习报告中也将二者一起叙述。可以按照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及黄土等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分别叙述。重力地貌也放在此部分。一般地,外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按照侵蚀、搬运、沉积三种主要方式介分别绍。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对象有所侧重,

第七部分:对本次实习进行概括的总结,还可以谈谈对野外实习的认识、体会、意见和建议等。

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由于实习报告与一般的工作报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文风朴实

如前述,实习报告是是一种科技文章,不要求文章华丽、抒情。在报告中将野外实习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如实地反映出来,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这些地质事件的看法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很好了。所以语言要朴素,有什么说什么。

2. 实事求是

要忠实地记录实习内容,不能凭空臆造和无端猜想,也不要夸大。当然地质事件不能全都耳闻目睹,可以推理,但要有根据。依据要充分,逻辑性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基础的地质地貌学内容多,体系庞大,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在野外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总结,可以有机地将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如描写地貌部分,就涉及到地质学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各分支内容。

4. 图文并茂

在实习报告中适当地插入各种图片,可以起到直观的、画龙点睛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插图还可以使报告更加形式活泼、丰富多彩。图件的制作,也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过程。图件要规范,在制作插图时尽量采用现成的规范和图式,尤其是地理图和地质图,国家都有详细的统一标准。即使学生自己画的素描图、剖面图、路线图等,也尽可能美观一些。

5. 格式统一

实习报告最好用统一格式书写,应当制订标准的封面,在封面上注明报告题目,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写作日期,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

题目:《地质与地貌学》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年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5月25号之前交,电子版,发到sdaubks@163.com,主题:班级?学号?姓名?】基本内容 岩浆岩的一种,属基性浅成岩。

与辉绿岩近似,具典型的辉绿结构,有时也被归入辉绿岩。

和辉绿岩的区别是:岩石中有明显的斜长石斑晶。

辉绿玢岩为中性偏基性火成岩,是中性或基性岩浆侵入浅成,温度迅速下降,来不及充分结晶所致。 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曾称水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 (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主要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在陆地上出露的面积约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25%。但是在地壳中沉积岩的体积只占5%左右,其余两类岩石约占9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配比例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地理位置不同而异。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其次还有化石群。

化学成分

随沉积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含量差异而不同。例如,泥质岩以粘土矿物为主要造岩矿物,而粘土矿物是铝-硅酸盐类矿物,因此泥质岩中SiO2及Al2O3的总含量常达70%以上。砂岩中石英、长石是主要的,一般以石英居多,因此SiO2及Al2O3含量可高达80%以上,其中SiO2可达60~95%。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为造岩矿物,CaO或CaO+MgO含量大,SiO2,Al2O3等含量一般不足10%。表1是根据岩样的化学分析资料综合的泥质岩、砂岩和石灰岩的化学成分含量范围值。

常见沉积岩:

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

鲕状灰岩 o?litic lemestone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模板

【组成与结构】主要成分为鲕粒状方解石,含量可占75%以上,其次为白云母,含量变化大,最高达20%,此外还有微量砂屑与生物残片等。鲕粒呈圆形、卵圆形,直径0.1~0.2mm,鲕粒胶结物以亮晶方解石为主。鲕状灰岩多为鲕粒结构,块状构造。

【物化性质】灰色、深灰色、黑灰色,密度为2.5g/cm,并且随鲕粒大小,分布与胶结3

情况其坚韧性将有变化,通常易破碎。鲕状灰岩含CaO于45%~50%之间,MgO略高,通常为2.5%,有时超过5%,抗压强度略高在100MPa左右。加酸起泡。

【功能与用途】鲕状灰岩因含MgO没有超过5%,对降低炉渣的熔点与黏度、增大其流动性有利,所以是优质熔剂灰岩,也是良好水泥灰岩原料。此外也用于造纸、塑料、玻璃等工业部门。

【鉴别特征】表面风化面上有明显鲕粒状结构;岩石比较易碎。

【产地】北京昌平;河北怀来;辽宁辽阳;广西临桂。

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解理夹角为87°。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 [1]

中文名

辉石

相对密度

3.02-3.45

性 质

绿黑色或黑色

闪长石

闪长石,为花岗石中的一个品种。一般为灰色或绿色,与基性岩过渡的种属,暗色矿物含量大于40%,则颜色较深,可呈深灰、灰黑色,可称为暗色闪长石;暗色矿物含量小于20%,可称浅色闪长石。石英含量达10%-20%时,称石英闪长石。与闪长石相同的还有钾长石、斜长石。他们都是花岗类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岩石的特征。

石灰石[shí huī shí]

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石灰和石灰石大量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石灰石直接加工成石料和烧制成生石灰。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为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H)2。熟石灰经调配成石灰浆、石灰膏等,用作涂装材料和砖瓦粘合剂。

中文名

碳酸钙

斜长石:性状编辑

单偏光镜下:薄片无色透明;正低突起;两组斜交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一级黄;平行消光;延性符号可正可负。二轴晶;正旋旋旋光性。

【鉴别】

1.白色或灰白色。

2.硬度大于小刀。

3.有聚片双晶。

4.两组斜交完全解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