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诗歌的赏析

初中现代诗歌的赏析

现代诗歌的欣赏是指读者对现代诗歌作品由感知到感想的过程,它与生活情趣,个人爱好,文化修养,个人审美标准和时代审美标准有关。

一、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我们要对诗歌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

手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诗歌或中心句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如《乡愁》(余光中),《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从文中标题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我爱这土地》、《乡愁》(席慕容)从文中诗眼“爱”与“乡愁”这两个诗眼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明确诗歌的表现手法

现代诗与古代诗相比,它更具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修辞手法的变异性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歌常借助修辞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一般常见的修辞有比喻、

拟人、排比、反复等,要让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对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的作用。如《雨说》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表达对中国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现代诗还常常运用想象与联想的艺术手段。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要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中的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人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与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诗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知晓诗歌的形式特点

中国诗歌的发展从原始的劳动号子——诗经——楚辞——汉魏乐府歌行——唐诗——宋词——元曲——“五·四”以后的新诗——当代多元化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习惯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诗言志,歌抒情,现代人一般把二者统称为诗歌。《

我们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一下类

型。 ① 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② 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歌谣(民歌、民谣、儿歌、童谣)、楚辞、格律诗、

自由诗等。

③ 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新诗等。

④ 按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咏史诗、军旅诗、山水诗、田园诗、乡土诗、城市诗等。

⑤ 按与其它体裁相结合的不同,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谜语诗、赋、骈文、诗体小说、诗剧等。

⑥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叙事诗、小诗、微型小诗等。

还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如按风格、流派、作用等分又会有不同的类型。

我们在感受诗歌的情感的同时,还要品位诗歌想象凝练的语言,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韵律,体会它鲜明的节奏。诗歌常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四、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现代诗赏析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揣摩现代诗歌的感情色彩,在诗歌赏析中更要有自己的感受,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些启示。如余光中的《乡愁》,诗人借助“邮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星星变奏曲》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在艺术上,它也颇能体现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使得这首诗含蓄胧,意境优美。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蛐蛐和蝈蝈》(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和由衷赞美之情。

当然,对现代诗歌的赏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反

复训练。中考中诗歌的赏析也不可能出现太过深奥的问题,我们只要掌握现代诗的赏析方法,应该能够得心应手。

 

第二篇:中学现代诗歌教学及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及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 导论 (一)研究问题

一提到诗,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李白、杜甫这些伟大的诗人和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灿若星河的名诗佳句。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了辉煌灿

烂的现当代时期,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收获了许多优秀的诗作,现

代诗歌成为现代中国人无可替代的传达情感的方式。为了充分展现现代诗歌的艺

术价值,20xx年6月出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中共选入了21位

新诗诗人的27篇新诗作品,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穆旦的《赞美》

等。同时,新编初中一年级人教版教材和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都是以现代诗

歌开篇,这再次表明了现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在现实的中学语文

教学中,现代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并有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在国外,特别是英美国家,现代诗歌的普及教育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他

们针对中学生编了大量的现代诗歌知识、理论介绍性的读物。但是,在我国的中

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中,古典诗词倍受宠爱,而现代诗歌由于缺少知识理论书和具

体诗作的解读书籍,这使许多一线的教师很难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将现代诗歌

教学落实到位。语文老师每每遇到讲授现代诗歌,要么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式的一

笔带过,要么干脆弃之让学生课外自学。另外,不少中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仅有

的几首诗之外,平时根本不读诗,更不会去写诗。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备受冷

落,成为诗歌教学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现代诗歌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却能以独特而新颖的方式更好的传达现代人

复杂错综的生活状态与情感意绪,已非古体诗陈旧僵化的模式所能比拟。毋庸讳

言,现实的语文教学因为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和经验方法的指导以及其他一些客

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现代诗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软肋。现代诗歌在当下

社会语境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现代诗歌教

学的研究。

对于现代诗歌的内涵,西方和中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西方现代诗歌常指的是西方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现代派诗歌,它们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于当时的诗坛。现代诗人大都有意识地摒弃传统的思

想、感受方式和文学技巧,用种种新的角度和方法来感受、认识客体世界和自我。

西方现代诗歌多站在文化批判的立场上,对工业文明下西方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

暴露。另外,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西方现代诗歌更加注重细致入微地表现内

心感受和心理真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现代诗歌对语言的革新与实验,对诗

歌技巧的重视与探究,追求语言的新颖效果,打破逻辑关系成为西方现代诗歌的

一大特色。

中国的现代诗歌概念是从中国的“现代性”概念开始的。“通常认为中国的

[1]

现代诗歌开始于中国新诗。” 中国现代诗歌是建立在中国现代白话基础上的诗

歌。在中国,语言进入现代白话时代的巨大变更对中国现代诗歌具有关键意义。

它实际上是把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转移到了具有更大词汇,更丰富内涵,更多样

表现形式的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基础上来。中国现代诗歌一出现就带着颠覆传统诗

歌语言及创作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了当时的时代要求,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与文学发展的要求。

无论是西方的现代派诗歌还是中国的现代诗歌,其“现代”的含义除了时间

意义上的“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时代”外,在文化意义上它还指“现代性”,即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一定程度上具有进步

的意义,而且其核心内涵就是对传统的改写与反叛,以标新立异的精神动摇或者

推翻我们观念中最稳固和最坚实的东西。因此,我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界定是这样

的:五四运动以来用现代汉语创作的诗歌,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新的

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本文中的现代诗歌既包括

中国现代诗歌,也包括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外国现代诗歌。

本论文拟在分析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学语文课堂实际需

要,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论文在具体论述时,力求在以下方

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往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论文,多是局限于讨论大陆中学语

文中新诗的教育问题。本文在论述中还会通过比较台湾、香港现代诗歌教育的情

况,如三地的教材中对于现代诗歌的选材、对于外国诗歌的不同教法、诗歌课后

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这几个方面以往的论文很少涉及),以便使现代诗歌教育

的研究趋于完整。

(二)研究背景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与古典诗歌迥异的文体,在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在文坛上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但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诗歌却一度处于低迷状

态。现代诗歌在社会上受到的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现代诗歌本身的边

缘化有关;二是由于我们现在接受信息的途径和形式变得多样化了。尤其是互联

网的出现,大量视觉、听觉信息冲击着你的大脑,使得文字的东西很难激起人们

阅读的欲望,更别说读诗了。再者,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化使人们也没有了深

思熟虑的习惯,而诗歌却需要我们慢慢地品味和思索。另外就中学教育而言,学

生们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不高,除了受到我们这个社会已有的氛围影响,更主要

的原因来自现代诗歌这种体裁本身。“现代诗歌语序错综,多成分省略,常紧缩

[2]

扩展,较含蓄多义。” 许多学生不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不懂得诗歌语言句式特

点,不懂得诗歌语言句式蕴涵的诗味。另外,许多教师在平常的诗歌教学中,只

讲一讲词义、句意、思想感情,只注意读一读,背一背诗歌表面,这当然不能让

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特性,进而领略诗歌的魅力。再者,语文高考没有给现代诗

歌应有的重视,这也是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都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很

长时间以来,中学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和语文教师这些肩负着现代诗歌发展重要使

命的人也显然将现代诗歌教学当作了中学语文教育的一种点缀。

上述情况引起了不少诗人与热爱现代诗歌的有识之士痛心疾首的呼吁,为了

现代诗歌能走出困境,也为了让孩子们都能懂得诗意地对待人生,中学现代诗歌

教学现状之改革刻不容缓。上个世纪末,社会各界曾展开过声势颇大的“语文教

育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

另外,1999 年《星星》诗刊发起了关于“下个世纪中学生读什么诗”的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由对现代诗歌篇目合理性的关注逐渐拉开至整个现代诗歌教学的

全方位思考。之后,有关现代诗歌教育的文章大量涌现。

总结有关资料,我国关于现代诗歌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方面:第一,关

于现代诗歌教材的选篇问题。但大多数文章只是讨论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材的选

篇问题,而很少涉及台湾、香港、欧美等地教材中的现代诗歌选篇。第二,关于

现代诗歌与语文教育、教育体制之间的关系。很多文章都从高考作文对现代诗歌

的限制出发来探讨现代诗歌在教师、学生中受冷落的原因。第三,关于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提倡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第四,关于现代诗歌

的教学方式、教师本身应具备的素养等方面。很多文章提倡从文学史的角度展开

中学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还有提倡诵读是现代诗歌教学基础的主张。第五,关

于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研究。很多文章在现代诗歌阅读、写作方面提出了很多建

议。

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某一细小的角度对现代诗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探

讨,缺乏整体性的关注,对现代诗歌教学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不够。此外,一些文

章虽然从整体上呼吁要关注现代诗歌教学,强调现代诗歌教育的功用,但是对现

代诗歌教学的利与弊分析不够,对现代诗歌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可能造成

的后果突出不足。同时,当代现代诗歌教育理论一直在高层次上运转,对于现代

诗歌鉴赏能力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

(三)研究意义

理论价值:(1)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

现代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

(2)有助于改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对现代诗歌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和

蕴含的人文精神予以重视,竭力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审美趣

味。

应用价值:(1)本文通过对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依据相关

的教育学、心理学、文艺学理,为中学老师提出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2)通过对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关于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法的比较,

为中学语文老师提供借鉴的经验。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

翻阅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关于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文章

可谓卷帙浩繁,大部分是对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法的探究,从局部来表达对中

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注意,但对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全面地关注和整体

反思的文章比较少,反映了对现代诗歌教学现状了解不多、把握不足、关注不够。

笔者对这些浩如烟海的论文进行翻阅之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对现代诗歌整体教学现状的担忧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

中的情况,却令人堪忧。现代诗歌教学的状况,令人非常尴尬,引发了诸多的感慨和忧思。胡孝华在《诗意的放逐与语文的苍白——论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 中

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意被放逐,青少年无法走近诗歌,这种状况在中学语

[3]

文的教学中令人忧虑。 祝杭斌在《新诗教学忧思录》一文中指出,新诗在中学

语文教学中的状况是,诗歌选篇贫乏,诗意被肢解,新诗的诗体倍受冷落,学生

[4]

的诗情泯灭,号召为了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关注新诗教学。 孟凡军在《对中

学诗歌教学现状的思考》中指出诗歌教学严重不足的具体表现,主要从教师的文

学素养和诗歌理论修养不足,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有

[5]

余、鉴赏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一些建议。 袁爱国在《诗意的消解

与建构——新课程背景下诗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他以案例为主,剖析

诗意在教学中因教学思路机械陈旧、文本解读肤浅鄙陋、诵读不足导致情感韵味

丧失而逐渐消解,并从诗歌阅读知识缺失、语文教师读解能力的匮乏、诗歌评价

考查的局限等角度来解释现代诗歌教学为何难寻真正的骑手,并从研读文本选择

阅读策略、言语实践走进诗歌家园、在研究性学习中激发创新潜能等方面,呼唤 现代诗歌教学的个性化追求。[6]

(二)对现代诗歌史的关注

在笔者所查到的论文资料中,己经有论者开始从现代诗歌史的角度关注现代

诗歌教学,例如孙绍振在《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一书中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几

点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对于诗歌文体、诗歌流派、诗歌演变过程等都要有所了解。

[7]

惟此,才能具备较强的文本分析能力。 否则,所谓的文本分析不过是纸上谈兵。

《语文教学的文学史意识——程光炜教授访谈录》,程教授在强调语文教学要有

文学史意识时,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特意指出新诗教学中教师和学生 重作品、轻文学史的现象。[8]林霆的《从文学史的角度开展新诗教学》一文,在

对因中国的新诗教育长期不景气所带来的漠视新诗教学的后遗症进行剖析的同

时,提出语文教师对中国的新诗史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尽可能的了解中国新

诗的发展脉络,并掌握各个历史阶段中各流派的风格、创作主张及其审美追求。”

[9]这在对语文教师的诗歌理论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界对

于现代诗歌教学的热切关注。

(三) 关于现代诗歌阅读的研究

关于现代诗歌阅读的文章较多,韩东的《读诗这回事》,他主要从读诗的目的、读诗的方式以及良好的读诗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对于读诗的重要影响等方面表

[10]这篇文章使我们认识到长久以来我们对现代诗 达了自己对青少年读诗的期待。

歌“毫无诗味、无病呻吟、晦涩难懂”的偏见,从而逐渐从主观上关注现代诗歌。

四川大学的邬荫在《中国新诗阅读中的两大误区》中论证了新诗阅读中常见的两

个问题:“一是过分依重新诗的写作背景,而忽略作家的真实情感;二是文本阅 读中断章取义,对诗歌大肆吹捧或批判。”[11]这确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所经常出

现的问题,值得广大教师予以关注。

(四)关于现代诗歌写作的研究

现在的中国诗坛,诗人势单力薄,好诗难觅,读者远去,诗歌创作处于低迷

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已经出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写作教学

训练的空白。在《诗的世界与语文世界——著名学者吴思敬答<语文世界>问》的

访谈录中,吴思敬教授就高考作文对现代诗歌的限制、高考作文与诗的关系等发

[12] 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高考作文不应该对诗歌这种文体进行特殊限制”。 周

万清在《诗歌,写作教学的金矿》一文中指出在“‘赶快把诗请回课本,请回教

室,请回校园’的呼声中,中学写作教学应当把诗歌写作纳入训练系统,努力开

[13]

掘诗歌写作这座金矿。” 梁涛在《呼唤诗歌在高考作文中的真正回归》一文中

强烈要求“允许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写新诗,让学生在诗歌作文中,体会应有的自

[14]

由和酣畅。” 陆凌霄的《诗歌写作教学的缺位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提到

我国诗歌写作教学训练长期空白的原因,指出这种空白的教学带给诗歌事业的不 利影响,指明欲振兴诗歌必得先恢复诗歌写作教学。[15]

强调现代诗歌的写作,是希望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能

力和感悟能力。这方面的文章有胡美蓉的《新诗写作教学案例:意象的选择》一

文,该文认为选择意象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考虑审美传统;二、选择意象要根

据情境,营造意境;三、选择意象应注意情景交融;四、选择意象应新颖独特。

[16]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代诗歌教学的范本。徐勇则认为现代诗歌写作是激发学

[17]

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些文章从现代诗歌写作的

目的出发,开始关注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这无疑是现代诗歌写作教学的一种突

破,对于现代诗歌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各种期刊、杂志中有关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文章,浩如烟海,包含各个方面,

门类齐备。笔者在进行整理和梳理之后,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从整体上对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探寻。在吴玉琴的《浅谈中学诗歌教学》

中,作者论述了在不同类型的诗歌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为抒情诗教学、叙 事诗教学和哲理诗教学三部分。[18]余占清的《新诗教学的两个要点》,从节奏和

[19] 内容高度统一、形象构成的基本特点两个方面对具体教学给予指导。 在《在艺

术的氛围中品诗——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价值及途径探索》一文中,作者林静不断

探寻诗歌教学境界的艺术化途径,在论文中展示了一些现代诗歌教学理念和教学

[20]

设想。

2.从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来谈论现代诗歌教学方法。顾冠群的《中学诗歌

[21]

教学误区初探》中,作者指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四个误区。 吴高华、陈国

俊的《简论中学诗歌教学的误区及调控策略》,从整体上对诗歌教学的误区进行

[22]

揭示,并指出解决的办法。 林国爽在《走出诗歌教学误区的四个步骤》中,为

[23]

我们走出诗歌教学的误区提供了具体方法上的指导。

3.从朗读的角度来谈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李彦彬的《“咬文嚼字”读新诗—

—新诗教学略谈》中,作者强调在新诗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主张细读、美读。

[24]王育林的《始于朗读终于朗读——关于现代诗歌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探讨》,作

者认为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生诗歌朗读的过程;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

[25]

就是教学生朗读诗歌的方法。

(六)对教材中现代诗歌状况的探讨

现代诗歌教学一直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古典诗词一起

共同延续着中国悠久的诗教传统。然而,目前的现代诗歌教学中,教材的选篇却

是问题种种。最先关注教材中现代诗歌选篇问题的是19xx年9月18日 《南方周

[26]

末》上刊登的毛翰的《重编中学语文的新诗篇目刻不容缓》。 毛翰认为,现行

的中学语文教材的新诗篇目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入选篇目多有不当。第

二,一些好的、适于推荐给中学生的诗篇未能入选。第三,新诗选篇严重滞后于

新诗发展现状,当时中学课本所选12首新诗,不乏问世于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

的政治运动中的应时之作,而改革开放后的“新诗收获的黄金季节”的佳作甚少。

19xx年《星星》诗刊历时一年时间开辟专栏讨论“下个世纪学生读什么诗”,发

(五)关于现代诗歌教学法的研究 表大批文章。针对教材中现代诗歌诗选篇的问题,一线教师关注的更多。何军的

《残缺的现代诗歌——对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现代诗歌的分析与思考》中,作者明

确指出“教材中所选现代诗歌篇目偏狭单一,未能展示现代诗歌的成就,中外诗

[27]

歌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 林喜杰、宋成广在《新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中指

出,归来诗歌是新诗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现象,近年来语文教材在选修课本上对

归来诗歌有所重视,但是在必修课本上有所缺失,希望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的 诗歌教材要反映现代诗歌的全貌。[28]

(七) 强调现代诗歌教学的审美性研究

现代诗歌教学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形象思维,开发语言能力,

而且可以滋养性灵,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然而在实际的中学语文现

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根本无从谈起,各方面的人士纷纷发文章强

调重视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应从诗的审美性出发——吕进教授访

谈录》中,吕教授强调审美性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从审美方面对诗

[29]

歌教学提出了许多建议。 赵伯英、沈彦的《陶冶情性培养美感——新诗教学琐

谈》一文中,作者提出新诗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陶冶性情、培养美感,强调新 诗教学的审美特征。[30]陈继珍的《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认为诗歌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并根据诗歌的特点提出在诗歌美育中要

[31]

注意的问题。 潘涌在其《论语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诗教学》一文中以语文素

质教育为背景,联系中国诗教传统、新诗创作的发展和当代教育的历史转型,来

[32]

论述新诗的审美教育价值。 特别在培植理想精神、开启个体心智、蕴蓄生命激

情和提升艺术驾驭母语能力等方面,强调新诗不可被其他文体所有的独特美育价

值。

以上这些资料都显示着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研究是处于上升期的。但在看到

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的现代诗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许多

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无论是从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是有待提高的。

如前所述,在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孤立研究文本的习惯,

而应该从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视角重新审视现代诗歌的艺术价值,从而引领学生

进入一个诗的殿堂。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远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对于现代

诗歌仍很陌生,因此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取陈旧的教学法肢解诗歌,而对现代诗歌的整体美感缺乏系统的认知。在现代诗歌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不知

道应该怎样让学生去读,如何去领会,而只是让他们读读背背了事。对于现代诗

歌的写作教学更是无从下手,许多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缺乏感性和理性

的认知,成功的现代诗歌写作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说侈谈教学法是没有

用的,而应该从教学理念和诗歌素养方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惟此,才能给

现代诗歌教学注入新的生机。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在文献搜集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筛选、

分析,力求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石。笔者所收集的有关现

代诗歌教学的相关资料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一是有关诗歌的文献及著作。二是

改革开放以来所发表的期刊论文。印度学者拉伊纳曾指出:“在各个领域中探索

趋势,发现问题的一种很有益的方式就是分析各类学术期刊”。笔者主要对《中

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教育评论》、《中学语文》等期刊上所发表的

文章进行参考。三是有关诗歌教学的博士硕士论文。四是报纸、网络有关诗歌教

学的报道。

2.问卷调查法

现代诗歌教学还涉及到实际教学操作层面以及学生如何接受等问题,在现实

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

题?迄今还缺乏较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我们对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了解不能

完全依靠文献资料,还需要结合实践的调查。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我们不可能

完成跟踪调查,所以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部分地区教师和学生对现代诗歌教学

的认识。

(1)调查对象

对教师的调查:调查分别从温州市的茶山中学(普通初中)、温州实验中学

(重点初中)、梧田中学(普通高中)、瓯海中学(重点高中)的各年级中随机选

取共12名语文任课教师。

对学生的调查:由于温州市各中学所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根据现代诗歌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我在两所初中学校的三个年级中各选取一个班,两所高

中学校则是在其高一年级中各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4所学校都没有分重点

班和平行班)。

(2)问卷调查步骤

在编制问卷前找部分任课教师了解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以增加问卷的效度。

对教师的问卷共 22 题,其中,1-8 题旨在调查现代诗歌教学的总体状况,即教

师的观念和培养现状;后14项为具体项,旨在调查教师的诗歌素养、教学方法。

考虑到时间因素,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比较简单一,只设计了 10 个问题,旨在考

察学生对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态度以及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问卷采用封闭式

和开放式相结合的形式,在每个问题后面设立若干项供选择,有些问题是设有阐

述理由及见解的开放式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

3.访谈法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综合,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半结

构访谈。访谈共选取四位教师,其中每所学校各抽取一名教师。访谈提纲见:附

录。

(二)研究限制

由于个人精力和实践有限,所选调查对象数目不大,所以得出的关于现代诗

歌教学情况可能不够全面,降低研究的信度。

(三)研究伦理

1、在编制问卷调查时,采用匿名原则。

2、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坚持答卷自由、交卷自愿原则。

3、在调查过程中对学生承诺此调查的结果仅用于研究。

五、工作进度表

1、(20xx年4月——5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现代诗歌教学的现

状,得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2、(20xx年5月——5月中旬)实验设计:参照已有研究成果,编制教师和

学生的问卷调查表、访谈录。

3、(20xx年5月中旬——6月中旬)发放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4、(20xx年7月——9月)论文撰写

参考文献:

[1]奚密.新诗·现代诗·现代汉诗[R].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5).

[3]胡孝华.诗意的放逐与语文的苍白——论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J].中学语文

教学,1999(2).

[4]祝杭斌.新诗教学忧思录[J].教学与管理,2002(31).

[5]孟凡军.对中学诗歌教学现状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4).

[6]袁爱国.诗意的消解与建构——新课程背景下诗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

文建设,2006(11)

[7]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244.

[8]程光炜.语文教学的文学史意识—程光炜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

究,2004(10).

[9]林霆.从文学史的角度开展新诗教学[J].天津教育,2003(12).

[10]韩东.读诗这回事[J].语文学习,2008(2):50-51.

[11]邬荫.中国新诗阅读中的两大误区[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10.

[12]吴思敬.诗的世界与语文世界—著名学者吴思敬答<语文世界>问[J].语文世

界,2003(9).

[13]周万清.诗歌,写作教学的金矿[J].语文学习,2000(8).

[14]梁涛.呼唤诗歌在高考作文中的真正回归[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

[15]陆凌霄.诗歌写作教学的缺位对新诗发展的影响[J].广西民族学院学

报,2004(2).

[16]胡美蓉.新诗写作教学案例:意象的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06(6):36-38.

[17]徐勇.由高考作文谈新诗写作[J].语文学习,2000(11):6.

[18]吴玉琴.浅谈中学诗歌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1(3).

[19]余占清.新诗教学的两个要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11).

[20]林静.在艺术的氛围中品诗——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价值及途径探索[J].中学

语文,2007(7).

[21]顾冠群.中学诗歌教学误区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5).

[22]吴高华,陈国俊.简论中学诗歌教学的误区及调控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

报,1995(4).

[23]林国爽.走出诗歌教学误区的四个步骤[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3).

[24]李彦彬.“咬文嚼字”读新诗——新诗教学略谈[J].甘肃教育,2006(19).

[25]王育林.始于朗读终于朗读——关于现代诗歌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探讨[J].考

试,2007(5). [26]毛翰.重编中学语文的新诗篇目刻不容缓[N].南方周末,1998-9-18.

[27]何军.残缺的现代诗歌——对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现代诗歌的分析与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2000(5).

[28]林喜杰,宋成广.新归去来兮辞[J].语文学习,2006(9).

[29]吕进.诗歌教学应从诗的审美性出发——吕进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

究,2003(7).

[30]赵伯英,沈彦.陶冶情性培养美感——新诗教学琐谈[J].徐州师范学院学

报,1985(2).

[31]陈继珍.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7(4).

[32]潘涌.论语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诗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