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作文教学计划及单元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计划

一、作文教学目标

1、培养审题能力。学会审清题意,包括审清半命题作文题目,用好一半的命题权。

2、优化文章结构。学会运用倒叙和插叙,学习运用叠加式的方法和组块式的作文结构模式。

3、深入开掘主题。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4、精心设置开篇。培养学生精心锤炼打造作文开头的意识和能力,一语中的,落笔生花。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写作积累。本班学生从预初起就开始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周一至周四每天一篇日记,周五一篇读后感或摘录点评,双休日为随笔作文或命题作文。在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录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故而从初二开始,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写感悟性日记和随笔,学生由原来的观察和记录更多的转向对生活的思考,对时事和人物的评价,写作内容较多的有了质的转变。

2、存在问题。在八年级这一年,学生的习作训练明显地呈现出一种倾向性,即日记和随笔的质量优于命题作文。随笔作文,或真情流露,或有对生活的感悟,往往文通句顺,主旨明确。而对于命题作文,学生常常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选材不当,详略不当;开篇冗长,语言繁复,有时第一段整个的就是对题目的解释;写作缺少章法,不讲究结构的编排,或平铺直叙,或结构紊乱;结尾往往草草收笔,语言直白,缺乏对人、事、物作多角度的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不能深入开掘主题。

3、原因分析。从主观而言,学生在写日记和随笔作文的时候没有压力,内容主要是当天或近阶段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有感而发,随性而作。尤其是随笔作文,因为题目是自拟的,所以绝对不会存在大段的释题,文章开篇往往顺题切题而入,很快能进入正题并言之有物,有时在写作的过程中突发联想,插叙也能运用自如,由此,内容丰富、主旨明确、颇有几分哲理的文章也并不鲜见。命题作文则不然,学生原本就心生畏惧,一旦审题出现障碍,思路受阻、选材平乏、刻意编造、随意拼凑的病症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从客观而言,虽然在以往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有作必批、必评、必改,但是缺少比较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作前指导,举一最简单的例子,作后的美文欣赏远远不及作前相关类型文章的范文引路有效,而且写作的过程都是在家里完成,所以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拖沓和随意,造成学生的命题作文质量相对较差。

三、具体改进措施

1、加强作前指导。制定各阶段作文教学目标,适当结合阅读教学,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针对性指导和训练。通过完整篇的范文引路、点播章法到留白篇的仿写、补写训练,由易至难,减小学生学习的坡度和难度。

2、激发写作情趣。选择适切的范文,可结合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精心设置作文题目,通过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素材和情绪体验,激发学生有事可写、有话想说的写作欲望。

3、当堂限时作文。努力创设条件,尽可能地安排在作文指导课后的一课时当堂习作,一方面使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性达到最优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限时作文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写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怠惰思想。

4、多元组合评价。作文的批改、评讲和修改是巩固强化、总结提高的重要阶段,单一的教师评讲模式往往不能激发起学生再学习的欲望。因此,批改、评讲和修改可采取多元组合的方式进行。如批阅,可采用教师打分和学生打分相结合,偶尔还可以请家长参与打分。评讲可以是教师主讲也可以是小组推荐交流。美文欣赏可以是优秀作文赏析,也可以是精彩片断回顾。病文修改可以是教师修改可以是分组修改也可以是全班集中修改。

四、阶段实施计划

(一)培养审题能力

1、了解四大命题类型: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2、了解全命题作文的分类:范围型命题、主题型命题、情景型命题

3、说说以下几个作文题目各属于哪一个全命题作文类型,仔细推敲题目的含义。

4、概括审题要点:字斟句酌,把握题意;明确题目的限制和自由

5、出示半命题作文题目,推敲题目的含义,明确全命题的审题要点同样适用于半命题,拟好半命题作文题目首先要审清已有的一半命题。

6、学生对原题“补词”,行使一半的命题权。

7、概括学生在拟题过程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如过于浅显或宽泛,缺乏新意等等,了解几种常见的半命题拟题方法,扬长避短,脱俗出新。

8、赏析例文,概括总结。

9、习作训练。

(二)优化文章结构之学会运用倒叙和插叙

1、了解文章的常见结构,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2、了解叙述的几种方式,知道什么是倒叙和插叙。

3、讨论分析例文,说说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好处,并总结归纳。

4、提供写作素材,设定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两种或其中的一种,交流写作思路。示例:以学生某一天的日记为素材——“我考试失败,回家闷闷不乐心情烦躁,奶奶唉声叹气,妈妈小心翼翼,爸爸沉默不语,晚饭后父母去超市购物,回来后爸爸推开我的房门,轻轻地将一株仙人球放在我的书桌上,转身离去时还不忘轻轻掩上我的房门……”要求学生以《记住这一天》为题,确立文章主旨,用倒叙的方式开头,以插叙的方式补充一个在这一天之前发生的事例,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主旨更鲜明。

5、在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之后当堂完成写作。

(三)优化文章结构之学会运用叠加法和组块式

1、了解叠加法的定义,知道叠加法的主要类型:事情、人物、情感或物象的叠加。

2、分析讨论例文,明确叠加式的方法和组块式的结构有何好处,掌握运用叠加法的关键:并列式叠加和递进式叠加。

3、通过补写训练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示例:《假如九年级不再补课》。原文第二段为“假如九年级不再补课,我将去登山……”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补写第三第四段的内容“假如九年级不再补课,我将去       

4、学生交流,分析概括存在问题,出示原作,体会文章所使用的叠加方法,明确叠加法绝非是写作内容的任意累加。就补写的示例作文而言,文章的主旨是亲近自然,发现生活,那么唱歌、打球就不符合要求,同时要注意审清题意,“假如九年级不再补课”,结合现实情况,应该是在周末的一至两天内可以达成的愿望,所以补写的内容不应该是一两个小时或随时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不可能是诸如远足之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

5、习作示例。

(四)深入开掘主题之以小见大

1、通过示例引出概念,了解以小见大的定义。

2、学生思考搜集,学过的课文中哪些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并作简要分析,明确“小”和“大”的内涵。

3、提供例文(完整篇),分析文章的选材和立意,归纳例文运用的以小见大的方法。

4、提供例文(留白篇),请学生思考填补作者的感悟。

5、交流点评,展示原作,指出原文以小见大的方法,并归纳总结。

6、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小事,感悟深义。

7、习作训练。

(五)精心设置开篇

1、通过名人名言和名家写作实例,如《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开头,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好的开头在文章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2、了解文章开头的方法:开门见山法;艺术引入法

3、分析讨论示例,了解开门见山法及艺术引入法的几种具体方式。

4、选择部分中考优秀作文的开头,注意适当补充或概述文章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写出运用了哪一种开篇方式,并简述这样写的好处。

5、习作训练。

第一次作文:《愚公移山》读后感

写作指导: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1、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2、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3、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十、写作要领很多,但如下三个环节尤为重要。

1、概括醒目,耐人寻味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标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好坏。读后感更不例外。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有主副之分。副标题平实客观,固定性强,当不论。主标题就不可小视了。

读后感的主标题应扣紧感想的中心,突出感想的话题,同时讲究语言的高度概括。这样,会使读者触题心惊,引人入胜,想探究竟。我曾经具体指导过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要求学生提炼标题,力求题中见物,涉题有话。

2、新颖独特,具体鲜明的角度

  一篇好文章读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同一个人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写作时,选好角度,特别重要。角度是发感的起点,是选材用据的规矩。确定角度的原则当是:不可过大,新颖独特,具体鲜明。切忌面面俱到,含糊不清。应针对性强,启发性强。最好是舍面选点,舍大求小,可正可反。如报刊上时常出现的“反弹琵琶”,构思就很新颖,角度就很特别。角度好,会收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使读者看后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受。

  3、有理有据,切中要害的发感

  读后感是“读”与“感”的有机结合,“感”因“读”而发,“读”为“感”起点。总体来说,应轻“读”重“感”。读后感不同于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不离文学作品本身,而读后感一旦角度确定,重在发感,原作品只是话题的依托。发感应从已确定的角度出发,紧密联系自身实践和现实生活,利用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强的证据,抒发感受,评证观点。同时,发感应扣紧主题,切中要害,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正反结合,力求深入浅出,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可旁敲侧击,节外生枝,泛泛而论。选据以自身实践为重,以事实为重。标题和角度在发感时应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发感,给人以明晰的感受和有力的启发,引起读者共鸣。

  另外,发感不必过多地涉及原文。切记原文只是发感的起点和比较物,而不是发感的对象,否则,会拖泥带水,效果不佳。

第二次作文:话题作文“我的理想”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3、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4、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梦想起航

同学们今天真精神!老师想请你们听首歌,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可要告诉我你听明白了什么哟!(播放《种太阳》。)

听懂了歌曲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种太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啊。(板书:愿望)

丑小鸭有个美丽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板书:梦想)

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板书:理想)

(让学生充分说,鼓励他们说清楚,肯定他们。老师分别简单的板书出来。)

 二、诉说理想,放飞梦想

师: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

(学生先小组互相说,再指名说。)

(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三、实现理想,努力登攀。

师:你们的理想真好,美而且远大,使我想到一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知道老师的歌要告诉你们什么吗?  (学生发言。)

师:对了,你的理想是多么的美丽。可是现实生活又是多么的多变,你想到在你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师:理想中的敌人有:最大的敌人——自己,最多变的敌人——知识和能力的变化。 看不见的敌人——社会环境       

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成为最大的敌人:耐心、毅力、信心      ——怎么战胜他?

知识和能力的变化会是什么?知识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多,要做的要学的也多。怎么战胜他——关键是自己

社会环境变化是什么?陌生的环境,社会的吸引力,网吧,游戏,金钱等诱惑。怎么战胜他——还得靠自己。

所以说,一切取决于自己,一切靠自己。

认识范仲淹的名言,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资料。

四、师口头作文。

五、快乐作文,拟定提纲

那么如果要把自己的理想说清楚、具体,你觉得应该介绍那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你的作文怎么谋划呢?

(列出作文提纲。)

小结:

励志歌曲《真心英雄》歌声中,师:同学们,你们有着美好的理想,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有许多的困难,不能光有心动没有行动,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制定计划,坚持不懈……你定能展翅在你理想的蓝天上。

六、学生写作,师巡回辅导。

第三次作文:游戏作文

写作指导:

一、课前谈话。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从一个小小的角度来领略语言的神奇魅力,好吗? 
二、指导学生玩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 
    这个游戏方法很简单,我们每人发一张小纸条,第一组的同学在纸条上写”时间”,比如20##年、炎热的夏天、一个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黑夜等等;第二组的同学在纸条上写”人物”,比如我和爸爸、刘备、猪八戒等等;第三组的同学写”地点”,比如在教室、在北极、在诸葛亮的卧室等等;第四组的同学写“干什么”,比如抓起扫把画画、穿上十二套衣服跳劲舞等等。大家写的内容越新颖、越离奇、越古怪越好——当然,我们也拒绝低级庸俗的内容。谁最动脑筋,谁就最聪明最能干。 
    接下来,我们请同学分别从四个袋子里取出一张纸条组成一句话,大声读给大家听。然后,我们要对这些句子评出最具创意奖和最幽默搞笑奖。 
    2、指导学生观察场面。 
    我们玩游戏感受到了快乐,要学会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与读者一起分享。作为活动作文,一定要学会场面描写。要把场面写好,就要求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留心观察。在这个活动中,有两个典型的场面,谁来说说,是哪些场面? 
    第一个场面是同学们写纸条。写纸条时,整个教室里的气氛怎么样,同学们是怎样写的?哪个同学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想了些什么? 
    第二个场面是读纸条。谁是怎样读的?同学们听后有什么反应?有哪些表现特别典型的同学?他们有哪些动作、神态和语言?自己有什么反应,想了些什么? 
    板书: 
    写纸条的场面 
    面:教室里的气氛,同学们是怎样写的。 
    点:典型人物——哪个同学是怎样写的? 
    典型人物——自己是怎样写的,想了些什么? 
    读纸条的场面 
    哪个同学是怎样读的,读的内容是什么? 
    面:同学们听后有什么反应?教室里的气氛怎样? 
    点:典型人物——哪个同学的反应最突出,他有怎样的动作、神态与语言? 
    典型人物——自己听后有什么反应,想了些什么? 
     3、指导学生开展“句子里的大世界”游戏。 
    (1) 学生写纸条。 
    (2) 学生写好纸条后,老师收纸条。 
    (3) 指名上台抽取纸条读给大家听。 
    4、指导学生交流,练说两个场面。 
    (1) 刚才同学们玩了游戏,现在仍旧沉浸在快乐之中。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场面。 
    (2) 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根据板书,先让学生说写纸条的场面;然后交流读纸条的场面。老师相机指导,并做好板书。 
三、指导学生习作。 
    1、刚才大家非常热烈地交流了自己在两个场面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面,按照我们的板书写一个片断。 
    2、学生练写片断,老师巡视。

四、学生开始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第四次作文:倾吐心声

写作指导:

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曾经拨动过你的心弦;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久久不能忘怀。掬几朵生活的浪花,写一篇抒情散文,倾吐你的心声。
    要求:
    1、所写内容可自由选择,但必须是自己亲历的,是用你火热的、敏锐的心所感悟到的。如《草莓》一文,作者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就是由自己在林间草地上发现的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的。
    2、要围绕中心选择、组织材料。
    3、学习运用适当的抒情方式。既可以像《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一文那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直接抒写出来;也可以像《白杨礼赞》那样,采用象征的手法,托物抒情、借景抒情。
    抒情散文有“美文”、“小品文”、“艺术散文”之称,是狭义的散文。这里谈谈它的特点以及它的抒情的方式。
    一、抒情散文选材范围广泛而具有典型性。抒情散文选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今中外天地万物凡是自己有所感悟的典型题材它都可以写,可以谈文说艺,可以是观花赏鱼;可以写校园趣事,可以写家庭生活,可以写社会见闻;可以从大处着意,也可以从小处着笔。柯灵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有一段绝妙的话。他说:“人生毕妙,世像纷披,缪斯女神用诗展示锦心绣口,咏叹讽颂;用小说铺叙悲欢离合,灵肉升沉;用戏剧传奇,衣冠优孟,生旦净未丑,神仙老虎狗。诸种手法别具风韵,各有千秋。而包孕天地万汇,人海波澜,闳远精微,无所不窥,无所不亲的,却是散文这一族。”
    柯灵先生这段话正好说明了散文写作范围广泛的特点。这也可从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找到这方面的例子。如《草莓》这篇抒情散文,作者就是选取了在林间草地上发现的一颗晚熟的草莓这样的材料,展开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的。
    二、抒情散文结构灵活而主旨鲜明。抒情散文和别的散文一样,它追求的是一种如“行云流水” 的自然之节奏。它是一种结构限制最自由灵活,限制最少的文体。它不像小说那样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不像诗歌那样要求有一定的格式韵律,它不像戏剧那样要求有矛盾冲突。它可以写景状物,可以写人叙事,可以议论说理。作家谢冕认为“散文的精髓是自由的”。他说:“在文学这个领域,自由对散文的恩惠比任何文体都多,它可海阔天空无所不写,又可以行云流水最无定式,散文的体式先天地拒绝规则。”
    谢冕的话中肯地概括了抒情散文结构灵活的特点。不过,我们还应知道,抒情散文的结构章法并非是散而无条理,散而无主旨的。它的主旨应是明确的,选取的材料应是为中心服务的。它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既撒得开,又收得拢。如陆蠡的《囚绿记》就是这样。这篇抒情散文在结构上是很散的,如写了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等,但它有“绿”这情感线索行文,且始终围绕借此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这个主旨写,因而它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三、抒情散文表现手法多样而特别注重抒情。抒情散文可以说是各种文体表现手法的集大成者。因此,我们写作抒情散文时,可以根据文章主题思想的需要,可以时而叙述、时而描写、时而议论等。但对于抒情散文来说,其抒情手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叫做抒情散文了。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抒情散文何尝不是艺术?因此,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那么,抒情方式有哪些呢?大体说来有如下几种:
    一、直接抒情:它是作者无需借助于任何依托物,而直接抒发强烈情感的方式。这种感情如野马脱缰、如江河决堤、如熔岩喷发,一发而不可收,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受到艺术的感染。如《白杨礼赞》开头写道:“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里就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
    二、间接抒情:它是作者需借助叙述、议论、描写等进行抒情的方法。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种:
    1、咏物言志,这种咏物言志的方式侧重于言志。它熔记叙、说理、抒情于一炉,有很强的知识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它不但借描写景物抒发情思,而且言外有旨,弦外有意,以物喻人,以物寓理。如《红花草》这篇散文,作者在描绘了红花草“举着一支支光焰闪烁的小火把,把大地点缀得流光溢彩”等外形后,感叹道:“红花草啊,你活着,是为了人类美好的生活;死去是为了给大地添肥。”最后言志:“学习红花草,志在祖国大地。”这是一篇典型的咏物言志之作。
    2、托物喻理:它是从赞扬或评析某一事物入手,用以说明一个哲理的方法。如陈根生的散文《故乡的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文中写着:“每当人们急匆匆地赶到岸边,面对茫茫河水,无可奈何之时,这桥就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把两岸连接起来,替人们排了忧解了难,不要谁道声谢,不望谁报个恩。这桥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做好人,做好事?默默地、无私地……!”这段抒情就充满了人生哲理,情流弦外,理在言中,水乳交融。
    3、触景生情:它是面对特定的景色或环境,作者情不自禁地把感情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作者在描写了松骨峰战斗的壮烈场面后,写道:“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里触景生情,给读者极大的感染。
    4、借景抒情:它是作者借描写的景物来抒情的方法,如陆蠡的《囚绿记》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这篇课文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详说了。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重要的抒情方式外,还有情景交融、引文抒情、曲笔抒情等方式,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 
名段示例与赏析
[名段示例1]
    有一类人,像古井。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路人走过时,都不会多看它一眼。
    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儿掏水来喝,这才惊异地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的深,深不可测;掏上来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见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若愚,更是难上加难。
    世人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有的掏出来让别人看,肚里有一分的,说他有两分,有两分的呢,说自己有三分,与此类推。
    “有麝自然香”已变成了惹人发噱的“天方夜谭”,“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正因为这样,一旦发现了古井,便好似掘到了金山银库,有难以置信的惊喜——以为它平而浅,实则它深又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知无不言。你掏了又掏,依然掏之不尽。每回掏出来的话语,都闪着智慧的亮光。你从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你对人生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这口古井,不肯、也不会居功,它静静伫立,看你变化,看你成长。你若有成就,它乐在其中而不形诸于外。(选自《玲珑人生》  作者:尤今)
    [赏析]   
    这段文字选材平凡而有意义。以小见大,以井喻人,把古井与人生融合起来,表达了处世待人的基本态度,先写人,后写物,构思新巧。开篇以“古井”的形象描绘着笔,写它表面上是“一圈死水”,过路者“不会多看它一眼”,但当你掏水喝时,却惊异地发现,井水是那么的“深”、那么的“清”、那么的“甜”。这就由表及里地揭示了“才美不外露”和“大智若愚”的本质。作者还把笔触伸向人类社会,说明一个人应具备古井那样丰富的内涵和非凡的潜能,抒发自己对世风时势的愤懑之情,赞美古井“不会居功”,“不肯炫耀”的品格,对比鲜明用语风趣活泼。
             
   

第五次作文  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一、总体构思:

学生刚刚学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并且尝试编排、表演了课本剧,为续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节写作课可以看作是《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高涨的阅读热情、学习兴趣和青少年特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话、交流、讨论,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教学中,仍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自主意识;要帮助他们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准确、生动地创编故事;要指导他们懂得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1、课前布置学生编写课本剧:以小说的结尾句“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为开头,合理想象,续编故事,准备在班级表演。每个大组编排一个剧本。大组组长负责本组剧本的编排演。

2、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表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演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从续编故事、对话交流和表演中得到写作的灵感。

3、现场写作,自我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一定爱看动画片吧,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吗?当然,你还得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主人公形象都是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得来的。同样,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把作文写得更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续写,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想通过这次的写作来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观察学生的反应,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写作热情。)

展示续写的有关知识和要求。(见板书设计)

教师简要点拨。

(二)课本剧表演。

1、各大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课本剧编排演的分工合作准备过程。教师记载,作为期末综合评价内容之一。

2、四个大组轮流表演课本剧。

3、讨论、评点: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课本剧表演是不是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情节的继续发展。

学生发言。教师根据他们的发言,结合课本剧表演的内容,启发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师:他们的表演,情节虽然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强调:

(1)围绕“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编剧。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想象合理。

4、提出本次习作要求。(见板书设计)

(三)自由写作。

1、教师提供三种写作形式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见板书设计)

2、学生写作。

(四)自我欣赏。

1、小组交流:我觉得我的文章这儿写得比较好……

2、请部分学生上台宣读自己的习作,师生点评。

(五)简单修改习作。

学生自由表达:我想这样修改我的文章……

(七)总结延伸:

师:这堂课,我们尝试着把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的写作结合起来。课前,大家发扬合作精神通过查资料、请教别人等各种途径获取多种信息,然后发挥想象,精心构思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课上,大家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写作方式进行写作;而自信的展示、客观的评价、自主的修改,使你们的作品锦上添花。课后,请大家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再送交老师阅评。

板书设计:

批改记录:

在编排演课本剧的基础上续写小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能激起他们热情和兴趣的工作。当然,从阅读体验到表演心理体验,再到创造、创新,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所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这节写作课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本化、多元化、综合化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吻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方式;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自己评价、修改习作,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六次作文:一事一议

写作指导: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上某些人的荒谬论调,引发鲁迅深深思考,并撰文进行了有力批驳;一出旧戏,引出了邓拓关于“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的议论。生活中,即使是很琐细的事、很平常的现象,都可能会触动你,引发你思考。你不妨把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一社会现象的感触和思考写下来,肯定也会是一篇漂亮的好文章。

一、提示及要求。

1、要针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有感而发,不要空发议论。

2、叙事应简明扼要,议论要有针对性,不仅仅就事论事,要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联想和思考。

3、话题要广泛,思路要开阔,要有自己的见解。

4、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二、写作方法讲解

这一单元重点是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这类文章就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件事、一种现象或一个故事,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一个道理。例如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鲁迅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论调进行反驳;有邓拓针对一出戏提出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的真实是有距离的观点;有金克木从科学家牛顿养猫的故事中挖出新的道理;有卡尔·萨根针对幼儿园或一年级的孩子爱问问题而高年级的学生不爱问问题这种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可见,针对性强是这类文章的第一个特点。

针对什么来写呢?这是同学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你一定会看到、听到或经历过许多事情,有社会上的,有家庭中的,有学校里的,比如:不少人参与“六合彩”赌博,青少年沉迷网吧,学生上课睡觉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议论的对象。在身边发生的事中,有国家大事,也有日常琐碎的小事,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应该抓住自己最熟悉,且感受深刻,有自己见解的小事来写。如果命题给出指定的材料,就针对指定的材料来写。

一事一论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叙事要简明扼要,说理观点要鲜明,论证要有说服力。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叙事是议论的基础,叙事不要求生动、具体,而要讲究清楚、简约。一般情况下,叙事要根据说理的需要,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说理。说理首先要观点鲜明集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你对某件事是赞从或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也许你对某件事有几种看法,但也应该抓住其中某一种来阐析。

怎样从事或材料中提炼观点呢?这一点很重要。一般来说,可以有三种方法:一是概括法。即通过对事或材料的分析、概括,抓住其中心和本质,从而提炼观点;二是引申法。即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炼出更深、更新的观点;三是类比法。给的材料如果是寓言故事或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对这类材料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而应当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的社会现象,“借题发挥”,提炼出合理的论点。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最关键的是论据充实,论认证合理。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事实论据的作用之大。使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叙述事例要简明扼要。这点在前面已作了分析;二是选作论据的事例必须与论点有本质的内在联系,能够证明论点;三是选作论据的事例,必须真实可靠。如有位同学为了证明“身残志坚”这一观点,他竟然说“英国科学家爱迪生,虽然双脚残废,但是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发明了一千多项东西”,这种胡编乱造显然是行不通的,还会闹出笑话来。

三、片段作文导练与点评

第七次作文:议论文写作专题训练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四、写作训练

   以你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600字以上。

第八次作文:由(     )想到的

写作指导:

我们应该选取哪些事实论据呢?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生活中的事例和书本中的事实。首先要善于选取自身的事例和发生在身边的事例。生活中的事例同学们往往比较熟悉,又有切身体会,是便当的论据。但自己做过或见过的事情总是有限的,大量的实例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获得的,所以要善于选取书本中的事实。我们所学习的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个论据大宝库,课外书也是一个材料大宝库,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勤于积累,善于归类积累。平时材料积累丰富了,选择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至于道理论据主要包括那些真理、公理、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引用道理论据要做到引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有了充实的论据,论证还要合理。论证合理就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符合逻辑,要展现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要做到论证合理,就要较好地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和道理论证(引证法)。

如何运用例证法呢?叙述事例必须真实、精粹,分析事例要切合题意,能正确阐述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但有的同学列举事例后不会分析事例,往往采用单纯摆事实的方法,使文章显得空疏贫弱,淡薄无味,给人的感觉是“论点+事例=议论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会对事例作合理的分析。运用例证法最常见的模式是:事例——评析——事理,即通过对事例的评价,使事实上升到理论。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夹叙夹议的写法。

如何运用引证法呢?要做到引用准确,并对引语作恰当的分析,引和评要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单单的引用。

写“一事一议”的文章,不要贪多求大,只要求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种现象,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写作的一般思路可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所谓“引”,即开篇简要引述某件事或某种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所谓“议”,即结合这件事或这种现象作分析,揭示其与中心论点的联系,为进一步议论作铺垫;所谓“联”,即联系历史、生活和自身实际,作进一步分析;所谓“结”,即强调中心论点,收结全文。

(梁尚锋)

名段示例与赏析

[名段示例1]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诵,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祖冲之、毕升之所以永远为人们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的发明创造,使后人享用不尽。谁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树了一座人生的不朽丰碑。

[赏析]

全段论证条理非常清晰,第①句提出分论点,第②句总写,第③句举例去论证,第④句总结,强调论点。全段举例论证很有特点。从四个方面连续举例,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叙例高度浓缩概括,所举事例包括文学家、爱国人士、革命者、科学家,具有典型性;并且边举例边评论,使理寓于事中,又使事得以揭示本质,增强了说服力。

[名段示例2]

汉代大将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一些胜利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要为他建造华丽的宅邸,霍去病却慨然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毅然拒绝。在匈奴骚扰,边陲时有兵祸之秋,身为大将的霍去病,胸中只装着国家的安危,而把一己的安富尊荣视如敝屣。这种先国后家,先忧后乐的精神,在霍去病之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发扬光大。到了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在他的革新朝政的许多措施不得实行,受到排挤遭到贬斥之后,身处逆境,并无悲观颓废而纵情于山林诗酒,而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满怀忧国忧民之情倾注于他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中。脍炙人口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他的“先忧后乐”的伟大品格。以后我们从岳飞身上,从文天祥身上,从于谦身上,从方志敏身上,从彭德怀身上,都能看到这种伟大精神的闪光。

[赏析]

这段举例论证和上一段有所不同。本段重说理而轻叙述,全段只用一句话概括霍去病的事例,然后结合事例稍作分析,引出“先忧后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又自然论及范仲淹的伟大品格,最后再简要提到岳飞、文天祥、于谦、方志敏、彭德怀。整段议论由古至今,层层推进,说服力强。在议论的过程中,能紧扣事例,寓理于事。

片段作文导练与点评

第五次作文   给(    )的一封信

写作目的:

1、学习并掌握书信、信封的正确写法;

2、能够运用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

教具准备:

    1、小黑板2块,中黑板1块;

 2、学生每人买一张标准信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点燃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有很多的亲人、朋友,当大家不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很想念他们吧?那么,咱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把大伙儿的思念告诉他们呢?(打电话、写信……)今天的作文课呀,咱们就来学习书信的写法。[板书:学写书信]

 二、例信引路,了解格式:  

1、写信一点儿也不难,想跟对方说什么就说什么,一一写清楚、写明白就行了。当然,写信和平时的作文是有所不同的。怎么不同呢?下面咱们看这位小朋友写给李小玉姐姐的书信。

[出示例信全文]

2、好,信读完了,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信与一般的文章有哪几点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信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要说的事情,我们通常称之为“正文”。]

3、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归纳,老师把书信的格式编成了一首顺口溜,谁自告奋勇给大家诵读一下?[出示黑板,指名朗读。]

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祈祷;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4、他读得真不错,大家是不是也想读读?(想)不过,读完顺口溜后,希望你能把信的六大部分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一两人说说书信的格式。]

5、刚才咱们对信的格式已经基本掌握,老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两处:信的开头的问候语和末尾的祝福语,根据写信对象的不同,要选择不同的内容。接下来,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写给爷爷、老师、好朋友三种不同身份的人的信,问候语和祝福语分别该怎么说?[出示中黑板上的表格,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请三名同学代表本组意见板演填空]

三、点拨题材,学写正文:

1、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研究,大体明白了书信的写法。那好,咱们来看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上面的写作要求。]

    请你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里最近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写好后,可以把信寄出去。

2、好,明确了习作的要求,咱们想一想,在信的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正文部分,你打算对亲朋好友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议一议,选个代表说一说,信中可以写哪些内容?

(最近学校开展的活动;自己或和小伙伴做的趣事;班级、马路上的新闻;家里的变化;校园春天的美景……)

四、学写信封,寄走真情:

1、咱们知道了信的格式,又清楚了想在信里告诉收信人一些什么事,还需要把信寄出去,这就得学会写信封。

2、信封什么样呢?[黑板出示]同学们手上也都有一张信封,大家看过以后,再读读书上对信封格式的介绍,等一会老师要请同学回答。 [指名一生对着黑板,向全班介绍信封的左上角、中间、右下角位置分别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3、光说不练可不行,下面每人在咱们熟悉的人当中选择一个作为寄信对象,练习写信封,老师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写完后,同位互相检查格式正确与否,教师引导大家重点评议在投影片上书写的信封格式。]

4、信和信封都写好之后,你知道还要干什么吗?(把信装进信封,用胶水封好信口,到邮局买一张邮票贴上,再塞进邮筒里。)

五、小结收获,强调常写:

这节课咱们学习了书信和信封的写法,今后要多写,熟能生巧,次数写多了,格式自然也就能正确掌握了。有的同学担心我没有亲人在外地,怎么给他写信啊?老师给你一点提示:你可以给转走的老同学写信嘛,也可以在作文报刊上找一个发表习作的陌生同学,记下他的邮政编码、具体地址,你们不就能互相通信,交流思想和感情了吗?总之一句话,只有经常写信,才能既增进和亲人的感情、朋友的友谊,又能提高咱们的写作水平,好处很多。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写作总体要求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中有以下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说明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这六条要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即第1、第2条是指导学生“

  写什么”,第5、第6条是指导学生“怎样写”,第3、第4条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好”。

  明确以上的要求,学生心中就有底了,写作文时就有的放矢了。学生在考场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按照要求出题者在作文题目中不设置审题障碍,因此只要认真阅读作文题目,便能十分清楚“写什么”,至于“怎样写”和“

考点导引

    命题作文是各类作文的根。随着07年部分高考语文命题作文的出现,命题作文再度受到世人的关注。中考作文命题的航向,或许也会按照高考的指挥棒,由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向命题作文过渡、回归,所以命题作文的训练不能放松。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查形式。近年来,命题作文在各地中考作文中仍占一定比例。据统计: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中,命题作文所占比例:20##年占37、5%,20##年占18、3%,20##年占11、6%,20##年13%,20##年14、8%。这些数字表明,命题作文在中考作文中所占的比例,20##年前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而20##年后呈现上升趋势。20##年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在中考卷的省市有:上海市的“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和“我的视线”、山西省的“你准备好了吗”、广州市的“假如再有一次机会”和“我也是富翁”、广西桂林市的“读书真好”、青海省的“藏在我心中的秘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飞翔”等8题。虽然命题作文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具有“三自” 性(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但它题目的唯一性,有利于阅卷老师统一评分尺度和标准,减少阅卷中的评分尺度不一造成不公允等弊病,因而在中考中仍占一席之地。

且看20##年部分地市的中考命题作文:

  1、广东《最好的奖赏》2、广州《心中有盏红绿灯》3、江苏省南通市:《带着微笑出发》   4、泰州市:《成长比成功更重要》5、苏州:《晨》6、衢州《我拥有,我快乐》7、山东莱芜《其实并不是这样》8、上海《记住这一天》”9、南京《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写作指导

一、审题

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20##年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会变”,或写不同时期的“变”,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题是“交朋友”,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例如20##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

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

六是把有些关键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明确其适用环境和内在联系。例如20##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门其实开着”(江苏省无锡卷)、“印象”(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①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②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③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等论点。

二命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命题作文虽然题目唯一,但要写出新颖的好文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审题要准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见审题是多么重要。命题作文,审题应当做到:

   (1)辨明文体

   虽然现在多数命题作文不限定文体,但有时,文章的文体又是固定的,因此,辨明文体就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

   (2)要看清题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我们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4)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如:题目“校园新风”、写记叙文,可写人也可写事,地点要在校园内,内容为好的现象,宜与过去对比。

  (5)抓住“题眼”确定中心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沟通”、“生日”等。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回忆我的同桌”的“题眼”是“回忆”。

  (6)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

  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有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那么在选材中我们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使所选材料新颖、如“感谢”、学生感谢老师为常见,老师感谢学生就为奇、为新。

  (7)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按文体写即可: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每当此时有些同学就无所适从。多是成段的感慨、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选择了记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把人写好、把事写实。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若选择议论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2、 选材要新

   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材料真实

   “真实”是指选择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它要求我们选择的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行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一些同学总喜欢在作文中胡编滥造。如写《逆境》的作文题目,就可能有60%的同学会在作文中写自己从小是个残废的孩子,没有胳膊或没有腿”。或者说“我从小就死了爸爸,13岁又死了妈妈,自己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等。像这种类似的编叙故事的现象,在作文写作中不胜枚举。这类作文不是从作者生活中来的真实事,所以在写作中,往往漏洞百出,给阅卷人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其实,我们生活中深入参与生活,并在作文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写出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材料新颖

   作文写作中,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这里讲的就是话题作文的新颖选材。现在,在中学生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高中生就写初中时期的人和事;初中生就写小学时期的事。在文章的选材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尽量写新近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件,以增强文章的鲜活性。二是拓宽思路,使文章以新以奇打动读者。如上面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写感激某一件事、感激某一物、感激某一次机遇、感激某一次相逢、感激失败、感激贫困、感激挫折等,通过拓宽思路,文章的选材就新颖了。

   (3)材料典型

   “典型”指材料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说服力强。新颖的材料不一定具备典型性,即使是新颖的材料,如果不具备典型性,选择时也不能用。典型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例如,我们以《三峡移民人家》为题写篇文章,如果我们不深入移民中间去,就很难了解移民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如果盲目去写人人都有“舍小家、顾大家、主动移民为国家”的高尚思想,个个都乐于移民,就不是三峡移民的真实写照,就不具有典型性。如果我们深入到移民中去,就会发现许多移民都是由“不想移”到“主动移”的,这样去写,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了。

   3、 立意要奇

   命题作文的立意是命题作文创新的关键。经过多年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话题作文立意创新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尝试:

   (1)转换角度、质疑传统

   “转换角度、质疑传统”是指写作中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对传统已成定论的观点、看法的质疑、反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模式让我们形成了总喜欢从正面去认识事物的习惯。如说到“愚公”,我们总喜欢去赞美他的勤劳、持之以恒的美德;说到邹忌,总喜欢去赞美他的“讽齐王纳谏”的功劳等等。由于老师这么教,我们这么学,作文自然也就这么写,其结果往往就会写出千人一面,百口同腔的文章,使文章索然无味。有句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我们如果放弃正面的思考,转换一个角度,从反面或侧面去思考,就会实现创新。比如,我们为何不可以去透视愚公的破坏环境,去直击邹忌的护短内心呢?

   (2)转换角色、反客为主

   在这世界上,我们人类总喜欢把自己当着世界的主人,把动物、植物当着我们的附属物,试想,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将自己和周围一切的主客关系交换一下,并写出来,结果又如何呢?我敢肯定会大受欢迎的。《西游记》就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猴子孙悟空的形象;《聊斋志异》成功地刻画了狐仙鬼怪的形象等。这些就是反客为主的成功典范。如果让我们写《我是图书》的文章,将自己反串成图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图书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刻画阅览者的形象,批判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人不爱惜书、偷书、撕书的丑恶行为,赞扬了爱爱惜图书的优良品质。使文章塑造出新的形象,从而给人以新颖之感。

   (3)想象幻想、合情合理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合情合理的想象幻想是作文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上三点,是命题作文在立意选材方面的应该掌握的一些方法,希你在作文写作和复习中认真领会、认真揣摩,写出最好的文章来。

真题回放

  按照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1、题目:笔

  要求: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请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否则扣分。

  【文题诠释】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字:“笔”,报载“许多考生大呼没想到,教师也颇感意外”,说明命题确实匠心独运,有效地避免了宿构和套作;不过本题审题、立意难度都不大,考生也反映比较容易上手,其原因在于独字式题目,和双音节题目、短语式题目相比,字单意丰,自由度很大。事实上除了题目不能自拟之外,这无异于是一则话题作文,文体可以自选,立意也可以自定。

  当然,要写好这个题目,也不简单,关键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细分题目。

  我们知道,词语的字数越少,其意义的外延就越大。独字式题目,其宽阔的外延虽然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但其中也埋伏着写空写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学会对题目进行有效的分割、限制,宽题窄做,文章内容才会具体而充实。这个题目,既可以进行分割话题,如笔的形态、笔的历史、笔的功能等;也可以在其前后添加修饰语加以限制,如文人的笔、外交家的笔、笔的烦恼、笔的喜悦等,这样,题目的范围小了,思路反而容易打开,写出具体而丰富的作文来。

  二、深入构思

  考场作文要力求避开第一构思,向纵深掘进,“笔”是同学们生活里常用常见的物件,写作时也容易陷入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写“我的一支钢笔”、“笔的家族”“笔——学习的好帮手”,不是说这些不能写,如果情感真挚,材料丰富,视角独特(就有考生把笔拟人化,写出了“笔”的功用、作用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获得高分)也未尝不是一篇好作文,但一般而言,这样拘泥于实物的写法,立意容易肤浅,题材容易撞车。如果我们能够从实物构思跳脱出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象征、隐喻等手法,由实到虚,以虚写实,则容易打开一片新天地,出新出彩。譬如这里我们把“笔”虚化为书写“人生”、“青春”、“友情”、“自信”的笔,表达、立意就会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了。

  [考场佳作]

  笔

   倘若这个世上还有人在对旧日时光的执著;倘若这个世上还有人在对中华文化的苦苦传承;倘若这个世上还有人在历史跌宕中保持大彻大悟。

  他们,便是历代的文人墨客,迁客骚人。

  而他们的执著、传承、大彻大悟离不开笔的表达。(开篇点题,从作用上统领全篇。)

  一个王朝的开始总是由强者骑着骠马,别着宝剑或是从草原或是南方攻入,而王朝的灭亡却总是由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在死死捍卫。王国维知道清朝已经灭亡时已经是深夜。第二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单位向同事借了5元钱。然后花了5角钱买了一张颐和园的门票。他径直走到昆明湖前,散开背后的长辫。那天他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袍——

  散开辫子的黑衣王老先生,此时此刻面对着湖水,像一支毛笔。身体是笔杆,头发是上好的狼毫。他就这样,纵身一跳,跳进了昆明湖。(巧妙的比喻,将王国维的生命浓缩成一枝笔。)

  他在用生命捍卫满清文化,他在向当时的动荡宣战。他真的无能为力了,他笔中的墨水已经干涸了。(此举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紧扣文题,将生命和笔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发人深思。)

  同样是宣战,同样是文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鲁迅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他紧握手中的笔,用他锐利的笔触刺破敌人的胸口,用他刚毅的笔尖撕裂敌人的谎言。(字字铿锵,表现了鲁迅手中紧握的是一支战斗的笔。)

  他说,笔是他的武器。

  他不是在传承文化,他在改变文化,用他手中的笔。(宏大的理想凝聚在笔上,更突出了手中笔的作用。)

  海子是我喜爱的诗人之一。他说:我想要一座大房子/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我无法想象他手中握着笔,口中念叨着梦想的背影。

  呵,可是透过他的笔触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天真浪漫和现实。(海子手中的笔记录了现实,更记录了人生。)

  他们是不同时代的文人,在古代、近代和现代。

  他们用的是不同的笔,毛笔、钢笔或是圆珠笔铅笔。

  他们传承的是同样的文化,记载的是同样的历史。用笔,记载历史,记载人生。

  (从不同的角度将笔的作用浓缩其中,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特色简析]

  读了这篇文章,首先你不得不为该考生阅读视野的宽广而惊叹。鲁迅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课本里经常见到关于他的文章,以他的事作为文章的论据也许不足为奇;也许王国维的名字你也熟悉,但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的故事对学生来说也许就鲜为人知了。至于说海子,我们更不知道其人,更不知文中引用人他的诗。作为初中生,有如此文学视野,实在难能可贵。

  其次,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述令人震撼,令人赞叹,开头就出语不凡,令人刮目。再如写鲁迅用手中笔作为战斗的武器,同敌人战斗时,话虽不多,但寥寥几句无不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荡涤。作为文章论据的事实,善用想像,恰当运用比喻,既丰富了论证的手段,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2、题目:最好的奖赏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满分示例】

最好的奖赏

那个带有黑黑斑点的芒果,是我最好的奖赏,那是奶奶浓浓的爱         

——-题记

芒果的芳香每每飘入我的鼻子,索绕在我周围时,我便想起了那最好的奖赏。此时,奶奶的爱就如芒果的芳香,索绕我心中,充盈着我的心房……

那年,我趁假余时间到奶奶家玩。在院里,我依偎在奶奶怀抱,指着树上那一个个尚未成熟的芒果叫到:“我要吃这个!”芒果翠绿色的外皮虽带点青色,但已牵引了我的馋嘴味觉。

 “不,还没熟”奶奶呵呵地笑了,“等你考个第一名回来,奶奶就把它奖励给你,好吗?”我拍着手大叫好,奶奶亲亲我的额头,脸上露出温馨的微笑……

回到城里,我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那个刺痛我心的电话声响起,“奶奶不行了!”电话那头,姑姑已经泣不成声了。我呆住了,一滴泪水从我脸上划过,那懊悔的泪把我的心划得很痛。我真的拿到第一了,可是,我并没有向奶奶报喜,我竟把远方的奶奶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恨我自己!带着一脸泪水,我坐上了前往医院的汽车。

医院里的床单白得恐怖,到处飘散着浓浓的药味。奶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正当大家欣喜地望着终于醒过来的奶奶,医生却说这是回光返照,大家都沉默了。我强忍住泪水扑到奶奶身上,我惊讶地看到,奶奶长满老茧的手中握住一个长满黑点的芒果,她是那样用力地握着,浑浊的眼中充满了不舍。妈妈告诉我,是她把我得到第一名的消息告诉奶奶的,奶奶一直说要奖励我一个芒果,临上医院时还把这个芒果带来了,说要亲手奖给我。

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感情,“奶奶,你会好起来的,你不要离开我!”我带着哭腔叫道,心里像被刀割了一样,泪水倾盆而下。

 “奖励……奖励……芒果……”奶奶喃喃道,无神的眼睛透出一种只有我才能读懂的慈爱,接着用尽全身的力气,颤颤抖抖地把芒果放到我手中,并紧紧握住我的手,“好……好……读书……”奶奶沙哑的声音只有我才能听到。我一个劲儿点头,泪水在眼中翻滚着。

忽然,奶奶松开发手,轻轻闭上了眼睛,此时,我地泪水拼命地涌出来,嗒嗒地打在手上,打在芒果上,这个斑斑点点的芒果,我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沉重,望着奶奶恬静的脸,我默念,“会的,我会好好读书!”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芒果,那是一个最好的奖励!

又是一个夏季,芒果又熟了,那一个个金黄的芒果又唤起了我深深的思念。芒果的香味越来越浓,正如奶奶的爱,那是奶奶给我的最好奖赏。

【温馨点拨】

      这是一篇写得非常成功的考场记叙文,感动人心,催人泪下。文章写了考生假期到奶奶家玩,想吃芒果,可是芒果未熟,奶奶激励孙子,说是如果孙子考个第一就奖励一个芒果。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生死之决。再次见到奶奶时,奶奶已成大去之人,只是奶奶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要奖励孙儿一个芒果。这让健忘而没有把考了第一的消息告诉奶奶的考生更加内疚,泪如雨下。文章对记叙文的写作特点把握得很好,叙事流畅,构思新巧,紧扣“最好的奖赏”写作,芒果既是奶奶给“我”最好的奖赏,也是奶奶浓浓爱心的信物,文中在写与奶奶诀别之时给“我”芒果的细节写得非常生动,行文曲折有致,令人睹物思亲,情不能已。

如果说构思是文章的骨架,内容是血肉,那么情感则是神经。在考场作文中,写人记事发议论,心中饱藏真情,让现实生活的“境”与溢出纸外的真情相呼应,则自成佳境,这篇文章就具备这个特点。近年来,考场写失去亲人的文章不少,但能真正打动评卷教师的心的文章不多。而这篇文章在评卷场获得一致认可,认为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叙事感人,感情真挚,文笔生动,考生是在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如文中“医院里的床单白得恐怖,到处飘散着浓浓的药味”一句就具有情境感的特点,没有去过医院的人怎么可以写出这样的句子?虽然顺势一笔,但笔力不小啊!同时,题记、开头、结尾和行文中处处不忘点题,书写的字迹端庄工整,卷面清爽悦目,也都是这篇文章的亮点。

预测精练

1、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文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的确,风景,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有艺术的也有文化的、历史的,只有与人相得益彰,才能融为一幅和谐的画。个性的生命会赋予风景以灵动。请以“有我的风景”为题作文。

[试题解析]

  在构思时,既要认真审读材料(《断章》),又要分析提示语中的每一句话。写作时,考生不必引用材料中的内容,所给材料只不过是个引子。但是提示语中的每一句话我们不能忽视,因为它是对文题中关键词“风景”的诠释,每一句话都为我们作文选择了一个角度,打开了一道思维的闸门。只要我们以此为由头,从小的方面着手选材,都能写出好文章来。

范文

题记: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然而,那道有我的风景却永远珍藏在只属于我的秘密花园中。

    “我向来都不喜欢过分美丽的事物,比如蝴蝶、玫瑰和长着茸毛的小鸡”。

    “我喜欢可爱的东西,再比如蝴蝶、玫瑰和长着茸毛的小鸡”。

    以上那两句是我在上小学三年级时的爱好,答题卡上写过的两句话。我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孩子。从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因为我讨厌完美,那是会很快消逝的美丽。

    为此,我妈妈不知道急掉了多少根头发。因为我总是和别的孩子合不来,在学校闹出的事故比她掉的头发还要多。

    就比如幼儿园大班。我依稀记得那是个晴朗的午后吧,原本应该睡午觉的时间,却因为园长大人不在,让我们这些小不啦叽的稚嫩小孩玩了个痛快。直到快到下午放学我们依旧很高兴,直至一声响亮的啼哭传来,才制止了这过分的欢乐。

    有人的维尼小熊不见了。大家找了好久好久都没有找到。

    回到家,吃过晚饭,依然像平常一样,我看动画片,妈妈织毛衣。很突然的她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她,我没吭声,她就自顾自的叽叽喳喳:“我说你平常欢的跟小牛犊似的,今天怎么蔫了?”一直絮叨到很长时间才宣告结束。

    第二天依旧上学放学。

    直道第三天傍晚,老师突然说要带我们去后山上的草地上抓蝴蝶,我听了想哭,大冬天,上哪去逮那东西。

    到了后山我就傻眼了,干黄的草地上到处“落满”了彩色的蝴蝶,离近看才知道是彩纸做的。

    那是怎样的一种美丽啊。

    五彩的蝴蝶漫天飞舞着,迷花了我的眼睛。忽然听到“咔嚓”的声响,老师用相机拍下了我们在草地上的笑脸,抬起头,她说:“美丽的确很短暂,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铭记,那么它就是永恒的。”我看出了,那是老妈前天在商店买的照相机。

    那只小熊回来了。我把它藏在了树林里,找了好久才找到。

    一直到长大我还是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话中的含义,直道现在也是这样。

    但是有些心里的东西,却变得有些不一样了,那一层固执的存在于我心中的玻璃终于还是破碎掉了,尽管还是有些模糊。

    一直到现在,那张《冬天里的蝴蝶》也还是一直摆在我的个人的小抽屉里。不同的是,它被我镶上了美丽的金框。

后记:美丽的风景总是无处不在,然而,那道有我的风景,也永远的珍藏在属于我的秘密花园。

2、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这是一道“熟”题、“老”题。因为“熟”,所以,“成文易”;但因为“老”,所以“出彩难”。所谓“成文易”,是指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能动笔作文,而且不会跑题、偏题。同时,中考作文能面向整体考生,保证大多数人有话可说,显然这样的设计是恰当的。所谓“出彩难”,说的是在能做、会做中出新、出彩有难度。如何把普通的内容、司空见惯的事情,写出精彩,展现亮点,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当然,作为选拔性的升学考试,文题有难度也是必需的。 

     题目中的“我们”,不是指一个人,而是多人:我与老师、我与朋友、我与亲人等,但要出新、出彩,还可以考虑:我与动物、我与植物、我与环境、我与网络等。 “心”,不可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形上,而是“心”的交往:思想、情感之间的交流,谈认识、诉情感、说体会、表感悟等,可以成为下笔的立足之点。“近了”: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要表现出“不近”(不理解、不认识、反感等)到近(理解、认识、好感)的变化过程。 

     在这钢筋水泥充塞的世界,在物质生活日渐充盈的今天,人们更渴望心灵的沟通和交流,用真诚拉近心灵的距离,构建融洽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心相近呢?考生在写作时可以首先抓住“和谐”这一大的主题来立意。古人云,立意当高远,大的方向定了,构思起来,自然有规可循。至于怎么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最贴近自身生活的实际出发,选取曾经深深打动过自己心弦的材料,这样才容易叩动阅卷老师的心扉。

范文

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花花世界,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和他们都是上帝撒下的苗苗。他们落在了沙漠山地,而我们有幸落在了肥沃的田地。大家同样生长着、生长着……

    七岁,我们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漂亮的衣服,营养的早餐:油条、鸡蛋和豆浆。我们背上花花绿绿的小书包,坐上爸爸妈妈的车子,安安稳稳地来到学校,打开书包,打开书本,跟老师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七岁,他们睡在冷冷的被单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补丁的衣服,无味的早餐:糠米、开水和窝窝头。他们扛起重重的锄头和铲子,坐在爹娘的推车里,颠来颠去地来到田里,拿起锄头,跟爹娘喊:“嘿呦,嘿呦……”

    我们看见山里的照片,志愿到山里扶贫;他们看见城里的照片,发誓一定要走出去。

    十四岁,我们在校园里谈笑风生,青春朝气从我们身上散发。春天有郊游的欢乐,夏天有游泳的欢笑,秋天有风筝的漫天飞舞,冬天有圣诞的祝福安康。当然,我们不忘七岁的志愿,包起曾经喜爱的衣服,装好用过的书本,看救灾的车辆驶向远方,带着我们的祝愿,我们的希望。

    十四岁,他们在田地里挥洒汗水,热情与希望从他们的身影中透露,春天有青山绿水的清新,夏天有散步花丛的彩蝶,秋天有饱满金黄的庄稼,冬天有围着火炉的温馨幸福。当然,他们也不忘七岁的誓言,捧起捐来的书本,裹上捐来的毛毯,点燃蜡烛,在黑夜中苦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望着送粮远去的车辆,带着未来和希望驶向远方。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来到山区,带去了光明和财富,我们笑了,他们也笑了,我们大家的心近了;在不久的未来,他们来到城市,来的还有动力和惊喜,他们贡献自己的智慧,让城市更美丽,他们笑了,我们笑了,我们大家的心近了。

     我们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分,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心“扑通!扑通!”我们的心近了,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山里的孩子需要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点评】 这是一篇让我们阅卷老师感动的文章。一个初三的学生,在这紧张的中考考场上,面对“我们的心近了”这一题目竟然挥洒出立意如此高远,文笔如此老到的文章,确实难能可贵。

       立意高远。这是阅卷老师对本文的充分肯定。本文借“我们的心近了”这一题目,将乡村生活的“他们”与城市生活的“我们”进行对比,写出了同一蓝天下不同孩子的成长命运和美好愿望。文章高扬的主题就是关注乡村儿童、关注中国农村、关注希望工程。作为一名初中生,就能将写作的视角延伸到这么大的主题,立意确实不凡。

       写法巧妙。这是本文给阅卷老师的又一亮点。一篇文章处处运用对比,处处又在比较中渗透着作者的观点、作品的主题,对一个初中生确实不容易。但本文小作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七岁”这个年龄的“我们”与“他们”对比,展现的是同一蓝天下不同孩子不一样的生活境况。“十四岁”这个年龄的“我们”与“他们”对比,展现的既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画卷,也有彼此心灵沟通的美好愿望。“在不久的未来”展现的是“手牵手,心相近”这一让人感动的画面。文章在对比中展开,在对比中升华,文笔确实不同凡响。

3、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家的钥匙开不了自家的门。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人们终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相信吧,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范文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生命给了什么,就享受什么。

——题记

一股闷热的气流掠过脸庞,抬头才发现天空已被铅灰色的云涂抹得不能再低了,仿佛正回到天地混少不了的初始。这一个窘迫的场面,不能给万物以明丽的光照,也不能给苍生以淋漓的洗涤。这一刻风被某种力量办禁着,无法恣肆地流转,炎热覆盖着世界。没有什么可以畅快呼吸,但即使再不能呼吸,也将每一个卑微的生命延续着,即使是隐忍的方式。

汇入众生的洪流,我仿佛找到了方向。作为一块在大江里跌跌撞撞着的沙石,纵然不能够击碰出美丽的浪花,也不能甘愿沉没江底,在沉浮之间流逝着。欲望无边,能力有限,我们一度迷失掉自我,丢失了属于自己的那把钥匙。

人生存着,最可怕的就是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欲望,然而欲望偏偏产生恐慌,但往往在恐慌面前我们才显得无惧无畏。为了欲望,我从跃跃欲试到极力追逐再到蓬头后面。我打不开这形形色色的门。艰难、曲折逐渐锻炼了我的隐忍力,于是从不放纵泪在脸上泛滥,但免不了痛在心里点滴地积淀。痛却不坠落,因为坠落的那一端不是灵魂的出口,而是要更坦然地面对生命所给予的一切。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个淡薄得失的道理教我明白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就要放弃,这样才会更好地享受你所拥有的。我问自己,你的门在哪里?你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打开它吗?

谁说生命不是一次长途旅行呢?有的人是个探秘者,在享受大自然给予的乐趣之外,还会获得更多的感悟、真谛和奥妙;有的人只是个普通的游客,只领略到山的青,水的秀,偶尔地感慨一下自然的灵动;还有的人只是徒劳者,在远行中收获辛苦和劳累,还会因曾经游历过而庆幸。

而我能且只能“乐”乎山水,因为生命只给了我“美丽”的山水。这,就是属于我的钥匙!

4、请以“我飞翔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个文题联想、想象、拓展、开掘的空间非常大,但在审题上要注意如下三个关键词:一是“我”,它可指作者自己,也可指作品中的当事人。二是“飞翔”,它是指发展、提升、超越等。三是“天空”。它可指人生的舞台、事业的平台、涉足的领域,也可指思想的、精神的、心灵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你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作进一步的开掘:⑴“我”有哪些已经属于自己“天空”?还有哪些虽未属于自己但可去开辟的“天空”?⑵“我”要在哪个“天空”飞翔?为什么要在这个空间飞翔?⑶“我”在这个空间飞翔能为自己、他人、社会或国家带来什么?将上述几点把准、悟透,你就可以展开自己思绪的翅膀,在800字的“天空”里尽情“飞翔”了。

  【佳作展评】

  [记叙类]

  我飞翔的天空

   强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无聊的他让家里人给他买了台电脑。从此,他便整天扑在电脑前,渐渐地,竟也能在网络这片天空里混得有滋有味。

  强子的偶像,就是那些黑客。对那些病毒制造者,强子特钦佩。他也研习编程,巴不得哪天自己也能搞出个“熊猫烧香”之类的杰作。

  不久,强子也制造出了一种病毒,尽管破坏力不强,但他异常亢奋。一次暴雨过后,一只淋湿的鸟疲惫地停在强子家的窗台上。强子一把抓住它,将它关进了一个久已废弃的鸟笼中。

  恢复后的鸟竭力冲撞着,试图在撞击中能找到一个出口,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冰冷的铁笼限制了它的飞翔,将它与曾经飞翔的蓝天隔开了。

  不久,强子爸爸公司的电脑被一种病毒攻入,请了许多专家都束手无策。眼见公司在风雨中飘摇,强子的爸爸整天忧心忡忡,而那正是强子的杰作。当警车停在强子家门口时,强子才明白事态的严重性,他最终被押进了警车。

  经过父母的四处奔走,强子才得以减刑。几个月后,憔悴的强子回到了家中。

  望着已蒙上厚厚灰尘的电脑,强子思绪万千。无意间,强子碰开了鸟笼的门,小鸟钻出了铁笼,飞向了蓝天。“那里才是它飞翔的天空。”强子的爸爸说道,“我没有把它放走,就是想告诉你,是飞鸟,就要在蓝天上飞翔,而不能在铁笼中虚度,制造病毒就是束缚你飞翔的铁笼。”

  强子怔住了,望着蓝天,他的心里突然有了飞翔的冲动。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谁选错了自己飞翔的天空,谁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于是,强子又坐到了电脑前。这次,他研究的对象仍是病毒,但不是制造,而是杀除,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设计杀毒软件。他想:“既然囚笼已经打开,就要设法拯救笼中的鸟。”

  很快,强子的杀毒软件一个接一个地问世了。他已成了杀毒方面的专家,有许多大公司想高薪聘请他,但他都婉言拒绝了。他联合几位同行开了一家杀毒软件公司,专门研制开发杀毒软件。

  在强子电脑桌面上有一句话:“是鸟儿,就应该追求自己展翅飞翔的天空。”背景是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

  [评析]本文的亮点凝结于以下两点:一是隐喻。“鸟”是作者特意设计的一个意象,它在文中隐喻了强子人生发展的轨迹:鸟从“被囚鸟笼——钻笼飞天——启示:是鸟儿,就应该追求自己展翅飞翔的天空”,强子也从“沉溺病毒制造——转攻病毒杀除——启示:是人才,就应该追求自己发挥才智的空间”。隐喻手法的运用使“强子”的命运与“鸟”的命运一起沉浮,直观而又强劲地叩击着读者的心弦。二是突转。从病毒制造者到杀毒专家,这是强子人生的一大突转,为了使这一突转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在行文中进行了充分的张本:强子有对病毒研究的基础,这就奠定了他成为杀毒专家的技术基础,此为一张;病毒制造让自己身陷囹圄,让父亲的公司风雨飘摇,切身的血的教训让强子痛定思痛,这就奠定了他成为杀毒专家的思想基础,此为二张;小鸟钻笼飞天,父亲借鸟侧击,让强子有了飞翔的冲动,这就奠定了他成为杀毒专家的情感基础,此为三张。三次张本,不仅使人物命运的突转顺理成章,而且显示出情节设计的强劲张力。(姜有荣)

  [议论类]

  我飞翔的天空

  江苏省阜宁中学冯鹏

  世界是我飞翔的天空。

  主语——世界

  “世界”强调了“我”奋斗舞台之大,它有现实的、情感的、物质的、精神的……

  世界之大,意味着视野之阔;

  世界之大,意味着钻探之深;

  世界之大,意味着责任之重。

  以“世界”为主语,要求“我”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以“世界”为主语的人,必定不是池中之物,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以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为目标,所以他成了英雄;顾拜旦以世界和平为目标,所以他和他创立的奥林匹克事业闻名于世;霍金以宇宙研究为目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他仍能自由地探索整个物质世界……

  说出“世界”,就要笃信:心中有世界,手中就有世界。

  第一定语——我

  “我”,强调主体的参与性。这个主体不是英雄,不是伟人,而是“我”。

  “我”,强调了独木擎天的自信;

  “我”,强调了肩担重任的英气;

  “我”,强调了舍我其谁的豪气。

  以“我”为定语,要求“我”与世俱进,与时俱进,争作时代的弄潮儿。

  以“我”为定语的人,必定是敢想敢做敢为先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的叶笃正都是其杰出代表。

  敢于说出“我”,就标志着“我”已经意识到命运的主宰者是自己,这就拉开了人生恢弘画卷的序幕。

  第二定语——飞翔

  “飞翔”是指像鸟儿那样翱翔宇宙,自由自在地展示“我”的个性光芒,“挥自己的翅膀,让别人去说吧”!

  飞翔,生活过得就要激越;

  飞翔,工作干得就要出色;

  飞翔,人生活得就要精彩。

  以“飞翔”为定语,要求“我”全力地为生命的理想而高歌,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

  以“飞翔”为定语的人,必定是不懈搏击的人,中国首位“太空使者”杨利伟、改写了中国人在直道项目上无人进入决赛历史的亚洲飞人刘翔、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有为”的孔祥瑞都是其楷模。

  说出“飞翔”,就要相信自己有隐形的翅膀,能飞越平庸,飞向辉煌。

  宾语——天空

  “天空”是飞翔的空间,是奋斗的条件。如果现实中没有“天空”,那么心中一定要装着“天空”,因为“我”的心有多大,“我”的天空就会有多广。

  天空,让“我”一览众山;

  天空,让“我”思接千载;

  天空,让“我”神游万仞。

  以“天空”作宾语,要求“我”排云直上,巡天遥看,即使有暴风骤雨,也要像海燕一样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以“天空”作宾语的人,必定是乐观旷达的人。在大山深处的“天空”里,徐本禹在渴求知识的孩子的眼睛里铺满了阳光;在“花开社”的无声“天空”里,邰丽华从不幸的人生低谷飞向了舞蹈艺术的巅峰;在自主创新的“天空”里,黄伯云踏过“三万里回国路”,飞向了世界科技的前沿。

  说出“天空”,就要充满希望,小小的我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世界是我飞翔的天空,正是“我”——一个当代青年的人生宣言。

  [评析]本文既是一篇构思新颖的议论文,也似一篇激情四射的演说词。作为议论文,它的构思独具匠心,作者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将“世界是我飞翔的天空”这一总论点机智地切割成四个论层,这就使文章能够进行总论点统领下的深层次的逐点钻透。在每一个论层中,作者都进行了“是(强调)什么”“怎么做”的思辨,并对之进行了详实的例证,从而收到了掘得深、析得透、证得实的论证效果。作为演说词,它饱蘸浓情,洋溢着一股时代青年的朝气,在中学生日益“贫血”(缺少真情)、“缺钙”(缺少理想和斗志)、“脑膜炎”(跟着感觉走,没有独立思想)的情势下,这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牛犊之气,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让我们坚信:有中国的青年,就会有青年的中国。]

写作指导(一)
如何拟好半命题作文的题目
                                宋素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文,让学生感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提高写作和欣赏能力。
2、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我的基本设想是:
一是要让学生分享和评价他人的习作,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交流表达中获得成就感和共鸣感。二是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思考中去练习,在赏析实例中演绎和归纳技巧,不要求成文,只要求单项突破。
教学方法:讲授法  实践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美文欣赏:(课件展示二)
聆听流水的歌唱
  天空“哗啦啦”地落泪,地上的水滴开心地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我——流水。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你是否听到了流水歌唱的声音……
  我一路唱着歌,流过平原。我不羡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静美,因为我有流动的生命。我不仰望雄鹰有劲的翅膀,我不感叹猎豹的风驰电掣的速度,因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看!夹岸的桃花笑颜粲然,对着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样;柳杨因得到我的滋养,伸长衣袖飞扬;我体内的鱼儿开心地嬉戏玩耍。生命因我而鲜红耀眼。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我放声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面临高山的阻挡,我并不感怀忧伤,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我微笑着,弹奏出激情昂扬的乐章,生命总会有起伏。你听!是屈原在引吭高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离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的长河边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抛弃功名利禄,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困难重山只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却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凯歌迈向远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在我耳畔轻轻低吟。我说:“请跟随我流淌的轨迹,你会明白——流水并非无情,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经过了炙热的大气层,将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烧,将光明无私地奉献给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落花不信,我开心地笑了,“哗啦啦——”地继续向前流淌。
  远远的,我听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呼唤。我高歌,对落花说:“看!我带你找到了天堂。”我整理好行装,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怀抱。落花不禁感叹:“一条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汇成了一片生命的大海!
    伴纯音乐《高山流水》朗读,学生欣赏。
学生活动:
     这篇文章有那些优点?(学生读后自己写一个优点,小组交流,班上交流,教师点评。)
     二、教你几招争取高分作文(课件展示三)
 紧扣话题,取舍材料;围绕中心,秀出细节;精巧议论,深化主旨;运用环境,烘托渲染;首尾呼应,摇曳生辉。
三、中考作文命题模式(课件展示四)
     给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看图作文     全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四、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简析:(课件展示五)
   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中,半命题作文的比例有增大的趋势。如20##年约17、20##年约18、、20##年约31、20##年约40。
     五、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结构形式: (课件展示六)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题目, 由学生将题目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
      1、命前半题:如《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20##年浙江金华市中考作文题《    是一把双刃剑》(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
      2、命后半题:如《走近        》(20##年湖北省黄冈中考作文题),《藏在心中的        》(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 
      3、命中间部分:如《这里风光    好》20##年四川眉山市中考作文题,《生活因   而精彩》(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 
      4、命首尾部分: “《有一种    叫        》”20##年北京燕山市中考作文题《   是    》”(20##年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
    六、写作点拨: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课件展示七)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首先要审清题意。  
  (一)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课件展示八)
   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这样,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立意、选材等做好准备。
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启示了我》(20##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时,重点应把握住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
    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如《在迎接   的日子里》(20##年云南昆明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就规定了取材的时间范围是在迎接某某的日子里,而不是其他时间。
  半命题作文拟题中常出现的问题:
      例: 《——也美丽》(课件展示九)
(注:学生补全题目,班上交流,教师板书学生补的内容,教师点评拟题中常出现的问题:)
     《挫折也美丽》:拟题雷同
     《失败也美丽》:
     《生活也美丽》拟题宽泛
     《板书也美丽》拟题随意
    教师讲解:
     《                   也美丽》关键在于“也”如何体现?要有参照物
     小草     鲜花
     平凡     伟大
    (二)补全题目常用方法(课件展示十)
   1、避生就熟
  同样的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
  如“坦然看   ”(20##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命题者在题目后提供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成功”、“挫折”、“生活”……但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这几个方面都熟悉,写起来都能写好。我们还可以另外选择,比如离别、荣誉、失败、获奖等、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2、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比如“《告别      》”(20##年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实际上。“《告别   》”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3、运用修辞手法
  如“《   是    》”(20##年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4、运用组合
如“《沐浴在     》”这个作文题、有考生就将英语单词组合于题目中成“《沐浴在English中》新颖别致。再如,“《     的背后》”(20##年湖北仙桃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运用组合的方法、以“《25的背后》”为题,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人拍案叫绝。
(学生分析例子,总结方法)
      七、拓展练习: (课件展示十一)
  同学们,你们平时面对的人和事物一定很多吧!你们不仅面对熟悉的、亲近的人,也面对那些并不熟悉但希望得到帮助的人;你们不仅面对身边在教育、体育、公益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的事,也面对全社会在两个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你们不仅面对一套邮票的发行、一项竞赛的态势,不仅面对自身素质怎样提高、人生道路怎样走好,也面对文化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下岗工人的困难和他们对再就业的期盼,甚至还面对世界航天技术、生物克隆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世界和平的新进程------
现请你从自己众多面对的事物中选择一项,补全题目《当我面对             的时候》,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表达你的思想和情怀。
题目:《当我面对             的时候》
要求:1)现根据上面的提示,把题目填写完整,然后作文。
   2)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不少于600字。
       注:学生自己独立拟好题目,然后四人一组交流。每组推荐一个好题目,并简要说说这个题目好在那里?     
       小结: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针对此题目,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如下几种补题技法:(课件展示十二)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④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好标题。
 八、寄语: (课件展示十三)
  生活是一片汪洋大海,浩瀚无际、广阔无边,教师的指导不过是授予其渡海的船只,欲济沧海,还需锤炼驾船的本领。
 九、练一练:(课件展示十四)
      请补全下列半命题作文题目:
     《藏在心中的             》
     《          是             》
    十、教学后记:

话题作文辅导: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1、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2、写好话题作文,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

  3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

  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

  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拿2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