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与欣赏论文

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以三峡旅游与三峡旅游文化的关系为例 摘要: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纵观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其文化特征无不十分突出.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同时文化也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之一,这足见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 文化 三峡旅游文化 关系

一. 旅游,文化,关系,概论

(一)。旅游: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 在西方言语中,“旅游”一词的英语原文是“Travel”,即有“长途旅行,依次经过”的意思。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语言中就普遍使用英文“Tourism”(旅游)一词1,其词义是:离家远行,参观游览一些地方又回到原地(家里)。从现有资料看,把“旅”和“游”连用成“旅游”一词者,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此诗句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与当今人们对旅游概念的理解相近。

(二),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的阐释,他将文化界定为“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综上所述,则可以得出“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及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等内容。

(三)。关系 关系是客观的,为事物所固有,存在于相应的事物之间。任何事物总是处在和其他事物的一定关系中,只有在同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它才能存在和发展,它的特性才能表现出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表明它们彼此存在着一致性、共同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事物、特性的统一形式,即表现为一定的关系。

二. 分析三峡旅游与三峡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峡的文化环境具有景观性,峡与江,激流与绝壁,林与洞,壑谷与险滩,视高山险峰为神灵居所或通天的路径而予以崇拜;积淀性:他是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及秦陇文化的融合;重人,重文,重附会的传统:如白公馆,陆游祠,白帝城。

1. 三峡文化是三峡地区最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三峡地区的许多文化资源与文化景观,如以峡江、大坝为依托的三峡水电文化,以传统民居(如吊脚楼)、佛寺道观、大坝、桥梁为特色的三峡建筑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以土苗风情为特色的三峡民俗文化,以辛辣味、山野味和火锅为特色的饮食文化,以文豪、美女、武将、贬官等历史人物为主要影响的名人文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军事文化,以山水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三峡文学等,无一不是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正是因为三峡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和祖国各地的无数游客,使三峡成为中外游客云集之地。

2. 三峡文化是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富源与灵魂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审美和求知等“文化”需要,其追求的主要是文化享受。例如旅游饭店的经营就可以利用三峡文化这一富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产品。近年,重庆、宜昌等地一些旅游饭店在餐饮、住宿、娱乐等业务经营上努力吸取三峡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做出不少成绩,并取得好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三峡旅游业的发展中,充分利用三峡文化这一丰富资源,并努力把握三峡文化的精神实质,科学地赋予旅游产品以地域文化内涵,使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具有鲜明的三峡文脉与浓厚的地域文化品味,从而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开发的旅游产品具有吸引力与生命力。

3.三峡旅游是三峡文化研究的载体和依托。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文化的研究应注意寻找载体,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甚至会沦为“玄学”被人束之高阁。而旅游正是文化研究尤其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很好载体和依托。三峡文化的研究理应以三峡旅游为载体和依托,将三峡文化的研究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三峡旅游业作为三峡文化研究的用武之地

三. 综上所述旅游具有文化属性,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

的,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相反,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旅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同时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增强市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健全相关法规,加强相关管理,保持旅游的文化灵魂,使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邵世刚、施筠君、李光坚主编《旅游概论》第二版,4页;

马波. 《现代旅游文化学》

曹诗图. 《三峡旅游文化概说》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5)

曹诗图 刘运. 《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展》 理论月刊 2002(7)

 

第二篇:欧美旅游文化论文

欧美旅游文化论文

浙江树人大学

欧美旅游文化选修课课程论文

题目:中外方文化比较 专业:电子商务(专科) 学院 :现代服务业学院 姓名:杨佳丽 完成时间:2011.12.3

中外方文化比较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外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本文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文化休克。

【关键词】中外方文化;差异;法国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接人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u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我们都知道,在欧美,13这个数字,由于基督的第十三个徒弟犹大,变成了不吉利的数字。还有星期五也是个不受欢迎的日子,因为耶稣是在星期五死的。如果这天既是13日,又是星期五,就像出门踩到了某种动物的排泄物一样倒霉,因此西方人在这一天一般不举行活动。甚至有门牌号、旅馆房号、层号、宴会桌号都要避开“13”。英国剧院中找不到13排13号的座位,美国的剧院即使有13号也以半价出售。但不是所有西方人都排斥“13”,13号这一天,飞机照样飞,火车照样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为儿子选择13号举行婚礼。

我最喜欢的就是法兰西。当然对它的文化特别了解。法国人看上去总是那么热力四射,又懂得享受生活。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帮革命分子的后代会被热血、浪漫给冲昏了头脑。看看那一大长串名人名单,什么伏尔泰、卢梭啊、戴高乐啊,外加现在的希拉克,就会发现其实法国人是绝对理智的,爱演讲,爱辩论。他们的神侃也是一绝,跟地道的北京爷们有一拼。只要和法国人在一块儿,免不了要听他们的一番长篇大论,当然大多是空言。还要奉劝一句,如果你有幸去法国玩,或者认识了某某法国朋友,千万不要和他们吵架,因为法语是世界上语速最快的语言,也许你听到眼前冒金星也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其实,法国人的生活情调有一点就体现在了爱花上,平常的小日子里买一束鲜花放在窗前,顿时满屋生香。走亲窜友,赴佳人才子的约会时,更少不了鲜花出场点缀气氛。如果你去拜访或参加晚宴的前夕,总是要送鲜花给主人。当然,中国人也是爱花花草草的。赏菊是我们的一种高雅情调,但法国人却不同,切记不要送菊花,因为法国(或其他法语区),菊花代表哀伤,只有在葬礼上才送菊花。其他黄色的花,象征夫妻间的不忠贞,千万别送。另外也忌摆菊花、牡丹花及纸花,在法国,康乃馨被视为不祥的花朵,你如果糊里糊涂地买一大把康乃馨,送给法国人,碰到脾气大的,和可能会让你尝尝法式拳头的滋味。 在法国,男人送香水给女人,会被人认为有过份亲热和"不轨企图之嫌"。和俄罗斯一样,也别送刀、剑、刀叉、餐具之类,若送了,意味着双方会割断关系。送花通常要送单数,但别送不吉利的"13"。法国本土出产的奢侈品,如香槟酒、白兰地、香水、糖栗等等,也是好礼品。送一些有艺术性和美感的礼品如唱片、画或一些书籍,如传记、历史、评论及名人回忆录等会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做法,如果你能知道对方的品位、偏好哪个流派就更好了。有意思的是,像乌龟、猫头鹰在我们这边很忌讳的动物,在法国人看来却是不错的礼物。如果你结婚时,法国朋友送你一对青蛙,你千万别生气,人家那是在祝你多福多子(因为青蛙一

次能产卵上万个,是不是吓死,比母猪还厉害)。当然,法国人除非关系比较融洽,一般不互相送礼。

我从书上学到了吃饭给小费的习惯,其实这在欧洲再平常不过了,尤其以法国人为甚,也许是因为他们也喜欢一种叫面子的东西吧。因此你和法国朋友到法国餐馆用餐时,小费可千万别忘了付。

当然,法国人也有一些禁忌,他们从来不从梯下走过,认为这会带来霉运。他们会送朋友半块面包和一根草表示祝福,有时他们还会把面包反放。如果法国人说错话,他们会拍拍木头,错误就会转到木头上了。

文化的差异真的是很奇特,不同的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一点都不假。我过我相信这改变不了中外的关系的,我们仍然能够很好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xx年5月.

[2]Paul Norbury,culture smart!Britai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xx年3月. [3]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xx年4月.

[4]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xx年.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xx年. [6]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xx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