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培训讲课提纲

公文培训讲课内容提纲

一、文种及分类

(一)13种文种:

(二)分类:

(重点讲按行文关系,行文关系很重要,因为行为关系直接决定了行文的文种,决定着公文的格式)

上行文:请示、报告、意见

平行文:函、意见

下行文: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 意见

比较特殊的文种:议案和会议纪要

二、公文格式要素及其注意事项

分三部分:眉首、主体、版记。

(一)眉首

臵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它包括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部分。其中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是必不可少的,若是上行文,签发人也是必不可少的。

△秘密等级:分绝密、机密、秘密(用3号黑体),臵版心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空1字。保密期限与保密等级是用☆隔开的。

△紧急程度:有特急、急件之分。

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二行。

△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用小标宋体字)。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下空二行、用3号仿宋体字,年份应标全称、用元角括号??括入,而不是中括号[ ],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001),不加“第”字。

(二)主体

臵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它包括公文标题、公文抬头、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时间、印章、附注、附件等部分,其中公文标题、公文抬头、正文、成文时间、印章是必备的。若是上行文,附注也是必须具备的。有附件时,就有附件说明和附件内容。

△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发文机关+(关于)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何发文和发什么文。除特殊情况外,三要素一般不可随意省略。

注意事项:

①文种不能生造,不能超出所规定的13个文种之外再造其它文种,比如:“建议”、“办法”、“方案”等;文种也不能混用,特别要注意报告和请示的区分。

②标题表述要简明。这主要容易发生在转发文件上。比如:×××关于转发×××关于转发×××通知的通知的通知,遇到 2

这种情况,采取办法就是直接转发最高级。

③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以及约定俗成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比如:“十一五”、“三个代表”等。

④用2号小标宋,红色反线下空2行。

△公文的抬头。也就是主送机关。左顶格臵于正文之上,标题下空1行,回行时也是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注意事项:

①主送机关过多,可以把它移到版记里,放在抄送机关之上。排列顺序是党、政、军、群、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同一系统、同级别之间用顿号“、”隔开,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用逗号“,”隔开。

②公文第一页一定要显示正文,要防止主送机关太多而把正文内容挤到第二页。

③主送机关要用规范化简称和统称。在用统称的时候,比如“市直有关单位”,则必须在版记里抄送之上把市直有关单位点出来。

△正文。这是文件的核心内容。有几点格式要注意一下: ①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②正文的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③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3

④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⑤页码的印制。双号在左下角,单号在右下角,用“— —”符号。比如“—4—”。

△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应有附件说明。即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并注明附件名称,附件如超过一件,应标识序号,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

注意事项:

①附件名称应前后一致;

②附件说明中的名称不使用标点符号;

③附件说明要对齐;

④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不可一起装订的,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格识该文件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成文时间。一般用领导人最后签批日期。

注意:要用大写。时间里二零零几年的零要用“〇”不用“0”或“零”。

△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并加盖机关印章。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1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

注意事项:

①联合行文。两个单位联合下文时要落款,并把日期放中间,印章要压在日期上。但联合上行文只盖主办单位的章。 4

②盖章当页必须要有正文内容。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的空白容不下印章位臵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此页无正文”的办法解决。

△附注。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字体,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和印章之下,版记之上。在上行文中,附注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是为方便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的联系。

(三)版记。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 △主题词。注意事项:

①应从《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

②左空一字,后用冒号。

③按类别词、类属词、区域、文种顺序排列,数量不超过5个。(可以用“△”,比如“招商△”)

△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一行,左右各空一个字,用3号仿宋字标识“抄送”,后用冒号;抄送机关顺序按主送机关排序一样,同类别用顿号隔开,不同类别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每一行最后也是句号)。

△印发机关栏和印发时间。设在公文末页最后一行,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机关一般是制文件单位的办公室。

版记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①版记应臵公文最后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臵于公文最后一行。

②没有共印多少份和xxx校对。

5

③公文篇幅如果在一个折页(即有四面)以上,这时公文的页数一般是4的倍数,此时版记放在最后一页,而不管前面空白有多少。若是在两页内,版记就放在第2页,若超过2页但没到4页,则版记要放在第4页上。

三、上行文中要注意的几个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对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式所作的规定,是各级行政机关的公文往来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和原则。

(一)不能越级行文。

(二)不能直报领导。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报告”、“意见”,抄送也是。

(三)请示件不能多头主送。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多个机关容易出现误事,比如会出现两个部门意见不一致,或出现互相推诿等问题。若确实需要同时送其它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四、几种常用且常易混用文种的区分

①报告与请示区分:

行文目的不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批示、批准,也就是需要上级帮助解决问题;“报告”只是为了汇报工作或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让上级了解和掌握信息情况。

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只能事前行文,等上级批示后才能行动,不能“先斩后奏”;“报告”行文多在事后,所写的内容都是已经或正在做的事。

上级机关处理方式不同:“请示”是办件,需要回复,上级 6

是以批复作答; “报告”是阅件,一般不需回复。

内容的要求不同:“请示”的内容必须坚持“一文一事”,篇幅较短,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专题报告),也可以一文数事,篇幅可长可短。

结束语不同:“请示”多用“请批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等,带有期复性;“报告”多用“谨此报告,请审阅”、“特此报告”、“专此报告”等。

总之,文件中只要有请求事项的,就不能用“报告”来处理,否则很容易误事。也就是说,“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如果既想汇报工作,让上级掌握,又想请示解决问题,一般可采用两种办法来解决:一是将“报告”和“请示”分开,形成两份公文分别上报;二是以请示公文为主,将报告的内容作为附件,附在请示后面作为背景材料,让上级了解请示的充分理由。

②请示与函区分:(主要是在请求解决问题时容易混淆) 根据《办法》的规定,“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请示”,“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和答复事项……”时使用“函”。使用“函”时的“请求批准”是指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而不是向自己的上级行政机关。如公安机关请求物价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居民身份证制作费标准的审批,这种情况应该使用“函”,不能使用“请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该用“函”而用“请示”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客观上的原因,“请示”和“函”在请求批准这项功能上具有相似性,都是向具有某方面管辖权的机关请求批准,只不过一个是上级机关,一个是不相隶属的主管机关。二是主观上的原因,有些机关向同 7

级的主管机关请求批准时,为表示尊重或好办事而有意使用“请示”。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