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课改的反思

对幼儿园课改的反思

朱家雄

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以“综合教育”为号角吹响的。原本,倡导综合教育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分科课程的一些弊端,使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儿童的经验相贴近。然而,由于人们在思想深处没有改变重结果的价值倾向,在操作层面上仍然强调教材和教师确定的目标,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要教给儿童一些什么,并以这些预定的目标是否实现作为评价的依据,结果使不少这类所谓的综合教育都成了各学科的“大拼盘”,使根据儿童的经验设计课程的理念仅停留在口头上。

原本,倡导幼儿教育要关注儿童发展,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的倾向,使幼儿园教育更贴近儿童发展规律,使幼儿教育更人性化。然而,由于对儿童发展与幼儿教育关系的不解或误解,人们却将儿童发展水平当成了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结果,幼儿园教师被要求人人手持儿童发展量表和评价标准,对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认知、情感、人格等)进行测量和评估,并以此作为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

原本,强调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使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更多地满足。然而,由于对游戏与教学在概念上的混淆,人们要么取消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曾有一个时期,幼儿园不准提及教学活动),要么将游戏进行泛化或异化。结果,幼儿园有效的教学活动被弱化了,幼儿园教师普遍地反映,“过去会教的教师不会教了,过去不会教的教师更逍遥了。”

原本,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活动过多关注结果的取向,使幼儿园教育更多实现“终身教育”所关注的长期目标。然而,由于不会区别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和“目标模式”,对低结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也不甚理解,人们却将预设细化和特化的活动目标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结果,幼儿园教师被要求按照“目标模式”的方式设计课程,在头脑中确立活动的“目标意识”,并被要求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在每个教育活动之中”。这样做,强调的恰恰不是活动过程,而是活动的结果。

现在,数以万计的幼儿园教师和园长似乎还在“云里雾里”,还在“摸着石子过河”,不是吗: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在搞园本课程,都在试图通过课程,将“先

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为行动。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诸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人本主义等一些源自西方的理论是可以转化为在中国能行之有效的幼儿园课程,有意无意地将它们作为自己编制园本课程的“旗帜”;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在花费大的力气在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设计“原创”的教育活动,也不管自己究竟明白不明白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以及究竟如何设计和编制课程;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他们自己确定的评价标准,即幼儿园有没有园本课程,去评定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在搞园本教研,都在试图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园本教研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本园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许许多多的教师还都在花费大的力气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对照“先进理念”,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促进了儿童的发展;许许多多的教师还都在为儿童书写成长档案,试图通过这一途径记录儿童的发展轨迹,并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渠道;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幼儿园有没有做好他们要求的文案工作,作为评定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标准??

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在搞科学研究,都在试图通过科研,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层次,并能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不少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他们科研的目的就是去发现真理和规律,并能以此推动自己和别人的教育、教学;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幼儿园有没有做好科研,作为评定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标准??

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走了20年的“路”了,现在还是走得那么累。真的没有人愿意看到,等到数年或者更多些年以后,人们再去反思现在走的路,结论还是不那么的好。

想想以后要走的路

反思了已经走过的路,思考了现在正在走的路,让人感到心里有点沉重。但是,这样做,其意义也许还在于让大家能对以后要走的路想得更明白一些。

谁都难于预料以后会发生些什么,哪怕是不久的未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未来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社会在变化,对幼儿教育的思考也一定会有随之而发生变化,“与时俱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一种幼儿园课程如果真的只是以某种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甚至以某种理论作为唯一的理论基础,那么,这种幼儿园课程只能成为某种“课程模式”,也许它可以被用以说明这种理论是如何被演绎成为教育实践的,但是决不可能被认为是可以在实践中被广泛和有效运用的课程。而今,在编制和发展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如果哪个课程一旦被冠以一种理论,特别是被冠以与儿童发展有关的理论,那么这个课程就会成为一个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相反,如果哪个课程没有经过这类理论的包装,那么这个课程就难以被认同。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如果课程真是如此简单,那么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就不会有如此繁多和繁难的事情发生。事实上,在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和顾及的问题要远远超过儿童发展理论所涉及的问题,更要远远超过某一种儿童发展理论所涉及的问题。

因为倡导活动区活动,结果教师们被要求去研究如何使区域活动的材料有层次性,研究如何安排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与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匹配式”的互动,研究教师如何布置墙饰以配合区域活动,等等。这样做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殊不知,活动区活动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幼儿的自主、自选和主动探索,而不在于教师将自己预设的计划强加于幼儿。教师即使再有经验,花费再多的时间,也难以使自己设计的活动区域发挥原本应有的价值。这样做,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投放多功能的材料,特别是较为原始的材料,那么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反而会更有价值。

 

第二篇: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编织活动的实践研究

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祁幼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 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指南》中提出:“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在共同生活和探索世界的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并体验表达与表现的乐趣.”这些表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况且在当今社会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世界其他各国优秀文化养分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保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一个人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支撑,就很有可能会迷失于光怪陆离的物质诱惑中。教育对此承担着相当大的责任,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牢记民族文化是国家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而编织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编织艺术又是造型艺术,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证明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使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同时,手指动作的训练能对大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编织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方向,灵活的编出物体形象,使幼儿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编织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幼儿通过了解编织,在编织艺术的熏陶下,生活的体验过程中,感受编织的魅力,提高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编织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技能、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品格和能力,同时又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养成。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编织艺术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它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几千年来形成的“编织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

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极好教育资源。综观目前幼儿园的编织研究和实践,一般存在以下问题:较多的研究只停留在制作层面,缺乏对编织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效整合和渗透,对编织活动与教学活动内在的教育规律把握不足。我园虽地处郊区,园所规模较小,远离交通要道,但是一直以来我园都在努力探索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践形式。根据幼儿园及幼儿的具体实际,自20xx年x月起,我们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指南》的指导下,以“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切入口,进行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整个幼儿园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民间艺术活动日益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为了充分实现民间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鉴于此,我们发现民间艺术中的编织活动更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我园地处农村,家长中又不乏有编织的能手,再则周边社区编织活动丰富多彩,如:草编、竹编、珠子编织等,深受人们喜爱。请家长和社区志愿者进课堂参与幼儿园编织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亲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幼儿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对编织教育作深入研究。构建编织教育课程的前提是必须以幼儿发展为本,必须坚持将课程内容与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我们以二期课改为引领,不断吸收编织艺术的精髓,充分挖掘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幼儿园内构建起编织艺术教育课程,并将编织活动融入到环境创设、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中去,探索编织特色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热爱中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幼儿的个性和特长,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积累更多的编织经验,热爱编织,关注编织,让编织走进我们每个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在民间仍在发扬光大。同时,使我们的编织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二,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1,确立幼儿园编织活动的框架。

1)构建编织活动的总目标、层级目标。

2) 确立编织的系列内容。

3) 积累行之有效的组织指导方式。

2,积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系列方案。

3,收集活动的案例。

4,验证编织活动对培养幼儿民族精神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以“二期课改”为理论指导,积累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开展编织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方式,挖掘适合本园特色的幼儿素质教育中的编织艺术活动

课程资源,建构各年龄段活动课程,探索开展在编织艺术活动中提升幼

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

2,以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编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

升和发展。

3,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教师从编织艺术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教师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

素养,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研究的内容:

1、开发幼儿编织活动课程资源。

2、幼儿编织艺术活动开展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

1)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园内教学、园外教育活动途径是幼儿园实施编 织艺术活动的保证,只有找到编织艺术与现代教育方法、手段的结合点,拓宽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儿编织艺术教育穿越时间和空间,取得成功。

2)特别要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作为实施课题的重要途径。

3)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对幼儿园、家庭、周边、社会环境中可供利用的

教育资源对编织艺术活动开展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3、研究幼儿编织艺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

4、研究开展编织艺术活动与提升幼儿综合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5、对实施编织艺术活动的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的监控、记录、反馈、调 整、评价,了解课题实施的实际效果和不足之处,在日常反思中不断推进编织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

途径:

(1) 美化环境,让幼儿处身于编织艺术的氛围中。 包括物质环境和心

理环境。

(2)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挖掘编织艺术的瑰宝。我们可以通过把家长

请进课堂,为幼儿介绍他们已有的编织艺术方面的知识,并传授

给孩子,提高幼儿对编织艺术的兴趣。

(3) 借用外部力量,开阔幼儿的视野,我们通过聘请一些从事编织艺

术的专家,当场为幼儿献艺,并教幼儿一些基本的本领,激发幼

儿学习编织艺术的欲望。

(4) 开展亲子民间活动。幼儿园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在

共同参与编织艺术活动中增进幼儿与父母间的亲子之情。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了解编织艺术,走进编织艺术,并习得相关的编织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在编织艺术活动中使幼儿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为本课题的关键。

创新之处: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让幼儿动手动脑,提高其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婴幼儿时期,对其进行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智能与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关键,通过研究,发现问题,及时下对策,转变教师、家长的观念,寻找出一系列适合提升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活动方案及经验。将有力推动我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园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对象:幼儿园小、中、大班的幼儿

五、研究步骤、时间安排、预期研究成果及分工: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编织艺术技能的了解、掌握程度和家长对我们实施编织教育所持的态度。

2、文献资料法:寻找相关的理论和经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研究方向。

3、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内容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教师的环境的创设和家长们的密切合作,不断发现问题,修正研究方案,使研究更趋

合理,科学。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选择对象,进行基础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1) 对教师进行相关指导。

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实地指导,案例分析,经验介绍,交流讨论

的方式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与指导。

(2) 教师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让家长了解编织不仅仅是教师的

事,更是家庭的事。

(3) 实施课题方案,积极进行反思与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注重

及时评价,突出日常性、过程性的评价。

3、分析整理阶段: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炼。

具体安排:

1,在小班进行研究。通过材料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其注意力、观察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培养自我服务的意识,并撰写阶段小结。 2,在中班进行研究。通过区域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并撰写阶段小结。

3,在大班进行研究。通过操作活动,萌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意志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撰写阶段小结。

预期成果:论文集、活动方案、影像资料、结题报告、活动观摩。

写出《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我园开展科研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园内领导集体形成共识,全面参与,探索可行的途径。在前几年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注重及时积累资料,写心得体会、教育随笔和个案分析。 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有以下特点:

人力:

1 、充分利用上大家长资源,聘请上大教授直接指导此课题的研究。 2 、有一支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财力:

有专项科研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在以上的背景条件下,我园确立此课题的研究,我们相信能顺利实施并完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