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校长给予我们的启示

卓立校长给予我们的启示

——参观访问北京市润丰学校的感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中 刘拥军

20xx年4月21日上午,我们来自湖北与青海的校长教师们一行90多人参观访问了北京市润丰学校。

润丰学校是20xx年建成的一所新学校,但是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却成为了北京市朝阳区的示范学校,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我们带着疑问参观了他们的教学设施、走进了他们的课堂,终于从卓立校长的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卓立校长今年已经年过古稀,但是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他的讲座底气很足,思路清晰,对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解析得非常透彻。如果要我来概括卓立校长给予我们的启示的话,我想至少在这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卓立校长从19xx年参加工作起,到现在在教育园地里走过了半个世纪,他将自己的 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从史家胡同小学开始,到现在的润丰学校,他就地改造了好几所破破烂烂的学校,让她们成为朝阳区的示范学校,甚至是北京市的名牌学校,这与他深爱着自己的事业分不开的,因为一个人只有真心地爱自己的事业,他才有可能为自己的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才能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卓立校长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是十分欣赏的,他在几十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不断丰 富与完善自己的办学思想,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实事求是是他的办事的原则,从最初的破破烂烂的史家胡同小学起,他就不断在实践,不断在思索,如何将一所学校办好,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指导老师们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如何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他是很勤奋的一个人,在他的引领之下,他的团队日益强大,他的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大。今天我们走进润丰学校,就可以很清楚地感知他的办学理念,那就是: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我们。这句话读起来不太上口,但是内涵却很丰富。未来达到这个目标,卓立校长从学校的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规划,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这里我不想赘述他的办学思想,也不想展示我们看到的校园的风貌。我只是觉着一个校长,思想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三、做一个聪明的校长。

最令我叹服的是卓立校长在筹建润丰学校的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了他与他的团队的聪 明才智。按照北京市的规定,中小学是不允许修建高层楼房的,这样学校的场地与规模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是卓立校长很聪明,地上不允许修建高楼,那就往地下发展吧。看看润丰学校吧,地面上一律的四层楼,可是地下有两层,合起来就是六层。地上只要是教室、实验室、剧场、演播厅,地下就是大型的停车场,游泳馆、餐厅、乒乓球馆等,设施绝对是一流的。他自己最得意的是十二个展厅,就在教室的外面,将声光电融合在一起,也成为了学生在课余学习的场所。

四、做一个以人为本的校长。

为了帮助每一个学校进步,卓立校长从多层面、多角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他有几个 方面是令人叹服的。一是他用最先进的设备来教育学生。看到这里的设施,全部都是电气化 1

的设备,包括走廊、地下楼层的照明都来自太阳能发电;每个教师都是白板与一体机并存,学生手里还有PAD学习机。二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他们的课余选修课程非常多,有缝纫、木工、机械、茶艺、厨艺、书法、美术、手工制作、乐队等,凡是学生在生活中涉及到的技艺,他这都具备。三是七星评价体制。他这里不平三好学生,而是代之以“七星”评定机制。德智体美劳,加上艺术与助人为乐,只要达到其中的任何一项的标准,就可以获得一个星,并给予奖励。四是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主。通过各种各样的文体、智育、德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的学生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获得大奖的人很多。连每一次的欢迎外宾的献花的学生都是从他们学校挑选的,学生的气质棒极了。

五、做一个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

卓立校长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一以贯之的管理模式,依 法治校、依规治校形成了规矩。他的学校是朝阳区领头雁,他的每一个老师都是可以流动的,随时可以借到附近的兄弟学校上课或者参与学校管理,这里的所有资源都是可以共享的,无论是硬件的,还是软件的。所以几个学校,最近的这几年来,干脆就换成了“润丰学校”分校了。他的团队越来越大,他的办学规模也越铺越开,他的办学思想传播越来越广。前几年北京市教育局专门就卓立校长的办学思想举办了研讨会议。

在我的文件里,有卓立校长关于自己办学的讲座的资料,我不想在这里多说什么,我想说的是,虽然各地情况不同,但是从卓立校长的身上,我们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的。

20xx年4月21日

2

 

第二篇:《论语》给我的启示

《论语》给我的启示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人,《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论集及活动的记录。 在中华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像孔子这样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也没有任何书像论语这样为社会各阶层普遍研读。尽管中国的社会性质、文明程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今天,孔子仍然以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学术贡献以及学术精神为人们所敬仰,并且日益走向世界;《论语》也以其巨大的文化内涵借助现代传媒手段为更多的人所知道。

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人和事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和人的主观愿望、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如何处理观念和利益冲突,处理人际关系,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而不被别人的不良行为所熏染,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实际上又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自省也好,自觉也好,自律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方法得当,就能达到既定的道德境界,否则,就会偏离甚至背离既定的目标。非常感谢论语与现代人生哲学这门课,它让我从论语中学到了许多。

我最初学到的是《论语》对我们学习上的影响。《论语》主张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孔子在《论语》强调学习要不耻下问,好学不厌。我们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前进的动力,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停滞于此,不能前进分毫。一个人不能轻易满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在学习中去理解、感悟,把学来的东西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境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第一境。《论语》里谈到,获取知识首先要做到“勤勉”、“好问”,“文”、“行”、“忠”、“信”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是我们学习的第二境。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被老师耳提面命的一点,只有不断的巩固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有可能在实践里很好地运用。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则是学习的第三境界。学习并非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而应是学以致用,要学会思考问题,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首先孔子强调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白学习的意义。这在其对宰予,冉求,颜回三名弟子的评价中可得到充分的验证。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以上这三个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孔子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视的。冉求在学习上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惑时,孔子告诉他,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是走到中途而力尽而止,现在你不是因“力不足”,而是固步自

封自动停止前进。这就是勉励冉求端正学习态度,宰予虽伶牙利齿,天赋较好,但却无疾而昼寝,不好好学习,不注意自己的学习态度。这令孔子极为反感斥其为“朽木”;孔子认为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积累知识,才能在成就上超越前人。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端正学习态度与明白学习的意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学生子夏亦认识到:一个人只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可以成为有仁德的人。孔子认为只有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白学习的意义才能使人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这种从学生的主观意识出发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妙处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教学有重要借鉴作用。

其次,要求学生做到全面发展,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当时就是要学生在诗、书、礼、御、乐、射等方面都加强学习。在孔子的熏陶下,许多弟子都是全面发展的,如颜渊、子夏等。孔子主张学生要通过《诗》,“乐”来培养他们自身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他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谓“兴”,就是使人感奋起来,警醒起来;所谓“观”,就是使人交融情思,有利团结;所谓“怨”,是可以讽刺或批评在上者的不良倾向,这些就是以诗教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孔子强调一个人的成长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和当今的全面发展相符合,他听《武》,说它“尽美而未尽善”;而听《韶》则称其“尽美尽善”。他相信音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又能使之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对善的陶冶。因此,学生想全面发展,“诗”与“乐”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孔子要求学生重视道德教育达到促进真善美的合一。这就要做到“刚,毅,木,讷,近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此外还要求学生 “非礼勿视、非礼勿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而使到自己达到全面发展成为当时的“君子”。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已成为一种自然趋势。知识结构单一化的人才已不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承担建设社会的重任。孔子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有丰富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但我们必须看到,孔子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存在不少错误和缺点。如孔子只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方面而不重视生产实践。弟子樊迟请教园艺,他却骂他“小人哉”,这就抑制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对此我们要加以辨别。

《论语》给我们另一个影响就是为人处世方面了。不得不说,论语的魅力是极其巨大的。中国人两千年的人际交往准则,伦理道德,很多都是从儒家思想中

汲取过来的。它成了我们衡量道德水平的天平。主要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慎交友。人是社会性动物,总要和别人打招呼,除了生产生活、定各色人

等如官僚、家人、老师、学生、奴隶等之外,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朋友关系。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同三种人交朋友有益处,同三种人交朋友有坏处。同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有益处;同逢迎谄媚、当面恭维背后诋毁、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有害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的这番话是十分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

第二,慎享乐。口腹之欲、耳目之好,是人之常情,任何人都有本能的欲望,并

以满足为快乐。但是,如何满足口腹之欲、耳目之好,则有讲究。孔子指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意思是说,快乐是多样的,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得到的礼乐的调节,宣扬别人的长处,多交贤良朋友,这三种快乐是有益的。而尊贵骄傲、游手好闲、大吃大喝快乐是有害的。

第三,要善于把握和尊长说话的机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学习也好,

修身也好,首先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所谓“学而优则仕”(《子张》)是普遍的观念,也是孔子教育学生的目的。因而和尊长打交道是自然的事。语言是交流的主体渠道,说话的态度和时机,直接影响到尊长对自己的看法,并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社会声誉,因为这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孔子指出:“侍候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之谓之瞽。”(《季氏》)在和君子相处时,人们常犯三种错误:君子还没有说到的时候抢着说,叫做急躁;君子已经说到了,自己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贸然开口,像个瞎子,叫没有眼色。这里的君子,本来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在这里泛指地位高于自己、年龄长于自己、社会声望高于自己的人。每个人在现实社会中都在寻求一个机会去展示自己,当机会来临时很多人却因为某种元婴而失之交臂。归因于谁?其实还应该是当事人自己,因为机会是给于有准备的人的。一个人不懂得时刻准备着,抓住表现自己的机会,那个人注定与成功无缘。 第四,常持戒心,遇事多想,全方位思考,尤其是想不好的结果。孔子说:“君

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不同,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贪念女色;壮年时,血气方刚,要

警惕争强好胜;年老时,血气已衰,要警惕骄傲自大和贪得无厌。有句话叫做“三思而后行”,就是要人们在做事的时候,不能一意孤行,要多考虑考虑再行动,全方位思考才能让我们做事更完美,更近人意。

第五,人人在家力行孝悌,在国就能力行忠义。孔子把“为人不忠乎”(《学而》)

作为日常反省的内容之一,可见他对忠的重视程度。这里所说的忠是指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态度,指的是是否尽心竭力。除了为人谋要忠以外,更主要的是“事君以忠”。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符合最高道德标准。义者宜也,按照该做的事情去做就是义。义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实行它,用谦虚的语言说出它,以忠诚的态度完成它。每个人只有在家里爱自己的家人,尽孝道,于国才能有爱国之心。如果一个人,连家人都不爱或是不尽孝道,那么于国,他就谈不上什么爱国之心。因为一个人最根本的就是家,而家都不爱的人,他有什么资格或是那什么去爱国?有什么信念能让他不临阵脱逃,有什么留念能让他不在战场上投靠敌军?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忠义并行。

除了这几点以外我还发现,《论语》里高频率提及的有一个是“君子”。孔子对君子应该是极其推崇的,里面好多关于君子的篇幅。“君子”在《论语》里就是一个完美人格的化身。例如,“君子和而不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及“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等等。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君子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虽然我们做不到成为这么完美的人,但这却可以是我们在日常行为准则中的一个遵循原则。对我们塑造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的情操也是有着巨大的作用的。很多人现在都以“求异”为追求的方向,认为“君子”是不合他们的追求的。但是我想说,每个人的追求方向及梦想是不同的,但是呢,我们在心里也不能摒弃成为“君子”的愿望,我们应该以“君子”来作为准则,约束自己,使自己趋向完美。而不应该在茫茫的人潮中迷失自己。

学《论语》,读《论语》,懂《论语》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论语》的时候应有的态度。我们在追逐潮流的同时,还应该记得保持我们民族的传统,对经典要有一颗尊崇之心。《论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一部在在全世界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它犹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教师,又如一位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出我们的道德情操、品行修养。它更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找准自己前行的方向。学习《论语》,不仅是对传统经典的尊重,更是对我们人生之路寻找一个指路明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