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申 请 者:                     

单位部门: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宅)

                                      (手机)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简表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意义: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这一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突破过去长期只谈“全面发展”、片面理解“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笼统地谈论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人的个性化培养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上来,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这些研究仍然是比较分散的、非系统的,而且研究者多限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内高校比较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升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全面的重视。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秉承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即尊重个性、鼓励人们发展个性、走个性化发展的成才之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借鉴了其经验,使其国民教育上到一个新台阶。比如在美国的“公民教育”理念中,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促使青年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几乎涉及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英国鉴于“当代的学生已不必无条件地服从校方,而大学已不能干预和压抑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独立人格了。”鼓励学生自组社团、俱乐部,自主开展活动,并由熟悉学生的思想、时尚、生活和社团的学生代表组成“学联”(Student Uion)。“学联”既是联系大学和学生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负责者。

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博士认为,世界高等教育个性化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多样化的教育体系;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③个性化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④个性化的课程体系;⑤个性化的教学模式;⑥多样化的学校评价办法。同时也包括通过法律保障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平衡和统一。有人又将这些国家高校德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坚持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强调内容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讲究教育方式的灵活性,而且学校德育更注重科学化,内容日益扩大,形式也朝着综合化、网络化和实践化的方向发展。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有关问题

1.1研究目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提出比较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体系,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2研究内容:

1.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1.2.2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3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2.4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1.2.5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1.3拟解决的有关问题: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为主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2.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1.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已有文献资料,充分把握已有研究成果;

2.1.2经验总结法:对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材料和项目组成员工作经验的总结分析,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规律;

2.1.3调查访问法:通过意味着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相关人士和大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认识与意见、建议。

2.1.4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各方面材料的分析归纳,形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系统认识。

2.2可行性分析:

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思考与研究。项目组其他成员均为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同志,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有丰富的经验。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为应对其思想品格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的探讨与研究。任何因循守旧的做法,只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流于形式。

3、本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1)大胆提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念,力求突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识,以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为基础,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创新为目的,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

4、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4.1预期研究进展:

20##年10月-20##年12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相关工作经验;

20##年1月-20##年3月,确定调查访问对象,开展相关调查访问;

20##年4月-20##年6月,对所得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0##年7月-20##年9月,撰写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

4.2预期研究成果:

    四、研究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

1.项目负责人有关研究工作情况:

本项目负责人在从事学生辅导员期间,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是湖南省20##年度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主要成果有:

(1)论教育对象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1年,第1期

(2)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辽宁师专学报,20##年,第2期

(3)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年硕士论文

(4)文法类专业女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出国与就业,20##年,第5期

2.项目组成员的有关研究工作情况:

周展:①中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实践障碍与对策研究,省教育厅课题,04C089

   ②湖南省教育发展研究,省科技厅课题,XJK01A2001

:①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分析,年轻人·教育月刊,20##年

②高校学生社团对新兴校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华章,20##年3月

③论辅导员如何开展班级信息管理工作,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年6月。

周巍:①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长沙理工大学党建研究课题,20##年

②高校学生党员、非党员信仰对比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党建研究课题,20##年

五、经费预算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附件1: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观培养研究

申 请 者:                                   

单位部门: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421002                  

联系电话:                (办)               (宅)

                                  (手机)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简表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始终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

本课题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这一切都将有助于对道德意识培养的进一步提高,为道德教育理论提供科学依据,为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l  有利于指导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

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本课题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角度和方法上为道德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至关重要,从国内外现状来看,很多学者这一问题加以研究,迄今为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从出版的著作来看,有关高校德育的著作也不少,如梁桂麟的《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冀学锋的《当代高校德育基础》,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总的来看,各学者主要是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困境、必要性和对策上探讨这一问题的。如,张志坚等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一文中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和成因入手,探讨了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分析发现,学者们对于大学生道德现状和对策上研究较多,但是从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服务意识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还远远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有关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观培养。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观存在道德认识存在偏差、传统道德滑坡、服务意识淡薄、公德践行能力较差等问题和不足,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现代商品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原因,高等院校对德育教育的轻视、德育教育内容的滞后、与现实脱节,以及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的原因、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原因,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等原因,提出通过以“感恩教育”为介入点,以“大学生思政课” 为支点,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方式, 和“大学生进社区服务 ”、“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当村官、志愿者(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建立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访谈法来进行。首先,需要全面占有关于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路的有关文献资料。为了满足全面性的要求,从早期的书籍著作到网络期刊的数据库,都进行全面的检索获取资料。在熟读和理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联系当前我院德育教育工作实际进行思考。书面上的资料具有广泛性,但容易忽视现实当中的细节问题。因此,本研究还将考虑对有我院德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来作为文献资料的补充,审视当前大学生道德现状的不足,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然后再反馈到德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当中征询意见,进行修改。在综合多方面材料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着眼,从微观细节入手,提出富有创建性的构思。

3、本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研究内容的创新:通过角度的变化全面探究大学生道德意识缺乏的原因,从社会环境、校园因素、家庭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四方面入手,着力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基于这一现状的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研究方法的创新:将大学生奉献服务意识与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归纳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可行之法。

    4、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四、研究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组成员在开展本项目研究前,已经公开发表以下学术论文:

1、

    五、经费预算


附件2: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德观培养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