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计划书

1. 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背景... 2

1.3 定义... 2

1.4 参考资料... 2

2. 项目概述... 2

2.1 工作内容... 2

2.2 主要参加人员... 2

3. 产品及成果... 3

3.1 程序... 3

3.2 文件... 3

3.3 非移交产品... 3

3.4 验收标准... 3

3.5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3

3.6本计划的审核与批准... 3

4. 实施总计划... 3

4.1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 3

4.2 进度... 4

4.3 关键问题... 5

5.支持条件... 5

5.1 计算机系统支持... 5

5.2 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5

6.专题计划要点... 5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项目开发计划旨在明确开发时间、规范开发过程,保证项目质量,统一参与人员对项目的理解,并对其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同时还作为项目通过评审的依据。

1.2 背景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王老师

c.开发者:

d.用户:教师或其他管理者

1.3 定义

VC——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数据库(Database)——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动态测试——是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实际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的过程。

1.4 参考资料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5月

[2]王瑞、于速、张雨.Visual C++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20##年 4月

[3]宁坤、刘锐宁、李伟明.Visual C++开发技术大全.20##年8月

[4]Charles Petzold.Programming Windows.20##年6月

[5]孙鑫VC++6.0视频

2. 项目概述

2.1 工作内容

本项目开发计划中包括技术和非技术两大部分。

技术上需要进行细分后的各个软件界面的设计与规划及模块代码的编写。对其各个模块的调试以及整个系统的测试,以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需要交付的各种文档的编制工作。

非技术部分包括硬件设备支持等。

2.2 主要参加人员

表1列出了本项目开发工作主要参加人员情况。

3 产品及成果

3.1程序

最终提交给王老师。

3.2文件

工程文件,实验报告说明书。

3.3非移交产品

在整个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包括(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3.4 验收标准

系统测试,功能覆盖率90%以上,一次通过率95%以上;

检查移交的相关文档内容的完整性,齐全性;

用户可对照需求分析中的“需求规定”一项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评定、验收或参考项目提供的其他功能/性能指标。

3.5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按项目生产计划,本项目将于20##年6月14日完成。在此前提下,开发人员保留对开发时间进度进行局部调整的权利。

3.6本计划的审核与批准

       审核者:王老师

       批准者:王老师

4. 实施总计划

4.1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

任务分解、负责人、参加人员:

表列出了对本项目任务分解的负责人和参加人。

          

人员详细分工:

下表列出了本项目参加人员的详细分工。

4.2 进度

项目开始日期:20##530

项目完成日期:20##614

具体安排进度见下表3:

表3 项目进度计划表

4.3 关键问题

本项目成败的关键问题就是是否可以实现完全的模块化、是否完全可以通过配置功能

实现系统的灵活使用。

同时,本项目的关键问题也是最大的技术难点,模块化具体设计。

如果上述两点不能有效完成实现,那么整个系统就将完全失去意义。

5.支持条件

5.1 计算机系统支持

运行该软件系统所需要的硬设备为台式机或笔记本

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7

以上设备及应用软件要在系统进行测试时就已经准备齐全。

5.2 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需要用户提出具体详细需求;

需要用户对系统进行评判;

用户需要学习必要的操作等知识来管理并使用本系统;

6.专题计划要点

无。

 

第二篇: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产学结合发展规划

软件技术专业产学结合发展规划

一 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产学结合人才。产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二 建设目标

充分调动学院、用人单位、产业(生产)管理等部门的积极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突破,使学生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突破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到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次合作,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促进现代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各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 在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产学结合、双向参与,突出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课时,力争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1:1。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专业,改造现有专业,力争在2~3年内,使我院专业设置合理,覆盖面宽,市场需求前景广阔,能够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不断提高入学报到率。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操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实践、实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的能力与决策,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学院与企业用人单位零距离。

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强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人才信息的交流,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服务,多做贡献,实现自我良性运转和快速发展,使学院充满勃勃生机和发展活力。

三 实施步骤

(一)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

软件专业严格依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确定课程应实现的教学目标,并选择课程范型。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掌握知识的目标、技术目标和获得能力的目标等。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主要针对不同类型和范型的课程,按照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内容体系的框架设计,并以保证学生掌握应用技术为目标,将不同类别的传统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重组。以此编制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范围、教学进程和课程考核评价要求及教学参考资料等。

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并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课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征明显。

一是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结构。能力结构方面:根据当今软件行业的发展和就业需求,将高职生的专业能力主要分解为软件开发基本能力,软件测试应用能力,软件维护能力等能力模块。素质结构方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语言表达与交际、知识获取和创新、创业素质和后续发展素质等。

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本专业教师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突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素质教育的设计和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一年级)通过相关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等环节来实现培养目标;第二阶段(二年级)通过相关专业技能课学习与训练、技能竞赛、校外社会实践调查等环节来实现培养目标;第三阶段(三年级)通过专业综合实训、毕业教育等环节来实现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与时俱进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根据社会需求重构了教学内容,课程整合始终围绕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开展,充分满足了专业教学需要,使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专业以VisualFoxPro课程为试点对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进行综合改革。改革的根本思路是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专业能力模块化,组建并调整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应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二)职业资格鉴定

本专业坚持教学改革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学院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按照国家标准制定了职业技能标准和目标,扎扎实实开展技能培训考

核工作,并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接轨。计划对软件专业学生开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高级技术、计算机操作员、程序设计员等证书的培训和考核。

(三)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是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学院与企业在专业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服务等方面,达到双赢互惠。

1.成立有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修订。

2.聘请企业专家到我专业兼任教师,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紧密配合,深入合作,为专业建设献计出力。

3.聘请企业专家定期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专业技能。

4.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锻炼,定期到企业调研。

5.联合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基地。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校负责考核理论教学部分,企业负责考核实践部分,综合能力由双方共同考核。

6.在本专业教师中成立走访小组,对学生实训情况检查,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个别走访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了解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建设。

7.专业和企业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

(四)开展“订单”培养

“订单式”教育作为校企联合办学具体实施形式,这种人材培养模式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技能培训贴进市场,贴进社会,根据人才需求,在近几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与一批大中型企业签订有培训协议和用人协议。按“订单”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同时加大实践操作训练,通过聘请用人单位专家给学生上课等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毕业后在相关企业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