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应具备的素质和知识积累

通讯员应具备的素质和知识积累

2008-12-26

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要想提高上稿率,要想写出有分量的稿件,就需要有一定的素养和知识积累。而素质的修养、知识的积累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练才能功到自然成,因此,通讯员应具备一些必要的素质。

首先要具有政治眼光。一切新闻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政治这个大背景,对任何新闻事件,我们都要用政治眼光去评判,否则就很难发现有价值的新闻。通讯员的政治眼光就是指我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的着眼点。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兵团党委和师党委的工作精神,就不可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身边发生的事,也就不可能发现由此而出现的新闻事件;如果你不知道最近党中央或国家政府召开的一些会议的精神,就无从站在一个正确或合适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当然也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当前宣传工作的重点,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政治眼光既是锻炼出来的,也是从平时学习和观察的积累中得到的。我们对身边每一件事的思考都要自觉地同兵团党委、师党委或团党委的政策精神联系起来,看它是不是与工作大局有关,是不是具有新闻价值。

作为一个通讯员,对政策最起码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衡量一个新闻事件有没有价值、可不可以报道、什么时间才能够报道时,要注意一个政策尺度问题,如果这个新闻超越了党和国家政策的尺度,那就失去了报道的价值。比如,企业都

在进行体制或机制上的改革,你却报道班组承包吃大锅饭的消息;各媒体都在宣传落实兵团“1+3”文件精神的大好趋势,你却写出一些职工不愿承包土地、对改革不感兴趣的报道,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些与改革的大趋势相抵触的现象、职工中存在的暂时不积极不理解的现象,什么时候都会有,但那只是一些小节,不是主流,也不是新闻报道的着眼点。

其次要具有基本写作技能。作为一个通讯员,应该掌握消息、通讯的写法,还要知道最基本的语言运用和表现的手法。一篇消息或通讯的语言不通、造句不准、词语搭配不当,肯定不能说是好新闻。这些知识既是通过书本学习来的,也是通过实践得到的。所以,通讯员要挤出时间进行扎实的学习,不但要学习新闻理论知识,而且要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做到“常学、常写、常积累”,这样才能很快地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有些通讯员很善于模仿,应该说这也是一个练习起步的有效方法,但是只能模仿别人的写法,不能事事模仿、处处模仿,况且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凭模仿,写作能力不仅难以得到提高,而且永远写不出好新闻。

做一个通讯员难,做一个优秀的通讯员更难。在具备了以上素质后,通讯员还必须勤奋,只有勤奋才能够在社会这个“万花筒”里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一要勤于观察,这个观察就是看人、看事、看物、看景,到一个地方就要尽力挖掘其中的新闻素材。二要勤于思考,并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把单独和孤立的事件联系起来,从一个事件联系到另一个事件。写新闻,细想是基础,联想是延伸。

比如,我们看到企业的经济发展,就要联想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这可为新闻事件铺垫一个重大深厚的主题,提高新闻的价值;看到地里庄稼出苗情况好,就要联想到今年农田管理的办法、经验,从经验新闻的角度着手,采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稿件;看到如今职工下地浇水肩上不再扛着笨重的铁锹,就要联想到农业灌溉技术的改变,采写有关农田喷灌滴灌技术利用、反映科技兴农的报道。三要勤于采写,把自己写作的视野放宽,无论是人物、事件还是物品、景观,都可以写进作品里,有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说不定就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亮点;还要仔细积存素材,有的素材暂时用不上也不要轻易放弃,说不定哪篇文章就能用上。 通讯员还应该练习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新闻消息要写,人物通讯要写,文学作品也要写,“天才出于勤奋”,一个优秀的通讯员就是要成为一个“杂家”。

当然,通讯员最常写的还是新闻作品,而要写好新闻,紧扣新闻事件的背景十分重要,因为新闻离开了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大背景,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手法:

一是纵向的背景材料运用。即把一个新闻事实与另一个新闻事实作时间性的比较,这种手法可以使新闻事实产生明显的对比效应。比如,写企业发展壮大的动态新闻,可以拿过去几年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对比,从中看到企业壮大的事实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写一个人的进步、改变,可以拿这个人过去的所作所为作比较,衬托出他现在的进步和变化。

二是横向的背景材料运用。就是把新闻事实同周围的事物作

比较,让人看到事实的变化和具有特色的地方。比如,写典型人物可以把他放在全体人员中作比较,别人怎么做,他怎么做,别人做的效果怎样,他做的效果怎样,一比较,新闻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三是纵向的和横向的背景材料结合运用。把新闻事实中的典型和过去比,也和其他单位或人物相比,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要注意,那就是怎样把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放到大局中去认识,怎样把一件具体的事放到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反映,这就需要通讯员仔细观察生活,善于联想和思考。比如,一家人养了一群鹅,这是小事,但它可以反映庭院经济的大事,深入采访,说不定可以采写出团党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好新闻;最近职工们参加各种培训班的积极性高了,这是小事,可认真采访你会发现,职工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学习风气形成了,再深入采访,可能又带出几个利用科技致富的典型人物。

因此说,写出有分量的新闻作品并不像有的通讯员认为的那样难于上青天,只要理解了上级的政策精神,留心身边的人或事,按照新闻格式去写,就可能写出好新闻来。

 

第二篇:浅析国家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国家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审计作为一项社会经济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和审计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审计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审计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审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国家利益、严肃财经法纪、推行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监督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专业知识呢?笔者以为:

一、国家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首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审计准则,热爱审计事业,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职责,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再次要敢于坚持原则,依法审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做依法行政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确保国家法律和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职业道德。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人员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守,克已奉公,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学以致用,积极进取,具备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审计;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保持职业谨慎,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办理审计事

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对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遵守廉政勤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努力奉献;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树立良好形象。

(三)业务素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审计人员得以从事审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审计人员应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财会工作技能,通晓各行各业财务制度和会计技术方法;通晓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及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会计工作或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的经历;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及电脑操作知识。

二、国家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一)审计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审计方法选择恰当与否,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对审计质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等。

2、熟知并在实践中实施审计全过程。就国家审计而言,审计实施阶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

(1)审计准备阶段。其工作主要包括: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②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③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审计风险。④编制审计计划。

(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是:①按照审计计划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其遵守情况进行检查。②对会计报表项目实施重点、细致地检查。③收集审计证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终结阶段。审计终结阶段是报表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其主要工作有:①整理、评价审计过程收集的审计证据。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③评价审计结果。④编写审计报告。

(二)会计专业知识

审计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审计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一定要掌握《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知识,通过审查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来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及未来发展前景,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

(三)法律法规知识

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定性时,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一定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如:《审计法》、《会计法》、《预算法》等,做到对问题的定性客观、准确、适当、合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定性依据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层次性。法律、法规范围广,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有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有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有行业、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层次越高的政策法规覆盖面越大,宏观指导性越强,而政策法规的层次越低,其针对性、适用性越强。在具体引用时,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般情况下,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选择,若遇到低层次法规与高层次法规相抵触时,应适用高层次法规。二是要注意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审计定性时,应以审计事项发生时适用的法规、制度作为衡量标准,而不能以现时或过时的法规、制度作为衡量标准。三是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地域性。有些法规只在一定的地区有效,不能把其他地区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作为本地区审计定性的依据。

(四)计算机专业技能

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减少了手工抄录、复制、核对、计算、汇总等方面的工作量,大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增强了审计实施的针对性,提高了查账的透明度,保证了审计质量。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运用,如目前正在应用的“AO”软件,并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

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事业的需要。李金华审计长强调“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石爱中副审计长也曾断言:“金审”二、三期工程完成以后,审计工作将“面目全非”。但纵观近几年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大都停留在数据转换、计算分析、查询汇总等低水平上,与审计署提出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水平,培养一批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一是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所突破,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二是在抓好业务培训的同时,继续抓好计算机知识培训,要完善培训制度,加强与审计业务和专业软件相关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的科技含量。

(五)文字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不但应该具备一般公务人员应有的公务文书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拥有审计专业方面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写好一份审计报告,除了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专业判断能力外,还应该在文字简练、表述准确上下功夫。做到文字表述简练、准确,符合审计公文语体,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证据确凿,逻辑性强,内容完整,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切忌使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和夸张的语言。在实施项目审计或组织审计调查时,审计人员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活动中存在的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政府关心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揭示宏观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从加强宏观管理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高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撰写《审计要情》和《审计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