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个案分析

2014届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类2班 杨斌 201431110225

个案模拟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

2012届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类2班

指导老师:唐晓容

杨斌

阶段一:介入与接触(熟悉及初期引导)

1.1 情况了解及性格分析

案主为一名女性老年人,年龄83岁,伴偶过世5年,与子女同居。身体状况一般,曾经有中风病史,脑萎缩表现,智力水平一般,理解能力及判断能力一般。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等慢性疾病。

从以往行为与案主家庭所有的资料及表述得知案主性格较为注重自我,十分重视自己的行为及外表的影响。坚强但偏向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有内倾性格的表现。爱好为缝纫与粤剧。

目前状况为因消化道疾病住院,在院期间表现焦虑与一定的不耐烦,强烈表示要出院,但病情恢复未达到出院要求。自理能力在住院期间季度低下。

1.1.1目标与计划确立

鉴于上述状况,短期目标确立为安抚案主,使其正确了解病情的发展,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认识,打消焦虑与出院的念头。

计划:通过一次面谈引导,过程下述。

1.2 见面及熟悉

初次见面时案主正在病床上休息,走进床边身体前倾俯身问候,以表示自己的友好与将两人的身份差距缩小。但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留于案主以表示隐私尊重。

用温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身份与来意,希望与案主聊聊天并不断熟悉彼此。具体话段如下:

“婆婆,我是社区的一名社工,知道您病了,大家都很担心,所以我特别代表大家来探望探望您,而且住院是一件很烦闷的事,我们来跟您聊聊天婆婆您也可以开心一下嘛。”

“婆婆您要知道大家都很关心您,所以您要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快点把身体养好,争取早日出院。”

“我的婆婆也是整天不舒服,老人家嘛,肯定是不是有点小病小痛的,但是越老越有福,看婆婆您儿孙满堂,常常来看望您,您的孙子儿子学习工作这么棒,您多有福气啊!”

“您给我们说说您的孙子在哪里读书,学习很不错嘛,又不用你们操心的,婆婆您说您多么有福气,有这么一个乖孙。”

此处可以使用自我暴露的方法不断消除案主对于自己的陌生感,并借助称赞与肯定的话语引导婆婆自我介绍,自我暴露,从中更好地得到有益情报与情况了解。

在两人开始较为熟悉时,将话题逐渐从案主的周边弥散聚焦到案主中心,考

1

2014届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类2班 杨斌 201431110225

虑到案主有脑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最好使用以往的例子,特别和案主有较强关系的事例或爱好充分刺激案主,引起神经的回路,增加对自己的熟悉感与信任感。具体语段如下:

“婆婆,听说您以前在纺织厂工作过,我比较好奇纺织厂有些什么工作,我家住的小区有个退休的阿姨,在自己的车库里开了一间小小的服装间为别人改装衣服,每天都能看到用那种缝纫机唧唧咋咋地缝衣服,您工作时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婆婆,以前您在缝纫厂有什么大事发生,说来给我们听听嘛。”

“听说婆婆您很喜欢粤剧的,您平时有没有去跟朋友唱上两曲这样子的。” “您有什么喜欢的曲子啊,婆婆,我就知道有这么两首,分飞燕和帝女花。你讲讲您中意的曲子吧。”

通过爱好与兴趣以及以往的经历引起案主与自己聊天的兴趣,进一步消除两人之间的年龄代沟,陌生感与距离感。

同时,考虑到案主生病后行为不便与以往的中风疾病史,为案主的四肢进行按摩,同时征得案主的更深入的信任感。

在熟悉后相互约定,希望婆婆会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治疗,自己承诺会继续过来探望聊天。第一次面谈至此结束。

1.3 问题导出与建议

第二次面谈时引导案主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引导以后案主的行动。在聊天的同时插入问题的导出。

“婆婆,听说您又说想出院了,为什么呢?”

“我知道住院是很烦闷与枯燥的,打针吃药又辛苦,但这是为了您的身体考虑啊。”

首先运用同理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案主痛苦的认同,通过支持及积极的回应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引导案主更多地说明自己的问题。

其次,将案主的行为联系性扩散,确立中心词“责任”与“效率”,不断地在案主的意识里植入这两个词,使其将自己的行为与中心词结合。这里运用的是意识的影响等引领性技巧引领案主的思想与行动。

“婆婆,您要知道,您出院不是不好,但您的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回到家里也要您的子女的照顾,您这不是会阻碍了子女的工作嘛。您有这个责任保证子女的工作顺利嘛,他们工作顺利了,对您也有好处是吧。”

“您在医院反正都给钱了,就要好好利用医院的资源嘛,您看有医生护士照顾您,就不会再麻烦您的亲人啦,这是一个效率的问题,您说是不是。”

在此还需要消除案主的焦虑,因此提供一些信息让案主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

“婆婆,您现在消化道有一点出血,情况已经得到控制了,为什么留您继续住院,就是害怕病情会复发,所以先留您几天,再观察观察,确定百分百没事了在出院嘛。”

“医生说假如您百分百好了,今天就可以让您出院,也不过是再住两三天院嘛,您就当休息休息吧。”

同时,应该对婆婆的心理行为与实在行为进行引导

心理行为:第一,给一些报纸书刊案主看,消除烦闷的心理状态;第二,电视上更多地转换到有播放粤剧的频道;第三,希望案主的亲人更多地陪同聊天。

2

2014届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类2班 杨斌 201431110225

实在行为:考虑到案主四肢不便的问题,需要其清楚自己的情况,避免案主对自己的身体的错误认识而进行过度的活动。第一,告知案主行动不便的问题,应该在每一次的活动都需要专人陪同与帮助;第二,不要自己做太激烈的运动;第三,必须要严格地遵从医生与护士的要求。

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更多是对案主及其家人的共同引导,也需要案主及其家人的共同努力,共同配合。

2.1 出院后肢体恢复

这里主要是通过告知及建议的途径达到目的。

在对案主出院后的再一次回访中需要引导案主对自己的健康与身体情况的再一步认识,因为某些病人在出院后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误读,从而进行一些超过能力范围的活动,导致二次伤害。

首先,因为案主的中风病史以及这次住院后出院身体情况极度虚弱,需要其认识到自己的四肢无力的状况,不能让其太多地不借靠外力帮助的走动与拾取东西,避免对自己造成的摔倒等伤害。

其次,要让其认识到消化道的恢复需要时间,所以这段时间吃的食物必须是避免辛辣刺激,冷热刺激以及口味刺激等,而且食物最好是柔软的易消化的,不能包涵过多的不易消化的纤维。

而且,案主的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的慢性病要求保持稳定的饮食习惯,稳定的情绪状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四肢的运动不便需要进行一定的按摩来达到延缓肌肉退化的目的。脑萎缩的情况需要长期性的神经刺激,最好的方法是亲人陪伴并经常聊天。

2.2 行为失能后的任务再给

考虑到案主是偏向自尊自爱型的性格,在能力的逐渐丧失的时候,案主会对自己的失能表现出厌恶,从而发展到自卑,抑郁的发生。此时我们需要为其提供某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但能改善案主的心理状态,也能对案主的肢体恢复起到一定作用。

由于案主是对缝纫感兴趣,可以通过给予案主某些衣物修补的工作,锻炼案主的思维与行动能力,而且这种类型的工作比较平和,不易对案主造成伤害。

2.3 情绪监控与推动改善

对案主进行生命回顾与情感激励,有利于刺激案主的神经系统,延缓脑退化的问题,而且能引导案主的注意力到较为乐观开朗的方面去,避免悲观消极的心态产生。

积极提倡案主进行积极地生活方式,包括适当的外出以及合适自己的身体能力的锻炼。并且能通过某些活动确立案主自己的能力证实,比如家庭会议考虑时思考案主的意见与建议,为案主调配某些如缝纫等活动让案主完成等。能力证实将会提高案主的自信力与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并且要非常注意“镜中我”的反馈。家人要时常反馈出一种对案主的积极的回应,使其确立对自己的积极认识,并由此反映到心理情绪中。

最后,家庭内部要维持案主的情绪稳定。

3

2014届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类2班 杨斌 201431110225

以上是案主出院后最后一次面谈的话题。至此,对案主的辅导结束。

第三阶段

结案。并进行案后记录与问题回顾。

4

 

第二篇:社工案例分析

案例二

一、基本资料:

小梅,女,24岁,中专毕业,已婚,20xx年7月诞下一子,目前待业在家。

二、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小梅的母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因文化程度不高,身体状况不佳(动过手术,切除了一个肾脏,并因高血压导致小中风),所以至今无业,无固定收入。而小梅的父亲患有听力障碍(耳聋,须辅助助听器),虽有份较固定的工作,但是收入却不高。还有小梅的丈夫自从去年退役后(因系外地户籍,加上学历低以及缺乏技能等原因),一直待业在家。

个人经历:

小梅曾在中专学习办公自动化的专业,毕业后考上了大专,由于家庭的经济问题,她只读了一年便退学了。小梅一直想早日为家里分担压力,所以退学之后,她尝试做过不少工作,曾经做过手机促销员,公司流程操作员以及投资顾问等,但收入都不高,只够自己开销的。后因结婚生子回家,一直待业至今。

三、主要问题:

小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与丈夫经常吵架,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加上宝宝的出生,经济的压力等因素,从而导致小梅情绪低落,并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焦虑和消极。

四、问题分析:

家庭方面:

小梅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父母身体也都不太好,在小梅结婚前,就一直是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勉强维持着日常开销以及母亲每天所服用药物的费用。现在小梅结婚了,丈夫作为上门女婿与小梅的家人同住。但是自从去年小梅的丈夫退役后至今没有参加工作,加上有小梅今年刚出生的宝宝,对于一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个人方面:

小梅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想尽快缓解经济压力,但是她目前处于哺乳期,还不能外出找工作。性子有些急躁的小梅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和一些负性想法投射到其丈夫身上,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夫妻之间经常发生不愉快争吵,甚至闹离婚。

五、服务计划:

通过与小梅的家人,特别是与其丈夫的深入沟通和协调,进行家庭治疗,从而改善小梅与其丈夫之间的关系,缓解小梅的情绪,消除她的焦虑,并提高她的信心,让她看到生活的希望。

六、服务过程:

第一节:社工与小梅进行见面访谈,详细了解导致她焦虑情绪的原因。通过交流,社工发现刚做母亲不久的小梅,既沉浸在新生命给她带来的喜悦和希望中,同时又面临着经济造成的压力和不安。处在哺乳期的小梅很想外出务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能力找工作的丈夫却高不成低不就。沟通的缺乏和经济的压力是导致矛盾的源头。

第二节:社工到小梅家进行家访,与其家人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通过访谈,社工了解了小梅丈夫的一些想法,其实小梅的丈夫意识到家里经济状况欠佳,他也想外出赚钱,为家里出力,但是不想出岛工作。因为他感觉自己学历低,又不会什么技术,出岛工作难找,还要租房子开销也大,离家太远就不能照顾到老婆和孩子。小梅的丈夫觉得能在岛上找份工作比较适合,只是一时间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但是他没有将自己的想法与小梅沟通过,在小梅眼中,丈夫成了好逸恶劳,对家庭不尽义务的人。

第三节:与小梅夫妇见面访谈,为了缓解他们之间紧张的气氛,社工先通过聊家常的方式慢慢进入主题。首先,社工帮助小梅与丈夫共同回忆了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一段美好时光。然后,再让他们写下了彼此的优点,以及互诉自己的需要(理想中对方应该做到哪些才能令自己觉得满意)。之后,通过社工的引导,沟通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共同制定了今后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四节:转变小梅丈夫的就业观念,鼓励他尝试外出工作。在上次访谈中,社工了解到前两天有人给小梅的丈夫介绍过一份保安的工作,可是他没有去。通过此次访谈,社工了解到是小梅的丈夫认为自己虽然没有高学历和特殊技能,但

是保安的工作时间太长,工资待遇底,又学不到什么技能,对以后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此外,他认为如果朋友看到他有了工作,就不会再帮他介绍其他的工作了,这样就会失去好的机会,所以他不想去做。通过解释和分析,社工指出了小梅丈夫错误的认知观念,同时鼓励其进行过渡性尝试,最终与小梅的丈夫达成了协定。

第五节:与小梅再次沟通。既然小梅的丈夫答应去尝试保安的工作,社工就希望小梅在丈夫刚开始做保安的头几天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如果丈夫遇上困难或者失败,不要一味地责怪,而应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平时也要加强与其丈夫沟通以增进感情。

第六节:了解小梅丈夫的工作情况。小梅的丈夫觉得保安的工作有些枯燥,发展机会不多,但他表示会坚持下去。不过他认为趁现在还年轻,最好是能学一门技能,他告诉社工说很想学驾驶。但是考虑到家里经济状况,不知如何向家人开口。社工鼓励其自己与家人沟通,必要时社工会从旁协助。

第七节:及时了解小梅丈夫与家人沟通后的情况。当小梅听到丈夫说要去学开车车时,心里有些矛盾,她犹豫了。但她看到了丈夫日益的进步与改变,让她有了希望,坚定了信念,也觉得应该鼓励和支持自己的丈夫,所以最后表示赞同,并与丈夫将这个打算与父母进行了沟通。小梅的父母还是深明大义的,经过考虑,最终同意出钱让女婿去学驾驶。

第八节:扩大小梅的交友圈,进一步提高她对生活的积极和热情。小梅与丈夫之间的关系是缓和了,但是社工考虑到小梅长时间在家带孩子,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少了,这无利于她的身心健康。而已经身为人母的小梅,如果再要求她前来参加一些高运动的社区青少年活动就不太适宜了。所以,社工组织了一次非正式的交流会,对象主要是年纪与小梅相仿,也都是初为人母的社区青少年,大家就孩子这一话题进行展开自由的讨论。通过活动小梅转移了注意力,放松了心情,扩大她的交友圈,提高她的自信,并从别人带孩子的经验中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

七、效果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小梅与其丈夫紧张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的缓解。小梅的丈夫认识到自己原先对择业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他愿意去尝试,去改变现状。而小梅也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懂得了支持和

鼓励丈夫。最可喜的是他们学会了相互沟通和体谅。丈夫的转变使小梅对生活有了希望和热情。

八、工作反思:

表面上看,好像是小梅有较大的问题,但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丈夫对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造成了家里一定的经济压力,以及小梅与其丈夫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他们夫妻之间关系紧张,从而又使小梅产生低落的情绪和焦虑等问题。所以要解决小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她的家庭问题,社工只有解决“系铃人”的问题,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的帮助小梅走出困境。 对于家庭治疗,社工平日涉及的不多,还不够成熟,只有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但是总体做下来感觉还挺好的。

九、跟进服务:

定期的与小梅和其家人进行联系,及时掌握情况。特别是对小梅的丈夫要进行跟踪服务,关注他的工作情况,鼓励其信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