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体验式作文教学(学习体会)

践行体验式作文教学

山东淄博市体验式作文教学:学生对生活体验得越深,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因此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描绘生活,先要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是描绘的前提,描绘是体验的升华,只有两者完美结合,作文才会文情并茂。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激发情感和抒发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融入感受生活、体验自主创作,让作文回归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

阅读了这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介绍后,我很受启发,我自己的这个学期的语文习作教学中也深有体会。我体会到学生写作习作就是要“我手写我心,我心表我情”,我们要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独特感悟。

我教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我学会了…….》和《父母对我的爱》这两个单元的习作时,就在准备素材的环节里,引导学生重温生活体验,在生活实践中寻求写作的快乐。如我在教学《我学会了…….》一习作前,我重视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孩子们关注课文《绝招》里描写人物展示绝招的动作、语言等描写,并点拨同学思考人物在学习一样本领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什么事。努力使每个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都习得语言素材和感受。然后我请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跟家长学做一样食物。周一上学时我在让学习自由交流自己在做的过程的的体会,然后马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把学做食物的过程写成日记。学生们写下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没有在语言表达上加过多的要求,大力表扬每一个有亲子动手实践,能写下真心话的孩子。然后我才在习作课上进行指导,并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的这份即场写作的日记进行小组轮流的交流阅读,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体验、欣赏的快乐。

 

第二篇: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广西钦州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马家骐 邮编:535038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并且要求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呢?本文试从“创设活动,通过参与诱发体验”、“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利用阅读,通过读书诱发体验”这三方面来探讨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关 键 词〗:体验式教学 作文教学 鉴赏能力 创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但实际作文中,由于我们往往以理性的标准,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应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致使学生没有了体验,甚至忘却了体验。这显然与新课改背道而驰了。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一、创设活动,通过参与诱发体验。

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作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活动,并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譬如

初春时节,校园里万物争春,百花绽放。在图书馆前的人行长廊上,一根根葡萄藤静静地卧在长廊的藤架上,藤节处还看不到一丝绿意??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去观察一翻,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争论。这样,学生的情感就会被触发,思维就会启动,进而闪现出感悟生活的思维的火花。

又如,听着优美的旋律,还有电台主持人充满诱惑力的声音,可能有些学生就会产生向往,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去扮演一回主持人的角色。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写作需要,设计一些角色,比如让学生扮演老师、父母;还可以让学生去担当自己理想中的角色,如

扮演一次电影明星,或是足球明星,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也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诸如风雨中的捡破烂者,清晨寂静街道上清洁工等等;当然还可以结合教材,设计蕴含教育者意图的角色。学生在担当、扮演着这些角色当中,便会在无意识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于是,自己仿佛变成了那个角色,我与角色同一,角色的喜怒哀乐,仿佛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表露。也正是一系列的角色转换所产生的新异感能激起学生的热烈情绪,产生体验。

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比如调查、演讲、读书比赛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郊游、夏令营等活动,把学习与旅游二者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自然的熏陶中感悟、体验。主体性活动往往是以主体的需要展开的,因此,主体会能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当中去。同时在主体性活动中,也存在着主、客双向对象化和彼此融合的机制。在体验中,体验的客体不是同主体的意识、生命无关的客体,而是主体生命意识中的客体,体验中的客体是生命化的,甚至是主体生命的一部分。因为,“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主体全身心地进入客体之中,客体也以全新的意义与主体形成新的关系,此时,无客体也无主体,主客体的这种活生生的关系成为体验的关键。”如上面“我与角色的同一”就是主客的融合、划一。在活动的亲历中,更容易形成学生丰富的体验。

二、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因为,学习产生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教师就要有目的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师设法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

有一次,我给学生来一次全新的写作训练。在课堂上,我只做一个动作,要求学生就这个动作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一听这个消息,学生们开始都十分高兴。同时,同学们都在猜想着我的这一“奇异的动作”

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拿起一支粉笔,手指轻轻一带劲,粉笔一下子成了两半。而后,我一松手,粉笔便自然落到地上。

“哇”全班一片哗然。可是不久,同学们就全懵: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能写作文?怎么写?见大家惘然的样子,我笑着说:“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由这个动作你能想到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我相信大家都能写出一篇杰作!”老师的鼓励就是法宝,这不,下面又像沸腾的水一样吵开了

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不叫作文,这叫营养过剩,消化不良!”

还有人说:“这叫浪费国家财产!”

甚至有的像吃了豹子胆:“老师就像个凶手,杀害了无辜的粉笔!”?? 听着同学们发言,我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同学们的这些想法都很好,大家再大胆一点,思路再开阔一点就好了。”

这时,同学们经我这么一说,仿佛一下子开了窍,一个个竟提笔飞速地写了起来。不一会教室里便鸦雀无声了。

由这节作文课,我深深地认识到:原来,人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是头脑中想象的情景,它只要能激起学生对事物真切感受,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就能诱发学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境,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等。

三、利用阅读,通过读书诱发体验。

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体的书。”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这一块,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

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无论读什么,都要告诉学生要沉进去。因为,只有沉入进去,才能心无旁涉,主客体也才能契合,情感才能产生共振。当学生在真正“孤独”的意义上去阅读的时候,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语,都会在他的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他被深深震撼着,或是被久久地感动着,无论是刹那间的顿悟还是永久地回味,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独自承担。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清晰地指导学生:当你面对枯藤老树的凄凉,你的眼泪会流出你的思念;当你登上颠峰,面对喷薄而出的红日,你的呐喊会道出你的欢喜;当你读着《红楼梦》,你会为宝、黛二人痛哭;当你读着《三国演义》,你就以为自己就是诸葛亮;当你读着《西游记》,你也许会跟着孙悟空手舞足蹈;当你读着《水浒传》,你会被作品中一个个“慷慨直爽、扶贫济困、除暴安良、疾恶如仇”意气风刚的“梁山好汉”所感染;当你看了《聊斋志异》,你会彻夜不眠,等待着传说的女鬼??

同时,还可以采用诵朗、美读、品味重点词句等方法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诱发学生的体验。大多数的语文选文都是些生动的、具体的、充满感情力量而又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作品。教学不能满足于释词分段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提示写作特点这种僵化的模式,教师要引领学生去读,在读中感受、品味,当阅读能达到“物我”的同一,体验也就产生了。朱光潜谈他读李白的《经下坯桥怀张子房》一诗的感受时也说:“以我的经验说,我在十几岁时就爱读这首诗,常常高声朗诵。朗诵时心情是振奋的,仿佛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是读到最后‘唯见碧水’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也有无限的享情胜慨,大有低回往复,依依不舍之意,这种振奋的心情是痛快的,也是有益的。”清代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读,可以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也是让学生体味到作品的感情韵味,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产生体验。朱光潜读的例子不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明确提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提高作文的核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阅读大量的文学读物。”美国作家约翰卢保克也说过:“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当我们在活动中,在情境中,在阅读中,形成了诸多体验,它们可能是匆匆的过客,其他的感觉要抹掉它的余味和记忆,宛如一个海浪冲去前面的海浪留在沙滩上的痕迹。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感到一种巨大而又另人折服的激情从我们的心灵中溢出,我们会意识到那一连串的内心活动是来自那被遗忘的感觉。这就是我们那些曾经的体验在作文中被唤醒了。

〖参考文献〗①《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邹进),山西教育出版社,第29页。 ②李高明:《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之友》,19xx年第5期。 ③《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第213页(王尚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