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20xx年眉山市考试说明

1、选材范围:议论文或者说明文,课外选材。

2、考查内容:重点考察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能力,3小题,共8分,3:多种题型(含开放性试题)。

复习目标: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内容要点,筛选关键信息;找出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特点;抒写阅读感受(开放性试题)。 ②把握近年来说明文考试题型。

③梳理说明文文体知识,形成知识系统。

④选取热点材料练习强化考点。

复习内容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说明文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依据说明文语言

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五)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六)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

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

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七)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八)直击中考

阅读《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完成1-4题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物候。

②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

72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老农铭记的“谚语”如“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就是对古代原始“物候历”的继承。

③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的《春江晚景》中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伴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木瓜开花,点豆种瓜”,则是向人们报告农时信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雨带则向北推进,江南雨势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伏天有雨,仓里有谷”“棉怕深秋花中雨,麦怕初夏干热风”等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④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桃花在南京3月下旬已吐蕾竞放,在北京则要到4月下旬才花开满枝。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光早逝的平川,登上高山,就会使你觉得又回到了春天的怀抱。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要降低0.5℃~0.6℃。由于平川与高山气候的差别,人们在制订秋播计划时,就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等策略。

⑤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用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给“物候”下个定义

各种生物生长、发育、活动和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成了季节、气候的标志,这种现象就是物候

2、在最后一自然段“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

不能去掉,“当地的”能准确说明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如果去掉,就不能科学地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画线句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这一物候现(象具体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4、物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作用?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农谚来说明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写出一句本文以外的反映物候的农谚或诗句。(2分) 物候可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①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A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B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38℃以上。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C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③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

“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

说明文阅读

可治的。”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 ④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

⑤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⑥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3分) 与一般流感相似,突然发高烧,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有一定潜伏期,主要是以呼吸道传染传播,年轻强壮的人是高危人群;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此病毒;并不可怕,可防可控可治。

2.请从选文第①语段的三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不设统一答案,①作比较,以甲型H1N1流感与一般流感作比较,突出其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的特点。②列数据,以38℃以上的具体数据说明甲型H1N1流感突然发高烧的特点。③举例子,举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例子说明甲型H1N1流感容易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3.选文中“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的“很”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是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

非凡的蜻蜓

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

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

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

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chài)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剋星。

青蛙和鼩鼱(qújīng)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

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幼体。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

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

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

1.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速度快,姿态悠闲、自如,变幻莫测。

2.有人认为选文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略的话说说理由。(3分) 不能删。这是作者从蜻蜓的生存状况方面介绍蜻蜓的相关知识。

3.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了蜻蜓成虫后的生活习性,收到了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3分。能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这一要点即可。)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分)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2分。结合语境紧扣"准确"阐释即可。)

揭开害羞之谜

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

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1.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1)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活跃→

(2)基因分析:基因差异→5—羟色胺浓度低→焦虑、惊恐、抑郁→害羞

19.填写在第⑥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害羞的性格自然就会发生改变。

B.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是能改变羞怯性格的。 C.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 D.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 2.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

答:用约数说明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比别人短的情况有差异且数量少,符合实事,更显准确。(答出“约数”、“有差异”、“数量少”即得2分)

(2)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

答:“相对”含有比较意味,准确说明了害羞者的交往空间只是比正常孩子狭小而已。

3.

说明文阅读

4.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突出以下内容:不是,害羞是有先天原因的,不是他们的错;害羞也是可以改变的,害羞者有自己的优势。(任意答出2点即满分)。

看LED电视

①作为电视市场上的新宠儿,LED(发光二极管)电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20xx年出尽了风头。LED技术已成为屏幕全高清化、机身超薄化、倍速驱动技术之后,电视机产业的又一大发展趋势,以超薄、节能为亮点的LED电视,或将成为未来电视发展的新方向。 ②相比于普通液晶电视,LED电视有很多优点:

③LED电视中采用的发光二极管比普通液晶电视中的CCFL(冷阴极荧光灯)灯管在体积上要小很多,所以在外观方面LED电视的厚度要更薄一些。

④有测试结果表明,LED电视在节能方面确实要比普通液晶电视优秀一些,功耗差异在40%-50%。这是由于LED背光灯管可以自主调节发光亮度和开闭,而CCFL灯管只能被动长时问点亮,自然要耗电一些。此外,CCFL灯管在制造中必须要加入汞。众所周知,汞是剧毒物质,虽然在使用中不会挥发,一旦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使得灯管损坏,对人身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是相当大的,而且在电视“报废”后回收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LED灯管通过半导体发光,对环境和节省资源的负面影响自然小很多,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⑤不同CCFL灯管的额定使用寿命(半亮)在8000小时~10万小时之间。为了增强性能而采用改进设计的CCFL灯管的使用寿命还会更低一些。而LED背光灯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万小时以上。如果按每天开机5小时计算,l台LED电视可以使用55年以上。 ⑥目前,使用LED背光灯照亮屏幕可以有两个方式:直下式和侧入式。

⑦直下式产品将LED灯均匀地分布在面板的背后,使得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上,画面细节更加细腻逼真,画质表现优异,在画面调控上要出色于侧入式技术。此外,采用直下式技术的LED电视还把LED背光源划分为若干单元格,在显示黑色的时候,直接关掉其对应LED区域的光,就能够表现出相对更加完美的黑色。因此,采用直下式技术的LED电视可以更准确地呈现图像,并展现出优秀的色彩和明暗对比效果。

⑧侧入式产品则是在面板的边框处安装LED灯,使光源从侧面照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厚度,体现超薄外观,但是由于减少了LED灯的数量,因此容易使四周画面亮度高于中央位置。

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LED电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LED电视,只是将液晶电视的背光

源由CCFL灯管换成LED灯管,本质上仍然是液晶电视。其成像原理、工作状态以及所使用的大部分零件,都与普通的液晶电视别无二致。

⑩真正的LED电视,应该是采用LED面板的电视。其成像的原理和同样是主动发光的等离子电视非常相似。诚然,LED背光源的使用,对液晶电视画质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最新一代的侧入式LED背光源具有响应速度快和良好的色彩表现力,同时具有纤薄、节能环保等特点。LED背光源并不能与高画质直接划“等号”。若要发挥出LED背光源的优势,全面促进画质的提升,还要在面板与芯片方面下功夫。

⑩我们期待着真正的LED电视的到来!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语言表达上有何效果?

(1)作为电视市场上的新宠儿,LED(发光二极管)电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20xx年出尽了...

风头。

答:“新宠儿”一词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LED电视倍受青睐。

(2)有测试结果表明,LED电视在节能方面确实要比普通液晶电视优秀一些,功耗差异在....

40%~50%。

答:“测试结果”一词说明LED电视在功耗方面有实验依据,可信度高。

2.与普通液晶电视相比,LED电视有哪些优点?请分条概括。

答:①超薄②节能环保③使用寿命长

3.②-⑩妙段中,作看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LED电视的?

答:(1)②——⑤介绍LED电视的优点。(2)⑥~⑧分直下式和侧人式具体介绍LED电视。

(3)⑨~⑩再将市场上的LED电视与真正的LED电视比较说明。思路清楚,层层深入地揭开LED电视的神秘面纱。

4.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BD )

A普通液晶电视中所使用的CCFL灯管中有剧毒物质汞,它易挥发,随时可能伤害人身和污染环境。

B直下式LED比侧入式LED的图像更清晰,画面更逼真,主要是因为直下式LED背光源能均匀传送到屏幕。

C.LED电视的高画质主要是因为LED背光源的作用,与面板和芯片无关。但此种技术目前尚不成熟。

D.目前市场上的LED电视只是用LED灯管取代CCFL灯管,本质上是液晶电视,而并不是真正的LED电视。

E.随着科技进步,LE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有着诸多优势的LED电视必将成为未来电视发展的主流。

补充新型题:

20xx年中考成语新题型

1、用成语猜对联

例句:古有一县官下乡体恤民情,行至一穷秀才门前,见门上贴一对联,上联为“二三

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县官看后离去。第二天派人给秀才送来所需物品,你知道对联

暗含的意思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缺衣少食

2、用成语写典故

例句:请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 乘风破浪;三顾

茅庐、鞠躬尽瘁

3、用成语说人名

例句:写出与下面人名有关的成语。示例:任贤齐——见贤思齐 (1)杜鹏程( )....

(2)王任重( )(3)刘海粟( )(4)焦若愚( ) ......

4、用成语换近义①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笑里藏刀、口蜜腹剑② 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各抒己见。

5、用成语解诗文

例句: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

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来表述: 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形单影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