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工技术论文

1绿色化工技术

绿色化工技术是通过改进改良现有的化学技术及方法,对化学原理的应用和使用工程技术来减少甚至消除化工原料、催化剂、溶剂、化学废物或化工产品等能够污染环境的物质,实现废物零排放,减少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建立友好环境。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种全新的循环物质流动过程替换掉过去的“资源-废物”方式排放的流动过程。利用先进的绿色化工技术,研究出新型环保产品,及绿色工艺技术的运用实现清洁生产,从而大幅度降低三废排放量【1】。21世纪,绿色化工技术已经被国际发达国家在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催化等领域列为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制定的“九五”发展规划中,绿色化学与技术在酿造、制药、造纸、印染、海水淡化等行业作为应逐渐补充及开发应用的重大研究项目。

2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

2.1原料的选用

绿色化工科技的发展,如果不从化工污染、化学反应的源头着手,那么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十分被动的措施。那么化工科技及工艺发展过程中,选择无毒害溶剂、原料、催化剂等化学原料来进行化工生产、制作化工产品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清洁生产和加工原则,有效防止和控制化学污染的产生。近年较为常见的无害化学原料为:野

生植物、农作物等生产物质。将芦苇、树木等天然野生植物纤维,以及稻草、麦秸和蔗渣等农副产品的废弃物作为原料加工糠醛、醇、酮、酸等化工原料。还有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生氢气等,都是绿色化工技术中原料选择应用的非常好的例子。

2.2无毒害催化剂的选用

在百分之九十的化工生产中催化剂是提高反应速率的必需品。然而在绿色化工科技的开发过程中,无毒害的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是国内外研发工作的重点。南京大学徐国际【2】利用环境友好性绿色化合成过程对烯丙基醇类化合物作为烷基化试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对1,3-二羰基化合物进行直接烷基化反应,反应后处理步骤简单,且催化体系可以循环使用,四次催化循环后收率仍然能大于84%。

3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3.1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是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废物排放的绿色化工技术,包括辐射热加工技术,绿色催化技术,临界流体技术等。在冶金工业、印染工业、煤气化、制甲醇、垃圾处理、海水淡化等行业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此外先进的脱硝脱硫技术、垃圾制沼气技术、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发电技术等等这些都利用了清洁生产技术。例如,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还利用有效的化学方法将海水中的盐水分离,在海

水淡化的预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对环境状况的不良影响,也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而且,在海水淡化预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清洁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包含细胞、基因、微生物和酶等技术范畴,其主要应用在化学仿生学和生物化工两个方面。生物酶在作为一种在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具有高效、转移性,可以参与到各个生物化工的合成过程中。另外,化学仿生学中的膜化学技术也是这一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在绿色化工技术中采用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从早期来源于动植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到后来以石油和煤炭作为原料。例如,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制备丙烯酰胺,利用自然界中的酶替代丙烯腈催化合成丙烯酰胺后,大大降低能耗,且没有污染环境副产物产生。由此可见,利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当做催化剂,与工业酶及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自然界中的酶具有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性质优良的特点。

3.3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环境友好产品,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也称为环境无害化产品或低公害产品。它包括低毒涂料、节水、节能设备、生态纺织服装、无污染建筑装饰材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低排放污染物的汽车、摩托车、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这些产品的

生产工艺都要应用绿色化工技术,从而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总之,传统化工行业,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能源,但是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残余物,有毒有害物质等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显现。而今我国大力提倡开发绿色化工,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基本国策,可见其对整个化工产业及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其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大大的减少化工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从而真正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目的,是当今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者:井博勋 单位:天津市化工设计院

 

第二篇:应用化工论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

本文由lvyanbing01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专业教学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年第 15 期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张淑新[摘要] 解构传统的学科知识课程体系, 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范式, 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开发模式; 学习领域; 课程体系 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基本内涵 (一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内容与要求、 教 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体现出职业教 育课程的本质特征。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 能力, 又叫职业从业能力或职业行动能力。它强调的是完成 完整工作过程的能力, 即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计划、 采 取行动并最终对行动的结果进行检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 是, 职业能力不等于操作技能, 工作过程不等于操作过程, 因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至少要包括计划、实施和检验这 三个阶段, 而操作只是在工作任务的实施阶段。 (二 依据并围绕工作过程建立课程体系 )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 完成的。是 “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 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 劳 动者, 工作对象, 工作工具, 工作方法和工作产品。以工作过 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而 建立的。因此, 为了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 系统地分析工作过程; 而为了系统地分析工作过程, 就必须 全面地理解工作过程的要素,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 破译出隐 含在实际的职业工作中的工作过程知识。 (三 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课程内容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解决的 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 程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 过程知识,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这也是它与学科体系 课程的根本区别所在。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与情境相关的 知识, 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直接获得并需要的知识。工作过 程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知识 (如策略) 也包括 , 并非来自理论知识的隐性知识 (如经验、 诀窍、 手艺、 技巧) 。 这些隐性知识是最昂贵的,因为它们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 易被模仿、 复制和传递; 同时它们也是最宝贵的, 因为它们 不仅是个人在实践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

现代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四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内容 ) 除了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开发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 课程内容的序化。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在于如何 使学生容易地接受这一序列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 程开发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和技能, 使课程内容序 化。研究表明, 按照工作过程环节来编排和传授相关的课程 内容,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在按照工 作过程来序化课程内容的过程中, 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在 总量上没有变化, 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 变化。课程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结构出现, 而更多 的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 成与构建。所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 的构建过程, 实 际上是一个解构学科体系并按照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范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理念要落到实 处,最终在课堂层面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 为, 必须形成完善的开发技术, 并确立规范的高职课程体系 开发范式。基于这样的目的, 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 业教学团队确立了如图所示的开发范式。图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三、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国家高等职业院校 示范性建设重点项目,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 业团队与行业专家及课程专家合作,以岗位能力分析和具 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构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 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成为真正发挥示范和 辐射作用的课程体系。 (一 专业调研 ) 专业调研是进一步明确专业设置、专业内涵、专业定 位, 确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依据; 是按照职业岗位需求 和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也是以工作过程为 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市场需求, 明确 专业方向和专业内涵; 了解岗位 (群) 需求和用人需求, 明确 人才定位、 人才规格; 了解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级与要求; 了解教育与培训现状, 分析问题的根源, 提出课 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 确立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具备必需理论知 识、 较强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独立处理异常问题的 能力,服务于化工生产一线的化工工艺操作、设备维护保 养、 生产过程控制

、 产品质量检验及化工生产管理的高技能 应用型人才。 (二 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 通过对齐鲁石化公司、东岳集团等化工企业的调研和 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析, 同时邀请这些企业的 12 名技 术专家进行 “工作分析” 确定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主要 , 职业岗位是原料预处理、 反应过程控制、 产品分离与精制、 产品检验及产品营销。对岗位所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 分析, 确定了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见表 。 ) (三 课程体系构建 ) 对化工工作岗位而言, 每个操作岗位例如精馏、 吸收与 解析、萃取和流体输送等都要涉及到设备的运行维护与保 电器仪表的使用与控制、 工艺参数的控制和产品质量的 养、171专业教学研究中国成人教育 2010 年第 15 期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数论课程改革一得○邱双月[摘要] 本文从理论角度对初等数论课程进行系统分析, 并从课程定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试措施等方面, 系统 分析论述了初等数论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初等数论; 课程改革 目前大学中的数论课程教学内容 比较陈旧,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这对于 提高数论教学质量是十分不利的。 作为 高等师范院校, 应该合理地设置数论课 程, 使得教学内容既能保持传统的精髓 思想, 又能顺应时代需要, 反映数论发 展的主流方向, 同时体现我们高师院校 数论课程师范性的特点;在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 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给课程准确定位 初等数论是高等师范数学系本科 生必修的专业课。鉴于师范院校毕业 生大多数从事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只有少部分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实 际情况, 以构建未来合理教师的知识与 结构出发, 这门课既不应该一味追求加 深, 加宽, 向综合大学看齐, 也不应该与 工科院校应用数学专业的初等数论完 全相同,而是应该侧重于突出师范特 点, 强调高初结合, 就是该课程既有一 定的理论深度, 又要把初等数论知识融 入其中, 按照高师培养合格的现代中学 数学教师目标的必修课程定位。 二、 调整教学内容 近二十年来, 无论在理论方面, 还 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数论都有了令人 瞩目的进展。而目前大学中的数论课 程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许多与其他课 程教学内容重复,如果按照原来的教 科书讲, 结果是浪费许多教学时间, 必 要的现代数学知识没有渗透进去, 实 际应用的例子引入少,学生听课没有 兴趣。笔者认为,

结合师范性的特点, 我们应当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1.增加与中学数学竞赛有关的内 容。现在, 据不完全统计, 在国际上较 有影响的数学竞赛和我国的大范围数 学竞赛中,数论题目所占的比例约在 25%左右,这还不包括解法中涉及数 论知识的题目。许多中学把训练数学 竞赛人才作为数学课教学或课外活动 小组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对中学数 学教师,同样对高师教学教育提出了分析与检验等内容, 从工作的范围、 内容、 方法、 工具、 要求、 检查与维护等方面, 自成独立的体系。但在基于学科知识的 化 课程体系中,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基础化学、 工单元操作、 化工设备基础、 化工仪表自动化和化学工艺学 等组成,将一个完整化工操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切割为互不 联系的多个部分。结果是由于课程结构与工作实际的知识 结构系统相差甚远, 学生在完成学习后, 为适应现实工作岗 位, 不得不按照岗位工作的知识结构系统, 对上述课程进行 知识的解构,然后对照现实岗位重组为与工作相一致的知 识系统。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不仅十分困难而且难以达到。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山东省及淄博周边地区化工生产 特点,我们选择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的生产作为典型工 作任务的教学载体,重新开发了学习领域课程并构建了应 用化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离子膜烧碱生产操作为例:课程以 5 个典型的工作 任务为载体, 贯穿生产工艺过程控制, 生产设备运行、 维护 仪表使用与监控的全过程, 形成面 与保养, 化工单元操作、 向典型化工生产岗位的包括完整的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 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经历化工生产岗位实际 表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行动领域 物料与产品的性质认识 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装 配图的认识与绘制 采、取并分析原料、中间 粗产品和产品试样 体、 使用现场化工仪表、使用 控制仪表 操作和维护化工生产常用 设备、 控制化工生产装置 使用除尘器、 隔油池、 通风 装置, 调节废水酸碱度等 使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 学习领域课程 基础化学 化工识图与绘图 化工分析与检验 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技术 典型化工产品生产 (Ⅰ — ) 离子膜烧碱生产 ) 典型化工产品生产 (Ⅱ — 聚氯乙烯生产 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的、 完整工作的过程。 (四 课程标准制订 )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文件, 是课程的核心要素, 它与教学方案相配套, 是师资、 教材、 教学资料、 教学设备配 备的依据, 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 与原有的课程教学大纲相比

,课程标准更强调以培养 学生具备什么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以学生学会做什么事 情为学习内容,以职业工作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为考核标 准, 使课程目标、 内容和考核标准更加明确并可测量。 (五 项目教材编写 ) 教材是课程体系的实物载体,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需 要配套的教材做支撑。新教材的编写需要以工作任务为核 心重新选择和组织专业知识体系。我们以离子膜烧碱和 PVC 两个典型化工产品作为工作任务载体, 编写了 《离子膜 烧碱生产》 《聚氯乙烯生产》 《化工分析与检验技术》 和 三本 工作任务是核心, 但并不否 校本项目课程教材。在教材中, 定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合理延伸 出来。在上述三本教材中, 融合了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化 工原理知识、反应过程与设备知识、基础分析检验原理知 识、 化学工艺学知识等。 (六 教学实践 ) 目前,我们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正处于第一轮实施过程 中。检验的标尺将是学习领域课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职业能力,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否以过程性知识为主, 陈述性知识为辅, 学生是否胜任专业岗位工作。这些都需要 市场的检验, 需要用户的检验, 我们将及时根据市场、 用户和 学生的反馈, 不断修正, 构建更加科学、 合理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1] 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 践 ]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 (9 . [2]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 [J .中国高教研 究, 2009, ) (4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山东淄博 255314 )1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