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计划书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2011-11-17 抗逆小天使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名称:抗逆小天使

督导:XX

指导社工:XX

工作人员:XX

协助:XX

组员:某山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儿童十名

背景:

在我国大部分贫困山区,由于村内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村中的“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如孩子的厌学,心理的空虚,不良习惯的养成,孩子性格过于内向,对孩子的关爱缺乏等等。这些都亟须青少年社工的介入。种种方面的压力下,有些儿童的心理方面不够自信、坚强和乐观,他们遇到挫折就容易哭泣、抱怨,甚至有退缩,然后就不敢再去尝试,致使他们更加没有自信,把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於他们心里就给自己设限了,怕这样,怕那样,没有什么进步。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 因此,培养孩子的抗逆能力非常重要,使他们日后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面、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对其在人际交往、生活和学习中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

理论架构:

1、 行为认知-----理性情绪认知

理性情绪疗法建立在人性之复杂和可变的假设基础上,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

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按照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人们有无以计数的信念,它包括认知、想法和主意等等。这些信念(Beliefs)是影响认知、情绪和行为结果的直接和主要因素。信念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因为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形式。在理性情绪疗法中,主要关注的是合理的信念和不合理的信念,前者导致自助性的积极行为,而后者则会引起自我挫折和反社会的行为。

因此在活动中让组员认识事件、信念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会以积极的认知传达给组员,并让他们树立积极的正确的认知,从而最终实现儿童抗逆力的提升。

2、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有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⒈ 感知运动阶段 (感觉动作期, 0-2岁)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性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其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

⒉ 前运算阶段 (前运思期, 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性。

⒊ 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思期, 7-11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与守恒的道理。

⒋ 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思期,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按

1

 

第二篇:第七小组工作计划书

天使宝贝小组计划书

一、活动背景

  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儿童保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对于一些被遗弃、天生有缺陷的儿童的关注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他们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享有与健全人平等的权利。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更何况是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呢?让我们用真挚的爱,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让我们手牵手走进吉安市社会福利院中心,走进残障儿童紧闭的心灵。

二、理论架构

(一)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马斯洛提出,人发展的本质在于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儿童期,儿童最迫切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儿童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小组工作中,需要运用这一理论去解释和揭示儿童的各种行为的内因,满足他们需求被关爱的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取得他们的信任,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满足他们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需要克服的危机,每个阶段心理、社会发展课题的完成、危机成功的解决,有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本小组将利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于不同阶段的儿童,根据儿童发展存在的差异和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学习活动矫正儿童的异常行为,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三)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用阶段。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结合儿童目前的认知阶段和现有的环境相结合,要改变他们的人际交往问题、改善其人际冲突频繁的状况促进孩子学会感知,适应新环境,帮助他们矫治异常的不良行为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儿童可以观察和模仿儿童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行为,从而获得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每一位成员也是彼此间的一个资源库,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其他成员可以充分分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面达到一定的改变,提升自己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

三、目标及目的

(一)目的

协助福利院儿童部工作人员培训和训练服务对象相关生活和人际交往技能,提升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给服务对象带去快乐和温暖,减轻福利院儿童部工作人员负担。

(二)目标

1.学习折简单的图形如纸飞机、千纸鹤、爱心等。

2.学会一首歌及其表演如“如果你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3.学习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如“梳头、穿衣服、穿袜子、穿鞋子”等

4.学习最基本简单的人际沟通表达,如“你好(握手),谢谢(双手合十),再见(摇手),你真棒(竖大拇指)、鼓掌(拍手)”等。

5.学习最常见的水果辨认,如“苹果、香蕉、桃子、西瓜、梨子”等。

(四)服务对象

1.5-12岁的儿童

2.特点:身体有先天缺陷、智力存在障碍的儿童以及被遗弃的女婴。

(五)小组特征

1.  性质:支持小组、关爱性小组 开放式小组

2.  次数:4次

3.  日期:20##年5月9至20##年6月9号

4.  时间:每周四的下午三点至四点半

5.  地点:吉安市社会福利院中心

6.  人数:5人

(六)招募方法

1.  去福利院与儿童交谈,邀请他们参加。

2.  在福利院发放招募组员的小卡片给儿童。

3.  联系福利院工作人员,让其动员儿童踊跃参与。

(七)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14日15:00点至16:30  地点: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

第二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21日15:00至16:00  地点: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

第三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28日15:00至16:00   地点: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

第四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6月4日15:00至16:30  地点: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

(八)所需资源

1.工作人员:6名

2. 福利院护理人员2名(协助工作人员处理杂务)

3.所需物资:音乐播放器、纸、彩笔、相机、2B铅笔、水果卡片、水果、双面胶、儿童故事书、U盘、小红花

(十)工作日程 

(十一)应变计划

(十二)评估方法

1. 小组工作人员自我评估

每次小结活动结束,小组成员都谈谈对活动的看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下次展开活动时扬其长,避其短。

2. 小组成员评价

(1)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要对其他组员表现追逐一做出评价,并给出意见和建议,填写评价评估表

(2)监督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做出总体评估。

(十三)经费预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