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法案例

个案研究法案例

个案姓名:X X X,性别:女,出生年月:

一、问题行为简述

(一)被试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观察情况:被试有说谎的行为及爱慕虚荣的表现,在班上不合群,人际关系差。但常以特殊的行为(如企图离家出走、不做作业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并做出令人怜悯的动作(如佯装身体不适),以获得他人的关心,似乎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

(二)被试母亲观察的情况:①脾气暴躁,不听父母的话,被责骂后则到处对他人诉说自己为养女,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②对新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即使自己不需要也想占为已有,然后丢弃一旁,不借给他人,也不愿意借他人的东西。③有偷窃行为,非经找出证据,则死不认错。偷来的钱用于交际,邀请同学,由她请客。对于金钱不知管理,随便乱花。④不帮做家务事,也不知处理自己的事。⑤不愿呆在家里,一有空隙便出去,经常有离家出走的意图。

(三)与被试个别谈话发现的情况:①与其母亲有隔阂,不服父母管教,且喜欢与弟弟交往,极想脱离目前的家庭,而去外地祖母家。②没有自信心,自卑感重,无法与人维持良好的关系。③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注。④主观意识太强,做错事不知反省,反责怪他人。

二、资料收集

(一)个案生活背景

1.家庭关系:

父亲:个体经营者 43岁 被试:12岁,初中生

母亲:个体经营者 42岁 弟弟:10岁,小学生

2.家庭经济情况:父母都为个体经营者,经济比较富裕。 1

3.父母教育态度:父母过去对被试过于纵容,目前被试已渐长大则要求自主。但因被试脾气暴躁,有时遭毒打。

4.兴趣特长:喜欢户外活动,尤爱游泳,无其它特长。

5.生活简史:全家本住汉阳,后其父母到汉口做个体经营。被试上小学前,由其祖母抚养,后接到父母处上小学。在小学时,曾有一次负气出走,只身跑到祖母处,后经祖母劝告带回父母处。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经常和同学吵架,成绩很差,考试后分在差班。在学校无法找到可谈的朋友。在家对父母和弟弟的态度也差。被试爱慕虚荣,脾气暴躁,有说谎、偷窃行为,有离家出走的意图,令父母担心。

(二)社交生活

1.经常喜欢和老师接近,到办公室找老师。老师们开始耐心地与之交谈,但日久则不胜其烦。

2.与班上同学相处不融洽,常有吵架情形发生。但另一方面又经常请客,以此博得某些同学的喜欢。

(三)各项测试结果

1. 智力测验的结果,智商为88,若中等智力水平。

2. 学业成绩(略)。

3. 个性测验的结果,被试有强烈的自卑感,主观性强,与社会生活不协调,属不反省型。而且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三、个案分析

(一)幼年生活:被试幼年由其祖母抚养,可能因为祖母溺爱,而养成以后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的习惯。回到父母身边后,又因为父母的过分迁就,形成任性的性格。

(二)家庭生活:①父母的情形:据被试说,其父母经常发生争吵。父母不和睦是造成个案问题的影响因素之一。②与家人相处生活情 2

形:被试认为自己是令人讨厌的,无法与家人和睦相处。而其父母也认为他是家庭的异己分子,自然不得父母的欢心。与其弟弟相处也不融洽,有时为了争看电视节目,而与弟弟大打出手。加上脾气过坏,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家里的头疼人物。 由于被试对家庭缺乏归属感,所以极想脱离家庭,渴望从老师、同学中求得爱的补偿。

(三)学校生活:被试在学校也与同学不和睦,所结交的只是一些与其玩乐的朋友。因而在学校里,也找不到能倾吐的对象。被试又因功课和成绩差,在班上也无地位,只有以特殊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关心。

四、个案指导设想

(一)阅读被试基本资料和各项测试的结果,以了解其基本情况。

(二)以个别谈话方式,先建立与被试之间良好的关系,使其在宽松气氛下,得以倾谈,以发现问题所在。要使被试能自我认识,自我解决问题。

(三)进行家访以了解被试家庭环境,并借以沟通被试与家的人想法与作法。

(四)与班主任及其任课老师交换辅导意见,以了解被试在学校生活的情况,并通过其他同学进一步了解被试。同时,要得到多方面的协助,从而促进对被试辅导的效果。

五、个案指导的成果

(一)个人方面

1.通过多次谈话,使被试明白父母有时表达爱的方式可能有所错误,自己也需要反省。被试偶然有所理解,但大部分仍觉 得其母亲责打的方式不对。

2.增强被试自信心。

3.让被试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给予较多的关怀,避免采取不正确 3

方式。

4.使被试明白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获取金钱和花费金钱。

5.因被试自小习惯已养成,建立一种新习惯较困难。虽有心改之,但仍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磨炼。

(二)家庭方面

1.其母亲在盛怒之下责打行为,颇不得个案谅解。要使其母亲多理解孩子,多从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可能会减少彼此的冲突;同时希望用适当的方法,求得相互谅解。这虽是不容易的事,但经过尝试,有一定的效果。

2.改变被试与弟弟的关系,除了被试自我约束外,也需要其弟弟积极合作,彼此相容。

六、结论

1.因被试自小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一时难以改正所有的坏习惯,但只要多给予关怀,耐心教育,会逐步改正。

2.因被试智商不高,对于功课的要求不宜大高,首先是在于行为的改善。

3.被试在本校仍有二年多时间,还有长时间予以观察,应继续进行追踪研究。

(王坦、张志勇:《代教育科研》,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第208—222页)

4

 

第二篇:第11章 个案研究法

十一章个案研究法

内容结构图

学习目标

? 了解个案研究的含义及特点、类型

? 掌握个案研究的基本步骤

? 掌握个案研究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一、范例导入

对教师教学反思进行个案研究.

二、基本概念

俗话说,一滴水中可以看到整个太阳,一粒沙中反映出整个世界。个案研究(case study)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个案”通常又被称为“案例”,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及特定范围的具体对象。具体到教育研究领域来说,这个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人、一种课程、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个案研究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地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矫正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通常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个案例研究法。

尽管个案研究以某个或某几个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也不排除在个案之间作比较后在实际中加以应用。个案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属于判断范畴,而非分析范畴。个案研究的任务就是为这种判断提供经过整理的经验报告,并为判断提供依据,在这一点上,个案研究有点像历史研究,它在判断时常需描述或引证个案的情况。因此个案研究法亦称个案历史法。

1

2.1背景介绍

个案研究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已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中国古代“举一反三”的实践思想,可视作个案研究法的一种雏形。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在1870年首创用个案研究法来训练学生思考法律的原理和原则。“个案”一词,源出医学。医学上的个案研究是指对个别病例作详尽的临床检查和病史考察,以判断其病理和诊断过程中的变化。后来,陆续拓展到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工商管理等领域。

毛泽东考察了湖南、江西等地农民运动的情况,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与《兴国调查》等著作,就是个案研究的典型代表。早在20世纪初,使用这种方法的研究人员最多的是美国芝加哥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辩论日益激烈。与科学的统计法相比,个案研究法因为没有客观的数据支持而给人以不科学的感觉。19xx年以后,个案研究法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量化方法。然而,到20 世纪中期,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量化方法的局限性,于是,个案研究法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成立了“案例研究发展委员会”,并获得卡内基小组(Carnegie Corporation)资助,致力于介绍案例报告的写作,以促进案例研究之教学,强调案例分析和决策理论。

单一被试研究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一场有关采集欧洲人尿样的论战,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C.Bernard)认为没有必要从当地中央火车站采集成群被试的尿样,然后通过计算平均值来获取欧洲人尿样的数据,因为尿样的平均值只是代表一个虚构的抽象数值,并不能表示每一个欧洲人个体尿样的实际情况。最后,伯纳德赢得了这场论战的胜利,他提出的对单一被试进行深入细致的长期研究的策略,在生理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从英国统计学家费希尔(R.H.Fisher)提出抽样理论和推断统计的框架后,成组被试研究成为20世纪社会科学研究最主要的研究策略。七十年代后,单一被试的设计思想逐渐被学术界认可,个案研究现已成为教育研究中一种研究者常用的、重要的研究方法。

在教育研究领域,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单一被试研究的经典例子,如艾宾浩斯(H.Ebbinghaus)对记忆的研究,他所建立的遗忘曲线,就是以他自己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对记忆无意义音节的效率而绘制出来的。巴甫洛夫(I.Pavlov)也就是在对一条狗进行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采用日记记录方式,对他的第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连续跟踪观察808天,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

2.2定义与特点

2.2.1个案研究的定义

2

个案研究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因此,狭义的个案研究是指对单一特定的人、事、物所做的描述、分析及报告。广义的个案研究则可界定为:采用各种方法,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对单一个体或一个单位团体作深入细致研究的过程。

关于个案研究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们持有不完全相同的认识。

19xx年,芝加哥学派的梅瑞姆(Merriam)提出个案研究是指对特定现象的检查。这里的特定现象可以是一个计划、一个事件、一个人、一个机构、或者一个社会团体。

19xx年,尹.罗伯特E 斯特克(Stake )则认为个案是一个有界限的封闭系统,它指的是一个界线明确的对象而非泛指某种过程。例如一位教师、学生可以是个案,一个革新方案、一所学校也是一个个案,但是一个教师的教学不能作为个案,因为他们不是有界限的封闭系统。

个案资深研究者罗伯特.K.殷(Robert K.Yin)2003给出的定义是: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它研究的是现实生活背景中的即时现象;在这样一种研究情境中,研究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因此,需要大量运用事例证据来展开研究。

虽然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大家还是达成了某种共识。人们所达成的共识是: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现象) 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纯理论性的研究。个案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而不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具体而言,个案研究以个人或由个人所组成的团体为研究对象,需要搜集和整理有关各方面的完整的客观情况,包括历史背景、测验材料、调查访问结果、谈话等,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特性、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及过程,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设计和尝试一些积极措施,以促进研究对象问题的解决。

从个案研究的内容、使用范围及其目的功能看,可分为三种类型:

(1)诊断性个案研究:考察特殊对象以及特定问题行为等,目的在于对案主问题行为或心理状态作出诊断。

(2)指导性个案研究: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如对新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进行尝试,然后推广运用到实践中去。

(3)探索性个案研究:小型的、试探性的研究,常为进行大型研究或构建理论作前期准备。

2.2.2个案研究的特点

个案研究与其它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个案的典型性与问题的普遍性

个案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解释和批判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策略解决问题。其研究对象是与同类相比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教育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独特

3

的情景。虽然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孤立的,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问题的普遍性。

(2)结果的描述性与过程的跟踪性

个案研究的研究结果是对研究对象丰富而极为详细的描述,通过讲述研究中的一个个故事和对研究过程中的“实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来引领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中的样本。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集中,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对有关该研究对象的尽可能多的变量及诸变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互动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因而个案研究往往具有跟踪性质。

(3)情境的自然性与互动的灵活性

个案研究可不拘时地,即可随时对研究对象做深入研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自然的情境下展开探讨,不会去改变外在的因素,研究者着重在一旁观看或是参与其中发生的过程,不添加任何外在的影响,对研究对象控制程度很低,重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研究者参与到个案中,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上观察他们,探讨他们对事件的知觉过程,用他们的语言和概念与他们互动。

(4)方法的多元性

个案研究资料的搜集方法相当多元,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教育实验、教育与心理测量、实物分析以及整理查阅文件、档案记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各种研究手段。

(5)注重分析的科学性

一项个案研究中包括了有关一个个例的大量资料的汇集,以此代表整个现象,其资料搜集范围甚广,包括过去的和目前的,资料显得很繁杂琐碎,因此必须精细分析,方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因此对资料的分析在个案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每一个个案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个案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分析个案问题需考虑许多变项,不只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要探讨目前问题的来龙去脉。

综上特点分析可知,个案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研究适用于放在一定自然背景中进行,也特别适用于因时间而变化的事件研究。

2.3功能与应用

个案研究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了解具体情况:收集有关个人或事件的相关资料,,提供适当的指导策略,帮助个人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2)解释特定行为:解释是个案研究的基本特点,也是为寻找个体行为及事件发生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依(3)

4

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个案研究的直接目的,任何途径和指导方案都必须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

(4)提供理论假设:在个案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个案很多相关的资料和具体的实例,由此而产生许多需要验证的解决方案和研究假设,这些方案和假设又有助于理论发展和实践的运用。

个案研究早已在罪犯学、工业社会学、社区研究,以及心理学、精神医学等方面被广泛使用。在传统教育研究中,个案法主要运用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以研究特殊的对象,如适应不良的学生、或是问题青少年为主。近年来,这种强调自然观察、深入透彻地关注个例的研究传统逐渐涉猎到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尤其是对教育发展计划的评价上。个案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有时,它采用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的方法,来解释和批判造成案主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问题,其研究对象已经不再是病态的个案,而是一般常态,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相配合。个案研究已从一种作为“纯研究”的独断型风格,逐渐成为理解教育行为、开拓研究思路的好途径。

在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中,个案研究往往是针对信息化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现象或学生心理问题的,其目的是为了诊断事实,探明原委,以便有的放矢地提出矫正意见和指导对策,解决实际问题。加上个案研究灵活多样,易于操作,因此更适合于教育实践工作者运用。

三、操作要领

3.1研究准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成一项研究,好的准备工作是成功的一半。在个案研究进行之前,研究人员首先要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其包括: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研究的目的与重点、研究的步骤、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预期成果几部分;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然后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3.2基本步骤

3.2.1个案研究的基本过程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现状评定

无论什么样的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和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都是研究的起点,是一项研究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问题不明确,对象不清晰的研究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于开展和推进,更不用说取得成功。在个案法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根据个案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对个案问题行为的界定,选择典型的人或事作为研究对象。

5

研究对象确定后,随之而来的工作就是要对个案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评定。包括:个案现在表面突出的方面、有助于研究者认识个案各方面发展的平行、协同的关系及有助于发现个案潜在发展趋势的现状。

(2)收集个案资料

个案研究与一般的研究不同,实现研究目的必须建立在对个案的深入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在某种意义上,个案研究可以说是一种深度调查,在资料的收集上要求细致和详实,涉及个案的方方面面。对个案资料的数据收集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搜集与研究问题和个案相关的各种资料,从而为实地阶段的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阶段是进入现场对个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如发放问卷、访谈、测验以及观察等各种方法来获得。

(3)个案资料整理与分析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个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事实上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同步进行的。研究者要遵循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研究问题和方法、再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这样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原则。个案研究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往往比较粗糙、琐碎,难以直接利用这些资料来解释个案所反映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我们对有关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加工,以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推论原因——主因、次因、远因、近因等,形成初步的假设。诊断最好能有标准化的测验量表。

(4)问题的矫正与指导

个案研究的目的常常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指导性意见。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它既要了解问题的基本来源,又需要创造性的思考。

在对个案问题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假设后,接下来需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一套因材施教的方案加以实施。指导从学生发展的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入手进行: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内在因素进行适应性训练与矫治的指导,以便使其与学校、社会环境的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是尽可能改变其外部条件的指导,使之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这里主要考虑学校教育措施,家庭的气氛与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校外教育的作用以及学生间人际关系等因素。研究者在进行上述矫正指导中,一方面需要得到有关专家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指导个案研究的技巧。

(5)追踪研究

在个案研究的诊断与假设、矫正与指导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的判断和推论,因此需要在实际的个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来检验先前主观推断的合理性。另外,教育是

6

一个长期的活动,某些教育措施的实施往往要在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比较全面地看到效果,因此,对于所研究的个案对象,特别对那些实施过矫正与个别指导的个案对象,有必要用一段较长时间的追踪观察与研究,以检查矫正补偿是否有效。如果有效,个案研究工作就算告一段落,如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就要重新诊断和重新矫正,继续研究下去。

(6)形成结论

对个案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估,提出建议,得出结论,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3.2.2个案研究的具体操作

(一)个案资料收集方法

(二)个案资料分析

(三)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直接目的常常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的大致过程包括:确认问题;界定问题性质;对问题的探索;针对问题采取适当的行动;验证和形成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可以在分析各种方法利弊后,做出最佳的选择。常用的方式有决策树图和网络关系图等方式。

(五)个案研究的逻辑推理

个案研究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需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维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个案研究的有效性。

(1)逻辑结构

一篇有价值的个案研究报告应具有基本逻辑的结构。托尔敏(Toulmin)19xx年以逻辑分析方式探讨了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他认为研究报告的逻辑内容有以下六个基本项目:这六个方面是我们在进行个案研究推理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主张或结论:任何研究报告必须要有主题,要么陈述一个主张或结论,要么说明一个观点或问题。主要回答:你的主题是什么?你要研究什么?你主张什么?形成什么结论?

基本资料和事实:提供相关的基本资料和事实资料,并以此作为解释主张、结论的依据。主要回答:你的证据在哪里?有何证据支持你的结论?你有什么相关资料?哪些是已经建立的事实?如何去解释事实现象?

7

推论依据:用操作性定义、标准化量表或类比的方法,去证实或判断主张与资料之间的关系。主要回答:你如何获得此项结论的?事实与主张是如何联结的?你是如何做出这样判断的?为何做出如此的解释?

品质认定:利用自己的主观经验和现实的事实效果去认定主结论的性质。主要回答:你是如何肯定的?你对你的主张有多大信心?你的结论有多大的准确性?

反驳或保留:反驳或批判原有的主张或结论,原有主张或结论的局限性。主要回答:你的研究假设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你的假设得到拒绝或保留?

证据支持:利用进一步证据,如实证性资料、经验常识、专业知识、科学理论等来支持推理或重新判断。主要回答:你还有什么证明?还可以作什么判断和推理?尚有哪些未考虑到的其他因素?

(2)推理的偏差

在个案研究的推理过程中,会有许多偏差,这些偏差大多来自归因过程,如对事实的歪曲;认知的限制;个人的主观动机等。常见的偏差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与人的直觉判断、主观经验有关,二与收集资料的偏差有关。直觉判断的偏差是指人们在推理过程中,往往会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采用简便、直接的方式作出推论。如,经验认为人一紧张会口吃,因而就会推论口吃是由于紧张造成的,或者人一紧张就会变成口吃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偏差的原因有:样本抽样问题,主观偏见,材料的先入为主,收集资料的单一性等。如,研究者仅从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资料来推断学生的操行,有可能失之客观。

(3)推理判断的注意事项

个案研究中,当研究者了解了推论中的偏差的来源,便可以大大地减少错误的判断。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 正确认识个案推理中可能形成的错误和偏差;

? 了解个案推理的具体方法;

? 尽可能从多个方面收集、验证资料的正确性;

? 以客观的方式收集个案资料,避免主观偏见;

? 资料之间要能互相印证、互相参照;

? 掌握处理个案的技能技巧。

8

3.4 研究结果呈现

通过上述各步骤的研究,研究者经过一定的理论与逻辑的再认识,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又通过把感性认识加以探索性的实践,并上升到初步理性认识阶段。这时,可以着手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这个地方好像掉有东西。在文档结构图中看不到3.3 ,和四。

4.1个案研究报告的类型

描述性报告:比较详细地叙述个案资料,直接而精细,可以将一些片段并列或串联,不用转述而用原话,尽可能用客观描述来呈现对个案的解释。但整理报告的时间较长,重心难以把握,较为繁复。

简介性报告:着重反映个案的主要特征,比较简洁。报告整理时间较短,较能显出问题的重心,不过往往难以详细获知一些有关个案的细节部分资料。

分析性报告:通常对论点进行直接的论述,对论点均需提供论据,并需说明个案的各种可能现象及推理历程。分析性报告是一种企图利用客观的方式呈现个案资料,但又无法全然放弃主观判断的呈现方式。

4.2个案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典型的个案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一般设计以下内容:

(1)背景介绍。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此部分明确提出研究的现象和问题、研究的个人目的和公众目的、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如选择的个案是什么,为什么要对个案进行研究,研究个案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一部分应简洁明快,使读者一目了然。

(2)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抽样的标准,即个案是如何选定的;进入现场以及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 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关于研究伦理的考虑; 研究实施过程,即研究持续时间的长短,访谈、观察的时间表及频率等。此部分的叙述要足够详细,使读者能够通过文章透彻地了解研究过程。

(3)个案研究结果分析。主要是针对个案的研究结果,包括对观察资料、访谈资料、实物资料的描述与概括分析。此部分是研究报告的主干部分,必须详细而具体。

(4)结论及建议。是对研究中的关键元素及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从个案研究的结果中推论出最终的结论,并且对结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做出解释,对个案研究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5)列出参考文献及附录。列举参考文献须参照标准的格式。附录位于文章的最后,

9

主要是包括一些无法全部呈现于文章主体部分的资料。

五、资源推荐

1.刘建华,耿鹏,孙秀明,崔跃华.美国远程教育个案研究探讨.科技广场。2009.6:241-242.

2.包正委,杨宁.浅谈网络条件下的主动学习策略—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教育学院网络课程的个案研究。

3.单美贤,秦军,霍晓峰.研究性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以《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个案现代教育技术. 2009 Vol.19No.7:35-38.

5.叶澜著:《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xx年版。

6.陈向明著:《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7.何量仆、谌业锋等编著:《学校科研指南——教师如何参与教育科研》,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20xx年版。

8.陆有铨、马和民主编:《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浙江电子音像

出版社20xx年版。

9.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

10.李咏吟主编:《个案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xx年版。

11.应国瑞著;张梦中译:《案例学习研究——设计与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12.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13.吴靖、陈金赞编著:《实用教育科研指南——方法与案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年版。

14.周家骥主编:《教育科研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19xx年版。

15.刘文霞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xx年版。

16.钟以俊、龙文祥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安徽大学出版社 19xx年版。

17.张景焕、陈月茹、郭玉峰编著:《教育科学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18.CM.Charles,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3rd edition ,1998,LONGMAN

19.James H.McMiclan,“Educational Research-Fundamentals for the Consumer”, 3rd

Edition,2000,LONGMAN.

20.Gary Anderson with Nancy Arsenault, “Fundament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nd, 1999,

FALMER PRESS.

六、活动建议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

10

理消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教育技术学导论》这门课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入门性专业基础课,涉及的教学内容很多,而且都是基础性理论知识,针对部分学生觉得其枯燥、难理解的问题,搜集与其有关的情况,对学生或教师或学校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的详细的方法,形成研究报告。从而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问题,以便达到因材施教、改进教学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

七、参考文献

[1]特奇·R. 定性研究:分析类型与软件工具[M ]//梅雷迪斯·D·高尔, 沃尔特·R·博格, 乔伊斯·P.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许庆豫,等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63.

[2]徐冰鸥.中小学教师怎么进行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方法之个案研究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43.

[3]陆宏纲.林展.个案研究-教育研究范式的新转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4):93-97.

[4]陈李绸著,个案研究[M].台湾心理出版社19xx年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