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六年级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设置该课程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感

和使命感

一、指导思想

1,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是促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在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当今世界,加强中小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尤其显得重要。

2,中国目前教学与国外教育相比,中国学生操作能力较差,缺少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现代农业的实践,既能增长农业科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观察、实验、动手操作中萌发创造灵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活动目标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工农业生产劳动等对学生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内容

社会实践主要由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

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可包括:

(1)、劳动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周

边的企业)开展实践活动。(2)、德育基地活动:外出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到基地接受思想教育.(3)、校内、家庭劳动: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校内其它义务劳动、假期当家一周等。(4)、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5)、校内志愿者活动:到图书馆、实验室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担任校内义务保洁员,校内勤工俭学等活动。(6)、其它各类活动:体育节、科艺节活动,观看电影、各种演出活动,参加校内外社团组织活动等。

四、组织实施

(一)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5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社区服务以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须征得家长同意,每个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

(二)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泩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要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五、总结

在社会实践中,技术员是技术操作的示范者,特色农业经验介绍者,教师和学生则是模仿者、学习者;在学校,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家庭学生是自主实践者,农业新科技的传播者,教师是监控者、辅导者。在科普活动中,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张红星

2014-2-17

 

第二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选题

劳动技术教育选题:

我与绿色同行

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中心完小三年级(2)班

初教院2010级小教2班 张月梅 20101122234

一、活动背景: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我们的热情。为了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19xx年2月,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 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为提高提高同学义务植树的意识,提高大家爱护花木,珍惜绿色的责任心。

万物都是欣欣向荣的绿色,可我们小学后面的一座小山上却只有一些小草在随风飘摇。走进这里,很难体验到春意盎然的春景。于是,在3月12日指数节这天,由两位班主任带领三(2)班的35为同学去后面的小山上去种树。这不仅响应国家绿化指数的号召,也使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更充实,让光秃秃的山坡变绿。开展“我与绿色同行”的植树节爱树活动,做到人人参与。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意义,懂树木的基本结构,知道它的“一生”;

(2)认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5)让孩子把书本知识应用到现实,更该应用在本次活动中。

2、能力目标:

(1)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爱护花草树木的能力;

(2)走出校园,走进自然,掌握正确植树和树木养护管理常识;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意目标:

(1)让全班同学聚在一起,共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山异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

大自然的美;

(2)收获劳动中的苦于乐,劳动后的丰收。

三、活动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我与绿色同行”的主题班会、相机、植物挂图、肥料等;

学生:查阅与本次活动有关的资料,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整理、水桶、锄头。以及活动结束后的笔记本留念。

四、活动时间:

(1)第一课时;先于3月7日,召开“我与绿色同行”的主题班会,让孩子知道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及意义;及活动分组。

(2)第二课时:与3月10前查阅完与植树有关的资料,并汇报总结。3月12日前准备小树苗、水桶、锄头等劳动工具;

(3)第三、四课时:2月12日下午两个班小时的植树活动

(4)第五课时:当活动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讲解本次植树的感受,在3月14日的交流会上交流。再35本把印有“绿色森林”的笔记本送给同学做为本次活动的纪念品。

五、活动地点: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六、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主题由来

在3月7日“我与绿色同行”主题班会上。先问同学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吗? --------植树节; 那你们知道在植树节的时候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做哪些事?--------植树、给树木、花花草草浇水等; 好,那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教室右边的小山是什么样的?--------咦,都是草,一棵树也没有······

在同学们的讨论声中进而引入:既然植树节快到了,树木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2

它们载着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的重任。因此,我想我们的同学也应该为我们的周围的环境做点贡献。现在,我们就有这样的一个时机,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小山上植树,为大自然的美化尽自己的力。时间定在3月12日下午1:30。

2、活动分组

(1)把全班35人分成3个大组,分别为12、12、11人,由班上的小老师、班长、学习委员为三队组长带领,并由各个组选出各组的副组长;

(2)选出的各小组在自由分成两小队。一队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准备植树时所要用到的劳动工具(锄头、水桶等);另外一队的同学则去查阅:植树节的来历、意义,植树的正确步骤,以及在我们本地方可以选种的树种和他们的生长要求等,还得准备树木的结构图。两小队的同学在各自分工的活动中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全班再让一个学生来采集照片。

(3)最后要求同学们在3月10日前把你们搜集准备的资料报告老师,并一起决定改选中什么树种,让老师给你们去准备,肥料也由老师准备。

3、制定活动计划

(1)准备工具的人提前向组长汇报自己已从家或他班借到了劳动工具。当让查阅资料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他们抽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从科技课本上找知识点,或者去问老师。一个组的去调查植树造林的意义,一个组的同学去查阅植树的正确步骤,最后一个组的查阅本地刚适合种植的树木。每个人、每个人都被分得井井有条。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不停地完善自己该准备的资料。给他们的纪律表格如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选题

例如:松树 60摄氏度-----50摄氏度 各类土壤都适合

3

(2)在老师的知道分析下,让同学们提前弄懂这个表格的意思,最后在考虑到香格里拉县五境乡的温度、湿度、海拔等。最后在决定选种那两种树;

(3)再由老师借助挂图讲解植树的反法、正确植树的步骤等,让同学们懂得什么叫做植树,改怎样植、怎样养护;

(4)大家在相互配合,共同准备好各种资料,做好心理准备去种树。

4、活动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同学们在来回的路上、植树的时候(使用各种工具),以及到河里打水等,要慢慢地、不能拥挤。注意自身及同学的安全;

(2)在资料的调查过程中,请同学们一定注意去了解以之有关的资料。在查阅过程中,保持图书的整洁卫生;

(3)在植树过程中,请 同学们一定要相互配合,不许打架、骂人,一定要认真完成本组的任务;

(4)边劳动,一边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真正体会植树节,体验劳动中的苦与乐;

(二)实施过程

1、让同学们认真分组,那些人去找工具,学校附近的人从家里带,其他人去问其他班的同学借。 查阅资料的同学一定要抽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从科技课本上找知识点,或者去问老师。认真的做好记录,把自己平时查阅的笔记留在本子上,以便汇报时用到,必要的时候做一些解释的说明。老师再把相机拿给你们,可以中途拍一些有用、可行的照片。

2、3月12日下午1:30在操场上集合,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小山上,给他们每个组划分一个区域,并安排任务:每组要求种下9棵小树苗,要求做到整齐、不能东一棵、西一株的。在把肥料分到每组上。然后开始各自提前分配好的任务,那些人股则挖坑、那些人负责把树放到坑里并把它扶正、再是那个人培土,最后在水里融进肥料浇水,等等。一定要用你们所查阅到的正确方法来种树、施肥、浇水等。其中让拍照的那位同学负责采集照片。

3、当全班种完树后,让同学们找干净的草地坐下休息一会,并拍一些成功后的照片。再干干净净的收拾东西回学校。

(三)汇报交流

4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引入交流,明确要求。小组先自主总结下本次活动自己的收获,包括借找工具的以及查阅收集资料的同学。具体包括:工具你是通过那些方法、什么养的渠道借到的,你在借工具的时候是怎么怎么跟人家交谈的等等;查阅资料的同学有事通过那些途径那些方法查到的,查过资料后你们又什么感受。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又有那些收获。

(2)集体汇报,一起评价。首先是借找工具的同学,他们说的可真搞笑,问一些年长的人借,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干嘛会在山上种树呢,在他们看来,山是什么养的就该让它怎么样,不过经过我们同学的详细讲解介绍,人家都理解了我们的做法;其他班的同学也对我班本次植树做了充分的肯定。

然后是查阅资料的同学,他们一起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第一组的同学查阅了植树造林的好处: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氧气制造厂。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天然的消音器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自动的调温器。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第二组的同学分享植树的方法: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根幅范围或土球大,周围应加宽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挖坑时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并按相应位置回填。挖好后坑底也适当踩实,以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实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满后再踩实一次,填好的土要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 5

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确保成活。

第三组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了各种树木的种植要求:松树:适宜温度:零下60摄氏度到50摄氏度,需水量极少各类土壤都适合种植。柏树:零下5摄氏度到30摄氏度,需水量少,微酸性土壤种植。桉树:零下10摄氏度到40摄氏度,需水量较多,需土壤肥的地里种植······最后决定本地方种植松树和柏树。

最后采集照片的同学把照片洗出来,供大家欣赏,再次回味前几天的点点滴滴。同学们还决定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学校里的所有师生都参与进来,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四)评价与反思

1、活动评价:

我觉得本次活动能围绕当地的实际现状,也能发挥农村小孩子应有的本性,爱劳动、喜欢干劳动,更能让他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用科学的方法来劳动。不仅等到了锻炼,更增长了见识。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改变他们以前只知道在学校是读书的方式,也体验到在学校的快乐。下面的评价表将更能表现出他们的收获:

姓名: 时间: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选题

6

2、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过这几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不足,简言之:

(1)本活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兴趣,改变一直死读书的状况,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个别放大的锻炼。

(2)汇报交流阶段能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思路的做好资料的积累、活动的记载、成果的交流、资源的共享。

(3)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能从本地区的人文环境、地理条件、具体的问题出发,并有机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来确定活动主题,课题为学生成长服务。 (4)活动的实践性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5)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得到更有用的锻炼。 这次活动的过程最大的收获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的种子。综合实践活动是新颖而生动的,只要我们愿意和学生们一起付出,最后的那份回报也必将是令人惊喜而欣慰的。

20xx年1月11日

7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选题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