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前15天复习计划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前15天复习计划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精辟的话:“我构思的习惯是,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我以为比开头重要得多。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最后的一句台词,最后的一笔油彩,尾声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败之处往往都在这里。”的确,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事之毕,同样需要如此。考前15天是备战申论的关键期,这15天既涉及到前期复习成果的巩固、升华,也涉及到迎考状态的调整等方面。为此,专家提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申论备考的收尾工作。

一、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这一方面还是要求考生尽量去把握申论考试命题的脉搏,尤其是大考在即,考生既要做到“相时而动”,不断了解时政热点新近变化,跟进信息更新的步伐;也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镇定自若地去面对一波波的信息轰炸,不能因为多路的庞杂信息而自乱阵脚。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一阶段的复习备考还是要以大纲、近年真题为主,尤其要认真研读20xx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要区分省级和市级两类试题的异同,做好针对性复习。20xx年的新题与20xx年的旧题难度相差不大,只是内容和设问与时俱进,需要考生以新知识、新思维跟进。在副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以下考生分别作答的题目之间,两类试题难度是互有高低,省级难度并不绝对高于市级,市级难度也并不一定低于省级。要明确省级试题强调了分析能力,如20xx年真题中第二大题——依据“给定材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要求分析透彻;而市地级则偏重于贯彻执行能力,而这一要求又主要是通过公文来实现,因此市地级试题就突出了公文处理能力,如20xx年真题中第二答题要求写一份宣传稿。就公文来说,还要结合今年新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xx年7月1日起施行)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来处理公文。如用纸、成文日期等格式变化以及新增的文种“决议”、“公报”等。

二、学练结合,四位一体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一般考生在临考阶段的复习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做与学脱节,要么只学不练,记了一肚子理论和热点,却不懂得如何应用到做题上;要么埋头苦练,缺乏精确理论的指导盲目乱撞,申论得分始终徘徊在低位。京剧的表演,“唱、念、做、打”四门功夫缺一不可;中医的诊断,“望、闻、问、切”四项法门也须并用。申论的复习方法与之异曲同工——学与练应当紧密结合,“看、听、做、改”四种学习方法和提升途径四位一体,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复习。看就是看材料、看教材,包括《李永新讲申论》、《申论高分技巧集萃》、《申论热点范文精讲》,《时政热点深度解读及考点预测》,《考前冲刺试卷?申论》等,同时,辅以时事热点的学习;听就是听课程、听讲座,包括中公面授、远程协议班、冲刺班、封闭班、预测班、批改班、一对一辅导等;做就是做真题、做模拟卷,2011、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点预测卷、冲刺卷或押题卷各1套等;改就是交出答卷

去批改,让老师点拨阅卷标准,为自己指出明路,然后再想尽办法“全方位”去契合,改思路、改结构、改论证、改文字,优化答题思维。只有如此一体化、综合性的学习,将“看、听、做、改”四种学习方式贯穿于考前15天复习的全过程,才可能快速突破,达到提成绩、过笔试的目的。

三、科学规划,固强补弱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明确了基本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就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分配好时间,把一切可能利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复习上,做到复习时间利用效率的最大化。15天无论怎么精打细算,只有2周的时间,那么以一周为一个单元,一周攻破一个题型,分练之后再进行合练,最后加大对整套试题的作答把握,是最为现实可行的选择。因为是抢关冲刺,学理论、打基础、固根本,并不是这15天的主要任务;主要的任务应当是以作答技巧和题型突破为导向,从教材、材料、视频、课堂、讲座、试卷、批改等一切学习资源中梳理和提炼出一些实用技巧、方法诀窍,与做题结合起来,把它们应用到实际中去,牢牢记住并熟练运用,以积累作答技巧。这个阶段,一切学习内容都应以“实用”为标准进行取舍,做到少而精、精而顶用,对最后的加分确实有效。此阶段重点要突破自身弱点、题型难点,形成巩固的作答实战能力和稳定的技巧发挥,可以从教材中寻求作答思路点拨和技巧指导,并参考优质范文,提升文章的构思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坚定信心,调整状态

最后,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提醒的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些考生可能因为前段时间工作很忙或其他原因影响了复习,在最后这段时间里就有种“即使复习也来不及了”的想法,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虽然长期的复习效果无法通过短短15天来全部挽回,但抓紧最后阶段冲刺,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前期复习比较充分的考生也不能盲目自满,认为已经复习的差不多了,最后阶段稍稍放松也没有大碍,要知道考前的状态调整非常重要,好的状态对于信心的建立、临场发挥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考生的临考状态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身体状态是指身体各系统的状况。心理状态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状况。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要想精神饱满地走进考场,务必使身心两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让整段“考前15天复习”既有个良好开端,又有个圆满“收口”!

 

第二篇: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15天申论预测密卷

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前15天预测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

无效。

二、资料

1.近日,一部名为《郑棒棒的故事》的短片在网上广为流传。短片没有华丽的镜头,也没有跌宕的情节,只是讲述了一个信守承诺的小故事。也正是这样一个简单而直白的短片,让千万网友心弦触动。据悉,该片播出后,短短几天点击量已超30万,在网络上引发网民热议。

《郑棒棒的故事》讲述的是重庆一位贫穷“棒棒”与货主走失之后,信守承诺,不负托付寻货主的一个真实故事。20xx年初,以挑担为生的“棒棒”郑定祥,在重庆万州城里帮人挑了两大包货物。结果,挑货途中,货主不幸走失了,遗落两袋价值万元的羽绒服货物。

当时,郑定祥正面临巨大的困境:妻子病发住院,急需用钱。但面对这笔意外之财,郑定祥丝毫没有动心。他全心全意地守护着这批货物。严寒天里,他顶着感冒,发着高烧,冒着雪雨日夜苦寻货主。没有收入,他只能连夜赶赴老家借钱,陪老伴做完手术,又返回万州寻找货主??直至14天后,两大包货物的主人终于找到,压在郑定祥心中的大石头才落下。

(《郑棒棒的故事》短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除了它取材真实、贴近大众外,还因为它叙述了一个简单而深重的话题:我们要坚守诚信价值。)

2.20xx年下半年,《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20xx年--20xx年中国信用指数为62.7分,从20xx年至今的走势看,中国信用指数始终处于低位运行态势。数字背后,是愈发凸显的社会信任危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千古信条。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近年来,失信事件却呈频发趋势。

“诚信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与制度因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密切相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近年来社会结构的交化,社会诚信状况不但越来越差,有些方面甚至极其糟糕,这已经成为中国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

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3.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深陷“学历造假门”,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事情缘起于以打假出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他连日来在微博中以多项证据指出,唐骏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和“卡拉0K打分”、“大头贴照相机”两项专利以及个人创建公司的履历均系造假。唐

骏则回应称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说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并出示学位证书表示自己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随后方舟子又指出这是一家卖文凭的“#7@j”大学,至此“学历门”事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于唐骏与方舟子的这场论战,有些网民站在唐骏这边,认为事业成功比学历更重要。但更多的网民认为学历固然不重要,但诚信很重要。“唐骏这件事,在美国,他要辞职,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诚实;在日本,他要谢罪,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担当;在中国,他要狡辩,100个人有100个价值观:他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有网友调侃道。

造假的“名人”并非只有唐骏一个,此前的张悟本事件中,张悟本在其“著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19xx年,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xx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20xx年,国家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书中称,张悟本出生于中医世家,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首席健康推广专家。其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是否有叫张宝杨的保健医生?卫生部保健局当时对媒体的回应是:“查无此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则回应媒体指出:可以肯定张悟本没有在北京医科大学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教育。

此外,卫生部专门召开媒体见面会,否认张悟本“卫生部首批国家高级营养师”身份,并邀请国内知名的中西医专家驳斥其“养生理论”。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称:“卫生部门在营养专家认证上做了两方面考证,一个是技术职称考证,

一个是关于公共营养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经查询都没有张悟本的个人信息。”

4.近期,瘦肉精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是因为和中国最大的肉类生产企业双汇集团联系到了一起,成为舆论的焦点。事实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关于瘦肉精导致消费者中毒的报道就屡见报端,20xx年,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加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然而,瘦肉精的幽灵始终在市场上徘徊,甚至直到现在,普通消费者也很难判断,瘦肉精到底有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真正消失。

关于瘦肉精的报道似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回收后再加上着色剂制作出来的馒头、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的粉条、用膨大剂生产的西瓜,一批问题食品相继被曝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的先辈极度重视的问题,而现在,食品安全却屡次出现问题,成为最让人纠结的热点话题。这让人不禁发问,与企业生死休戚相关的信用为何如此不堪一击?企业信用危机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大的社会信用危机?中国如何重构自己的信用体系?

5.“中国的很多企业只有法律底线,没有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在我们经手过的商账追收的案子中,最后能成功帮企业追回账款的不到一半。”多年从事“商账追收”业务的李某在谈到“商业信用”这一话题时,似乎有一肚子的话要往外倒。他的表情,在痛心疾首之中,还夹杂着几许无奈。

李某向某报记者讲述起一个他经手过的案子,感慨颇多。

“商账追收”的委托方是一家生产麦芽糖的企业,这家企业此前和河北省邯郸市的一家县级生产啤酒的工厂合作,为其供应生产啤酒所需要的麦芽糖。“生产麦芽糖的企业在和啤酒厂合作之前,去当地考察过它的厂房,而且在合作的最初阶段,啤酒厂每期都按时付款,第一期20万、第二期30万、第三期50万,期期不落。所以,当啤酒厂第四次提出要其供应400万的货时,这家企业立即就同意了。”李某说。

不过,这家企业等来的不是400万大单所带来的滚滚利润,而是一场到现在

都没醒来的噩梦。他说,在这批400万货供应之后,这家之前“信用良好”的啤酒厂忽然没了动静,每次打电话过去催收账款,得到的回答都是“目前资金紧张,没有钱还。”再后来,索性就音信全无。

不久之后,两个消息几乎同时传来:一是这家啤酒厂因资金问题倒闭了;二是这家啤酒厂的所有者的哥哥在当地注册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做的还是啤酒生意。也直到此时,这家生产麦芽糖的企业如梦方醒——一它掉进了骗子精心挖的坑里,前面的那些20万、30万乃至50万都是“诱饵”。

“这个案子太典型了,在中国,很多乡镇企业都会存在类似的信用问题。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供货方都急着把自己手里的货给卖出去。如果收货方在l0万、20万乃至30万的单上都表现得特别好,然后忽然和你要求了一项300万的单并提出先拿货,你可能就答应了。而对方一旦收到这批货,你就再也别想要回这笔钱。因为对芳要不就是出事了,要不就是人间蒸发了。”李某说。

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巨额的信用成本,如同扼住企业喉咙的那只手,在残酷地剥夺着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

6.这几日,东莞市水价听证会市民“零参与”的新闻被舆论聚焦。新华社记者核实调查后称,听证会“零参与”的说法有些不准确,在报名截止期内有5人报名,其中4人直接向物价局报名,1人在当地媒体报名。东莞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参加人数之少出乎意料,远远没有达到要求的l0名公众代表的数量。

“零参与”也好,“5人报名”也罢,东莞市这一次水价听证会确实遭遇了无比尴尬的局面。本来是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听证会,老百姓却“打酱油”似的轻轻飘过。面对此番情形,东莞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表示,“报名者寥寥说明消费者民主素质有待提高。”此论一出,舆论更是一片哗然。多少对现实国情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老百姓为什么对听证会不再“感冒”,那是因为听证会“逢听必涨”,民众的意见得不到尊重,民意反而成为“程序正义”的“道具”。从“北京水价听证会代表九成赞成涨价”,到“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代表身份造假”,种种“听证会”已经伤透了公众的心。

听证制度是好制度,好的制度如何落实,最根本的问题恐怕还要从政府诚信做起。目前,我国存在的政治诚信缺失现象,其根源在于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各个领域深刻的转型,旧的伦理纲常被打破,现代的契约观念又没有深入人心,政治诚信的制度保障没有建立起来。不少人把政治上的不诚信归结为某些官员个人的道德问题,忽视制度诚信对于政治诚信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当前政治诚信缺失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

与人际诚信和经济诚信相比,政治诚倩面对的人群最广泛,更具有公共性,造成的影响也最大,因而政治诚信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如果政治领域做到了诚信,就会大大增强人际交往中的诚信和经济领域里的诚信。政治诚信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而且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自觉加强政治诚信建设,加快建立政治诚信的制度和机制,提高整个政治系统的公信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7.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立身之道”和“立政之本”,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但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是自然经济和宗族社会的产物,主

要适用于相对封闭的朋友和熟人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广泛的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有很大的局限性。

诚信标准在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场合相差极大,并不具有普适性特征。如孔子一方面强调“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第十二》),把诚信提到“去兵、去食、宁死必信”的高度,但在另一方面又发出“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第五》)的感慨,认为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第一》)。这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合的。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交往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如果没有普适性的标准,一个人在与他人的经济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诚信标准,就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整个社会诚信的衰落。

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经济活动的,几乎没有外部性,其经济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极小。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经济交往是广泛的,当事人双方的经济行为会对其他人产生极大的外部性。如果仅仅采用传统道德诚信的约束,有可能产生的一种情形就是,即使双方当事人相互之间保持诚信,但这种诚信只对双方当事人有利,对整个社会却是有害的。交易双方会在追求双方共同的经济利益的交易过程中,将成本和费用转嫁给第三者或者整个社会,造成他人或整个社会的经济损失。这也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中诚信缺失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如在商品市场中的知假卖假行为、在证券市场中的幕后交易等。

就目前中国而言,出现诚信危机的原因在于中国在由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传统的诚信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当前法律诚信制度的构建与实施还有待于完善,存在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

现在,我们需要提倡诚信,但这种提倡不应仅仅是中国传统道德诚信的回归,指望让人们出于道义自觉遵守诚信准则,而应是大力加强法律诚信的构建,以及在法律诚信基础上的道德诚信的重建,从正式的法律制度着手来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加强法律诚信建设,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诚信的标准应该统一。在同一行业中应该对所有的企业或个人都适用,不因企业的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诚信的标准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法律制度有两个特点,就是它的普适性和公平性,如果不能做到市场中所有行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法律制度就会失效,甚至于崩溃。

8.20xx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直指“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问题,引发公众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事实上,在一针见血指出当今社会脆弱的道德生态之外,总理另一段与之相关的言辞似乎更值得舆论关注。他说,“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这番讲话剑之所指,是转型社会的道德文化重建,是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社会信用关系的重构,而这些重建与重构,需要法治来保驾护航。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问题是如何才能让那些无良企业讲良心?

让缺位的监管机构讲责任?让唯利是图的商家讲诚信?仅仅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是行不通的。

在法治不完善的环境下来谈道德的提升是奢侈的。人是利己的动物,在行动中,总是趋利避害,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被惩罚。只要没有刚性的约束,人们总是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所牵引,摒弃道德,挑战法律。相信那些无良企业、不法商人、失职渎职官员并没有少接受为人要诚信的道德教育,在公开场合,他们满嘴也是仁义道德。但是,一旦发现法律“打瞌睡”,或者可以通过权钱交易绕过法律惩戒,私欲便很容易漫过内心的道德堤坝,呼啸而至。

法治的缺失极大地损害了社会道德文化,令社会失去方向,民众失去信心。我们一方面要求公民讲诚信,乐于奉献,勇担责任,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对那些违法乱纪者,尤其是失职、渎职官员网开一面,用轻描淡写的行政处分,代替严肃的司法问责。如此道德教育如何能深入人心?在一次次社会现实的矛盾冲撞中,道德输得一塌糊涂。

当然,法治应该包括良法与对良法的遵从两个方面,良好的法律来自良好道德文化的指引。而这,需要从我们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60年新中国道路的探索中获得脚踏实地的精神,从30年改革开放的激情与荣耀中寻求创新的勇气。

9.对于公民诚信记录的厉害,体会最深的大概要算违规使用信用卡的人了。一个透支不按时还款,产生了不良记录,就让你几年之内贷不到款,买不了房。看不见的信用,在这里变成了硬约束。那么,这种硬约束能否“连锁”、结网,助力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已经提供了试点的成功经验。 20xx年第l0期《半月谈内部版》报道,长沙县建立信息网,整合“经济户口”,将36个信息有关部门单位全部纳入信用共建,凡在县域内有经济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全部建立信用档案,面向社会,可以查询。公职人员表彰评优资格,推选人大代表,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许可和资质评定工作中,需要查询信用报告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提供。如此,全县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事事守信,路路畅通”的社会氛围。

显然,对诚信记录的综合利用是关键所在,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都必须成为资源,唯其“立体”,才能“不让老实人吃亏”,也才能形成硬约束。一个单位、一个人,有可能在这方面失信,也可能在那方面失信。如果把失信带来的制约仅仅局限在“跌倒的地方”,他也可能不在乎,又在另一个地方继续“跌倒”。而一“跌”再“跌”,根子就在约束力不硬,如此也不利于别人对他综合考察。比如,有的企业参加招投标,围标、串标的坏事都干过,如果不作不良记录或者有了记录不起什么作用,他就可能继续“围”、继续“串”,出了这块地盘,仍然恶习不改。拍卖会上联手做局的,缺乏道德审判,没有信用档案,假货、赝品就会长流不止。有的人“讹”救助老人的好心人却留不下诚信不良记录,则会助长社会歪风。

讲诚信,教育并非万能。媒体天天说,单位常常讲,但不讲诚信的事仍然层出不穷。诚信是软指标,完全靠“良心发现”、本人自觉,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资本市场某些精英,谈到职业操守,能说会道,可有的人本事不大,总敢拿投资者的银子搞“试验”,甚至“抢”起钱来,下作的手段都能使。可见,诚信建设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等硬手段,绝不能轻视反面教材的作用。只有增加失信成本,才能让那些视诚信为无物的人长记性。事实上,诚信的不良记录“联网”起作用,既是广泛的监督,也是方便的信息提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办事效率,倡

导好的社会风气,更是善莫大焉。

三、作答要求

(一)概括“资料3-6”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字数不超过150字。

(二)根据“资料7”,对“道德诚信”和“法律诚信”的概念进行解释。(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字数不超过150字。

(三)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根据“资料7-8”,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与法律在诚信建设中的角色分配。(10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150字。

2.结合“资料”分析诚信确实的严重影响。(15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表述全面。字数不超过300字。

(四)根据“资料”,提出你对我国诚信建设的建议和意见。(15分) 要求:所提对策具体、可行,具有针对性。字数不超过300字。

(五)“资料1”指出,“《郑棒棒的故事》短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除了它取材真实、贴近大众外,还因为它叙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厚的话题:我们要坚守诚信价值。”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围绕着“坚守诚信价值”这个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的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失信主体有个人,有企业,甚至还有政府。个人诚信缺失:知名职业经理人学历造假,养生专家学历、资历造假;企业诚信缺失:食品生产领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商业领域违约、造假、欺诈事件接连上演;政府诚信缺失:政府失信于民,“逢听必涨”致使听证会遭遇“零参与”尴尬。

(二)答案提示

道德诚信:道德上的诚信,是靠自身道德水平约束自身行为的一种诚信,没有普适性的诚信标准,主要适用于在相对封闭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经济活动而个人经济行为对他人和社会影响极小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法律诚信:法律制度上的诚信,通过在法律止普遍规定人们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诚信标准具有普适性和公平性,适用于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会产生广泛的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而个人不法经济行为会造成他人或社会遭受损失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三)答案提示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诚信建设,既要注重道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更要凭借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通过道德教育可以提升人的道德水平,为他们自觉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打下基础,但是倘若没有完善的法治环境和法律的刚性约束,人很容易受利益驱使、欲望引诱而摒弃道德,大行失信之举。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建设,法律是准绳,道德是辅助。

2.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诚信道德伦理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法律诚信制度的构建与实施则滞后于经济发展,致使我国诚信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影响恶劣:

首先,食品生产领域各企业的诚信缺失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了社会大众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

其次,商业领域很多企业没有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违约、造假、欺诈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残酷剥夺,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再次,政府诚信缺失败坏了政府形象,致使政府公信力极度下降,政府政策和制度得不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执政效率低下。

最后,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极大地损害了社会道德文化,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答案提示

(1)针对政府诚信出现危机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反思,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避免形式主义及政府信用的不断流失。

(2)对有经济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全国联网,面向社会查询。充分利用诚信记录资源对单位和个人形成硬约束,增加失信成本,从根本上减少诚信缺失现象。

(3)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宣传诚信的道德观,曝光不诚信的违法乱纪行为,给失信者以棒喝,给潜在的失信行为以提示和警醒。

(4)健全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对举报造假者或失信者的个人予以法律保护,扩大社会的监督范围,对造假者或失信者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5)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对失信行为采取有效的惩罚机制,迫使社会大众趋向守信行为。

(五)参考范文

诚信乃立人之本

《郑棒棒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实这是一个很平凡的故事。郑定祥的诚恳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恰恰也是现在社会所缺乏的。也正是因为诚信的稀缺,我们才更加珍惜诚信,更加尊重讲求诚信之人。社会信任度的降低,导致社会已陷入某种深刻的信任危机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20xx年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总体而言我国当代国民的社会信任度处于低值状态,而作为全国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市民的总体社会信任度也属低度信任水平。由此可见,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理应具备较高素质的国民,也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诚信价值观。

立国之本是宪法,立人之本则是诚信。人如果离开了诚信,那么其他的道德原则就只能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道德导向将出现偏差。现代经济社会中存在过多的个人机会主义行为,单靠传统道德已无计可施,我们都身处法制共同体,社会诚信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没有人能丝毫不受社会诚信缺失行为的波及和影响,如果社会的诚信轰然倒塌,整个社会的基础秩序将遭到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法制入手,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约束公民的行为。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还不够健全,当然建设完善的法治国家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可以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之处入手。

首先,政府失信行为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政治诚信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与人际诚信和经济诚信相比,面对人群最广泛,最具公共性,造成的影响也最大。我国现存的政治诚信危机,政府部门应积极反思,找出民众困惑和怀疑的症结所在,一方面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要努力避免形式主义以及政府信用的再流失。而政治领域实现诚信也有助于增强人际诚信和

经济诚信,对于整个社会的诚信风气建设是事半功倍的。

其次,在法律诚信上采取有效的惩罚机制和实施机制。有效的惩罚机制有助于内化保持

诚信的外部性,促使民众在行使经济行为过程中务必考虑不诚信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令其明确此行为并非有利可图,提高失信成本,用法律约束其行为趋向于守信。强有力的实施机制是一切好制度避免形式化的重要保证,是法律诚信能够有效发挥自身作用的根本前提,它使失信个人或企业承担极高的风险,从而有效制止了不诚信行为。

再次,对有经济行为的个人和企业可建立信用档案,并实现全国范围内联网,可面向社会查询。充分利用诚信记录资源对发生经济行为的主体形成硬约束,增加其失信成本,从根本上减少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

最后,还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宣传诚信道德观,对不诚信行为加以曝光,以此对世人提示和警醒;同时要充分借鉴外国诚信体系构建的宝贵经验和有力措施,取之精华为我所用。

总之,现代经济社会每天都上演各种合作和交易事件,我们必须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失去社会的良心与道德底线,要坚决捍卫诚实与信任的价值,坚守诚信的理念。我们要发扬“郑棒棒”精神,重拾最朴素的诚信精神,进而维护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全社会的诚信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