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方案

XX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方案

为了深入开展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和扶持工作,推进我社区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整体水平,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不断完善社区社会救助体系,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建立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各类专项救助制度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配套,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综合救助水平,为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社区成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为: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社会救助范围和原则

(一)救助范围

基本救助对象为社区特困生活群体。

(二)救助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发动社区范围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

2、坚持物质救助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物质救助与政策扶持的关系,既要提供保障基本生活方面的救助,又要优先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低保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帮助低保家庭尽早摆脱贫困。

3、坚持统一实施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有区别、有侧重、有针对性开展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或政策救助。

四、社会救助项目

(一)专项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按照有关城镇居民低保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城镇特困人员实施基本生活救助,做到申报,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逐步提高救助水平,积极改善低保人员生活状况,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2、医疗救助。根据有关政策法规,落实城镇低保人员医疗救助政策;为特困低保户免费申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缓解低保对象的医疗困难。

3、就学救助。广泛开展“爱心助学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对低保对象、孤儿、残疾人以及因突发事件致贫等家庭中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实施教育救助,为当年考入高校无钱入学的特困优秀高中毕业生申报就学救助金。

4、住房救助。实施《XX市廉租住房管理实施细则》,以申报租赁住房补贴、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方式,为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5、法律援助。依据有关精神,开展为低保人员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刑事辩护、民事代理和行政代理等项免费服务活动。

(二)社会互助

1、组织社区内单位及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助活动,着重开展社会捐助、扶贫济困和“一帮一”结对救助活动。

2、联系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及享受低保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及低保证给予优惠,落实特困群体的其他优惠政策。

3、联系区残联对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提供优惠政策咨询和服务。

五、主要措施

(一)在建立社会救助责任体系中,要明确责任,并将救助目标责任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二)充分发挥社区在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区在人口管理和就业促进方面的基础作用。进一步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就业渠道,大力促进弱势群体的社区就业,提高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安置率。

(三)加大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室、老年人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等社区服务设施,促进各类服务设

施的优化配置,实现民政福利服务资源和医疗卫生、文教体育等其他资源的有机整合。

(四)建立排查摸底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在社区范围内对弱势群体进行拉网式排查,把符合条件的城市特困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建立健全社区特困家庭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做到应保尽保。实行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低保资金和临时救助资金保障特困群众基本生存权益的社会效益。

(五)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社区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加强对残疾人、失业群体等社会弱势人群的救助,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二是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建立弱势群体在危难时刻的预警制度。由社区的志愿者与孤寡残弱对象结成“一帮一”的帮扶对子,随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快捷的反应机制,形成通畅的救助渠道。三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向符合条件规定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第二篇:社区社会救助与慈善志愿服务

社区社会救助与慈善志愿服务

【关键词】社区社会救助 慈善 志愿服务

20xx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在总结社区志愿服务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要“把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社区矫正、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使社区志愿服务与满足居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任务更好地结合起来。”全国各地广泛展开了以社会弱势群体和有生活困难的人为服务对象的慈善公益、社会救助活动,并在形式上把志愿救助与慈善服务开创性地与社区党建、青少年工作、妇联工作等相结合,使志愿服务的内容以社会救助和慈善服务为基础不断拓宽和延伸。相对于社区社会救助与慈善志愿行动而言,中国社区社会救助与慈善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实践,这对社区社会救助与慈善行动的质量提升显然是一个不利因素。为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

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的内涵与发展

虽然人们对社会救助与慈善的界定观点不甚一致,但是多数人认为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行动;而慈善事业是指以社会捐赠、无偿服务为主要方式的民间社会救助事业,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制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社会互助和慈善济贫行动。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的急剧变革,刺激了现代社会救助的萌芽。因为贫困现象一直存在,并有在遭遇某些特殊情况时扩大和加剧的可能,而民间、个人的慈善济贫力量是有限的,人们在寻求更强大的力量支持时,感到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于是出现了国家济贫。通常,国家济贫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直接前驱。在16世纪的西方,工业化带来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社会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矛盾在程度上和范围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原来由宗教组织或个人兴办的慈善济贫力量日显微弱,于是,当时的欧洲出现了国家济贫制度,即通过国家立法,直接由国家出面接管和兴办慈善事业、救济贫民。社会救助制度由此产生。

时至今日,社会救助从理念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救助的理念上,由早期的自发互助、慈善济贫行动,发展为国家政府责任、国民权利的国家政策。在社会救助的内容上,早期的救助对象基本上是“社会边缘人”,比如老人、孤寡者、残疾人、流浪汉等;济贫法时期,在保持早期针对特殊人群救助的同时,将救助对象扩展到无力谋生的贫民和贫困家庭,又发展为“公共救助”和“国民救助”;救助的项目也由生活救助发展为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收入支持,更重视受助者个人的自立;救助的资源也由原来的实物救助发展为实物救助与服务救助以及制度的整合、分化相结合。

社区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逐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的领域逐渐稳定在救灾、救贫两个方面。这也是社区志愿服务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主阵地。

灾害救助。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建国以来一直都把灾民生活救助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把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和减轻自然灾害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专门制定了《中国减灾规划》,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社区志愿服务的灾害救助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常常使灾民突然陷入生活困境,较常出现的是无粮或粮食不足、缺少衣被、无家可归,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对灾民的生活救助可以集中在解决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住房问题上;同时,为满足灾区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还可以向缺医少药的灾区派医送药,参与防疫防病;也可以针对灾区居民不同群体的需要,延伸志愿服务领域。

贫困救助。一、贫困户救助:这是社会救助的经常性工作之一。在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存在着相当多的贫困户。根据贫困户是暂时贫困,抑或是常年贫困的差别,社区志愿服务可以采取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的救助方式。二、孤老病残人员救助:针对孤老病残人员的救助,对在城镇分散居住的实行街道、居委会提供服务、国家负责提供资金的供养方式,也有福利院、老人公寓、托老所等机构提供的集中供养;农村则实行“五保户”制度。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参与城镇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以及乡镇敬老院服务,也可以按照城乡统一制定的供养标准,筹集分配供养款物,使这些人在家中获得日常生活志愿服务。三、特殊人员救助:特殊救助政策始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救助的特殊救助对象人数越来越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新变化:人口流动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和流动儿童,在流出地也同时产生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艾滋病的蔓延不仅形成了艾滋病患者群体,也出现了艾滋病村和艾滋病患者去世后遗留下的艾滋孤儿;犯罪率、离婚率的上升不仅产生了服刑犯罪人员、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也产生了相应的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社区志愿服务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大量细致、深入的救助服务工作。

发展社区慈善志愿服务的意义及途径

社区慈善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与民间互助在社会救助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慈善事业作为现代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补充,始终参与着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弥补着社会救助制度的不足,使社会弱势群体能够从更为丰富的途径获得支持和帮助;同时,慈善事业也弘扬着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进着社会文明与进步;它也在客观上加强了社会各阶层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营造着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更强调社会权利的拥有。弱势群体的困境主要由国家和政府代表社会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给予缓解。志愿服务需要从履行公民社会责任的角度扩展志愿服务的价值。社区志愿服务

是对社会负责态度延伸出的行动方式,需要从“公民意识”出发,站在“公共”利益的视角,帮助社区弱势群体,承担社会责任。

社区慈善志愿服务的主要作用。在社区建设中,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社区慈善更能贴切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由热心社区公益的志愿者开展的社区慈善,因为熟悉社区困难居民,更了解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需要比社区以外的人更多一些体验。二、社区慈善作为一种隐蔽的权力集中,能够弥补政府由于科层结构导致的权力分散的不足。政府的科层制结构下的权力体系下放的社区,更多地呈现为分散性特点。政府权力在发展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环卫、社区治安、社区福利和救济等方面,涉及到政府民政、文化、卫生、体育、公安、劳动等许多部门。而任何部门都不可能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包揽社区困难居民的全部生活。社区志愿者可以通过社区慈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解决社区困难居民面临的各种问题。

开展社区慈善志愿服务的主要方式。一、社区慈善超市。“慈善超市”起源于美国的“好意慈善事业组织”(Good Wel1),其主要业务是接受、处理、销售捐赠的旧物,用销售所得的善款为残疾人、失业者、新移民等提供就业安置、职业培训等服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民政部发出《关于在大中城市推广建立“慈善超市”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建立慈善超市,通过这一社会捐助新模式,加强对城市困难群众的经常性生活救助。二、慈善社区。慈善是第三次社会分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获得联合国“国际慈善社区”称号的北京龙湾别墅,是由开发商为主体力量带动推进全社区人参与的社区共享的慈善事业方式。其主要模式是:龙湾别墅的开发商在别墅一期的所有业主中抽取10个大奖,奖项为以业主的意愿选择资助地点捐助10个春蕾小学,并以业主的意愿命名这10个春蕾小学;同时还将抽取爱心奖50个,奖项为每位业主资助10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是社区慈善的一种创新模式。三、慈善帮扶协会。社区慈善帮扶协会,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接受、募集国内外组织及个人捐赠的方式,筹集爱心善款,在社区开展安老、扶孤、助学、助医、助残、济困、救灾等慈善救助工作。四、社区慈善会。社区慈善会是经社团登记的独立法人,其宗旨是募集社会资金,组织社区互助,立足社区内的贫困人口或全体居民的需要提供志愿服务。五、满足特殊需要的社区慈善形式。面对有特殊需求的社区困难居民,社区慈善可以针对他们的特殊困难提供志愿服务。

社区社会救助与慈善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必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社区救助与慈善服务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在实际社会情境中还有时效性、针对性、专业性、地域性等特点。在中国社会迅速发展、贫富悬殊有所扩大的情况下,和谐社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需要对困境人群的需求作出敏锐的、有针对性的反应。因此,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区社会救助与慈善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学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