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团体社会工作策划书

                 “退休综合征”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策划方案

一、问题的陈述与服务背景介绍

  退休是人生历程的一大转折,它预示着原来习惯多年的的作息习惯、生活习惯、生活重心、经济收入、工作规律、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都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退休意味着社会职能的变化、经济收入的下降及人际关系的淡漠。退休是对自己有没有存在价值和是否有用看法的一种挑战。退休后突然闲了下来,时间一长,人就会感到无聊、郁闷,容易出现“人老没用”等悲观念头,因此产生心理落差,情绪低落,也很容易把原来运用到工作上的精力用到身边人的身上,容易对一些小事情也纠缠不休。如夫妻关系尚好的,以前没有时间多呆在一起,退休后天天相处,矛盾反而多起来。退休老人大多饱经风霜、经历坎坷,这时会多思多虑,敏感性增加,加上年老所致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就会产生疑虑、多疑、敏感、焦躁心理。 

如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孤独寂寞,情绪消沉,甚至出现偏离常态的行为等。上述的这些现象都是“退休综合征”的表现,它实际上是一组适应性的心理障碍。针对退休老人可能会患上“退休综合症”,于是计划招募一批患有“退休综合症”的老人对其进行社会工作服务。

二、接案与预估

1、目的与目标

2、退休老人存在问题分析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3、计划书与招募

小组名称:“夕阳红”退休老人活动小组

小组服务对象:患有“退休综合症”的退休老人

小组人数:8~10人

组员招募:宣传及街道社工转介;向社区机构询问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经过评估对可以参加活动的老人登门邀请。

3、小组特征:

性质:支持小组、治疗小组

持续时间:3个月

规模:8~10人

聚会频率:一至两周一次

聚会时间:每周三下午3:00至5:00

4、预计的问题和应变计划

(1)小组活动过于复杂和抽象游戏或程序,对老年人造成负面效果。

    解决方法:设置简单的游戏,对活动程序进行精简。

(2)是否有老人不敢袒露自己的心中看法,碍于面子,对自己遇到的困扰开不了口。

解决方法:可以先寻找一些积极分子先开口,消除老人们的不好意思,在活动短暂休息时间中,可以私下与有顾虑的老人进行接触,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3)每个人人生之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在感情上更会碰到许多的波折,虽然老人阅历丰富,已经相对看淡,但或许会令老人想起过去一些不好的回忆。

解决方法:在活动进行之前,对这些困难进行简单的预估,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当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对老人进行安慰,引导好老人家排解忧愁。

(4)工作者的经验不足,可能让老人难以信任。另外,工作者控制局面的能力不够,会让场面失控。

解决方法:在活动进行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从思想上到资料上再到临场的发挥上,都要先进行模拟。活动进行之时,工作者应该尽量展现自己的优势方面,避免暴露自己的弱势。

(5)场地空间上的困难

解决方法:寻求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与帮助。若无场地可在社区会议室进行。在活动前一天再次前往社区,以确保活动如期举办。

(6)突发情况发生

解决办法:若遇天气原因,活动顺延另行通知(在前期通知时向参与人员说明);若因活动内容致使老人突发疾病,需立即送往医院。小组成员在通知时应征得老人家人同意,在活动前学习突发病紧急救治知识。

5、老年小组理论参考:

(1)班杜拉活动理论: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活动理论提出的基本的观点为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所肯定。在老年社会工作者看来,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老年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年人想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机会;一些老年人因退出社会主流生活而导致老年抑郁症;有些老年人因枯坐家中无人交谈而提前脑退化进程。现代医学证明,勤于用脑的人比懒于用脑的人,脑力活动退化的速度要缓慢得多,较少说话的老人比常有陪伴的老人更多患老年痴呆症。因此,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无庸置疑的作用。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以活动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事实上,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构成老年人是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事实:有些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也很快活,他们闲赋家中养花喂鸟以娱悦性情、读书写字达观内心。也就是说,老年人因性格差异会有截不同的晚年生活,我们不应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的老年人。

(2)社会化理论: 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权位,他只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则决不会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发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及影响表现为:(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2)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由“家长”角色转换为被动接受照顾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3)工具角色转换为感情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们肩负着一定的社会公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如职业上的角色。情感角色是为满足身心情感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角色。这样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常常碰到性别角色模糊问题以及伴随而产生的老年夫妻之间的冲突。(4)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除了角色转换外,老年人还将遭遇多重“突然失去”的威胁,如子女情感支持的突然失去(子女成家分居,老年人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对老年人而言都使将要面临的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和不断自我调整来予以解决。

   在服务这些“退休综合症”的老年小组时主要运用以上两种理论,小组程序设计都是以这两种种理论为逻辑依据,使“退休综合症”老人的小组活动具有了小组工作的内涵。

老年小组理论参考

6、老年小组中的原则:

  由于老年群体有着其他群体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此老年社会工作除了要遵循一般方法和原则外,还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和要求。老人小组工作是通过组织老人参加各种活动小组,提高老人活动水平,建立老人间的互助网络,以帮助他们摆脱孤独、寂寞和使晚年生活更充满乐趣。老人小组工作有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不要先行假设有些老人爱参加小组活动,有些老人不爱参加小组活动。事实上绝大多数老人都有被人关注、与人交往的愿望。 

   (2)工作员一定要有耐心、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要尽可能考虑到每个老人的特殊需要。如果一个工作员总是举着图片示意大家活动规则而不是传阅,必然挫伤视力不好老人的自尊心,因为活动开始后很可能就他一人不懂规则,显得十分愚笨。 

   (3)小组组员的选择要恰当。一个腿脚不便者不愿呆在一个用脚很多的活动小组中,正如一个曾是医科教授的老人不愿意呆在“疾病预防扫盲小组”一样。因此,小组组员的合适安排,是使老人能够继续参加活动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宜把教育水平大致相当、身体活动能力无甚差别的老人组成一个小组。有些工作员诉苦,花很大精力准备的小组活动,老人们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工作员对老人的生活背景缺乏了解。把那些年轻时曾热衷于体育活动的老人组成“体育迷”小组,让他们对体育评古论今,这一定会使他们情绪高昂。   

  (4)不强求的原则。工作员虽然尽可能调动所有老人参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但对个别不愿意参加活动的老人则应尊重他们的选择。 

7、辅导方法和技巧

  (1).怀旧。它是指让老人回顾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时刻,从回顾中让老年案主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的一种工作手法。

  (2).生命回顾。它是指通过生动地缅怀过去一生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的一种工作手法。生命回顾和怀旧不同的是,前者是对整个人生的回顾,而不只是回顾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时刻。这种技巧的目的是通过老年案主的内省来重新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社工介入

(1)小组活动大纲

(2)预计会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a、组员出现迟到或者拒绝出席的情况时,要求该组员对其他组员做出解释,并且通过小组契约加以强调。

b、出现冷场的情况时,积极调动气氛,鼓励组员发言同时结合指定发言。

c、对由于天气过热可能造成的如中暑之类的情况,预先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保证饮料茶水的供应,安排有空调的学习场地。

四、评估?

1、评估的范围:对社工的评估、对小组的目标与过程评估、对小组成员的评估。

2、评估的方法:小组成员反馈(小组过程中的分享、小组结束后的评估调查反馈表)、社工观察组员对小组的投入程度对活动进行评估、通过在小组活动结束时老人所说的话进行评估、依据督导老师的评价进行评估等。

五、结案与追踪观察

    当团体基本上完成了以上的工作计划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社工就开始与小组成员商讨结案。社工通过和小组成员的深度访谈,与小组成员共同总结评估团体过程,评估报告由社工撰写。同时,社工在结案阶段也要对这一个案例进行反思,总结小组计划和行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在结案后一定时期内拜访各个案主,通过个案会谈与家庭访谈的方式,根据案主的需要和问题的解决情况跟进服务。在这个阶段要注重与案主的分享,强调案主已经取得成绩,鼓励案主,增强案主自信心,帮助案主巩固已有的改变,增强案主结案后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老年社会工作小组策划

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增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但较多关注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特别是身体健康,较少涉及其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目前,与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相比,对老年人口的心理干预显得有些苍白。事实上,心理因素在生命旅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自然寿命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只是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诸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属“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引起的。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时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也有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但是有很多老人在物质上是富有的而在精神上却是空虚的。从而致使老年人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恐惧、抑郁、自卑、多疑、生活满意度降低等。老年人在面临生命终点的时候可能出现忧虑,为了让老人能够平静的享受晚年生活,抛弃对未来的恐惧,进行自我认知和生命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一、理论背景

1 . 角色理论

2 . 人际需要理论

3 . 理性情绪疗法模式

4 .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活动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此次小组活动,为老年人宣传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充分肯定自己的晚年生活,让老人老有所乐。

三、小组目的

1.在小组活动中,通过组员们的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和在活动中经常交流感受和分享经验来自由地表达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也增强其对他人的了解

2、通过小组活动学习一些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交流,互相学习,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3、正确认识社会角色转换的适应,老人也能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增加自信和自我认可 

4、死亡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小组成员正确对待死亡,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感。

5、这次小组活动,工作者帮助小组成员处理与其他老人的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强化了老人的归属感。

四、小组特征 

1.性质:封闭性与自愿性小组

2.节数:四节

3.日期:待定

4.时间:待定 

5.地点:万春镇大同老年人关爱中心

6.人数:8-10人

五、招募方法

在关爱中心内进行公告招募,如果招募组员人数不够,可以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组员招募。

六、小组内容

第一节.开场

第二节.自我认知

第三节.回顾光辉岁月

第四节.面对生命

七、预期的问题和应急计划

1 . 在自我介绍或者组员分享感受时,有的组员可能会表现出退缩、不愿发言、怯场的情况 

解决方法:社会工作者出来活跃气氛,避免冷场和尴尬,工作者鼓励组员发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2. 在认识生命的过程中,组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

解决方法;社会工作者和中心护理人员进行安抚,引导其客观看到生命。

3.工作者可能会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取得组员的信任和支持,无法控制和引导场面

解决方法:工作者事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各种情况发生应对的心理准备,做到未雨绸缪,也可向机构申明由一位资深的社工带领其他工作者一起组织活动。

4.      人手不够

解决方法:招募志愿者进行辅助

八、评估方法

1.在小组活动中通过组员交流的过程中,表达感受的内容进行评估

2.根据小组成员的活动投入程度进行评估 

3.活动结束时,以调查问卷或者访谈的形式反馈组员的感受作为评估

4.通过志愿者的观察和对活动的评价进行评估 

5.工作者互相讨论,进行总结,以实现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作为评估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