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学中段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中段总结

《小学中段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中段总结 本学期初,我们确定了以“小学中段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为研究的课题,自确定课题以来,全体课题成员以课改为追求,以质量促科研,从练习的设计出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将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回顾。

当前我们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练习单调重复。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2.注重书面练习。忽视动手、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练习少。3.缺少开放性的练习。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开放题。4.“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5.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等等。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中段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这一课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角色,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高效数学练习”为载体,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目标,探寻一套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首先,制订了小课题计划。

其次,展开了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

我们20xx年级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周三下午教研时间掀起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高潮。学习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等科研文章。

第三,进行实践操作,开展课例研究。下面就结合《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来阐述。

第一个方面,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但是新授内容是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层层推进的。第一个练习: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蛋糕的1/2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找出圆的1/2。第二个练习:认识1/3,是在认识1/2的基础

上,学生自主认识1/3的。第三个练习:1/4的认识,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折出了一个正方形的1/4,由于折法不同,所以折出的正方形的1/4的形状也不同。

整个新授课的过程穿插着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认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使整个数学课堂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实效性。

第二方面,练习设计有坡度。新授课完成之后,教师所设计的练习具有层次性。第一小题,基础练习,看图写分数。第二小题,设计的练习结合了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可以用分数来表达。第三小题,开放性练习。通过比较各栏目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提供变式练习,深化了对几分之一的的认识。

三、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新授课完成之后,在教学练习课时,由于教材所呈现的练习题难度较大,往往一道练习题得当成一道例题来进行教学,占据一节课的时间,那么一个练习中有几道这样的题,就占据几节课来教学,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很难接受,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希望专家给予我们指导。谢谢!

20xx、12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

科研课题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课堂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能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现将本学期探讨研究总结如下:

一、以理论夯实基石。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二、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比赛,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2、,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定期开展学生口算比赛及问答竞赛,让学生争当学习小主人,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3、“走出去”的学习活动。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积极参加各级的数学优质课研讨活动以及说课比赛。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和优秀同行的课例,都会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都会让我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剖析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方法选择。

4、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提升自我。

鼓励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研究性文章,并由学校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反思的评选。课题组的教师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乐于笔耕,这是一种非常科学而认真的科研态度。

5、引领学生促进步。

学生们在我们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经过我们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

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三、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1、巧问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课堂教学中。

2、精问

“碎”是提问设计的通病。教师设计的提问太多太杂,将导致课堂教学外紧内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松松垮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这是表面上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

3、创问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善待”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哦,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些吗?”“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当然,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我们必须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定期进行互动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