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理论研修小结

“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

理论研修小结

请你以“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为主题在研修有关学习资源基础上撰写一份理论研修小结。

金安区马头镇陈滩小学 董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并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会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教师要热爱学

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爱,还要让学生享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建立心理相容、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悦的火花,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进而调动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启迪心智、优化思维,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发展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能力的转化。要让

学生主动学,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确立教法要为学法服务的观念,要围绕教材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依据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既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更要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的实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是从逗号走向句号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产生更多问号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要善于设疑、留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要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努力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

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运行,使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第二篇:“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理论研修小结

“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理论研修小结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活动必须引起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包括发展新行为或改变以往的行为,这里强调了学习的结果;

第二,这种行为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必须是持久的而不是暂时的,以此将学习引起的变化和由药物、疾病等外部原因所引起的暂时变化加以区别;

第三,这种变化来自于经验活动,由此将学习与遗传等因素造成的生理发育加以区别。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一定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和特殊性。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

长善救失。所以教师必须依据现代学习理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要做好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很好的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并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

步和均衡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