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三)班前半期工作总结

高二(三)班前半期工作总结

高二三班 肖红军

充实而忙碌的半个学期很快结束了,觉得自己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来得及做。总的说来,我班的成绩不太理想,虽然其中也有不少进步,但远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不容许我不思考,不反省。

半学期来,我班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指导展开工作,加强了学生习惯培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常规教育和主题活动,班级初步走向正轨。现结合半学期来的班级工作作一简要小结。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习惯的培养

“习惯决定命运。”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教育工作者、是班主任的工作关键。工作中,我比较注重加强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1、学习习惯上:大多数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听课习惯良好,作业习惯良好。早上到校进行英语晨读,已成一种习惯。当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懒散的现象时,我主要通过及时与个别学生的谈心,教育督促他们不断改进等,使他们慢慢好转。

2、行为习惯上:大多数学生能以班级制定的条约来约束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少数同学还有经常违反纪律现象,如:。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反复地教育和同学之间的相互督促,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形成。

二、提升班级管理的力度

1.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心,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从开学初,我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强化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班会、自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且,对待学生不仅要注重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思想品质的塑造,所以,我们制定的班级格言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拼搏”,不仅要注重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2.组建得力班委会,加强并帮助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

通过民主选举,让学生推举出热心为班集体工作以及有管理能力的学生,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向全班学生征求班级管理经验及措施,汇集整理并严格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桌面上摆放鲜花,活跃老师心情。②设立班级“建议簿”,征集班级管理经验及建议,倾听班级声音。③加强纪律监督,保证课堂及自习安静,提高学习效率。④布置

教室,加强卫生监督,增加班级人文气息及清洁环境氛围。⑤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进步。⑥经常性地举办活动,活跃气氛,增强班级凝聚力等。

3.创造“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气氛,尊重学生并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月考后,我除了注重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尖子生”外,也加大了对学困生关注。首先,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其次,组建“一对一”的学习小组,帮助促进学困生进步。再次,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交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不同学生提不同要求。这些,有助于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使班级整体成绩不断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成绩的阶段性提高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当然,班级管理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班级前十五名学生成绩不稳定,起伏较大,个别学生非常浮躁,不踏实。在年级排名不理想。

2.对本班部分基础知识薄弱、成绩差、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尽管给予了大量的鼓励和方法上的帮助,但起色不大,有的甚至收效较微。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表现在低分太多。如任旭阳,曹烈红,王廷彦等。

3.对特长生的管理还不到位,留有真空区,早读早自习和晚自习由于特长队点名较早,学生一般不来教室,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4. 学习的主动性仍不强。有些同学不知道为何而学,怎么学,如何学。自习课无所事事,总是需要老师去督促,他们中有的人又不喜欢别人去管,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或许是认为自己长大了,但是好多方面比较幼稚,因此一直问题不断。

5.和学生的谈心不够,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

6.宿舍管理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学生不按时休息,在宿舍玩弄手机,周末留校学生不按时或者直接不去阅览室。

四、今后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1.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讲求工作艺术,改变单一,只求高效的工作方式。

2.工作上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持之以恒,动之以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多关心学生,勤奋敬业,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搞好工作。

4.加强对宿舍的监管,设立联络员和督促管理员,督促学生及时休息,按时进入阅览室。

 

第二篇:高二高三学期工作总结

刘晓川学期工作总结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的工作总结,这两个月时间里高二学习了《唐诗宋词选读》的前六个专题。分别是:“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和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期间写了三次作文。

1月x日高二结束新课,复习必修五。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和翻译),现代文阅读(散文、小说、记叙文、议论文)的阅读指要和写作技巧,诗歌分语言、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四个方面讲习。

再结合《自主学习丛书》分单元,专题复习基础知识。

高三结束第一轮复习。

经过这两个月带高二、高三的语文课以来,自己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摸索前进,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以下困惑:

一、精心设计好的教学用不到教学中,自己显得比较被动,只有少数几个学生配合。

二、作文教学。一到写作文,教室里总是一片哗然,叫苦连

天,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交作文的时间总是拖得越长越好。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是三,四百字,涂涂改改,空话套话一大套,有时我都不知如何批改了。要知道,要想写好文章,单靠读课本选的所谓范文是远远不够的。可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生一天的时间都是在玩,几乎没有几个人在认真学习,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退一步,就算有学生有时间想看,学校陈旧的关闭的阅览室也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学校语文氛围淡漠。

三、考试中考“名著”的题目。本来是想通过这样的考试让学生课外去阅读一些名著,但作为语文老师很清楚,有几个学生会真正花时间去读名著呢?所以我也只能从实际出发,讲一些常见的名著的内容,让学生硬背下来。可也就那么几个人愿意记。

四.学生的书写问题。我发现学生的书写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有:潦草、涂抹严重、字迹过大或者过小、字没有放在空格的正中间、字迹过浓或者过淡、墨水“印”纸、间架结构不合理字软弱无力、不加标点、在横线上书写时没有整体的“照行”意识。产生书写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态度问题。由于应试教育只抓考试分数,致使许多学生认识不到书写的重要性。许多人认为只要把试题答案的内容答对,就可以得到分数,书写并没有多大影响。其次是学生懒惰,没有认真书写的意识导致书写问题的恶化。许多学生不合理安排时间为了赶作业根本无暇顾字的书写,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也就越写越差。

总之,平时教学时要求学生注重基础和每一个细节,可他们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百讲不厌,他们却白听不干。

鉴于这些情况,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几点想法: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特别重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它能够使学

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对他们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慢慢就会主动去学习。

作为一名新老师,还需要对自身进行不断地审查与总结。以促进自己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实际,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涉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是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刘晓川

20xx、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