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大赛总结

瓦房中学“高效课堂常规赛课”活动总结

经过激烈角逐,备受关注的瓦房中学青年教师“高效课堂常规赛课”活动圆满落幕。本次赛课共12位选手参赛,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纵观比赛过程,精彩纷呈、亮点频频。

一、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百花齐放、满园芬芳

本次赛课目的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高效课堂” 建设改革,也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参赛的12位青年教师无一例外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比赛课堂,践行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展示了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形散而神聚,课堂教学有效性被广泛关注

把常规课上成比赛课,把比赛课上成常规课是我们倡导的两大境界,本次大赛中,不少选手做到了这一点。参赛教师广泛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尽量避免“作秀”,学生活动有目的,教学素材选取精当,课堂内容充实,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落实。

三、选手准备充分、细致

从选手的导学案设计到授课全过程,可以体会到大部分选手都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准备,体现了我校青年教

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教研精神。多数老师导学案编写规范有序、设计合理、意图明确,课堂操作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多数选手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各环节的的设计都明显是凝结了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四、青年教师充分展示了不俗的教学基本功

参赛选手许多为初登讲台不久的新秀,但大多数青年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教学实践,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风格鲜明、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精当简炼,板书规范有序,现代教学技术娴熟、课堂操作有板有眼。

五、多数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提升了大奖

赛的教研功用。

大奖赛既是青年教师展现风采、锻炼成长的机会,更是各教研组比拼教研实力的舞台。赛前不少教研组、备课组反复“磨课”、精心包装、精益求精;比赛中同课头的多数教师现场观摩;赛后逐人、逐课详细点评、进行集体课后反思。相关教研组赛前、赛中、赛后的全程关注、全员关注,极大提高了本次大赛的教研内涵和教研功能,延展了大赛的影响面,达到了以赛促教、以研促教的目的,老师们的专业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高效课堂改革过程中,我们都是探路者,本次大赛中在所难免地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1、少数教师对比赛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缺乏谦虚谨慎的

精神。有的选手存在备课不充分、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入,课堂活动设计和教学语言过于随意的现象,造成课堂的沉闷或无序。

2、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上语言表

述和板书不规范,对课标、教材重难点、学情把握不准,教学问题设计过难或缺乏层次性,限制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质量;还有极少数选手出现不该有的知识性错误。

3、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不到位,形式化和贴标签的倾向明显。

有的课堂教学程序不完整,特别是没有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者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两张皮”;不少课堂出现“三多”:掌声多、笑声多、表扬多,“三少”:点拨少、总结少、收获少;乱而不活,深入不够,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和困惑得不到必要的点拨、纠正和总结便草草收场;教师游离于课堂之外,沦为“看客”,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贴上了高效课堂的标签,没有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4、教师评价语言需要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教师的评价语言没有针对性,有的老师不是重复学生的回答,就是重复自己的语言,再就是学生回答之后,老师接不上话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每堂课中,应该提倡教师激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本次大赛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水平和风采,达到了检阅队伍,提高水平的预期目的。新一轮高效课堂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任重道远,相信我们、有能力共同解决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阔步前进!

教务处

20xx-6-8

 

第二篇:高效课堂大赛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总结

经过激烈角逐,备受关注的沾化一中青年教师“高效课堂”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经过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决赛阶段共50位选手参赛,决出一等奖13名、二等奖37名。赛后学校又安排一等奖选手各上了一节展示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纵观比赛过程和各位获奖者的展示课,精彩纷呈、亮点频频。

一、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百花齐放、满园芬芳

本次大赛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高效课堂” 建设关键时期的一次盛会,也成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进入决赛的50位参赛教师无一例外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比赛课堂,践行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展示了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形散而神聚,课堂教学有效性被广泛关注

把常规课上成比赛课,把比赛课上成常规课是中学教育理论界倡导的两大境界,本次大赛中,不少选手做到了这一点。参赛教师广泛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尽量避免“作秀”,学生活动有目的,教学素材选取精当,课堂内容充实,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落实。

三、选手准备充分、细致

从选手的学案、教案到授课全过程,可以体会到大部分选手都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准备,体现了我校青年教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教研精神。多数老师教案编写规范有序、设计合理、意图明确,课堂操作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多数选手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各环节的的设计都明显是凝结了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四、青年教师充分展示了不俗的教学基本功

参赛选手许多为初登讲台不久的新秀,但大多数青年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教学实践,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风格鲜明、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精当简炼,板书规范有序,现代教学技术娴熟、课堂操作有板有眼。

五、多数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提升了大奖

赛的教研功用。

大奖赛既是青年教师展现风采、锻炼成长的机会,更是各教研组比拼教研实力的舞台。赛前不少教研组、备课组反复“磨课”、精心包装、精益求精;比赛中同课头的多数教师现场观摩;赛后逐人、逐课详细点评、进行集体课后反思。相关教研组赛前、赛中、赛后的全程关注、全员关注,极大提高了本次大赛的教研内涵和教研功能,延展了大赛的影响面,达到了以赛促教、以

研促教的目的,老师们的专业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都是探路者,本次大赛中在所难免地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1、少数教师对比赛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缺乏谦虚谨慎的

精神。有的选手存在备课不充分、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入,课堂活动设计和教学语言过于随意的现象,造成课堂的沉闷或无序。

2、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上语言表

述和板书不规范,对课标、教材重难点、学情把握不准,教学问题设计过难或缺乏层次性,限制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质量;还有极少数选手出现不该有的知识性错误。

3、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不到位,形式化和贴标签的倾向明显。

有的课堂教学程序不完整,特别是没有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者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两张皮”;不少课堂出现“三多”:掌声多、笑声多、表扬多,“三少”:点拨少、总结少、收获少;乱而不活,深入不够,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和困惑得不到必要的点拨、纠正和总结便草草收场;教师游离于课堂之外,沦为“看客”,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贴上了高效课堂的标签,没有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4、教师评价语言需要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教师的评价语言没有针对性,有的老师不是重复学生的回答,就是重复自己的语言,再就是学生回答之后,老师接不上话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每堂课中,应该提倡教师激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本次大赛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水平和风采,达到了检阅队伍,提高水平的预期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任重道远,相信我们、有能力共同解决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阔步前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