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教学成果总结

语文阅读课教学成果总结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练习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

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又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当小记者,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同学进行采访。在小组模拟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总结:怎样采访才能获得成功,及当记者应当注意些什么。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实践,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本村的主产业“蛏苗”的养殖户们,让他们去了解蛏苗的养殖过程、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了解水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在当小记者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这次小记者采访中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

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第二篇:语文阅读教学总结

. 语文阅读实验教学总结

一. 明确大语文阅读的意义

每学期初组会熊先明主任、教研组长都强调大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按大阅读的计划认真实施。为了让语文老师更深入的理解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大家结合平时的教学和相关的理论学习,写一篇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教务处要求语文组根据各年级的不同阅读水平报请购买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二. 开展大语文阅读的思路

首先,列出阅读书目。根据20xx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研组讨论的基础上列出各年级课外阅读书目,并要求各位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加以指导阅读。(“阅读书目”见附录)

其次,教学激发兴趣。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指导如何阅读,教给阅读方法。可以通过课内的阅读教学引发学生课外阅读,也可以精选名著章节进行课内教学激发兴趣。尤其是教师应该以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魅力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引导学生在宿舍(中午、晚上休息前)、家中(假期)热爱阅读。教师应鼓励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把宿舍“物品架”变成“书架”。当学生对“书”爱不释手时,那么,我们就离大语文阅读不远了。

再次,做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的阅读成果应该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并且读有心得。“万长高楼平地起”,只有阅读积累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才会提高。每个章节或篇目的阅读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根据组会讨论,读书笔记有以下几项内容:①阅读类别,

包括名著、寓言、童话、科幻、其他类;②书(篇)名、作者、国籍、朝代;③摘抄优美词语;④摘抄优美句子,品析语句,仿写句子;⑤概括文章要点,包括好的构思,精彩的内容;⑥抒写阅读感受⑦每天积累名言。

教师对读书笔记应加强监督检查,优秀的应给予表彰,激励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阅读。

最后,阶段性检测成果。根据组会讨论,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各年级在月考试卷中加大名著阅读分值,既检测学生阅读效果,又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②组织各项竞赛:A各年级根据阅读的篇目交换出好关于课外阅读的知识性竞赛试卷,开展竞赛,表彰优秀;B参加各项征文;C参加学校组织的和语文各类相关的竞赛;③编辑校本教材(包括古代诗歌赏析、古代散文、现代抒情诗歌、现当代精美散文),作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同时作为省级课题研究材料。要求各年级按照所需背诵篇目化整为零,贯穿在平时教学中。

三.落实大语文阅读的情况

开展大语文阅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在名著导读公开课上,熊先明主任执教的《走进〈三国演义〉——我看英雄人物》一课,获得众多老师的一致好评,为如何开展名著阅读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范本。这也是语文组在探讨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事实证明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了较好的检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种教学模式是针对课内教材进行的。有滕明道老师执教的《小巷深处》的课本剧的表演,有王伟老师执教的《卖油翁》的小品的表演,有田达喜老师执教的《沁园春》的文学欣赏课。这些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学效果明显

优于传统教学,它让学生明白语文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2.在纪念建党90周年学校首届读书活动中,语文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八年级关于《范进中举》的课本剧的演出;有七年级的诗歌朗诵、《最近比较烦》小品表演;尤其是关于名著的征文,学生写出了较高水平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买书、读书的热情。

3.在湖南省举办的语文“基础知识”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有张泽,唐叶,董微等同学获一等奖。从获奖学生看,他们都是喜欢阅读的。即使到了初三的紧张时刻,仍然在抓紧时间阅读。

4.七、八年级学生已经逐渐养成阅读并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课间休息时有较多学生看书读报。

四.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1.教师的大语文阅读意识不强,虽然大会小会强调如何加强指导、如何激发学生阅读。但是,大部分老师反映,学生的作业多,没有时间阅读。因此,并没有多少老师真正去落实。读书笔记检查不够实在。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因此,教师应加强大语文阅读的意识。

2.教师本身也许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但是,疏于或懒于去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其实,教师如果能将自身的阅读经历和体会去感染学生,学生是有兴趣去阅读的,尤其是20xx年级的学生完全是有时间有热情的。我曾在班级诱发学生,说泰戈尔、马克?吐温、欧?亨利等作家的作品如何吸引人,如何有悬念。结果,就有很多学生问到哪里可以买到他们的书,甚至有学生在假期打电话询问。有的真的买了书籍。我想,不是学生不想读书,而是教师没有很好的去鼓动他们。因此,归根结底,学生不读书,责任在老师。

3.学生在课余读书的热情还不够高,面还不够广。许多学生是被迫阅读的。

我认为大语文阅读不单是语文老师的事,而是我们所有教师的事。经常看到老师强行没收学生的课外书(诸如杂志、名著等)。这无疑在剥夺、打消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班主任、课任教师应该恰当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而不是一“收”了事。

4.学校的大语文阅读环境还未形成。文学氛围不够浓厚,初中老师忙于抓学生过关、抓学生考试。单凭语文的几场竞赛是无法形成读书氛围的。因为,其他科目的老师,只要作业量加大一些,就能让学生疲于奔命。哪还有闲情逸致读书呢?课外阅读在疲惫的夹缝中进行,势必影响读书的积极性和效果。

当然,变学生的“要我读”为“我要读”是可能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责任心,要下苦功!

附:初中生阅读书目

七年级:(1~4、9~11必读,其余推荐阅读)

1.《西游记》 吴承恩

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J.K.罗琳(英)

3.《童年》 高尔基(俄)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俄)

5.《猫城记》 老舍

6.《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马克?吐温(美)

7.《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德)

8.《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西班牙) (上学期)

9.《繁星》 《春水》 冰心

10.《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丹麦)

11.《巨人三传》 罗曼?罗兰(法)

12.《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欧?亨利(美)

13.《呐喊》 鲁迅

14.《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马克?吐温(美)

15.《生命的留言》 陆幼青

16.《人间鲁迅》 林贤治

八年级:(1~5、9~11必读,其余推荐阅读)

1.《水浒传》 施耐庵

2.《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英)

3.《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英)

4.《三国演义》 罗贯中

5.《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意)

6.《三毛作品全集》 三毛

7.《平凡的世界》 路遥

8.《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法) (上学期)

9.《朝花夕拾》 鲁迅

10.《骆驼祥子》 老舍

11.《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12.《张爱玲作品全集》 张爱玲

13.《围城》 钱钟书

14.《雷雨》 曹禺

15.《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20xx年x月.

相关推荐